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四將,便只剩下了趙雲。
趙雲仍是壯年,就此閒置未免太過可惜。
對此,趙雲也是時常憂慮。
戰事,他可以作為大將衝鋒陷陣,和平後,能做什麼呢?
劉璋自是願意給予高官厚祿,讓趙雲頤養天年。
可趙雲本身就有諸多不願。
在商議後,劉璋給出了一個辦法。
中軍,北軍裁撤後,仍有無數士兵。
這些士兵一旦下野,那的確是損失。
劉璋想讓趙雲將所有士兵集結起來,組成一支新的兵馬。
大軍組成裁撤精簡後,成軍四萬。
這四萬雖說是從禁軍中淘汰,但仍是精銳兵馬。
劉璋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他們北上。
鮮卑殘了,不理會或許也能覆滅。
可大漠卻不會就此消亡。
沒了鮮卑,未來還有契丹,還有各種部落。
鮮卑只是統稱,只不過是鮮卑部族起來後,整個大漠變成了鮮卑。
一旦有新的部族崛起,那整個鮮卑立刻就會改旗易幟。
因此,劉璋決定,與其等著他們,反倒不如主動出擊,將他們無限制減員。
不管不顧,或許三十年崛起,若是整日屠戮,大漠遊牧民族再想崛起,恐怕就是一百年後!
若是能打得他們不斷遷徙,未來更是穩如泰山!
劉璋不奢望從此大漢沒有了遊牧民族的威脅,只希望這個威脅能夠無限制減小削弱,無限制的延後!
儘管沒有事實證明五胡亂華讓中國的發展延後多少,但這些既定事實的影響,總是無法忽視。
對此,趙雲沒有任何意見。
身為武將,他願意馳騁沙場,遠離朝廷鬥爭。
政治永遠都不是武將想要面對的,哪怕與血腥廝殺相比!
同時,還不想面對政治的,還有馬超,龐德,馬岱等等武將。
羌胡血統的馬超,身上有著難以磨滅的野性。
這種性格放在戰場廝殺,簡直再好不過了。
一支專司北上屠戮異族的大軍,就此成型。
征北軍總統帥趙雲,原中軍軍師法正任征北軍軍師,馬超,張任等元老大將任各軍主將,分別統帥原北軍騎兵,中軍騎兵等等,下屬龐德,馬岱,泠苞等大部分中北軍武將。
其中還有一些降將,諸如曹魏,孫吳麾下各武將,盡皆被編入內。
此番北征軍可不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正規軍。
唯一與戰時軍隊不符的,也就是後勤了。
劉璋言明,這支部隊的補給,只到國境內。
不論從哪裡出征,長城幾乎就是支援的盡頭。
北征軍,還是需要以戰養戰,尤其是深入大漠之後。
當然,大軍皆由騎兵組成,機動力無可比擬。
未來如何作戰,就看統帥趙雲,軍師法正以及一眾大將本身了。
總之劉璋就一個要求。
俘虜,他一概不要。
牛羊等可以運回來。
五胡亂華給予的傷害,是時候還回來了。
北線安排完畢,但這不是劉璋的全部。
以雍涼二州,以及益州北部為根基,大肆招募異族丁壯,於武威郡集結,訓練成軍後遠赴西域。
西域大大小小的國家太多了,不利於統治,劉璋決心將他們整合起來。
有西域都護府作為基礎,以西域本土以戰養戰,以異族兵員為基礎,幾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
無需補給,無需徵調漢人,這種沒有成本的戰鬥,有什麼可捨不得的呢?
這也是劉璋再次削弱境內羌,氐等胡族的手段。
目前這些異族沒有任何反抗之力,只能任由擺布!
不然等待他們的,只有滅亡!
益州南部,如今的南蠻經過三十餘年的歸化,早已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南中,也在益州刺史部的努力下,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目前蠻漢之間幾乎沒有什麼大的矛盾了,小部分矛盾也可輕易化解。
不過,南蠻再南部,也就是交州西部,仍舊有著許多野生部落。
益州南部充足,蠻人歸心,正是集結南中兵員,繼續向南部拓展的大好時機!
劉璋豈能放棄這個大好時機,大肆擴張領土的機會。
同樣的,沒什麼可猶豫的,讓蠻人殺個痛快就好。
目前沒有精力用於建設,那就為日後建設贏得條件。
南部南征,也提上日程,只不過暫時不是十分的緊急。
同樣的,遼東部分,高句麗也在劉璋的計劃之內。
被公孫康打擊後,高句麗重殘,幾乎是苟延殘喘。
劉璋自是不能放任他回國生息。
未來會組建精銳部隊,在遼東囤積糧草,做出萬全準備再行征討。
不動則以,動則毀天滅地。
劉璋是不允許未來隋唐高句麗復叛復降重現的。
寧可半島沒人,也不會任由這些蠻夷在此得意。
揚州部分,徐庶以及陸遜的大軍儘是遣返,另有部隊前往替換。
陸遜轉任朝中,擔任要職。
為了兌現承諾,劉璋派遣已故益州刺史董和之子董允前往揚州,並任命徐庶為交州刺史。
未來揚州南部以及交州都需要大力開發,為此劉璋一方面派遣清廉之人前往擔任要職,一面免除二州雜稅,助力發展。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