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芍藥丸和工作安排

2024-11-04 01:42:29 作者: 我要吃草莓蛋糕
  第241章 芍藥丸和工作安排

  此後。

  連著五六天時間。

  王夢德都在帶著京城中醫學校的學生,在廣安門醫院內科里坐診。

  這幾天,讓他都有些樂此不疲,單純的給患者治病,經常一整天忙下來,都不覺得累。

  也幸好這段時間,內科沒什麼大事發生,就算有點事情,也是需要他拿個主意,或者簽個字就完了。

  這天,當他在診室里,給一個患者開完藥之後,剛要叫下一個患者進來,就被魯院長派人叫走了。

  等王夢德出了門之後,魏明幾個中醫學院的學生,頓時長出了一口氣。

  他們一臉的疲憊,甚至都有了黑眼圈。

  沒辦法,這五六天時間裡,白天全神貫注的跟在後面學習、記錄,一刻也不敢放鬆。

  等下班回到家裡後,還要整理筆記,最重要的是,白天王夢德講的很多東西,雖然已經由淺入深了,但還是有不少的地方,讓他們感覺到似懂非懂,或者是完全不明白。

  遇到這種情況,這幾個人只好把不懂的問題標註出來,然後不停的翻書。

  第二天,也早早的來到廣安門醫院,趁著還沒到診室開門的時間,便湊在一起互相交流和討論。

  等最後幾個人都不懂,才會趁機諮詢一下。

  高強度的學習,以及沒休息好,讓他們短短几天時間裡,就感覺到疲憊不堪。

  「魏明,你說咱們還能跟在王大夫身邊學習多久?」

  其中一個學生,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然後問道。

  因為魏蓮的關係,魏明和王夢德兩個人見過很多次,互相已經熟悉了。

  「不好說,當時咱們學院的王校長,和王大夫說的是三天時間,現在都已經超出兩三天了,估計咱們也快要回去了。」

  魏明打了一個哈欠,然後不確定的說道。

  他也是黑眼圈非常的嚴重,不過因為妹妹的病已經痊癒了,心裡沒有壓力後,人倒顯得精神不少。

  「嗯,我也覺得咱們快回去了。

  哎呀,王大夫果然是名不虛傳,我們跟著他才學了五六天時間,我就感覺比在學校里,學習半個學期的收穫都大。」

  另一個同學感慨的說道。

  「是啊,咱們這幾天的收穫太大了,以後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

  「說不好,咱們中醫學院不是和中醫研究院一起建了個新校區麼,說不定以後就有機會跟在王大夫身邊學習。」

  「希望吧,不過新校區建好後,咱們也沒辦法過去呀。實在不行,就跟學校里申請,一周過去聽一次。」

  診室里,幾個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他們都希望,以後能繼續的有機會在王夢德身邊學習。

  主要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王夢德不僅手把手的教他們,還給他們細緻的講解原理,甚至旁徵博引的將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隨口說出來。

  各種秘方和技巧以及土方,更是不要錢一樣的往外說。

  這些可能在他自己的眼裡不值一提,但對於剛在中醫學校才學習兩三年時間的學生來說,完全是得了大便宜。


  這些知識和藥方,如果是以前,可都是能傳家的,只會父子相傳,就連徒弟,都不會輕易的傳授。

  院長辦公室里。

  等秘書給兩個人都倒了一杯茶,然後關上門,輕手輕腳的走出去後。

  魯院長才笑眯眯的說道:「孟德,你研究出來的治療痢疾的新芍藥湯,我前段時間給上級匯報了。

  上級領導經過討論後,把這個藥方,給了京城十多家大醫院,讓他們使用。

  現在已經過去二十多天了,使用的結果也反饋過來了,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相比西醫氯黴素來說,新芍藥湯基本上沒有副作用和併發症,見效也差不多的速度。

