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教材編寫和雨露均沾
隨著新娘子和她的娘家人過來了。
院子裡,頓時變得人來人往起來。
他們到了之後,除了帶來了一些簡單的嫁妝以外,每個人還主動給了三兩的糧票。
這算是糧票實行以來大家默認的慣例了。
出門在外,錢可以不帶,糧票必須要帶上。
因為錢買不到糧票,而糧票,可以找人換錢。
沒有糧票,是吃不上飯的。
到親戚家也一樣,大家的口糧都不富裕,緊巴巴的過日子,如果招待客人,可能家裡這個月,就要挨餓了。
所以,不管去誰家,去做什麼,主動遞上糧票就沒錯。
周小燕也不客氣,直接就收了,然後說了幾句客套話,就讓女方家裡來的人進了屋裡坐著喝點茶水。
這離開席,還要有一段時間呢。
「勝男,走,咱們也去屋裡,陪著他們聊聊天。」
王孟德伸手抱過丫丫,然後小聲的說道:
「對了,把咱們拿過來的禮物,給勝文吧。」
「行,咱們一起過去。」
何勝男笑著說道。
自己弟弟終於結婚了,她心裡非常的開心。
到了屋裡。
對於王孟德,女方家裡來的人,都連忙站起身來,跟他打著招呼。
之前,兩家商量婚期的時候,當時王孟德也在場,所以都比較熟絡。
郭家的人,都知道他的醫術高超,而且能量也大,自家姑娘能去清河制呢廠上班,就是他幫的忙。
聊幾句後。
等何勝男把提前準備好的禮物拿了出去。
頓時,就引起了大家的驚嘆和羨慕。
郭家姑娘的大嫂,心裡酸溜溜的,嘴上卻說道:「哎喲,這床單和被罩,可是太好看了。
這大紅色,上邊還繡著好幾個牡丹,妹妹真是太幸福了。」
她在嫁到郭家的時候,可是啥都沒有,當時,只拎著一個包裹,帶上兩件衣服。
而郭家當時也比較困難,自然沒有經濟能力買新的,只是把半新的床單和被罩洗乾淨了用。
現在看到自己小姑子的待遇,瞬間就想到了自己的過往。
不僅是她,在座的女性,沒有不對這套床單和被罩流露出喜愛之情的。
「喲,這個好看,等下我就給鋪到床上。」
周小燕忙裡偷閒,正巧來到屋裡,看到了眾人手裡嶄新的大紅色床單和被罩。
她快速的把東西收拾好,生怕被別人給摸髒了。
前幾天,閨女給她說了,要送一套床單被罩給弟弟當新婚禮物。
當時她就非常的高興。
後世床單被罩可能都爛大街了,只要有錢,想買多少就能買到多少。
但在這個年代可不一樣。
物資的短缺,導致每年每個人獲得的布票,只夠縫縫補補舊衣服的,完全不夠買一件新衣服。
更別說床單被罩這種了。
一開始她還有些發愁,準備用家裡舊的床單被罩。
沒想到,現在閨女給了她這麼大的驚喜。
現在她手裡抱著的布料,剛一上手,就知道是頂好的,比一般的布料更有手感。
再加上這個顏色又這麼喜慶,在兒子大婚之日,有一套床單和被罩,也算是附近獨一個了。
這幾年,草廠胡同,甚至鼓樓這邊,可都沒聽說過誰家有這個。
想到這裡,便在眾女性羨慕的眼神下,喜滋滋的進了臥室。
熱熱鬧鬧的一天終於過去了。
懷裡抱著已經累得睡著了的閨女,王孟德和何勝男一起慢慢的往南鑼鼓巷走著。
幸好這段路程不算遠,天氣也不冷不熱。
「孟德,謝謝你。」
走了一半的路,何勝男推著自行車,忽然沒頭沒腦的說道。
「咋了?謝我做什麼?」
王孟德好奇的問道。
「沒事兒。」
何勝男也不多做解釋,然後笑眯眯的看著他。
這段時間,為了她的弟弟,自家男人可是出了不少的力。
除了弟弟和弟妹兩個人的工作安排,還有借了不少的工業券,以及用來招待客人的米麵油鹽和雞魚肉蛋。
今天別看老何家只做了兩桌的席面,但桌上的好東西,可一樣不少。
不僅有白面饅頭和二和面饅頭,還有四五道葷腥的菜,這些菜的分量也非常的大。
讓弟妹的娘家人,吃的是滿嘴流油,同時也讚不絕口。
最後走的時候,甚至都差點要扶著牆了,飯桌上的盤子裡,都被吃的乾乾淨淨,就連盤子底的油花,都被沾著饅頭吃了下去。
