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遠在成都待了能有一個月,來自西南三省的土司才陸續抵達,不過來的數量卻只有小半,大部分都沒有來。
「這些土司太不知好歹了。」
張四維憤憤不平,嚷嚷著諸如對抗朝廷此類的話。
「他們不是要對抗朝廷,他們是不信任朝廷。」
陸遠拿起一摞本,笑呵呵起身向外走:「氣量放大些,他們不信,就讓他們慢慢信,走,和這些位土司首領們碰碰頭。」
開會的地方選在了四川藩司衙門,二堂不大,此刻已經被幾十名土司首領坐的滿滿當當,藩司的官員和陸遠帶來的通政使司官員都被擠到了邊邊角角,顯的格外小氣。
也因此,當陸遠進來的時候,整間堂內全是嘈雜的桌椅挪動聲。
幾十名土司首領齊齊側目,雖然他們沒見過陸遠,但見漢人官員齊齊見禮口呼太師,心中也是明了。
這位就是如今大明的權臣宰相,獨掌朝政的所謂太師首輔了。
既然能來,說明這些個土司首領還是心念朝廷、親近朝廷的,自然見到陸遠也是要起身問禮。
學著漢禮作揖的,或者遵照自己本族習俗行禮的都有,亂糟糟的一片。
陸遠一進來便皺眉:「怎麼安排在這麼個地方。」
張四維看向唐延暉,後者趕忙解釋道:「四川這幾年一直沒有興建大的會禮堂,而且平日裡藩司衙門開會,這二堂夠用了,所以沒有為大的舉會做準備。」
「那就難為各位都擠一擠了。」
陸遠來到惟一還算空間寬鬆的,為自己預留的主位上落座,臉上便掛起了笑容。
「擠一擠也好,好讓各位都能看的真切、聽的清楚,各位來自雲貴川的宣慰使、指揮使都坐吧。」
上百號人落座,又是一片亂糟糟的雜聲。
張四維落座後剛打算開口來介紹,陸遠的聲音已經率先響了起來。
「今日是本輔與諸位的第一次見面,想來各位應該都聽過本輔的名號,本輔就不介紹了,煩請各位做個自行介紹,好讓本輔認認面。」
「下官姚安同知高郯,見過太師。」
隨著陸遠話音落下,左下手第一位坐著的穿著六品官袍的男人率先起身。
一位六品同知。
陸遠頷首:「本輔在雲南《土官名冊》上知道你,你是嘉靖十二年授職,至今三十三年了。」
「是。」高郯臉上露出謙卑的笑容:「太師能記得下官,實是下官幸事。」
「客氣了。」
陸遠的眼神轉向下一位。
「下官鶴慶宣慰司順州同知子潼,見過太師。」
「嘉靖十一年授職。」
「是。」
「下官武定.」
隨著幾十位土司首領一一介紹,陸遠也都是挨個說出他們獲朝廷授封時的時間,氣氛便就輕鬆和諧許多。
「各位首領既是本部族群的首領同樣都有朝廷封授的官職,如此言及,和本輔同朝為官,份屬同僚。」
等到他們介紹完,陸遠才開口,又將眾人之間的關係拉近一層。
「既然是同僚,那咱們說話就隨意些,直白些,不用遮遮掩掩的。」
頓上一頓,留給眾人應和的時間後,陸遠才繼續開口。
「今日本輔召集諸位來成都共聚一堂,一來是代朝廷看望諸位,二來呢也想了解一下諸位並其本部可有困難之事,若有,本輔立刻著令朝廷及地方官府為諸位解決。」
眼見陸遠說話如此客氣親善,這些人也跟著大膽不少,那高郯便第一個開口。
「太師,我們姚安前段時間發了山洪,埋了好些村子,雖然藩司衙門也在賑濟,可實在是杯水車薪,還望朝廷體恤。」
「救災是大事,不能耽誤。」陸遠立馬望向張四維:「這件事要立馬去辦,先從四川調撥些錢糧發往雲南幫助賑災,然後自廣東將這筆錢糧發還給四川。」
「是。」
高郯沒想到陸遠如此好說話,當即大喜:「下官多謝太師、多謝太師恩德。」
「這叫什麼話。」陸遠誒了一聲:「蓋四海之內無分漢夷,皆中夏之民,朝廷濟民解困乃是本職,姚安受災自當全力解決,無須言謝。」
「是是是,太師高義。」
眼瞅陸遠如此乾脆的解決姚安的事情,各部土官開始競相開口,紛紛道出自己本族或者其所在宣慰司、軍民府的困境。
左右無非圍繞兩個字,錢糧。
這不難理解。
陸遠當場便一一做了安排。
撒出去的錢糧浩浩上百萬,換來一屋子的感恩戴德之聲。
區區百萬石糧食罷了,之前廣州牽頭一次競標籌措的糧食都不止三五百萬。
等將這些問題解決掉,陸遠便言道。
「西南諸軍民府、宣慰司的窮困問題受地緣因素的影響太大,不是如今的人力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的,受災受困的問題將會長期存在,這一點希望各位同僚能夠有所準備,當然,本輔相信諸位是理解朝廷的,這些年諸位並其各部一直都在支持朝廷,沒有給朝廷添麻煩,功勞朝廷和本輔都看在眼裡。
雖然有些問題和困難會長期存在,但也請各位放心,朝廷不會忘記,更不會置之不理,在諸位來之前,本輔已經同四川、貴州、雲南三省藩司的主官開會商議過,下一步就會著手來解決。
所以諸位同僚要相信朝廷,相信我們三省的藩司官員。」