  和以前的驗方芍藥湯和白頭翁湯相比,也是有很大的優勢。

  所以,上級領導決定,為了方便攜帶和服用,可以小批量的製成藥丸,然後小範圍的先使用,在觀察一下看看。

  對了,你之前提議的東北地區,會優先供應給缺醫少藥的開荒兵團試用。」

  秋季,正好是痢疾的高發季節。

  從九月份開始,各大醫院,陸陸續續的就接到了很多的患者。

  特別是進入十月以來,隨著天氣的逐漸變冷,患者就越來越多。

  每年這兩三個月,各大醫院就特別的緊張,一來是風寒、痢疾患者太多,二來,也生怕爆發痢疾疫情。

  因為一旦爆發開來,就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的患者被感染。

  不僅是對醫護人員的考驗,也是對藥物需求的提升。

  等王孟德研究出來的新芍藥湯藥方被發下去後,各個醫院,用了沒幾天,就如獲至寶。

  這個藥方對於痢疾的治療效果,簡直是太好了。

  而上級在得到反饋後,也很果斷的開始準備小批量生產出藥丸來。

  「太好了,院長,是安排咱們研究院下屬的製藥廠生產麼?」

  王孟德高興的說道。

  這個冬天,梁滿倉大哥的開荒兵團,就不會因為痢疾而減員了,也不用擔心爆發疫情了。

  「嗯,咱們研究院下屬的製藥廠,因為主要是生產『宮廷帝皇丸』,最近一直在擴建,還有不少的生產車間剛建好。

  暫時閒著,正好可以用來生產『新芍藥湯』,生產出來的中成藥,就叫『芍藥丸』。」

  魯院長含笑的說道。

  截止目前為止,『宮廷帝皇丸』的生產,全部都在中醫研究院的附屬製藥廠里完成。

  每天生產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殘次品,這些不影響功效的藥丸,都被他收集了起來。