他們在過年的時候,可都吃不上這麼豐盛的飯菜。
今天算是徹底的解饞了。
如果是普通人家,做出兩桌這種規格的席面,未來一個月,甚至幾個月,都要吃糠咽菜了。
甚至連糠都沒得吃。
而老何家有王孟德的幫助,輕輕鬆鬆的就做出來了。
以後的日子,也不會受到影響。
相反,王孟德帶去的東西,都沒用完,還有不少的剩餘。
家裡的米缸里,白面不僅沒少,還多了好幾斤。
同時。
她還聽說了,自己的弟弟,能租到一間廂房和一間小耳房,也是因為居委會的人,給了王孟德的面子。
不然,再輪一年,也不一定能輪到何勝文租到這麼好的房子。
臨走時,看著爺爺和爸媽容光煥發的模樣,她心裡就非常的有感觸。
所以剛才就有感而發。
到了家裡。
天色已經快黑了。
冉小梅正在中院水池旁刷鍋洗碗,她知道兒子和兒媳婦晚上都在親家那邊吃了,所以也就沒等著一起。
「媽,我來洗吧。」
何勝男看到婆婆正在忙著,連忙把自行車推到自家門口紮好,挽起袖子,就要把活計接過來。
「不用,你這忙了一天,快去歇一歇吧。」
冉小梅笑著拒絕道。
然後還衝著四周,得意的看了一眼。
兒媳婦勤快又能幹,長得又好看,還給她生了兩個孫子和一個孫女,可是給她了不少的臉面。
不少鄰居在背後,都經常議論。
95號院裡,最好的兒媳婦,就要數她家的和老賈家的了。
「沒事,媽,我不累,我來吧。」
何勝男說著就扶著冉小梅起身,她伸手搶過絲瓜瓤,彎腰開始洗涮起來。
這一幕,讓薛嬸子和李大媽看得眼熱不已。
自己家的兒媳婦,啥時候能這麼搶著幹活就好了。
可惜,她們最多也就比老許家的婁曉娥勤快一些。
第二天。
一大早,王孟德也顧不上處理內科里的事情,便拿著一迭稿紙,來到了蒲老的副院長辦公室里。
「先生,早啊!」
他一邊打著招呼,一邊麻利的拿起牆角的暖壺,給蒲老和自己各泡了一杯茶水。
「孟德,這麼早來找我,是有啥事情吧。」
蒲老看著自己得意的弟子忙碌著,他坐在椅子上,把手中的醫書放下,然後捻著鬍鬚笑著問道。
自從前段時間卸任了內科負責人的職務,他就清閒了不少。
除了研究院裡有事情以外,他大部分都是去診室給人看病,或者在辦公室里看看醫書,以及寫一些多年行醫的心得。
幾十年的醫學理念和經驗,都準備寫出來,給後人留一些學習和參考的東西。
「先生,我來找您,是想讓您幫我看一下這個。
這是我花了幾個月時間,寫出來的一本供醫學生學習針灸技術的教材。」
王孟德把手中的一迭草稿紙,遞到了他的面前,然後說道。
自從年前魯院長讓他編寫教材後,他就記在了心裡。
這幾個月,他不僅編寫了學習針灸的教材,還陸續寫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
當然,其他方面主要還是以內科、皮膚科的內容為主,只是暫時還沒有成系統,需要他再補充一些內容進去。
「噢,這麼快就寫好了,我看看。」
聽徒弟說已經把醫書寫好了,蒲老連忙好奇的說道。
這才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如果是其他人,他肯定是訓斥一通,然後讓回去再仔細一些。
但王孟德可不一樣,完全不能按照常理去判斷。
接過草稿紙,蒲老先看了一下標題,就見上邊寫著一行字——《針灸技術—從入門到精通》。
嚯,這口氣真大。
不過想到他出神入化的針灸技術,心裡也就釋然了。
從第一頁開始,蒲老看得還很快,上邊講述的內容,他掃一眼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
畢竟他作為一名幾十年的老中醫,這點知識還是具備的。
等翻到快中間的時候,他的速度便慢了下來。
經常一頁紙,他要看十幾分鐘,甚至二十多分鐘。
王孟德也不著急,他端著茶杯,坐在對面,慢慢的喝著茶水,就當是偷得浮生半日閒。
