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清末最後一個文聖人?朱熹點讚!李贄:真敢啊!
【史上最能折騰的「聖人」康有為,憑什麼被稱為近代第一渣男?】
【他曾是維新變法的精神領袖,卻在晚年迷戀上了18歲的小姑娘。】
【71歲高齡的他,不顧世人非議,執意要娶自己學生的女兒邱昭為妾。】
【這位清末民初的大儒,在印度期間還與多位年輕女子保持曖昧關係。】
【除了感情生活混亂,康有為還是個投資高手。】
【他在墨西哥城炒房圈裡大展拳腳,靠著房地產投機賺得盆滿缽滿。】
【這位口口聲聲要救國救民的思想家,在國外過著醉生夢死的奢靡生活。】
【他總是跟人借錢卻從不還,甚至連清廷和日本政府的資助都來者不拒。】
【作為一個自詡儒家傳人的大師,他的學術著作卻頻頻被指控造假。】
【在《新學偽經考》中,他被發現篡改史料,為自己的觀點強行尋找論據。】
【戊戌變法失敗後,他的政治立場更是搖擺不定。】
【先是支持袁世凱稱帝,後又急忙反對,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政治牆頭草實錄。】
【這位口中高喊變革的「聖人」,私底下卻活成了自己最痛恨的那種人。】
【但不可否認,正是這樣一個充滿爭議的康有為,為華夏近代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古人看罷,一臉迷惑。
這得是個什麼人物,能矛盾成這樣?
這等反差,就如同看到一位飽讀詩書的君子突然在街頭耍起了流氓把戲。
不過,能有如此思想的人,真能做出這種事?
說不定也是天幕胡說八道呢。
……
明朝位面。
看到天幕上的內容,李贄不由得仰頭大笑。
這位號稱聖人的康有為,竟能將生活過得如此精彩!
既然敢於標新立異,那做事就不該在乎世俗眼光。
不過這般行事未免太過招搖,連投機鑽營都做得如此高調。
若是換作自己,也絕不會如此張揚。
敢在思想上掀起如此狂潮,想必膽子肯定也不小吧!
李贄很好奇,這樣一個人物,身上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康有為的開掛人生,從一個落榜生開始。】
【1858年,康有為出生在廣東南海的一個官宦世家。】
【小時候的他不愛讀書,整天在外面瘋玩。】
【直到13歲那年,他突然開竅。】
【為了追求理想中的聖人之道,他每天只睡四個小時。】
【白天讀書,晚上繼續讀,困了就用涼水潑臉。】
【為了不讓自己睡著,他還特意找了個又窄又硬的木板凳來坐著看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他就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
【但是科舉之路可沒那麼順利。】
【21歲那年,他第一次參加鄉試,結果名落孫山。】
【接連幾次落榜也沒能打倒他,反而讓他看清了科舉制度的弊端。】
【在這期間,他開始博覽群書,研究西方文明。】
【不僅如此,他還跑遍了大半個華夏,親眼見證了清朝的積弊。】
【這些經歷為他日後的維新思想打下了基礎。】
【後來,他開辦「萬木草堂」,開始傳播自己的思想。】
【很快,他的學說就吸引了大批年輕學子。】
【其中就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梁啓超。】
【梁啓超第一次聽康有為講學時,就被他的學識和見解所折服。】
【這位後來被稱為「維新領袖」的康有為,正是從這時開始嶄露頭角。】
【在他的課堂上,不再是死板的八股文。】
【他講授變法維新的道理,分析時事政治。】
【這樣的教學方式在當時可以說是開創先河。】
【也正是這段時期,為他日後影響華夏近代史的重大變革埋下了伏筆。】
南宋位面。
正值暮春,朱熹與陸九淵漫步在武夷山腳的書院前。
新修的廊檐下,十數名學子正在埋頭誦讀。
本小說最新章節在首發,請您到去看!
遠處,幾株桃花尚未謝盡,零星點綴在嫩綠的新葉間。
看完康有為的故事,朱熹捋須微笑,轉頭對陸九淵道:「你我雖常有爭辯,但今日看到這後生,倒是讓我頗有感觸。」
陸九淵輕搖手中摺扇:「朱兄這是要認同他不拘八股之說?」
「九淵啊,你我爭論這麼多年,今日倒是找到了一個共同話題。」
朱熹指著天際漸漸消散的畫面:「這康有為,雖說年少貪玩,但十三歲後的奮發圖強,卻令人欽佩。更難得的是,他並未被科舉的桎梏所困,而是放眼天下,廣覽群書。」
「確實如此。」
陸九淵收起摺扇,正色道:「尤其是他創辦萬木草堂,不拘泥於八股制藝,而是關心時政民生,這般胸懷,倒是與朱兄你年輕時頗為相似。」
朱熹聽罷,踱步至廊下,望著正在讀書的學子們:「說起來,當年我也曾不滿於科舉之弊。
雖然我們提倡以聖賢之道為本,但若不明世事,又如何能致用?
這康有為能將經典與現實結合,又能吸引如梁啓超這樣的俊才,足見其人確有真才實學。」
一陣春風拂過,帶起幾片桃花瓣飄落在兩人之間。
陸九淵微微一笑:「朱兄,你我雖然理念有異,但對於人才的鑑識倒是相同。
這康有為能在科舉失意之後不失其志,反而更加開闊眼界,著實難得。」
「正是。」
朱熹點頭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後生能做到這兩點,已然超越了許多束縛於科舉之人。
若是生在我們這個時代,定能與他好好論道一番。」
說著,他轉身走向一旁的學堂:「走吧,該去給學生們講學了。」
陸九淵跟上前去,笑道:「今日倒要看看朱兄如何將這番感悟用於教導學生。」
兩人說笑間走進學堂。
……
明朝位面。
顧炎武正坐在書案前研讀《日知錄》的手稿,忽見天際異象,不由得放下手中的毛筆。
看著天幕上浮現的畫面,他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
這小子有股子狠勁啊,倒是和我年輕時差不多。
特別是康有為開辦萬木草堂,不拘泥於八股文章,而是講授時事政治的做法,更是讓顧炎武忍不住擊掌稱讚。
雖說活在不同的時代,但這種實學精神,確實令人佩服。
看完天幕上的內容,顧炎武搖頭晃腦地坐回書案前,提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大字:「習實學,求實功,務實效。」
【說起康有為的功績,就不得不提他在維新變法中的重要角色。】
【1895年,甲午戰爭慘敗後的清朝,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
【就在這時,康有為聯合了1300多名舉人,向光緒帝上書請願變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