  大部分上交以外,小部分,都被當做禮物,送給了一些兄弟單位或者個人。

  每一個人,只要是用了之後,最終都會變成忠實的用戶。

  十月下旬。

  天氣越來越冷了。

  這天上午。

  王孟德又來到了田各莊。

  到了院子外,發現鐵將軍把門,院門上居然掛了一把鎖。

  左右看了一眼,發現周邊鄰居家,也都沒有人在外邊,估計不是在田地里勞動,就是去干別的了。


  他想了想,便推著自行車,往村里東北走去。

  那邊,是打麥場和生產隊的菜園地。

  到了地兒,果然看到了王京徽和王田氏的身影,就見他們正往平板車上裝麥草。

  「爺爺,奶奶,您們裝這麼多麥草幹嘛?」

  王孟德奇怪的問道。

  在農村,今年的情況,相比前三年,好了不少,大家也都不用麥草粉碎當成代餐食品吃了。

  一般只有家裡燒火用的時候,才會每天用糞箕子背回去一些。

  但像王京徽這樣,用平板車的,還真不多見。

  「孟德來了。」    聽到動靜,王京徽和王田氏兩個人轉頭一看,發現是他來了,頓時高興的打了招呼。

  「這天氣不是要冷了麼,我和你奶奶拉點麥草回去,把家裡床上鋪的麥草替換一下。

  以前的,還是兩三年前鋪的呢,到了現在,已經不暖和了。

  你大爺大娘和堂哥堂嫂他們都要忙著掙工分和上班,我們閒著也是閒著,就慢慢的弄回去。」

  王京徽笑著又解釋道。

  這個年代和後世可不一樣。

  可能是全球氣候還沒有變暖,冬天的時候,特別是下了大雪之後,天氣非常的寒冷。

  又沒有暖氣,床上的被子也不夠多。

  所以,居民就會在床上,填充大量的麥草,用來保暖,上邊再墊一床薄被,冬天也不就不會那麼冷了。

  甚至,有的人家被子不夠,還會直接睡在屋裡的麥草堆里。

  除了身上有些癢這缺點以外,還是比較暖和的。

  當然,麥草時間長了,就不太保暖,需要隔一兩年,換一次新的。

  「爺爺,奶奶,您們歇著,我來弄。」

  王孟德上前幾步,把自行車紮好,然後就接過了他們手裡的活計。

  他的動作麻利,又有力氣,很快,就裝了一板車,用麻繩給稍微的捆了一下。

  等回到家裡,將幾個床上墊著的舊麥草拿到廚房,留著燒火用,又把新的麥草均勻的鋪好。

  忙完了之後,把帶來的東西放好。

  接著,他就搬了三個板凳,放到院子裡靠牆的位置,和王京徽以及王田氏一邊曬太陽一邊閒聊著。

  「孟啟今年初三了,他成績不好,估計連畢業證都不一定能拿到。

  明年六月份,多數也是下學後,跟著他爸媽去生產隊掙工分了。」

  王田氏提起這個老大家的小孫子,就忍不住搖著頭念叨道。

  老王家也不知道咋回事,除了王浩和王孟德以外,其他人都不是念書的料。

  王孟維作為老王家第三代的總老大,那時候條件不好,就上了幾天的學,而王孟啟,則是看到書本就犯困的主兒。

  他的兩個弟弟,也是讀書就沒精神,說到玩就興奮。

  「明年孟啟就十六了吧,到時候下學了,我給他找個工作,正式的可能比較難,當個臨時工還是沒問題的。

  沙河肉聯廠的謝華,謝副廠長,和我關係很好,前幾個月,他進城辦事的時候,還特意去我家裡一趟。」


  王孟德笑著說道。

  幾年前的謝主任,已經升到了副廠長的高位。

  謝副廠長也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每年再忙,都會抽空去他家裡,聯絡一下感情。

  如果是把王孟啟弄成正式工,可能會有些困難。

  但是塞一個人進肉聯廠當一名臨時工,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真的,不會影響到你吧,如果有影響,那就算了。

  反正這小兔崽子是自己不好好學,以後種地掙工分,也怪不得別人。」

  一旁,王京徽正吧嗒吧嗒的抽著菸袋,聽了他的話,急忙說道。

  「對,孟德,這事兒,可不能影響到你。」

  王田氏也緊跟著說道。

  「爺爺奶奶,沒事兒,對我一點影響都沒有。」

  王孟德解釋道。

  「沒有影響就行,如果能跟他哥一樣在肉聯廠里上班,那可就太好了。」

  王孟維在幾年前進了肉聯廠以後,雖然是臨時工,但也算是『經農戶』一樣,能從糧站買糧。

  這種旱澇保收的好工作,在那幾年困難時期,可是讓村裡的人羨慕的不行。

  「行,我回去的時候,正好順便去找謝副廠長聊聊天,跟他提一下這件事。」

  中午,當王寧和周婷婷聽說了這件事後,頓時就樂得合不攏嘴。

  如果小兒子也能進沙河肉聯廠,那可是太好了。

  以後兩個兒子都成了工人,哪怕是臨時工,一輩子也就能衣食無憂了。

  到時候找對象,還不得在十里八鄉的姑娘里隨便挑。

  吃完午飯。

  因為還要去拜訪謝華,所以,王孟德沒有過多的停留,只是歇了會兒,就推著自行車出發了。

  到了村口,正巧遇到了舅爺爺田大海,手裡拎著兩條魚,從村外回來。

  「孟德,你這是要回去麼?怎麼這麼早?」

  「舅爺爺,今天有點事兒,就早點回去了。」

  「噢,正好,我從河裡逮了兩條鯉魚,你拿一條回去吃。」

  田大海說著,就把其中一條個頭大一些的魚,掛在了他的車把上。

  這幾年,姐姐資助他家不少的物資,才讓他們一家老小十來口人度過了困難時期。

  對於這些物資是從哪裡來的,他自然是一清二楚。

  所以,看到王孟德後格外的親切,不僅是親戚的關係,其中還夾雜著感激之情。

  「舅爺爺,我就不要了,還是您留著賣給收購站吧。」

  王孟德推辭道。

  他知道田大海平時到河裡抓魚,多數是賣到收購站,賣的錢補貼家用,購買一些生活用品。

  「嗨,這魚也賣不了多少錢,我今天本來就沒打算送收購站去,你帶回去吃吧。」

  這時候魚的價格,可遠遠比不上豬肉的價格。

  一般收購站收購的時候,大一些的鯉魚,也就兩三毛錢一斤。

  這麼便宜的原因,主要是做起來,需要多放油才好吃,但這個年代,大部分人家裡都缺油。

  王孟德就從報紙上看過一條新聞,滬上的民眾,因為缺少吃的,只好用陽澄湖大閘蟹充飢。

  有些人就覺著這種行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其實是肚子裡沒有油水,吃魚、蝦、螃蟹等這類,不多放油的話,可沒有後世那麼有滋味。

  告別了田大海,他蹬著自行車,徑直往謝副廠長家裡騎去。

  路上,還把那條魚放到了空間裡。

  謝家。

  當聽了王孟德的話後,謝華頓時高興起來:

  「別整臨時工了,必須是正式工,這事兒就交給我了。」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