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職業自由民心聊(外十章)
說著要看外面百姓情況的朱雄英吃了三碗土豆粉,在十幾秒後挺不住睡著了。
朱元璋帶著人上樓,餘震間隔時間越來越長,振幅越來越小,樓房安全。
下丘村蓋的房子鋼筋粗,按照螺紋鋼的粗度,應該蓋二十層已經上的樓,現在就四層。
主要原因在於磚混,那個磚無法承受。
已經準備拆掉,就說地震影響,然後蓋剪力結構樓房,直接上五厘米直徑的螺紋鋼,先蓋八層,設計是照著三十層來的,這樣比較結實,成本不考慮。
拆樓好拆,磚混的爆破,正好練手,磚不要了,鋼筋鑿出來重新回爐。
雨一直下,證明地震改變的磁場影響的空中水汽在持續。
大人比小孩子聰明,知道吃飽了會困,一人吃一盅的土豆粉,現在繼續喝啤酒。
下酒的小菜變少,茴香豆、干明太魚絲、烤的剝皮小魷魚乾絲、滷鴨脖子。
明太魚絲蘸蒜蓉辣醬,小魷魚絲蘸芥末和醬油,魷魚比明太魚腥,但下酒吃都不錯。
東北人就吃明太魚,海南人愛吃魷魚,因為方便,產地的問題。
滷鴨脖其實是烤鴨沒烤之前給切下來的部位,不烤,鴨舌頭、內臟、爪子、腦袋、翅膀全鹵。
不加任何防腐劑,只能保存一天,看吃不完立即送到圖書館給孩子們啃。
殺家禽一般兩種方式,一種割脖子,一種用小剪刀伸到家禽嘴裡,剪斷上顎靜脈倒置。
下丘村採用割喉嚨的方式,有血能吃,從家禽嘴裡殺的話出血少,不能收集,好處是可以保存家禽的完整度。
保存時間還是短,除非放福馬林,即甲醛。
別人不會這種技術,朱聞天會卻絕對不用,村子製作的各種血,自己吃不完、賣不完就送人,養濟院、圖書館……
福馬林他沒少用,拿來保存打仗死的敵人屍體,運回來給人練手。
解剖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實物練習,一般學習雕刻、繪畫,也要學解剖學,只是目前朱聞天不給外人提供這個資源。
……
朱元璋吃粒茴香豆:「憨憨,蠶豆咱發現就這般吃最好,幹了的玉帶豆不如此。不過有人吃了渾身起紅斑,無福啊!」
「但乾的蠶豆好保存,茴香豆不能用干蠶豆做,口感太差,豆類其實是致敏源,有人不能吃,與奶一樣。」
朱聞天不知道朱元璋要問啥,卻明白朱元璋絕對不會說茴香豆,一國皇帝平時總在村子裡吃茴香豆,今天突然再提及,你相信他是閒到了?
「是啊!過敏,叫……什麼來著?哦!組胺反應,村子裡的抗生素有的會出現,還有的疫苗也是。
今年年底前,咱大明所有的人只要年齡合適,全會完成天花疫苗接種事宜。
你說有死亡率,為何一次未報過?像沒有人因接種疫苗出問題一樣。」
朱元璋果然有事要問,接種疫苗有死亡概率。
「陛下,死亡率太低,偶而死一個,誰能往疫苗上歸結?平時生病死人也多。
正常來說,咱大明目前的人口,也就死百十來個。
關鍵無法判斷是否是因為疫苗的問題死亡,地方村子的人會主動認為朝廷沒錯。
那可是天花啊!咱們派去的人不僅僅為當地百姓接種疫苗。」
朱聞天這回明白了,他用的疫苗是減毒疫苗,按照天壇株的方式來嚴格製備。
下村的軍士幫著村子進行各種輔助,村民們非常信任。
即便接種疫苗出了問題,村民不願意把責任歸在軍士身上,只說誰家的誰命不好。
平時沒有軍士的時候,村子生病死亡率高,有了軍士都喝開水,加上衛生防疫,以及簡單的醫療手段和藥材,村子死亡率下降是村民真切感受到的。
說軍士接種疫苗讓人死了,這幾個駐村的軍士償命不?
讀書、識字、算術全跟人家學的,真想讓人家死?
