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不丟棄 不放棄!!!
上午7點左右,兵分兩路的夏軍幾乎是同時遇到了敵軍,雙方交上了火。
好消息是大家遇到的都只是小股敵軍,規模僅僅只有幾十人,所以對方很快被夏軍驅散。
但能碰到敵軍,那就說明敵軍已經在嘗試返回防線了。
並且槍聲可能已經吸引了敵軍大部隊,因此在這裡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險。
然而等戰士們走到掩埋遺體的兩處地方後,又遇到了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
此時距離烈士們的遺體被掩埋已經過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以「白眼狼」境內的溫度和這麼長的時間,烈士們的遺體早就出現了嚴重腐敗。
面對這個棘手的情況,領頭人一咬牙,決定就地火化烈士們的遺體,帶著戰友們的骨灰回國。
隨後部隊開始收集木材,並慢慢將戰士們的遺體挖掘了出來。
部隊冒著被敵軍包圍的風險,前前後後花了好幾個小時,終於處理完了108位烈士的遺體。
小心的將烈士們的骨灰裝入收屍袋,並一一標註上烈士們的名字。
隨後這支小部隊完成了收斂遺體的任務順利回國,而這108名烈士,最終也被葬入了烈士陵園,魂歸故里。
這讓劉之野內心欣慰不少。
…………
戰後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給予表現出色的個人與集體進行表彰。
像葛小虎、鍾興國、黃光榮、劉本明、謝雲龍、於國華、譚紅軍……烈士王鵬、劉述良……等等英雄事跡還上了報紙,一時間成為了全國都知曉的大英雄。
這一戰雖然短暫,但是戰爭強度一點位不低,湧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和故事。
於國華就是其一。
自衛反擊戰的硝煙還未散盡,於國華便以卓越的戰鬥表現,獲得了「戰鬥英雄」稱號。
反擊戰開始前,年僅23歲的於國華,剛剛在部隊中嶄露頭角,擔任122團二連的一名班長。
於國華所在的122團,承擔著攻克白眼狼孟縣的重要任務。
孟縣,是白眼狼的重要戰略據點,防禦力量強大。
為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於國華和他的戰友們被分配到前線,準備進行穿插作戰。
任務的核心目標是,切斷敵人的退路,確保我軍正面攻擊部隊,能夠順利推進。
2月16日晚上,戰爭的氣息已經逼近。
於國華和他的戰友們悄悄越過邊境,進入敵方控制區。
那天夜晚漆黑無月,只有微弱的星光指引著他們前行,部隊小心翼翼地穿過茂密的樹林,儘量避免發出任何聲響。
他們前往的是748高地,一個敵軍的重要據點。
這個高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敵人在這裡布置了重兵防守。
清晨6點30分,總攻打響。
戰場上炮火連天,火光與硝煙瀰漫。
於國華帶領的二連奉命從側翼發動進攻,目的是占領748高地的兩個側翼,為正面攻擊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敵人的反擊來得異常兇猛,子彈如雨點般落在於國華和戰友們的周圍。
面對這樣的困境,於國華冷靜指揮,率領戰士們逐步逼近敵人陣地,他自己則沖在最前面,親自端著衝鋒鎗,帶領小隊一鼓作氣突進。
在748高地上,於國華接到命令,帶領一個小隊扼守一個無名山頭。
很快,四名敵人向他的陣地衝來,企圖占領這個至關重要的制高點。
於國華毫不猶豫,舉槍瞄準,幾槍乾淨利落地擊斃了其中三名敵人,剩下一人也被他的戰友迅速消滅。
