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金77銀78」
由於恢復高考後,報名人數太多,今年的高考跟以前不一樣。
大部分地區是放在冬季考試,有的地區人多高考還分初試和複試兩次進行。
11月28日至29日進行初試,12月23日至24日進行複試。
而京城地區的高考是,12月10日—12月12日期間。
今年的高考,考生採取自願報名、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省市自治區批准的辦法。
凡符合招生條件的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均可自願報名,並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報幾所學校和學科類別。
11月15日,設在劉家莊高級中學的高考報名點就開始報名工作。
劉家莊高級中學決定,在高二學生中挑選十幾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和高三的學長一同報名參加了這一年的高考。
(PS:劉家莊的高中是三年制,有的地方的高中是兩年制。)
劉淑賢也是劉家莊中學首批參加高考的在校生之一。
按照劉之野的意思,考上了最好,考不上也沒關係,就當體驗一下,來年再考就更加穩妥。
劉之野並非魯莽行事之人,他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因為,劉家莊的學生與其他地方的學考生不同。
在劉家莊學的校里,孩子們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學生們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教育資源雄厚,讓他們在學習上積累了堅實的基礎。
特別是劉淑賢,在她姥姥崔教授以及爺爺劉竟齋的悉心輔導下,她的學業更是突飛猛進。
這幾個月來,她的成績在學校里一直名列前茅,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劉淑賢對於提前參加這次高考,顯得信心滿滿。
這次高考的內容對她來說頗為有利,僅涉及數學、語文、史地、政治四門科目,總分四百分。
京城地區的文科還有加試外語一門考試。
這樣的考試範圍,無疑為她減少了不少壓力。
數學和語文,一直是劉淑賢的拿手好戲,打小便在這兩門學科上展現出過人的天賦。
至於史地和政治,雖然不像數學語文那樣遊刃有餘,但她也下足了功夫,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將知識點牢牢記在腦海中。
參加這次高考的考生後來才知道,他們今年的高考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也絲毫不誇張。
此次高考竟然有570萬人報名參加,最終才錄取27.8萬人,錄取率接近4.9%,差不多每 29個考生中,僅有一個人能考上大學。
其中這27.8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錄取的學生,創造了自打52年夏國實行統一高考以來最低的錄取率,也是夏國有了現代大學教育之後的最低錄取率。
這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一次高考。
「金七七,銀七八」,77級大學生不僅錄取率低絕無僅有,多個「高考之最」也使得他們成為具有傳奇色彩的特殊群體,是高等教育史上絕無僅有的存在。
此次高考也是考生準備考試時間最短的一次高考,有的人從知道恢復高考到參加初試不到3個月,至統考也不過四個月,考生通宵「惡補」,恨不得將過去浪費的時間全部「搶」回來。
除了時間不夠,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高考輔導教材嚴重匱乏,這時能夠找到不多的幾種複習材料,大家只能互相交換借閱,甚至還要手抄。
今年十月初,《人人日報》第一版發布了恢復高考的消息,閆解曠懸著的心終於要落地了。
其實這之前更早的時候,就有大學招錄製度要改革的消息陸續傳到了閆解曠的耳朵里。
起初,他還對這個消息都將信將疑,因為高考已經停止十多年,得知這一消息後,有些懷疑是真考還是假考。
閆解曠最初也沒有把此事當真,因而並沒有認真備考。
但過了不到一個月,閆解曠在學校里當領導的父親就給他寄來了一封信。
閆埠貴在信里叮囑閆解曠說,在學校的時候他就是班裡的學習尖子,有基礎,有希望,不管消息是真是假,一定要參加這次高考,哪怕權當一試,也是難得的機遇。
閆解曠就回信說出了心中的顧慮,自己已經很多年沒有摸教材,手頭也沒有數學、物理、化學等課本,不知道該複習什麼,怎麼複習。
父親閆埠貴很快回信,並隨信給閆解曠寄來幾本……前的中學教材,再次鼓勵他努力複習。
上大學不僅是閆解曠的夢想,也是他父親閆埠貴心中的遺憾。
相比在軍隊裡繼續發展,閆解曠覺得自己可能不是那塊料,他更想去上大學。
懷揣著一份忐忑與期待,閆解曠鼓起勇氣,將自己的想法向連長和盤托出。
他的連長聽後,非但沒有絲毫的不悅,反而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選擇,當即表示會全力支持,並迅速著手向上級提交申請報告。
消息傳至營領導耳中,他們非但沒有反對,反而對閆解曠的決定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與讚賞。
在領導看來,自己的隊伍中能有人憑藉自身努力考入大學,無疑是一件值得驕傲與自豪的事情。
為此,營領導特意為閆解曠大開綠燈,允許他只需參與一些必要的軍事訓練,其餘時間則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備考之中。
不僅如此,他們還專門為他安排了一間單人宿舍,以便他能擁有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全心全意地備戰即將到來的考試。
臨近考試了,閆解曠就向連里請了假,在宿舍里認真備考。
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近半個月不出門,為了節省時間吃飯都是宿舍里吃。
醒了就看書,看累了就睡覺,就這樣複習了半個月,迎來了考試的日子。
等閆解曠來到進考場之後,發現考場裡面空座位不少,看來不少人最後還是放棄了。
…………
十二月10日這天,鄭海生被安排在京城密雲山區的某所中學裡參加了高考。
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文科生考史地;第二天上午考數學,下午考語文。
中午沒有地方休息,大家就蹲在牆根下,啃著涼饅頭,享受著寒冬的陽光。
鄭海生這樣的知青考生在「上山下鄉」時,都要出工下地,回來就啃窩頭,哪能享受這樣的閒暇!