百姓哪曉得即便接種疫苗出問題,軍士也無責,朝廷不追究。
軍士記錄一下情況,沒到回去的時候,他們不可能提前匯報,除非死人多了。
到年底,軍士匯報,就知道大明各個村子的情況了,包括接種天花疫苗後的數據。
「即咱們不怕天花,以後針對敵人用天花病毒?」
胡惟庸果然想法正常,要搞生物戰。
「胡參政,此法殺生過甚,有違天和。」
朱聞天不稱呼對方為丞相,不像吳琳退了後還叫對方尚書,他根本沒想過叫對方再當丞相。
包括汪廣洋,歷史上汪廣洋又回來當丞相,現在不要,廣州的參政挺好。
同時他更不打算用病毒和細菌的生物戰,目前的武器夠用。
生物戰與化學戰的東西他會準備,以後再說,可以不用,不能用的時候沒有。
真實說起來,歐洲那裡才是最不講衛生的,所以才有了高跟鞋,是男人先穿,地上都是屎尿,不穿高跟鞋……
還有那邊人的體毛重,所以穿長筒襪遮擋,後來才有了絲襪。
體味重,就隨身攜帶香料包,之後有香水。
歐洲男人愛美,領結了、領帶了、領花了,還要弄個手絹塞上衣口袋裡露出一截。
關鍵還不愛洗澡,這樣的情況下不得黑死病的鼠疫,那才不正常。
包括同性戀也嚴重,這點華夏也一樣,宋朝最厲害,元朝、明朝也不缺,清朝同樣存在,民國的一些男旦還要服侍男人。
反正目前朱聞天不想採用這樣的東西,因為天下普通百姓不管政治,只要自己能活著就不行。
那麼殺掉或者捉住外面勢力關鍵的領導人物即可,非為屠城。
天花病毒可不僅僅是本身的死亡率,正常來說三分之一的死亡率。
實際上如果一個人口密集區,死了人之後,人的屍體會腐爛的,就不是天花病毒一種致死因素存在了。
經濟生產也停了,活著的人茫然。
因為不是一個人生病,一病很多年,家人已經準備好了其去世的心理。
突然爆發疾病,突然人就沒了,習慣中的人消失了,習慣的生活收入來源不夠了……
大明的目的難道是殺人與征服?不,大明是先讓自己國力增長,然後那麼大面積的土地還沒人占,過去占了。
同時需要其他地方提供資源,人都死了誰給大明提供資源?
「胡參政,咱大明眼下技術好,就那個宮中生產出來的清涼油,對於炎熱的地方人來說是神物,咱有手段解決小問題。」
朱聞天說著拿出來一盒清涼油,就是他那時候一樣大小的盒子,只是沒有同樣的印圖案。
這東西當時在東亞東南亞很厲害的,後來到了非洲,一小盒清涼油能換大量的東西。
再然後就不行了,人家非洲國家的人也知道這玩意兒的成本。
「你咋還帶這東西?」胡惟庸更好奇憨憨為何隨身攜帶清涼油。
「哪是我帶的?桌子的小抽屜里有。」
朱聞天拉開一個非常隱蔽的小抽屜,把清涼油放回去。
朱元璋那邊也找了找,發現確實有,桌子的小抽屜非常小,不是大的那種。
他看看裡面的一些應急東西,笑了:「怕有人中暑啊!咱看到了藿香正氣水。」
其他人紛紛找抽屜,然後看裡面裝的東西,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安宮牛黃丸等急救東西,全有。
「叔叔,鐵板雞架還有沒?」
這個時候太子妃想吃東西了,準確地說是太子朱標想吃。
朱標不知道為什麼,非常愛吃雞架,這個東西換個說法叫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說明一個問題,古代的人不會吃,至少不會做鐵板雞架,烤雞架自然不怎麼好,越烤肉越少。
鐵板可以把雞架的骨頭給壓酥了,新鮮的雞架這麼做,吃骨頭咔嚓咔嚓的很香。
鐵板雞架的發明才是劃時代的,因為它不需要再像烤雞架一樣刷油,它本身就出油。
只要裹上一點點面,那麼吃起來就覺得肉多。
當然,下丘村的雞架未剃那麼乾淨,刻意留的肉,就為了燉、炒、烤、炸、鐵板用。
有人去取了雞架,順便把鐵板的工具帶上,帶十個,官員萬一也想吃呢!
