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918.青木川
倒霉蛋又發揮威力了唄。
羅少安很是不好意思,呼嚕呼嚕頭上和身上,又在臉上猛搓幾下。
嘿嘿訕笑著跑回來。
沒話找話說道,「烤腸毛毛草這邊還有啊,我們那邊都沒得。」
老太爺揮揮手,把殘餘的毛毛趕開,又把飄進毛毛的罐罐茶倒掉,換上新水。
這才說道:「又改名了?我那時候還叫水蠟燭,長在水邊邊上,跟個蠟燭似的,還能點火。也就到這裡,再往南一點就沒的了。」
他們說的水蠟燭,還有烤腸毛毛草,都是本地的俗名。
老太爺年輕的時候,還沒有烤腸呢。
學名叫香蒲,
褐色外皮包著好多好多細絨毛,是個很好玩的植物。
一個小插曲。
卻並不打擾談興。
老太爺很久沒遇到這樣調皮搗蛋又會說話的年輕人了。
被羅少安哄的笑聲不斷。
一老,一少,一娃娃,還有一頭老黃牛。
在這池塘邊的柳樹下,煮茶,吃餅,諞閒傳,說著左近的山山水水,還有懷裡的小娃娃。
小娃娃伸著胳膊想要去摸牛耳朵,老牛臥在地上甩甩尾巴,偷偷瞄著小娃娃手裡的半塊梨。
幾隻灰鵝,帶著一群綠頭鴨,呱呱叫著從斜對面走下池塘,歡快的游著。
有一隻傻傻的鴨子,游到樹下,以為柳梢吹到水面,盪起的點點波紋,是下面有條小魚。
一個猛子扎了下去……
好一副安逸的田園掠影。
撥動著直播間裡十數萬觀眾的心弦。
此時話語已經無法表達出嚮往。
網友們唱起了歌謠。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氣氛對,歌詞不對。
應該是。
【池塘邊,柳樹下,有隻迷路的小花鴨……】
——
兩個餅子分食完,罐罐茶里續了三次水,老黃牛混走了小娃娃手裡的半塊梨。
老太爺也講到了最後的故事。
「我那個重重孫,就是他爹,小時候膽大的很嘞……」老太爺顛顛腿上的小娃娃,「比他現在大不了多少,還在光屁股跑,就敢去稻田裡面摸黃鱔,抓著嚇唬他娘。」
說到這裡,還壓低聲音,悄悄說:「我那個重孫媳婦,潑辣著嘞……」
結果,被聽見了。
背後傳來一個聲音,「太爺又背後嚼舌頭,我記得真真的,娃子滾得跟泥猴似的,看不見人模樣,一手抓著一條長蟲跟那跑,還以為鬧妖精了,差點嚇死過去。」
說話的是大嬸,過來收拾攤攤,正聽見老太爺背後嚼舌根。
老太爺訕訕著笑笑,沒說話。
一把年紀了還要被重孫媳婦說。
而直播間裡,觀眾們樂的嘎嘎的,泥猴、長蟲、鬧妖精,太有畫面感了。
一時間全在討論,到底是應該先洗,還是先打……
大嬸收走了小火爐和籃子。
老太爺又坐了一會兒,抬頭看看天,招呼羅少安一聲,「吃飯早著呢,鎮上逛逛。」
羅少安自然是沒有意見。
老太爺站起身,沖老牛吆喝一聲,拉著小娃娃往家走。
老牛哞了一聲,站起來,乖乖跟在老太爺身後。
羅少安有點不明所以,難道是要去溜牛?
牛需要溜麼?
牛不用溜,牛拉車的。
回到院裡,小娃娃搖搖晃晃去找奶奶。
老太爺背著手繞到屋後的棚子,老牛跟了過去,乖乖配合著戴上籠頭,套上了木頭車。
老太爺側坐到車轅,還招呼羅少安也上來。
牛車誒,這可新鮮,只聽過沒見過,不管是羅家村還是平安溝,都早就不用牛車了。
這得體驗體驗。
羅少安學著老太爺的樣子,坐上了另一邊車轅。
剛坐好。
老牛也不用人說,自己拉著車走了起來。
別說,還真別說,這牛車還真穩當啊,一點都不顛。
為啥呢?
老牛走的太慢。
真應了那句話,以前的車馬很慢。
一生是不是只夠愛一個人不好說,車是真夠慢的。
比人在地上腿著還慢。
反正不著急,慢慢走唄。
老太爺也沒拿鞭子,也沒大聲吆喝,什麼都不管,甚至抱著胳膊靠在車轅上開始打盹。
老黃牛好像自己知道去哪兒,拉著木車,緩緩的從老太爺家出來。
拐上村路,一路向村外走去。
在村口,果真有一條小河,清水潺潺,從山上下來,往山下流去,在前方繞了一個彎,窩出一汪清池,池面布滿荷葉。
可惜時候還沒到,荷花還未盛開,只露著尖尖角……
河上搭著一座石橋,牛車上了石橋,牛蹄踏著青石板,發出噠噠的聲音。
清脆,緩緩,不疾不徐……
為直播間裡的觀眾們,又留下一副優美畫卷。
跨過小石橋,又走了差不多一里多地。
眼前出現一片建築,還有高高的牌樓,上面寫著《青木川》三個大字。
原來老太爺家的村子,離鎮子這麼近啊。
【原來這裡就是青木川啊!】
直播間裡的網友認出來了這裡。
青木川,位於天漢寧強縣最西邊,往東為陝,往西為川,往北則到隴。
川陝甘肅交界,有「一腳踏三地,雞鳴響三省」之稱。
不過它有名,還是因為有一部著名小說,就叫做《青木川》,還拍了電視劇。
在民國時候可是熱鬧過一陣,出過一位很複雜的匪幫、軍閥、起義人士。
罪孽深重,又多行善舉。
不過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青木川,就是一個美麗繁榮的小鎮。
牛車緩緩穿過牌樓,進入鎮子。
這座小鎮建築多為石木結構,街面上鋪著不知道多少年的石磚,已經被踩得溜光水滑。
兩旁的鋪面大門敞開,賣什麼的都有。
街上也擺著各種攤位,賣菜賣肉賣魚賣水果,臨時菜市場還沒有散。
擺攤的人里除了附近村民,還有不少穿著羊皮褂子的男人和包著繡花頭帕穿著繡花彩衣的女人。
吆喝的口音也是多種多樣。
他們也很熟悉了,是羌族人。
這鎮子是羌漢雜居的。
在鎮裡逛的人也是打扮各不相同,有附近村民,有遊客,同樣有不少羌族。
人來人往還挺熱鬧。
跟剛剛的幽靜小村,完全是兩種氣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