下鄉前,看了很多描寫農村生活的小說,挺嚮往。
真正當了農民才知道,那是作家筆下的虛構。
最後一門是語文,打開作文試卷,那題目確實讓他百感交集。
《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就是京城地區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
試卷展開,鄭海生一下子就興奮起來,感覺那題目好像專為他準備的似的。
一年來的「千山下鄉」往事就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浮現在眼前:他代表全體下鄉知青在動員會上的宣誓,下鄉頭一天的不眠之夜,第一天幹活的情形,「龍口奪糧」的日日夜夜,還有複習高考的點點滴滴、分分秒秒。
一年來的希望、一年來的苦惱、一年來的歡樂,瞬間都湧向筆端……
過去一年的經歷,對鄭海生來講是戰鬥的一年,是他真正了解社會的開始。
走出考場,已是夕陽西下,天還是那樣寒冷,但考試們的心熱乎乎的,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飢餓。
回去的路上,見山說山,見水說水,看到什麼就說什麼。
十幾里的山路,似乎凝聚著過去一年的風景,不知不覺地就走完了。
「有客放船芳草渡,何人吹笛夕陽樓。」
……
自從下定決心參加高考以後,楊小彤天天都複習到深夜,有時雞都叫了她還在油燈下看書複習。
兩個月的時間裡,楊小彤把初中課本和高中課本都翻了一遍,還重點複習了理科,因為理科是她的弱項。
高考開始的頭一天一大早,棒梗趕著隊裡的毛驢車把老婆楊曉彤和知青李衛軍、唐金玲送到了公社汽車站。
然後,她三一起乘坐客車來到縣城,住在了縣一中附近的一家小旅館裡。
那一夜,楊小彤三人幾乎是一夜未睡,一起討論複習中遇到的難題,她們還猜測考試的內容。
第二天天準備進考場的時候,李衛軍突然問唐金玲:「張朝陽,四大發明都是啥?」「指南針、造紙、火藥……」
到了考場門口,楊曉彤突然對唐金玲說:「還有活字印刷!」結果,高考試卷中還真有這道題。考試結束後,好多人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考場。
唐金玲和李衛軍都沒考好,好幾道題都不會,不過也比其他人強,有的人竟然連四大發明也不知道。
回到公社,棒梗跟生產隊長來接她們。
隊長急忙問道:「小彤你們考得行不行?」
唐金玲哭喪著臉搖著頭說:「隊長,我白耽誤了兩個月的功夫,肯定考不上,不過小彤肯給定沒問題……」
生產對長安慰他說:「不怕!今年考不上,咱明年再考!」
棒梗拉著楊小彤的手,急忙走到一邊問道:「小彤你快說說,你考得怎麼樣?」
楊小彤有些竊喜地點點頭,「考題,我都答出來了,就是不知道結果如何……」
棒梗看到這一幕,心中五味雜陳,既有著難以掩飾的喜悅,又夾雜著絲絲忐忑與不安。他害怕,楊小彤一旦成為大學生,就如同插上了翅膀,或許會從此一飛沖天,離他而去。
在這個年代,大學生是什麼身份?那可是預備幹部的象徵,一旦畢業,便能直接成為幹部。
棒梗心裡清楚,即便他能順利回去接班,頂天了也就是個普通工人。而楊小彤的未來,顯然要比他光明得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倆的身份地位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更何況,楊小彤本就比他年輕許多,這萬一哪天她真的飛黃騰達了……棒梗不敢再往下想。
楊小彤不知道棒梗心裡的想法,倆人邊走她邊憧憬著未來,「棒梗,你要回去接班的事,你家裡怎麼說?」
「要不然,咱們年底回去一趟吧,抓緊時間把你的工作給安排好,咱們好一起回城……」
————
距離高考時日不多,劉淑賢就和其他的參加高的二年級同學迅速組成了臨時複習小組,將語文、數學、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分門別類,每人負責兩門歸納知識點,然後三人共同分享。
每天下放學後,他們匆匆忙忙吃完晚飯,就聚在劉淑賢家一起挑燈夜戰,有的時候每晚只睡三四個小時。
幸虧劉之野家裡大,否則還真安排不下這十來個學生。
幸虧劉之野家中寬敞,否則這十多個學生還真難以找到合適的安頓之處。
劉家人對這些孩子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與支持,他們不僅歡迎這些學生的到來,還特意將前院的東廂房整理出來,作為他們的補習教室。
這裡寬敞明亮,為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崔教授負責給孩子們補習理科,她以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耐心的講解,贏得了孩子們的尊敬和喜愛。