陸遠說的誠意拳拳,堂內不少人便紅了眼眶,紛紛起身表明心跡。
「太師放心,下官一定全力支持朝廷。」
「朝廷王令所及,下官赴湯蹈火。」
「願為朝廷世代戍土守地。」
等著他們表態結束,陸遠又說及另一個話題。
「按著朝廷各省《土官底簿》的記錄,雲南土族一百五十一部,四川土族二十四部、貴州一十五部,可今日來此集會者,本輔數了一下,僅六十七部,缺數超過一半還多。」
聽及陸遠說到這事,堂內的氣氛又緊張三分,高郯剛欲開口解釋便見陸遠抬手。
「為什麼不來的原因本輔不想知道,也不會怪罪,前些年因為朝廷本身的一些原因加上一些太祖開朝時遺留的歷史問題,導致朝廷和各族土部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所以說今日這般情況本輔可以理解。
論各省土民部落之數,兩廣更多,如廣西就有一百六十七部,廣東尤甚,竟有三百六十三部,二十年前,廣東還出現過土部聯合進攻廣州府的嚴重事件,那又如何。
如今這些地方的土族和朝廷的聯繫如今已然是非常緊密,就說廣東,各位有時間的大可以去看看,尤其可以去廣州看看,本輔想,如今的廣東最能證明朝廷在處理和安撫各族百姓一事上的誠心和決心。
所以今日會後,各位回到本部,可以替朝廷、替本輔傳個話,多做做勸導工作,希望大夥能夠放下成見,和朝廷一道戮力同心,謀向發展,咱們眼光向前看。」
「太師仁厚!」高郯哽咽開口:「太師放心,下官回去之後,一定會將今日太師的仁心曉於雲南各部知曉,讓他們都知道太師愛民的一片心跡。」
「請太師放心!」
「好,那今日咱們就約定下來。」陸遠笑而起身:「朝廷一定會遵行無分漢夷,皆中夏子民的承諾。諸位遠道而來風波勞苦,且在成都安頓兩日,也好讓本輔略盡地主之誼。」
「多謝太師。」
陸遠面帶微笑又是一一打了招呼後離開,眾多官員紛紛相隨。
才出二堂,張四維就開口。
「太師,您是不是對他們太客氣了。」
「那你還想怎麼著。」
陸遠失笑:「學當年的湯和,一通亂殺?事實證明,殺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因為土司問題的存在並非是他們和朝廷之間的矛盾,是土司各族日益增長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缺失問題。
剛建國的時候各族土司人口少,朝廷有能力予以滿足,因此而安定,現在經過二百年的繁衍,他們的人多了,需求大了,朝廷前幾十年的財政又一直在走下坡路無力顧暇,所以才會出現矛盾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嚴峻的情況。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坐視矛盾繼續嚴重,直到他們造反,然後在鎮壓的過程中削減他們的人口,殺一半甚至一多半留一小部分進行安撫。
另一個辦法就是解決西南的困境,想辦法讓他們能夠實現自給自足,維持住民生安定,那麼這些矛盾就會自然的消散。
四維啊,民族之別本身是天然存在的,可我們不能學蒙元搞大規模無差別的屠殺政策,不說其本身就是一種罪孽,單單這種做法就是一種懶惰和逃避的行為。
我們身為主政者,總是抱著這種思想來解決問題,國家永遠無法向前發展,今日西南各省土民受限於資源缺乏的困境,我們就殺人減丁來解決這個麻煩,那將來我漢人突破兩億、三億的時候,這個問題也會出現到我們漢人身上,那時候怎麼辦,屠刀向內嗎?
因此本輔今日之作為,不是對他們客氣,而是對自身,對朝廷所有官員的一種約束,寄希望于思想的轉變推動施政方式的轉變,要思考解決問題而不只是解決人。」
張四維陷入深思,最後也是心悅誠服的拱手。
「明台高瞻遠矚,門下遠不及也。」
「你跟在本輔身邊時間最久,卻一直沒有外放,只在政研室掛職,知道為什麼嗎。」
陸遠慨然一嘆:「因為你的性子和張居正太像了,你們都有一種骨子裡的驕傲,這種驕傲能成事也能壞事,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你們不會放下身段也註定不可能放下身段,當然,這個毛病現在也出現在本輔身上了,而且越來越嚴重,身居高位時間一旦長久,這種毛病將會如跗骨之疽難以根除。
本輔不想朝廷再出第二個張居正了,不然將來你們倆一定會斗,甚至會不顧一切的斗。
所以這個毛病本輔要改,你也要改,咱們師生共勉吧。」
張四維拱手,哽咽著開口。
「多謝明台,教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