朱聞天親自上手處理朱標想吃的雞架,朱標過來站在旁邊看,他就願意看憨憨做飯。
他發現憨憨做飯有種韻律,叫人瞧著特別舒服,還未吃就先饞了。
「憨憨兄,這種油,你從來不讓咱們吃,卻在做菜的時候賣給百姓,如此好嗎?」
朱標看著鐵板雞架出油,他覺得自己不能吃的東西,叫百姓吃,似乎……
「咱們不缺脂肪,吃這個後不吸收,增加身體負擔。
其實飽和性脂肪一樣會被吸收,跟膠原蛋白一樣,身體有需要才吸收,沒有需要你吃再多的皮凍也白費。
百姓缺油脂,飽和性的他們依舊能吸收,對身體有益。
一個干力工的人,不存在高血脂的情況,除非他有特殊疾病。
飽和是相對的,身體需要是絕對的,身體在某些東西飽和的情況下,你再想攝入這樣的東西就是有傷害。
你血脂高,我給你吃不飽和的也一樣不行,那得降脂肪。
這種東西沒有好與壞的區分,只在於你自身條件和需求關係。
你連飯都吃不飽,我跟你說吃米飯和麵粉這樣的碳水化合物對身體不好,你不打我?」
朱聞天再次強調動態平衡關係,飽和脂肪不是絕對不吸收。
吃多了脂肪會得脂肪肝,然後肝硬化、肝腹水、肝癌。
一直不吃蛋白和脂肪,以及糖類也少,同樣是肝腹水,很多缺營養的地方,小孩子乾瘦,但肚子大,那就是營養匱乏性肝腹水啊!
「是呢!」朱標笑笑:「咱村子給咱們提供飲食,從來都是平衡。那這油……還是送到盒飯店?」
「已經不了,盒飯店吃飯的人其實很多身體不錯,他們不缺脂肪了,缺蛋白質,給他們吃豆製品。
這油最後會提煉出來,葷油經過提煉、過濾,加點鹽,送到缺少油水的地方百貨商店,百姓拿戶口本買,很便宜。
目前除了個人的戶籍帶照片的,還要有戶口本,是以前的戶籍冊。
不過不再有工匠、疍民、軍戶、獵戶之分。
職業自由選擇,通過經濟手段來調整,你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
都想種地,地少,自然就選擇其他職業,引導即可。」
朱聞天又說起戶籍制度,也就是歷史上未來七年後的黃冊。
黃冊放在玄武湖了,黃冊記載戶種和百姓的土地面積,地方每年記錄,十年一整理上報。
說明歷史上的明朝國家經濟發展太差了,想自由不行。
跟那時的建國後一樣,給你限制住。
國家領導層自己都茫然,只好先限制,出們開介紹信,剛建國怕動亂,說白了學明朝時期。
朱聞天不在乎啊!武器好,主力軍隊都聽話,給百姓職業自由,等再過上兩年,百姓隨便溜達。
不遠處的戶部尚書馬貴盯著一個鐵板雞架的設備:「說實話,咱最佩服下丘村的此物,雞肋硬是給靠出油來,裹一點面,雞肋又香又脆。
只是……呃……放寬了戶籍,農戶不種地、工匠不做工,當如何是好?