而劉竟齋則負責文科的補習,他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讓原本枯燥的文科知識也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在飲食方面,劉家人同樣沒有虧待這些孩子。
吃的喝的應有盡有,而且比他們在家裡吃的好多了。
鄧茹知道這些孩子正在長身體,所以經常給他們準備宵夜,還有各種水果零食,讓孩子們在學習之餘也能享受到美食的樂趣。
如此周到的安排,讓這些學生感覺自己不像是來上輔導班的,反而更像是來劉家度假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衝刺,劉淑賢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高考考場,和比她們大十歲左右的考生一起,參加了這場高考。
12月的京城,寒風透過門縫鑽進了這個坐滿了人的教室。
但教室里有一個坐在最後一排里的劉淑賢卻並沒有感覺到冷,而是只顧著伏案奮筆疾書。
這個在許多人生命里普通的一天,卻是她們這些人命運巨變的開始。
在劉淑賢的鄰桌,坐著另一位女孩,她的筆下同樣流淌著如神助般的文字,與劉淑賢的才思敏捷不相上下。
這個考場內,除了這兩位女孩,其他人的臉上則寫滿了各種情緒與表情。
當劉淑賢完成答卷,距離考試結束還有一段充裕的時間。她細心地複查了一遍試卷,確認無誤後,心中湧起一股輕鬆愉悅之情。
在這份好心情的驅使下,她甚至還有閒暇去觀察周圍的情況。
恰在此時,那位鄰桌的女孩也剛好完成了試卷,她抬起頭,恰好捕捉到了劉淑賢投來的目光。
兩人的眼神在空中交匯,隨即綻放出會心的一笑。
這可能就是命運的安排。
劉淑賢后來再一次與這女孩相逢時,才知道她叫柳學紅。
她也是這一年,京城市文科高考狀元。
她的作文《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更是在之後登上了《人人日報》,由此憑藉著高考如願的進入了京大。
在這裡她與劉淑賢成為了同班同學,而且還成為了室友和閨蜜。
柳學紅不同於別的孩子,從一出生起就被培養學習,從小升初到中考到高考一直扛著學習的壓力。
柳學紅從記事起就對學習沒有太大的概念,也就沒有所謂的升學壓力。
就這樣,她簡簡單單地就修完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學業。
作為讀完了高中的知識青年,柳學紅自然毫無懸念地來到了農村插隊落戶。
儘管柳學紅在校時的成績名列前茅,並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大學,而是必須得遵從另外一套升學體系。
對此柳學紅也只能選擇將心事深藏。
原本日子本該這樣平平淡淡地過去,或許柳學紅還會在之後得到一個回城的機會,拿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度過餘生。
去年底,柳學紅得到消息,她所在的生產隊竟然拿到了一個推薦到京大上學的名額。
而這個名額所推薦的專業正是柳學紅所擅長並喜愛的文科專業。
但天天遂人願,名額沒有給到柳學紅,而是落在了大隊長的女兒身上。
機會就這麼錯過了。
換作平常人,面對著這樣一個前途未知的生活,或許也就選擇甘心地做一朵被命運裹挾的浪花,隨波逐流。
但柳學紅不是,因為她的心裡仍藏著一個大學夢,也仍懷揣著改變生活與命運的期望。
直到今年,廣播裡通知教育部恢復了高考,符合條件者都可以參加。
接到消息的柳學紅像一下子解開了心裡的結,生活有了奔頭,立馬就與同隊的知青們一起報了名。
因為第一年恢復高考,一切都是特殊的,高考時間被安排在了冬天,而從下發通知到考試僅僅只有50天的複習時間。
柳學紅開始了分秒必爭的複習生活,白天在生產隊照例上工勞動,但除此之外的休息間隙和晚上全部用來學習。
她不知道考試的具體內容,就把以前上學時的課本拿出來翻閱。不能夠全部複習到,便在有限的時間抓重點學習。
時間很快過去,距離考試只剩半個月,柳學紅決定向生產隊請假以專心衝刺最後的複習時間。
畢竟這場考試匯聚了11屆的考生,誰都不敢掉以輕心。
回家後常常有以前的朋友來找柳學紅聊天,為了不讓自己的學習受擾,柳學紅讓母親將自己反鎖在屋子裡,開始了廢寢忘食的學習。
……考語文作文是關鍵,因為在百分的試卷里作文便占了80分。
最後一門語文,當柳學紅看到「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的作文題目時,知青的生活歲月像電影一般在腦海中放映。
柳學紅筆耕不輟,一口氣寫了1700多字才停下,短暫思考後順利收尾。
全部考試結束後,柳學紅自信五科都能拿到高分,心裡也期待著大學夢圓的那天到來……
有一天,柳學紅在一家店門口正好遇見了高中同學。
她同學說,「柳學紅,你的高考作文登上報紙了!」
柳學紅激動地問,「真的嗎?什麼報紙?」
同學對她崇拜著說,「好像是《人人日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