心裡則想著,等下回去的時候,要問老師要一斤的茶葉才行。
他家裡的茶葉,被王浩拿走了三四兩送人,現在已經見底了。
臨近中午。
蒲老放下手中的草稿,他抬起頭看,揉了揉眼睛,緩了緩神,才慢慢的說道:
「孟德,這本針灸技術的書籍,寫的簡直是太好了。
裡邊不少新奇的理念和觀點,讓我都大受啟發,這還是我看了一半的結果。
後邊的內容,應該更深奧吧,我要是看完,估計最少要一周的時間。」
頓了頓,他組織了一下語言,繼續說道:
「前面的基礎內容,你寫的很詳細,也給了一些學習的建議和方法,相信就算是一個初學者,也能很快就學會。
就是後邊的內容,一般的學生,學起來可能會很吃力,就連我,都要思考一會兒,才能明白原理。
如果讓一個學生去學習,會不會太難了一些呀。」
也不怪他有這個擔憂。
就連他這個幾十年的老中醫,看到中間的部分,都有一些壓力,根據難易程度,最後邊估計也會有一些吃力。
更別說剛接觸醫學沒多久的學生了,估計很多人都可能看不懂裡邊的意思。
蒲老的話,讓王孟德也猛然醒悟。
他這幾個月,光顧著把自己所有的針灸知識都化作文字,完全沒考慮別人的接受能力。
這世上,針灸技術能達到他目前的水平,可以說一個沒有。
想到這裡,他急忙說道:
「謝謝先生的指點,這一點我還真沒考慮的這麼多。
那我等下拿回去,再修改修改,把後邊的內容給刪除一部分,再多增加一些基礎的知識內容。」
「呵呵,其實也別刪除的太多。
你不如把這本教材,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主要是基礎的知識,後邊再加上少許的難度。
下冊可以提高一些難度,讓有天賦的學生去選擇學習使用。」
蒲老笑著建議道。
他這幾十年,也帶出了不少的徒弟,算是對因材施教有了很大的了解。
「嗯,先生,我聽您的。」
王孟德點頭說道。
「哈哈,我主要是給你一些建議,具體該如何安排,還需要你自己去考慮。」
蒲老哈哈大笑道。
接著,他想了想,然後又指點的說道:「對了,這本教材,你也先給朱副院長送去,讓她給你指正一番。
還有,到時候教材上,主編的名字肯定是你,副主編的名字,可以寫上朱副院長一個的學生名字。」
他這是再給王孟德鋪路呢。
朱副院長可是魯院長的師妹,年齡也不算大,才不到五十歲,在中醫這個圈子裡,也是人脈廣闊。
以後在中醫研究院裡,交好她,有百利而無一害。
而且,捨出去一個副主編的名字,對王孟德也沒什麼影響。
「先生,我覺得副主編,可以寫上三個名字都沒事,還有編者,也能寫好幾個名字。」
王孟德聽了蒲老的話,忽然想到後世的一些教材或書籍上,副主編、編者的名字都有好幾個,甚至是幾十個。
便起了心思。
中醫研究院裡,這麼多的中醫名家,他們可能不需要這個名頭,但誰沒有幾個得意的弟子或後輩。
這些人,雖然暫時年紀不大,但以後,絕對是中醫界的骨幹。
「嗯,可以再加幾個名字,但也不能太多,而且,這些人想加名字,也得做出貢獻。
到時候你把寫好的草稿,讓他們校對,最少也得提出一些好的其他見解和意見。
對了,你的幾個師弟師妹,他們還年輕,就暫時別讓他們署名字了,以後有機會再說。」
蒲老敦敦教導道。
他這是直接給框定了範圍,想在教材上署名,最少也得有一些真本事才行。
濫竽充數可不行。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王孟德剛準備重新梳理一下草稿上的內容,就見孫小茹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
「師兄,外邊有個姓代的同志,有著急的事情找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