第596章 南京
朱厚熜的檄文發出之後,很快就通過各種渠道傳遍了南方八省,在八省內部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士人爭相傳閱,一時之間洛陽紙貴.
無數已經做了好幾年準備的世家大族們帶領自家所練團練兵群起響應
一時之間南方八省皆豎反旗,一個個宣布脫離北京政府統治
在這個國家壓抑了十幾年的矛盾在今天終於公開爆發了出來.
而寧王則帶領著大軍不費吹灰之力攻下了重鎮九江,基本是聞風而降,根本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這讓寧王朱宸濠無比的振奮。
但緊接著朱厚熜也發出了檄文,然後寧王朱宸濠就開始感覺事事不順了
他寧王身份的號召力完全沒有朱厚熜憲宗長孫的號召力大.
投奔他的士紳越來越少了,不僅如此,內部也開始有些不穩,結果被他殺了幾個人後,就穩定了許多
最重要的是有了朱厚熜這個主心骨之後,沿途的士紳開始拒絕加入寧王大軍,拒絕向寧王提供糧草補給了,面對寧王的威脅,也都開始據險以守了,發生交火的情況也多來越多了
這一切都讓他感受到了危機感,他想快速的帶領大軍東進,但是各種事情拖慢了大軍進發的速度。
而這時朱厚熜一行已經抵達了南京城外,南京附近也正如嚴嵩所說的那樣,有很多心向朱厚熜的士紳,他們早就接到了消息,短短時間內在南京附近聚集了十萬大軍,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加.
南京城內此時有3萬人的近衛軍駐軍,就在所有人以為南京會有一場惡戰的時候,那兩萬近衛軍面對此種形勢,則護送著城內3萬多人的皇家集團員工出城北上元門登船撤離
南京城是皇家集團在南方的總部所在,各種工作人員非常多,這其中也包含了從江南各地撤回的員工,這3萬近衛軍駐軍就是為了保證皇家集團的員工完成最後的撤離
不過雙方還是產生了交火,但這場交火很快就結束了,因為對近衛軍發起攻擊的叛軍部隊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擊潰了,這場擊潰戰讓所有的叛軍徹底失去了進攻近衛軍的欲望,眼睜睜的看著近衛軍和皇家集團的人撤離了.
倒不是這支近衛軍有多麼的精銳,才打出了這樣的戰果,在這場短短的戰鬥中近衛軍南京駐軍基本上沒有怎麼開火。
這支發起進攻的叛軍在第一時間就被游弋在長江上的五艘執行護航任務的海軍戰艦給盯上了
整個撤離的碼頭都在海軍艦炮的射程範圍之內,五艘海軍戰艦上面足足有四百多門艦炮,在敵人進入射程之後,立刻對敵人發起了炮擊.
發起進攻的敵軍哪裡見過這種火力密度,一個個都被打傻了,然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崩潰了,再也不提什麼攻擊的事情了.
不過雖然過程中有些小插曲,但大明南方的政治中心、最大的城市就這樣落入了叛軍的手中.
在三萬近衛軍完全撤離之後,朱厚熜才開始進城,為此他還特地選擇了從金川門進入南京.
至於為什麼要選金川門,則是為了討一個好彩頭——「建文四年,燕兵至金川門,谷王朱穗與李景隆開門納之,京師失守。」
城內的文武官員和勛貴們都在城門口迎接朱厚熜,衍聖公孔聞韶更是站在前排
朱厚熜看著雄偉的南京城牆,心中無比的驚訝,這可比他見過的城牆都雄偉多了,只是這麼雄偉的城牆一直沒有發揮他應有的作用.
南京明城牆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城牆,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外郭城牆更是超過60千米,圍合面積逾230平方千米,為世界歷史之最。
其築城技術達到中國築城史上的巔峰,是東亞築城技術的典範。作為中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
是明初朱元璋歷時28年,動用全國1部、3衛、5省、37府、162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在歷代城牆的基礎上建造而成的。
但是朱元璋費了如此多精力和錢財建設的南京城牆,卻一直沒有發揮它應有的軍事作用.
從朱棣靖難,到清兵南下,南京城牆上都沒怎麼發生過什麼戰鬥.
一直到南京城牆建成快五百年的時候,南京城牆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太平天國的天京保衛戰.
太平天國的將士們依靠著南京城牆與清軍進行了殘酷的持續了三年的天京保衛戰。
在這三年的殘酷戰爭中,南京城牆的作用被發揮到了極致,雖然最後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失敗收場,但天平天國也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不知道朱元璋要是泉下有知,知道這個會作何感想
南京「系祖宗根本之地,東南總會之所」,無論城牆還是皇宮都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視,經常撥款進行維護和翻修.
朱厚熜進城之後就直入南京的皇宮。
對南京的皇宮,朱厚熜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大明各地的親王府都是以南京皇宮為藍本建造的,是南京皇宮的縮小版
朱厚熜在皇宮沒呆多久,就擺駕去了孝陵,去祭拜朱元璋,這是必須要有的政治姿態.
能如此輕易的拿下南京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讓所有人都士氣大漲.
嚴嵩更是提議大力宣傳此事,當然要進行選擇性、修飾性的宣傳,以在軍中破除近衛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除南方軍隊對近衛軍的畏懼之心.
而寧王的大軍則在安慶受阻了,安慶當地的衛所和團練死守安慶城,就是不讓寧王的大軍過去,寧王急的直跳腳但絲毫沒有辦法
不過兩邊的軍隊並沒有發生大規模衝突,相互都還比較克制
寧王在安慶被擋了幾日,就接到了南京「光復」的消息,這讓他大為惱怒.
不過事已至此,寧王已經知道控制南京無望,就乾脆在門客劉養正的建議下,揮師向西,兵鋒直指蘄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