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第339章 我大明民哀多於民悅!

第339章 我大明民哀多於民悅!

2024-10-30 04:18:44 作者: 一兩故事換酒錢
  第339章 我大明民哀多於民悅!

  「夠了!」

  朱元璋拂袖,已是怒髮衝冠。

  他已經很久沒被人這麼指著鼻子罵了。

  朱標被朱元璋的聲音嚇得身子一抖,只是眼中閃過一抹果決,咬牙道:「不夠,兒臣今天要把心中所有的不快一口氣說完,不然兒臣擔心,兒臣今後恐再也沒有膽量說出來了。」

  「兒臣還要說!」

  「父皇為嚴明律法,在《大明律》之上,又頒布了《大誥》,而且還用《大誥》來訓誡百官,只是兒臣現在很疑惑,我大明究竟是《大誥》重要,還是《大明律》重要,父皇一邊不斷給兒臣立規矩,一邊又在不斷破壞規矩。」

  「父皇讓兒臣想遵守那個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

  「但規矩越來越多,還層層加碼,又何嘗不是在破壞規矩?」

  「如今的大明律法已是形同虛設,百官在父皇的要求下,都必須熟記《大誥》,但我大明不是當以《大明律》為主嗎?大明的官員本就政事繁雜,還要掏空心思去背《大誥》,那讓他們有多少時間去記《大明律》,連《大明律》都記不住,還能指望他們能用《大明律》稟告辦事?」

  「最終豈不是《大誥》替代了《大明律》?」

  「但《大誥》是父皇用來告誡百官的,不是用來告誡百姓的,百姓本就愚昧無知,哪裡懂這麼多道理,他們一天只為填飽自己肚子,這一番折騰下來,百姓對父皇的《大誥》,只有怨念跟罵聲,沒有誇讚。」

  「另外,大明的俸祿同樣也太低了。」

  「兒臣知道。」

  「父皇不想多徵稅。」

  「想讓百姓能儘可能的過上日子,但事實並沒有按父皇所想,田稅不多,各種苛捐雜稅,從來沒少,而大明的官員因為俸祿低,自然要取『銀』於民,最終這『節省』下來的錢糧,還是交上去了。」

  「關鍵朝廷還『一無所知』。」

  「父皇對經濟措施,同樣是一塌糊塗。」

  「大肆的頒布大明寶鈔,父皇雖說這是發給官員的,最終官員又讓百姓買單,而朝廷並不收大明寶鈔,最終這些大明寶鈔就淪為了一堆廢紙,然百姓卻只能望著這一堆廢紙欲哭無淚,因為他們的錢糧都被這些廢紙替換掉了,但他們還要交稅,還要納糧,還要去服役,百姓越來越困苦。」

  「兒臣已記不得誰給父皇提的建議了。」

  「只是兒臣如今還記得當時那些士人的嘴臉。」

  「說這大明寶鈔就是一堆廢紙,朝廷用一堆廢紙,換來了白花花的銀子,還說是無本萬利的事,對朝廷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還能不斷充實國本,兒臣當時也深以為然。」

  「但現在兒臣琢磨出味來了。」

  「大明寶鈔是發下去了,但哪裡落到了官吏手中,不全都落到百姓手中嗎?百姓本就生活艱難,哪裡承受得住這種盤剝,最終豈不是又要落得賣兒賣女,或者賣田賣地的下場。」

  「這不是讓我大明重蹈元代覆轍嗎?」

  「提出建議的士人」

  「其心可誅!」

  「而且兒臣若是沒記錯,元代時,就曾幾次換鈔,最終導致天下沸反盈天,百姓更是怨聲載道,若非如此,大元恐還不會這麼容易衰亡,我大明如今卻是更甚。」


  「元代的至元寶鈔尚且是能流通的,只是越來越不值錢,但我大明的寶鈔卻是廢紙一張。」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我大明難道當真就不吸取一丁點教訓?」

  「還有如今的大明官員,庸官當道,父皇經過幾次清洗朝堂,將原本的朝廷官員,都殺了個大半,也殺得奉天殿是血流成河,而父皇擔心從地方提拔上來的官員不可靠,因而多是從翰林院、國子監等地方錄用,但這些書生,之前全都埋頭讀書,根本就不通政治,他們參與政事,看似是一板一眼。」

  「實則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

  「兒臣處理政事這麼久,尚且是膽戰心驚,如履薄冰,唯恐處理出了差池,讓天下百姓受苦,然這些新晉升的官員,一個個可謂是老氣橫秋,指點江山,但實際全都是紙上談兵,空洞無物。」

  「說起來是頭頭是道,真的落到實處是問題遍地。」

  「他們幫助父皇處理再多政事,也終沒有親自去到地方了解實情,也根本體會不到民間疾苦,眼中只有自己的壯志豪情,父皇一再要求官員要務實,但大明的這些官員,連腳都沒有沾過泥土,又怎麼可能務得了實。」

  「就靠幾本聖賢書就能治好國?」

  「兒臣不覺得。」

  「這些人出出主意還行,讓他們切身實地做事,大多數都是不行的,學的東西終是飄著的,而且這些官員跟地方沒有太多交集,他們的話,對地方約束力很小,全靠朝廷威望。」

  「若是有朝一日,朝廷勢微,那豈不是意味著,大明恐會政令不出應天府?」

  「現在的大明,就像是有兩個朝廷,一個是應天府的小朝廷,另一個是應天府之外的大朝廷,父皇本意是小朝廷駕馭大朝廷,但大朝廷的實力未免太強了,而且朝廷根本就沒有做到行之有效的監管。」

  「兒臣驚恐啊。」

  「在父皇眼中,大明是欣欣向榮。」

  「但在兒臣眼中,大明是滿目瘡痍,觸目驚心。」

  「私法高於國法,朝廷不如現管,地方疏離中央,民哀多於民悅。」

  「我大明立國才二十年不到啊。」

  「兒臣怕啊。」

  「父皇為天下付出了這麼多,但以兒臣這微薄之能,哪裡能承擔得起父皇的重託?兒臣的身子本就單薄,讓兒臣沿著父皇的道路向前,兒臣實在是做不到,也有心無力。」

  「父皇設計的這套制度,終究只適合父皇,並不適合兒臣。」

  「也並不適合大明的後世帝王。」

  「兒臣也給父皇交個心,若兒臣還是儲君,若兒臣還能活到上位,兒臣繼位後,一定會大改天下的,讓大明的制度漸漸趨於制度化、規範化,不至於太過勞心勞力,而且會用更合理的方式加強對天下的控制。」

  「讓權力真正的集於國府!」

  「而非是表面!」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