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忠義之道兩重天 文穎 :此人當欽佩!
自己筆下的宋江雖然不是完人,但絕對不是天幕上說的那種小人!
可是,天幕上的內容,卻完全顛覆了施耐庵心中的形象。
在天幕上,宋江變成了一個虛偽自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人。
為了招攬人手,不惜陷害忠良,出賣朋友。
這樣的宋江,哪裡還有半點仗義豪情?
施耐庵甚至懷疑是自己老眼昏花看錯了,都不敢相信天幕上所說。
他寫了一輩子的英雄,竟然變成了這個樣子!
絕對是抹黑!污衊!
【關於劉備和宋江,誰更適合做主公這件事,想必眾人應該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
【徐庶投靠曹操一事,大家都很熟悉。】
【當年徐庶的老母被曹操所擒,徐庶不得不離開劉備,投奔曹營。】
【這是人之常情,誰也不能責怪。】
【但是劉備的所作所為,卻令人肅然起敬。】
【在徐庶提出離開的時候,劉備雖然十分不舍,但還是親自為徐庶餞行。】
【其實當時,劉備麾下謀士孫乾曾經獻上一計。】
【孫乾對劉備說,徐庶乃天下奇才,對主公情況了如指掌。】
【若是讓他投靠曹操,勢必成為後患。】
【不如將徐庶暫且扣下,待曹操殺了徐庶之母后。】
【徐庶定會痛恨曹操,為母報仇。】
【如此一來,主公既得人才,又無後患之憂。】
【此計可謂一箭雙鵰。】
【然而劉備聽聞此計後,立刻搖頭拒絕。】
【他說:「使人殺其母,以求其用,吾不忍也。」】
【短短一句話,道盡了劉備的為人處世之道。】
【然而再看宋江,面對不願投降的秦明,他是如何做的?】
【假扮秦明的模樣,帶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將一切罪責都嫁禍給秦明,害得秦明家破人亡。】
【面對秦明的質問,宋江更是厚顏無恥。】
【「總管休怪,我也是無奈,若不用此計,如何能請得總管上山?」】
【這樣的行徑,如何能與劉備相提並論?】
【不管是人格魅力還是領袖風範,宋江都遠遠不及劉備。】
【更適合做主公之人,非劉備不可!】
曹操坐在案前,靜靜地看著天幕上的內容。
劉備,終究還是要殺他。
此人若不除,終成大患。
但這些內容,倒是讓曹操也不得不承認,劉備這個人確實有過人之處。
當年徐庶之事,劉備的所作所為,確實令人敬佩。
這樣的氣度胸襟,不愧為英雄人物。
但再好的品行也改變不了劉備是敵人的事實。
說起徐庶,曹操心裡又是一聲長嘆。
自己當初抓了徐庶之母,本以為能令徐庶為己所用。
可這些年來,徐庶雖然身在魏營,心卻早已遠去。
他寧可做一個無謀之臣,也不願為自己出謀劃策。
這倒讓曹操想起了當年留下關羽的往事。
自己待關羽可謂是極盡優待。
賜予關羽高官厚祿,又贈美女,又賜金銀。
甚至將自己的紅順馬都送給了關羽。
可關羽呢,為了找尋劉備,竟是過五關斬六將。
沿途斬殺自己六員大將,毫不留情。
史官記載,當年孔秀被殺後,曹操曾經親自弔唁,贈其棺槨。
但對關羽卻仍是讚嘆有加,絲毫不見怨恨。
因為關羽此舉,正顯示出其忠義之心。
這便是劉備的厲害之處。
他能讓他手下的人全都死心塌地地追隨於他。
不論是關羽、張飛,還是諸葛亮、徐庶,都對他忠心耿耿。
便是身處曹營的徐庶,想來心中也只有劉備一人。
自己曾多次試圖說服徐庶。
既許以高官,又以厚祿誘之。
可徐庶始終不為所動。
便是自己這般雄主,也不得不承認,在得人心這一點上,確實不如劉備。 但這些,都改變不了什麼。
英雄相惜,也要分個勝負。
這天下,終究是要有個主人的。
而這個主人,必然是他曹操!
天下英雄,終將臣服於我曹操之手!
天幕上的畫面再次變換,又一個全新的話題出現在眾人面前。
【有人說,如果把劉備和宋江的處境互換一下,會怎麼樣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其實這根本就不用想,結局已經很明顯了。】
【劉備能夠成就大業,靠的可不只是一腔熱血。】
【他有著其他人無可替代的優勢。】
【光是漢室宗親這個身份,就給了他極大的優勢。】
【正是這個身份,讓他能夠名正言順地號召天下義士。】
【他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自然能引得天下英豪響應。】
【而宋江,不過是個地方小吏罷了。】
【他連個正經的官身都沒有。】
【說白了就是個占山為王的土匪頭子。】
【這樣的身份,如何能與劉備相提並論?】
【更何況,劉備還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
【他不僅能夠帶兵打仗,還通曉兵法韜略。】
【他年輕時就學習兵法,對戰爭有著獨到的見解。】
【他能識人用人,也能運籌帷幄。】
【這樣的本事,豈是宋江能比的?】
【整天忠義忠義掛在嘴邊。】
【他既不能帶兵打仗,也沒有什麼謀略。】
【若是真的讓他面對曹操這樣的梟雄。】
【恐怕連一個回合都撐不過去。】
【說不定在曹操手下當差的時候,就已經被策反。】
【這就是兩人的根本區別。】
【劉備即便處境再艱難,也能東山再起。】
【而宋江若是處在劉備的位置。】
【怕是連曹操的面都沒資格見到】
【更別說什麼匡扶漢室,中興漢統了。】
【所以說,如果兩人互換身份。】
【劉備依然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而宋江,恐怕連活命都難。】
三國位面。
文穎坐在高案之前,靜靜地看著天幕上的內容。
這番議論倒是說得在理,劉備和宋江確實不能相提並論。
身為一個征戰沙場數十載的老將,文穎對於主公的選擇比誰都要慎重。
說起來,自己當年也曾被劉備派人拉攏過,但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曹公。
倒不是說劉備不夠仁義,而是文穎心中自有一桿秤。
行軍打仗,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主將一聲令下,下面的人絕不能有半點違逆。
而宋江這等人,看似仁義,實則陰險狡詐,連自己人都能算計。
文穎不由得想起當年在徐州征戰時的情景。
那時候他還是個小統領,跟隨曹公征討徐州。
親眼見過有些將領投降後又反覆,結果害得手底下的將士死傷慘重。
一個主將若是品行不端,最受害的就是底下的將士。
宋江這等人,只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根本不配做主將。
文穎雖然不曾讀過多少兵書,但行軍打仗這些年,也明白了些處事的道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自古以來的鐵律。
像宋江這樣玩弄心機的人,就算收了他,也不敢真正重用。
畢竟誰知道他會不會在背後使些見不得人的手段。
今日對別人使計,明日就可能對自己使計。
可嘆今生跟隨了曹公,若是又來世,必定跟隨劉備,創出一番天下。
對於宋江這樣的人,他打心底里瞧不起。
真正的猛將,就該堂堂正正,有什麼說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