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知遇之恩VS摯友之仇!姜維淚目:我不如也,丞相!
彈幕:
——「這簡直就是一部現實版的權力遊戲啊!」
——「盧鄔玄這種人就該查,當總統的哪有不貪的?」
——「樓上的鍵盤俠收收味,人家盧鄔玄可是棒子國最清廉的總統之一!」
——「從工地干到總統,結果最後把自己作進去了,嘖嘖……」
——「這不就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嗎?鄭周永怎麼就信了這種人?」
——「說實話,能爬到這個位置的,哪個手上是乾淨的?別裝了。」
——「當年要不是鄭周永提攜,李民博現在可能還在工地搬磚呢!」
……
看到這知遇之恩的故事,古人不禁感慨萬千。
一個普通工地管理員,能被企業會長一眼相中,這般機緣當真是可遇不可求。
這位會長確實有伯樂慧眼,不拘一格選人才。
尋常人家出身也好,沒有背景也罷,只要有真本事就敢重用,這般氣度確實難得。
若是人人都有這般胸襟,天下又何愁人才凋零?
不過這後生倒也爭氣,沒有辜負知遇之恩,愣是把工程做出了名堂。
看來這世間,不管是哪個時代,有才能的人若是能遇上懂得賞識人才的貴人,那真是可以平步青雲。
遇良主者昌,遇良臣者強。
這知遇之恩的重要性,真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只可惜後來這小子變了性子,辜負了提攜之恩。
唉,這後生怎地就不明白,一個人若是連知遇之恩都能忘記,那還談什麼大作為?
這般無信無義之人,就算爬得再高,終究也是靠不住的。
……
三國位面。
諸葛亮看著天幕上的內容,不由得捋了捋鬍鬚。
這後世的橋段,倒是讓他想起了當年在隆中的往事。
那會兒自己也不過是個躬耕隴畝的平民,要不是先主三顧茅廬,自己怕是真要在田間地頭過完這一生。
想到這裡,不由得感慨。
一個明主的賞識,確實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這後生倒是和自己有幾分相似,都是從最底層做起。
不過這性子嘛,嘖嘖,怕是比那司馬懿都要差上幾分。
至少司馬懿還知道要等到主公百年之後才露出獠牙。
……
姜維望著天幕,也是深感共情。
那時自己不過是魏國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吏,卻被丞相一眼相中。
當年在街亭初見丞相的場景,那番提點之言,直接為自己撥開雲霧見天明!
能遇到這樣的明主,確實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想想自己從小郎官到後來被委以重任,還真是走了一段不可思議的路。
若不是丞相賞識,自己怕是到現在還在魏國當個籍籍無名的小官。
這知遇之恩的分量,確實是無法輕易用言語來表達。
跟著丞相的那些年,學到的不僅是帶兵打仗的本事,更多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丞相常說,主公的知遇之恩要時刻銘記在心,這話現在想來越發覺得有道理。
一個人的際遇,有時候真的就在一念之間。
慶幸當初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要說李民博當總統時期最讓華夏人記憶深刻的,莫過於他在汶川地震後的表現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後,李民博成為第一個來到災區的外國元首。】
【他不顧餘震風險,專程來到四川都江堰看望災民。】
【在災區,李民博還與當地小朋友互動,給他們帶來了棒子國小朋友的慰問信。】
【這一舉動讓很多華夏人對他的印象分飆升。】
【在李民博執政期間,棒子國的經濟發展確實有聲有色。】
【他推出了「747計劃」,立志實現7%經濟增長、人均收入4萬美元、躋身世界第7大經濟體的目標。】
【棒子國在他任期內成功舉辦了G20峰會,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反觀他的前任盧鄔玄,在經濟方面就沒那麼讓人滿意了。】
【盧鄔玄執政時期,棒子國經濟增長率一度下降到3%以下。】
【房價飛漲、就業困難,這些問題在盧鄔玄任期內都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不過盧鄔玄倒是在反腐方面動作不小,連自己的親哥哥都不放過。】
【他還推動棒子國的分權改革,主張把首都從首爾遷到世宗市。】
【但這些改革措施效果並不明顯,反而讓他的支持率持續走低。】
【到盧鄔玄任期後期,他的支持率甚至跌到了個位數。】
【這也讓很多棒子國民眾對他的執政能力產生了質疑。】
【不過有意思的是,盧鄔玄雖然政績平平,但在卸任時卻創下了一個紀錄。】
【他是棒子國歷史上第一個任期結束後,主動搬離首爾回老家的總統。】
【說白了,這兩位總統還真是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個是經濟派,干實事有一套;一個是理想派,想法是好但效果差強人意。】
【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有時候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
春秋位面。
「回啊,你看這後世之事,可有何感悟?」
孔子輕撫鬍鬚。
顏回思索片刻,回答道:「老師,弟子以為這後世之人雖有治國之能,卻似乎過於注重富民之策。
那位李民博確實善於經邦濟世,但治國之道,恐怕不止於此。」
「善哉!」
孔子欣慰地點點頭:「你既已看出這一點,那可知為何前任雖德行可嘉,卻難獲民心?」
顏回看著眼前正在勞作的農人,若有所思:「弟子以為,治國如同耕田,既要播下仁德之種,也要懂得耘耕之術。
只重其一,都難成大器。」
孔子指著田間的莊稼說道:「你看這莊稼,光有肥沃的土壤還不夠,還需懂得耕種之法。
同理,治國既要有德行,也要有治世之能。
那盧鄔玄重德行而疏民生,李民博重發展而薄仁義,都未得其中之道啊。」
顏回若有所悟:「老師的意思是,為政之道在於德才兼備?」
「正是。治國如同耕田,既要讓百姓吃飽,也要讓他們明理。
德行與能力,缺一不可。
可惜這後世之人,總是難以兩全。」
……
明代位面。
王陽明望著天幕顯現的內容,輕輕搖了搖頭。
一個重實務輕道德,一個重理想輕實踐,都是落入了執一而偏的誤區。
這不就是知行未能合一的表現嗎?
盧鄔玄倒是懂得存天理、去人慾的道理,可惜光知道還不夠,還得能做到才行。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至於李民博,倒是很會做事,但好像對內心修養又不太夠重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