戰鬥結束後,748高地最終被夏軍攻克,於國華個人一人斃敵7人,這一戰讓他在部隊中聲名大噪。
18日的下午,於國華所在的連隊突然接到了一項新的作戰命令,他們被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攻下關鍵的7號高地。
這塊高地並非孤立無援,它與周邊的10號、13號高地緊密相連,共同構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禦網。
這片高地群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被敵軍形象地稱為「孟地屏障」,是敵人誓死也要保衛的軍事要地。
在這場戰鬥中,於國華再一次負傷,左臂被彈片擊中。
他沒有退下戰場,反而繼續衝鋒在最前線,最終帶領部隊攻下了7號高地。
他的冷靜、沉著,以及精準的指揮能力,使得整個連隊在多次面臨險境時,都能化險為夷。
戰鬥結束後,於國華因其出色的表現被授予「一級戰鬥功臣」和「二級戰鬥英雄」的稱號。
戰後的122團並未急於撤回,而是選擇駐紮在了滇省石縣這一戰略要地。
此地距離硝煙瀰漫的戰場僅有280公里之遙,空氣中依舊瀰漫著緊張的氣息,仿佛大戰一觸即發。
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於國華憑藉出色的表現,贏得了部隊上下的一致認可,成為了眾人眼中的戰鬥英雄。
部隊很快便對於國華進行了提拔,讓他擔任了排長的職務,肩負起新兵訓練與戰後恢復工作的重任。
然而,此時的於國華卻面臨著身體狀況不佳的困境。
回想起在748高地和7號高地那驚心動魄的戰鬥,他多次身負重傷。
尤其是右腿的傷勢尤為嚴重,一度讓他的行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醫生建議他休養三個月,於國華堅決拒絕了。
他選擇留在部隊,親自參與新駐地的建設,石縣地處山區,地勢複雜,新營房的修建工作異常艱難。
於國華主動參與體力勞動,和戰士們一起挖地基、搬運木材。
他的身體雖然不再像以前那樣強健,但他的意志依然堅韌如鋼。
還有烈士王鵬。
戰爭期間身受重傷的戰士王鵬,在關鍵時刻救下了一名敵國女子,也正是他的這個舉動,讓他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那一刻。
之後,這名女子為報答王鵬的救命之恩,跋山涉水將他的遺骨送回了他的家鄉。
那王鵬是怎麼犧牲的呢,這事還得從頭說起。
「救命啊,救命啊!」
有一天,在邊境交界地帶,一名叫阮文竹的白眼狼女子驚恐地大叫起來。
她腳下不敢有任何動作,就在不久前,她踩中了「白眼狼」士兵為對抗夏國軍隊而埋設的地雷。
阮文竹從小就生活在邊界上,自她記事以來,她們一家人一直靠著夏國政府提供的救濟食物生活。
當時「白眼狼」境內剛剛結束了戰爭,國內可以說是一片狼藉,就連百姓的衣食住行都難以保證。
在這種情況下,夏國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為他們提供救援物資的支持。
那時,阮文竹的母親經常對她說:「我們吃的食物,都是夏國給我們的,你要記住這份恩情,永遠心存感激。」
然而到了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卻開始頻繁騷擾邊境。
之後邊境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阮文竹的丈夫也被抽調到了前線只留下阮文竹和兒子相依為命。
那天,阮文竹和平時一樣背著自己一歲多的兒子,在涼山上去尋找食物。
路上她不敢有一絲大意,因為她知道,這座山上到處都是「白眼狼」軍埋設的地雷。
因此短短的一段路,她走得格外小心,但即使如此,她還是踩到地雷了。
