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雷霆懲處,除國蠧!晁錯:若得此主,死而無憾!
西漢位面。
「這才是真正的明君!」
晁錯內心激動不已!
朱元璋先查內奸,後整軍紀,層層推進,步步為營,哪像當今朝廷,優柔寡斷,對貪官污吏總是網開一面!
想到自己多次上書建議削藩,卻總是被景帝以「不可輕舉妄動」而擱置,不由得暗自嘆息!
這種直指要害的魄力,正是自己一直渴望在君主身上看到的品質!
朱元璋不愧是打過天下的帝王,深知軍國大事不可兒戲。
用水師牽制敵軍,調動蒙古各部,這般運籌帷幄的手段,更是令晁錯拍案叫絕。
這不正是自己一直主張的以戰止戰之策嗎?
可惜景帝總是擔心勞民傷財,畏首畏尾。
一個真正的明君,就該有這般魄力!
不畏權貴,不懼非議,只為江山社稷!
想到自己的削藩之策,若是遇到朱元璋這樣的君主,何愁不能實現?
晁錯抬頭望天,目光中充滿感慨。
可惜生不逢時,若是能輔佐這樣的明君,哪怕粉身碎骨又何妨?
為這樣的君主效力,死而無憾!
【崇禎在位十七年,錯殺大臣數十人,其中不乏忠良之臣。】
【袁崇煥、周延儒、陳新甲等人,都含冤而死。】
【朱元璋翻閱這些大臣的奏摺和案卷,眉頭緊鎖。】
【「這些彈劾奏章,字裡行間都透著詭異。」】
【他開始仔細審查每一個重大案件。】
【「袁崇煥收復寧遠、錦州,功勳赫赫,怎會突然被指通敵叛國?」】
【朱元璋讓人調查當年參與彈劾的官員。】
【「有意思,這些人都和建虜有來往記錄。」】
【「他們才是真正的通敵之人!」】
【朱元璋怒拍龍案。】
【「好一招借刀殺人,栽贓陷害!」】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開門見山。】
【「楊鶴、高起潛、王德化,你們站出來!」】
【這幾個正是當年參與誣陷袁崇煥的重臣。】
【「朕已經查明,你們與建虜暗通款曲的證據。」】
【「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從實招來!」】
【這些大臣頓時面如土色。】
【朱元璋冷笑:「以為朕和崇禎小子一樣,那麼好糊弄?」】
【「來人,把他們的家產、書信都查封了!」】
【三日後,真相大白。】
【這些人果然與建虜有秘密往來,專門陷害朝廷忠臣。】
【朱元璋在金殿上宣布了他們的罪行。】
【「誣陷忠良,通敵賣國,罪該萬死!」】
【「朕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忠臣終將昭雪,奸臣必受懲處!」】
【從此以後,朝中大臣再不敢輕易誣告他人。】
【朱元璋又下令重新審查冤案。】
【「凡是被殺大臣的家屬,許他們上書申冤。」】
【「朕要還天下一個公道!」】
【治國之道在於用人。】
【錯殺一個忠臣,就等於放走十個奸臣。】
【「崇禎小子太過急躁,聽信讒言。」】
彈幕:
——「你們別罵崇禎了,人家真的盡力了。」
——「講真,崇禎守住了大明的骨氣,上吊都不願投降,這點比南宋末年強。」
——「明末要是有個朱元璋這樣的皇帝,李自成和皇太極都得老實點。」
——「說實話,崇禎已經是明朝後期最勤勉的皇帝了,可惜生不逢時!」
……
看到這一幕,不古人由得對崇禎帝心生憐憫又滿腹怨氣。
這位末代皇帝,處處顯露出軟弱和天真,實在辜負了這錦繡河山!
江山社稷,豈是靠眼淚就能守住的?
一想到崇禎面對魏忠賢餘黨時的畏手畏腳,再看朱元璋雷厲風行的手段,更覺得這位末代皇帝實在太過天真!
總以為耐心教導就能讓奸臣回頭,卻不知這些人早已經無可救藥!
崇禎勤勉政事,夜夜批閱奏章,卻不知這些奏章中多少是虛情假意。
偏偏他還要事事親力親為,不懂得任用能臣干將。
這般獨斷專行,反倒讓朝廷積弊越發嚴重。
最可笑的是他總覺得以德服人就能安撫邊疆,卻不知道在虎狼環伺之下,仁慈反而是最大的軟弱。
那些貪生怕死的將領,正是看準了他心慈手軟,才敢如此肆無忌憚。
若是崇禎能有朱元璋一半的魄力,何至於讓大明江山斷送在自己手中?
可惜他生性多疑又優柔寡斷,既不敢大開殺戒,又不願意放權於能臣。
望著這般對比,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
明朝位面。
海瑞正押解赴戍途中,忽見天際異象。
這位被世人稱為「海青天」的清官,因抗疏嚴嵩被貶戍儋州。
此刻看到朱元璋的雷霆手段,不禁熱淚盈眶!
多麼睿智的君王!
海瑞內心激盪。
朱元璋對貪腐將領的處置,正是自己一直期盼的。
想到自己彈劾嚴嵩時的慷慨陳詞,再看朱元璋對貪官的雷霆手段,不由得感慨萬千。
這才是真正的明君啊!
若是嘉靖皇帝也能有這般魄力,何至於讓嚴嵩之流橫行朝堂?!
望著天際異象漸漸消失,海瑞內心湧起一股豪情。
縱使身在逆境,也要像朱元璋這般秉持正義。
貶謫又如何?
只要還有這樣的明君,就值得忠臣為之赴死!
……
北宋位面。
包拯站在開封府的庭院中,不由得捋須沉思。
他原本就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此刻看到朱元璋的雷霆手段,頓感快意正心!
包拯內心振奮。
那些貪墨軍餉的將領,實在是比謀反的叛賊還要可惡。
想到自己曾經力主嚴懲貪官,不畏權貴,此刻更覺得朱元璋的果斷可貴。
那些仗著功勞便肆意妄為的將領,就該這般斬草除根!
若是每個朝代都有這樣的明君,何愁天下不太平?
望著天際,包拯不禁感慨。
一個帝王若能如此愛惜江山社稷,心系黎民百姓,才配得上「明君」二字。
朱元璋的這番作為,讓他看到了真正的政治清明。這般大快人心的舉措,才是為君之道。
……
另一位面上。
范仲淹凝視天際,眉頭深鎖。
雖然很多人都為朱元璋此舉叫好。
但他卻對這般雷厲風行的手段心生憂慮。
這般大開殺戒,雖然快意恩仇,卻未免太過急躁。
這般大規模的肅清,難保不會錯殺忠良。
那些將領中,或許也有被逼無奈、身不由己之人。
若是一概處死,豈不是寒了軍心?
治理國家,當以教化為先,若是動輒殺伐,恐怕會適得其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