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日極為難熬。
周寧還算是好的,真正苦的是百姓,是北狄。
所以他決定快點結束這種痛苦。
周寧站在北雁雄關的城頭看著廣袤草原:「春天快到了,紇骨秋也該死了!」
回到大都督府上。
來到議事廳,召集眾將議事,準備攻打草原。
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不足,勞動力不夠,軍隊開拔之後,哪怕只是最簡單的運送後方糧草也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
打個比方。
每人每天需要吃下一斤的糧食,十萬大軍就是每天十萬斤,這是什麼概念呢?
十萬斤等於五萬公斤,一公斤等於一千克,一千千克等於一噸。
那麼十萬人每天要吃下的糧食就是五十噸!
一輛運糧車只能裝載五百斤糧食,十輛五千斤、百輛五萬斤,十萬斤需要兩百輛運糧車。
每輛運糧車有需要兩個後勤民夫推動,這兩個後勤民夫吃得比普通士兵要少,加起來一天一斤糧食就夠。
在道路平整、不考慮上下坡等任何會影響速度的因素的前提下,兩個後勤民夫推著這輛運糧車,一天能走大約五十里路。
如果前方戰場距離後方運糧的出發點有五百公里的總路程,那就是一千里,需要走二十天!
四百人每天兩百斤糧食,二十天就是四千斤,這還只是運送十萬大軍一天所需的糧食消耗!
並且,這是最為完美的情況,還沒算護衛糧食的軍隊,有可能出現的變故,隨時可能會劫糧的敵軍。
所謂後勤運輸工作,包括但不限於運送糧草、輜重、藥品、武器、裝備、傷員、屍體……等等。
這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
要不漢高祖劉邦,在奪得天下之後,為什麼會說功勞最大的是給他穩固後方、搞定後勤的蕭何呢?
因此,在以往的戰爭中,中原地區對北狄的主動征伐,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後勤運輸。
當然,在整體國力強盛的前提下,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解決。
真正困難的,是打敗了北狄之後,他們就會遷徙到更北方的苦寒之地,別管他們會在那邊死多少人,只要不死絕就行。
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中原地區不可能派人駐守,因為人少了沒意義,人多了又不太現實,因此哪怕將草原打下來也沒用。
周寧前世去過一次草原,哪怕是在科技極為發達的現代,廣袤的草原上也依然有著運輸方面的問題。
更遑論是古代了。
所以,周通之前告訴他,不是武朝打不下草原,而是即便打下來,作用也不大。
只要不能將北狄趕盡殺絕,那總有一天,他們還會捲土重來。
而對於周寧來說,意義大不大先不管,他必須要把草原給打下來,必須要把北狄給打服,至少幾十年內別想再興風作浪。
這樣他才能騰出手來逐鹿中原!
武歷388年,宣和二十三年,二月二十八。
在這即將開春的日子,周寧和眾將商議完畢,決定出兵十萬,由周寧作為統率,霍去病、趙雲、黃忠等人為副將,對北狄展開徵討行動,留高順、周陽、周軒等人留守北雁雄關。
三月初一。
周寧來到重鎮之城。
打開了系統列表。
【叮!請宿主確認,是否消耗五百萬積分召喚漢末大儒『盧植』之將魂!】
【叮!請宿主確認,是否消耗三百萬積分召喚漢末大儒『蔡邕』之英魂!】
【叮!請宿主確認,是否消耗三百萬積分召喚漢末大儒『鄭玄』之英魂!】
「確認!」
【召喚成功。】
「具現!」
光芒匯聚,凝成三個人形,而後緩緩散去。
三個儒家中年男子互相之間相視一笑,而後同時對著周寧拱手:「盧植(蔡邕、鄭玄)拜見主公!」
周寧點點頭,伸手虛扶道:「不必多禮。」
「謝主公!」
周寧看著三人,說道:「召你三人前來,是因為我要在重鎮之城,建立稷下學宮,為北州培養人才,你三人就是我挑選出來的老師。
子干(盧植)負責培養將領,伯喈(蔡邕)負責研究本世界經典,康成(鄭玄)負責對學生的具體授課工作,與伯喈多多交流,找到適合這個世界的教學方式。
你們三個記住,在培養人才的時候,一定要注重人品、道德、修養方面的調教,我只需要基礎人才,不需要高端人才,當然,若真有絕世天才那就另當別論。」
三人都是東漢末年的當世大儒,擁有不俗的名聲、能力,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堪稱天花板級別的人物。
盧植是公孫瓚、劉備等人的老師,在黃巾之亂中,還曾擔任過北中郎將,就連曹操都曾在他麾下做事,可惜後來被太監左豐誣陷。
這小子也是個人才。
當時盧植率軍與張角對戰,將張角擊破,從而退守廣宗,於是盧植在廣宗城外挖掘壕溝,製造攻城器械,準備攻城,這完全就是很正當的打法。
可是漢靈帝劉宏派遣小黃門(可以理解為皇帝身邊跑腿的太監)左豐來檢查工作,左豐一直陪伴在漢靈帝的身邊,也頗為受寵,平日裡作威作福慣了,本以為盧植會買他的帳。
就連盧植身邊的人都在勸他,皇帝身邊的太監不好惹,隨便給點錢財打發了就是,但盧植這傢伙也是拗,老子就是不行賄!
那左豐就不舒服了呀……
等到返回洛陽,左豐就告訴漢靈帝:「我看那廣宗很好打,但盧植卻消極怠工,在城外修築防禦工事,一點進攻的念頭都沒有,是在等著上天降下懲罰劈死張角嗎?」
於是漢靈帝大怒,下詔免除盧植的職務,並用囚車押送回雒陽,判減死罪一等,也就是無期徒刑。
之後又任命董卓為東中郎將,接替盧植討伐張角,結果董卓大敗!
周寧曾經有想過。
若當時盧植稍微學會一點變通,把左豐這個小人物給哄好了,估計黃巾之亂早就結束了,東漢的氣數也不會那麼快耗盡,搞不好還能再多撐幾年。
只能說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之下,任何一朵浪花,或許初看時不起眼,但誰也不知道,它最終是否會形成滔天巨浪呢?
再說到蔡邕,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但他的女兒很多人都知道。
三國第一才女蔡琰,本字昭姬,後因避司馬昭之諱改字文姬。
蔡邕本人也是東漢末年極為有名的大儒,精通音律、博通經史、擅寫辭賦,著名的『焦尾琴』也是他的。
鄭玄生於公元127年,比蔡邕還要大六歲,在教書育人方面極強。
他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
兼采今文經學,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
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餘言,世稱『鄭學』。
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在唐朝貞觀年間,將鄭玄列於二十二「先師」之列,配享孔廟。
可以說,在經學、儒學、教育等領域裡,找遍整個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能與之相提並論者,那都屈指可數。
召喚這三個人,開辦春秋時便有的稷下學宮,是周寧在為未來做準備!
三人所獲的差事,都是跟他們自身專業相關的,也頗為滿意,又是齊聲拱手道:「謹遵主公令。」
又是一年春來到。
稷下學宮就這樣,在三人的主導下,於重鎮之城建立。
周寧返回北雁雄關的大都督府,沉思了整整一夜,終於在凌晨之前做出了決定!
「系統,我要花費一億積分,召喚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