阮文竹知道自己必須保持靜止,一旦動了,自己和兒子的性命都會遭到威脅。
在絕望中,她只能大聲呼救,希望有人能聽到前來救她。
「救命啊!救命啊!快來人啊!」
她的呼喊聲驚醒了後背熟睡的兒子,也開始放聲大哭了起來。
求救的聲音在山間迴蕩,但似乎沒有引起任何回應。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阮文竹的雙腿已經麻木了,但她依舊死死地站在那裡。
「不要亂動!千萬不要動!」
就在這時,一個虛弱的聲音從她身後傳來。
阮文竹回頭一看,便發現一個面色蒼白,渾身是血的夏國士兵,正一瘸一拐地向她走來。
雖然阮文竹從小在邊境長大,對夏國人並沒有太多的敵意。
但現在正處於戰爭時期,所以見到眼前的夏國士兵,她的心中也難免有些害怕,擔心那名士兵會趁機攻擊自己。
可當她發現,那位士兵冒著生命危險,緩緩趴在地上拆除地雷時。
阮文竹心中的疑惑和不解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這位士兵深深的感激。
「多謝了!多謝了!」她連聲道謝,淚水不由自主地從眼角滑落。
這名夏軍戰士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分神。
他小心翼翼地將周邊的土刨開,將地雷露了出來。
他的動作很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終於割斷了引信,成功地將地雷拆除了下來。
「走吧」戰士輕聲說道。
聞言,阮文竹便小心翼翼地向後退了一步。
然後連忙對著那位戰士表達感謝,但那位小戰士卻只是擺擺手,讓她們趕緊離開。
眼見天色已經不早了,阮文竹就背著兒子轉身向著山下走去。
結果還沒有走出多遠,她就聽到了「砰!」的一聲巨響。
原來地雷並沒有完全被拆除,下面還埋著一個。
阮文竹顧不得多想,趕緊跑回到了那名夏軍士兵的身邊。
但眼前的一幕直接讓她整個人都愣在了那裡。
那位剛剛救過自己夏軍戰士正躺在地上。
他的腦袋上有一個血洞,鮮血正汩汩地流出來,他的右腿也被炸斷,露出了裡面的骨頭。
看著滿臉鮮血的救命恩人,阮文竹有些不知所措,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一把抱住眼前的戰士,然後哽咽著說:「你堅持住啊,我這就去叫人!」
然而士兵沒有回應,只是顫抖著將手伸入懷裡,取出了一封信和一張照片,之後就閉上了雙眼。
阮文竹悲痛欲絕,她從來沒有想過,一個夏國士兵竟然會不惜犧牲生命來救自己。
之後她便將這位夏國士兵就近安葬在了一個坑裡。
從那以後,阮文竹的心裡就一直牽掛著這件事,她發誓一定要幫自己的救命恩人找到他的母親。
原來,這位英勇的小戰士名叫張王鵬,在這次對白眼狼反擊戰中,他與另外六名戰士不幸與隊伍走散,之後又被敵軍包圍住了。
一行人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但沒過幾天,他的同伴們一個接一個倒下。
只有王鵬一人身受重傷,存活了下來。
王鵬不怕犧牲,但他心中始終牽掛著家中的老母親。
如果他戰死沙場,家裡的老母親就徹底無依無靠了。
面對生死未卜的未來,王鵬心中充滿了憂慮,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活著回到母親身邊。
於是他將自己對母親的思念,寫到了一封遺書上。
然而他剛剛寫完這封信的時候,敵軍就已經再次逼近了,王鵬便趕緊起身往家鄉的方向走去。
王鵬帶著滿身的傷來到了諒山,馬上就要回家和母親團聚了。
但也就是這個時候,命運的殘酷卻讓他在這片土地上永遠地安息了。
在當前形勢下,眾多接受愛國教育的青年踴躍報名參戰。
譚紅軍作為其中一員,堅信和平時期的戰爭應對是軍人使命,也是全民責任。