世人皆知行商賺錢,待商者無賤籍,豈非皆效錙銖之事?」
馬貴提出疑問,他怕大家全去做買賣,商人確實重要,經濟生產更重要。
商人屬於賤籍,不允許穿綾羅綢緞,怕他們那麼穿,其他人受不了,都想去經商。
伎女也是賤籍,同樣怕女的覺得如此來錢快,都去幹這種事情。
朱聞天看雞架壓差不多了,取出來放到旁邊讓朱標自己看著是直接刷調料,還是自己撕著蘸調料。
又放個雞架:「不是所有人俱會經商,咱華夏人有個特性,但凡能夠種東西的地,只要不是災害與打仗,便不會讓地空在那裡。
看外面的市場,東邊有個小土包,土不好,無法種東西。
以前偶爾有人從那裡取土和泥糊牆,現在看,不曉得誰給種上了大豆、紫蘇。
都該收了,沒有地震的話,兩者全應該收攏好。
你叫一個有田地的百姓去經商,他不會答應,他害怕。
而匠人,他們本身就在經商,做出來東西賣掉,出賣的是技術。
軍戶說不想當兵,實則當兵會死人,同時收入少,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看咱大明水師的收入多少?尤其是去遠處的艦隊水兵。
再看其他地方軍隊的福利如何?加上好的武器,保障了生命安全。
行業的自由在於為一些有想法的百姓提供新的出路。
所有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
下丘村原來即便賣個冰糖,都要擔心被收拾。
朱聞天說話的聲音很大,讓其他人聽見,行業自由化,土地性質不能改變。
經濟發現缺少食用油,就通過市場手段來讓百姓種油料作物,提高油料作物的收購價格和成品油價格就行了。
而不是把一種商品的價格用行政手段來限制,明明人家能賣五文錢一斤的東西,你不讓人家自己賣,非要兩文錢收,三文錢賣,這不行。
商人囤積居奇,想要提高某種商品的價格,這時只要朝廷從其他地方調集商品,把價格砸下來就可以了。
若全大明同一種商品的價格全漲,需要商人們拿出來大量的金錢,商人還不具備那個實力。
同時百貨商店有貨,大明有官田,官田屬於朝廷,種什麼東西由朝廷說得算,會進行平衡。
商人敢聯合,朝廷寧肯賠錢,也要讓商人傾家蕩產。
給臉不要臉,就臨時加增某個商品的稅,百分之一千夠不?
商人想把這個稅轉嫁給百姓,即消費者,那麼貴,百姓買不起。
像炒蔥姜蒜,它們有保存期的,商人聯合收購大蔥,要賣十文錢一斤,加十倍的稅,讓你賣一百一十文一斤,賣吧!
又不是糧食和鹽,非生存必須品。
像炒糧食和鹽,那可就違法了。
「咱知曉了!」馬貴聽懂了,他拿望遠鏡看那個小土包:「雨後太陽曬曬就該收了,誰種的?還給紫蘇地扎了稻草人呢!」
「問問。」被改變歷史的戶部尚書顏希哲出聲。
歷史上他去年還當戶部尚書,今年應該當山西行省參政。
結果晉王朱棡非要讓下丘村跟著過去看看自己的封地,順便就把北面的地方順便給解決了。
用不上顏希哲,他繼續當戶部尚書。
歷史上今年的戶部尚書最多,因為朝廷缺錢,發行大明通行寶鈔,戶部事務多,故此安排一堆尚書,足足七個。
現在更多,銀行都出來了,戶部忙,各地的種植、養殖,全歸戶部管,還有稅收。
顏希哲說問問,就有人跑過去,不長時間打電話過來。
「在那裡做買賣的人一起種的,其他地方有空處,同樣種,準備收了後給下丘村,下丘村給大家安排了好的地方,花錢不少。」
電話里給出如此答案,有人負責澆水和除蟲,有人甚至在旱的時候灰大,把紫蘇的葉子給用噴壺噴乾淨,如此收了能當藥用,又乾淨又完整。
「無怪乎沒有人偷摘,擺攤的晝夜不止,總有人在那外面,他們會看著。」
禮部尚書呂本露出恍然的神色,他通過望遠鏡看紫蘇種植的地方都心動,長得太好了。
那大葉子,拿回家蒸個糯米豆包什麼的多好啊!咋就能一直沒人動。
朱樉開口:「別處也沒人禍害,在河邊種點黃瓜,打上架子後,有人口渴了,會小心地過去把大的黃瓜掐後面摘兩個用手搓巴搓巴吃,絕對不會帶回家。
咱那封地,小孩子都知道怎麼偷別人的菜,偷歸偷,但不能壞。
咱看到過,孩子偷小蔥,屬於幫著間苗,把多餘的不好的小蔥給拔下來,正常位置的還培培土。嘿嘿嘿嘿……」
「小白菜也是!」朱棣跟著說。
秋天種的白菜屬於大白菜,先長小白菜,需要間苗。
偷小白菜的人看好的株就不碰,把旁邊的給拔了,主人想要吃小白菜,到地里一看,哎呀!被偷了一部分,偷就偷了吧!不坑人就行。
「是啊!百姓有時樸素,憨憨,這雨何時能停啊?」
朱元璋笑著說,突然問憨憨雨的事情。
朱聞天也想著百姓的可愛,順口說:「不知道啊!最好是一個時辰內就停,呃……」
說完他愣住,咋又問自己天氣?自己又不是四海龍王,故意的是吧?看一個時辰能停嗎?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