他滿懷激情,被委以七連連長重任。
面對前線未知的危險,士兵們多選擇留下遺書,寄託未竟心愿。
而譚紅軍卻拒絕此舉,他堅信儘管戰爭殘酷,自己定能披荊斬棘,凱旋而歸。
臨行之際,他的妻子匆匆趕往駐地,叮囑譚紅軍:「要繼承革命精神,英勇無畏;務必平安歸來;即便傷殘,我也願一生相伴。」
這番話堅定了譚紅軍的決心,他在誓師時誓言,定與隊友共赴勝利,安全凱旋。
譚紅軍將率領七連奔赴前線,該連由十六個單位抽調的戰士構成。
雖僅經過一月集訓,但他們毫無懼色,誓以滿腔熱血,為國家奉獻一切。
春節前夕的一個深夜,戰士們緊急登車,奔赴戰場。
途中,軍列在邊境小鎮稍作停留。
車門開啟瞬間,濃烈的來蘇水與血腥氣息瀰漫。
那是傷員列車留下的痕跡,隨後火車再次啟程。
到達戰場,七連接獲上級指令,需向涼山後650高地執行穿插突破。
這對新組建的隊伍尤為艱難,加之身處險峻異國叢林。
譚紅軍冷靜部署,尖兵班持刀辟路,部隊緊隨其後。
冬末春初作戰,「白眼狼」境內溫差顯著,夏軍裝備匱乏,感冒腹瀉頻發。
加之草木茂盛,毒蟲肆虐,咬傷劇痛且留疤,旱螞蟥更是難纏,唯煙燻可解。
艱險環境更磨礪戰士意志,隊伍勇往直前。
譚紅軍率隊歷經四天激戰,成功擊敗當面敵軍並。
3月2日,坤子山戰役中,他們連七人犧牲,十七人負傷。
戰後,七連接獲調令,迅速前往40公里外的伯良地區,準備迎接新的戰鬥任務。
戰場上的景象令人心碎,犧牲之慘重讓譚紅軍難以承受,他深感心痛。
每一幕的殘酷都讓他意識到戰爭的無情,堅定了追求和平的決心。
三個月內,譚紅軍及其隊伍歷經戰火洗禮,目睹戰爭慘烈,斬獲佳績,斃敵逾百人。
接獲轉移指令後,他們迅速行動,無片刻遲疑,戰士們或緊急撤離,或為犧牲戰友簡葬後摸黑轉移。
譚紅軍在轉移後反覆核對人數,發現戰士大幅減少,心中憂慮。
他牽掛犧牲戰友的遺體是否得到妥善安置,擔憂「白眼狼」多變的氣候會讓遺體受損。
回想起戰前的承諾,他深感未能帶全員平安歸來之痛。
譚紅軍深感悲痛,意識到不能遺棄犧牲的戰友。
他堅信,即便戰友們已離世,也不能讓他們遺落他鄉。
因此,他毅然決定重返戰場,將戰友遺體帶回故鄉。
脫縣被夏軍攻克後,七連撤出休整。
譚紅軍主動請纓,要求重返戰場,帶回戰友遺體。
團政委深知其意,不願烈士遺落「白眼狼」境內。
當即批准,並調派加強連與民工隊支援。
譚紅軍率隊歷經六小時艱難跋涉重返坤子山。
戰場淒涼,未及感慨,敵炮兵突襲,炮聲轟鳴,戰友犧牲。
譚紅軍立即指揮隊伍搶運遺體並撤退,敵炮火猛烈追擊,直至五里外才停歇。
叢林山路崎嶇難行,部分路段狹窄且雨後濕滑,只能單人通行。
擔架無法使用,戰士遺體被固定在竹竿上,兩人一組抬行,陡坡處步履維艱。
為確保隊伍不散,他們走走停停,遺體逐漸覆蓋泥土。
譚紅軍的隊伍持續前行,夜幕降臨,他們被運送隊伍超越,人員失散,通訊設備受損。
但曙光終現,次日10點,全員在波沛轉運點集結。
譚紅軍他們成功尋回17具遺體,包括7連與其他部隊的戰士。
遺體尋回後,辨認工作隨即展開。
辨認難度不亞於尋找,烈士遺體經雨水浸泡、日曬,僅兩日已浮腫不堪。
傷口外露生蛆,部分遺體面部遭破壞。
譚紅軍目睹此景,心痛難當,昔日戰友竟如此慘狀。
確保人員無誤,需仔細核對。民工佩戴口罩,以清水清洗烈士遺體並擦乾,隨後辨認登記。
遺體被白布包裹,裝入袋中,小心抬上軍用卡車。
戰後,7連134人僅126人生還。七連獲集體二等功,5人一等功,6人二等功,數十人三等功。
戰鬥結束後,令譚紅軍最難忘的就是坤子山一役後獲得的那壺水。
勝利轉移途中,收到一壺濁水,這是戰士們多日來首次見到的珍貴水源。
譚紅軍見水珍貴,卻毅然讓給傷員,自己與眾人以草莖樹皮充飢。
傷員們亦謙讓,水壺輪轉無人願飲。
直至有人猜疑水被敵軍下毒,眾人方匆忙爭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