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各有謀算(中)
李言看到這些人跪了一地,心中暗暗舒爽。
以前這些世族上朝的時候,什麼給自己下跪過,都是笏板一舉,就開始奏事。若是沒有那種群臣一塊跪拜的朝會禮儀,他們是不可能給自己這個年輕皇帝單獨下跪的。
現在,這些老窩被捅的人,再也顧不上體面,神情慌亂之下,多少有些祈求之意了。
聽到皇帝親和的態度,山東心中一輕,多少對這個年輕皇帝沒有偏坦關隴世族有了些好感,不少人都是一臉善意的看向看帝。
不過,也就這樣的,眾人都知道如今朝庭的局勢,皇帝並沒有多大的發言權,想要改變方略,障礙不在皇帝那裡,而是要說服朝中其它兩個群體。
他們當然知道,朝庭肯定是會派兵消滅突厥人的,可這早一刻和晚一刻,對朝庭來說並沒有什麼分別,對其他兩大勢力來說,還有著莫大的好處。
而對他們山東世族來說,就要命了。
畢竟河北是朝庭的,也是他們的,歸根結底,還是他們的,是以他們要比朝庭更著急。
崔本善憤然道:「皇上,臣建議朝中派出精銳騎兵,前去河北剿滅施羅迭。」
「崔大人,你知道要消滅這麼一股強敵,需要朝庭動用多少騎兵嗎?」
侍中劉泊哼了一聲,站出來說道:「若要針鋒相對,朝庭要動用不低於突厥人的力量,至少也需要二三十萬。朝庭總共才多少騎兵,大部份都分布在北疆和西域。」
「若是調動這裡的兵力,萬一右賢王南下,或者西域出亂子怎麼辦?施羅迭雖然來勢洶洶,他們沒留後路,就像進了網中的魚,只要右賢王部不出面,他們的命運已經註定了。」
「朝庭只需堅壁清野,固守城池,不讓他們獲得糧草後勤,慢慢壓縮包圍圈,自然能將他們困死。若是派兵針鋒相對,就算消滅了他們,我們大唐又要損失多少人?」
劉泊的話迴蕩在殿內,一時間,殿內眾臣都沉默了下來。
大唐在十年前,總共有軍隊約兩百萬,分散在全國各地,其中一大半都歸屬於地方折衝府,鎮守地方。這幾年不斷的開疆拓土,大唐的地盤也擴張了一倍以上。
軍力相應的也急劇擴張,達到了三百萬的總數。其中約有三十萬騎兵,占了總數的一成。
雖然僅僅一成,已經是規模龐大了。
要知道,在貞觀三年的時候,李世民請出侯君集訓練飛虎軍,總數才區區三萬人,再加上北方各地的邊軍,整個大唐的騎兵不足十萬,現在已然膨脹了三倍。
以前是沒有馬,現在則是沒有錢。
養一名合格的騎兵,至少是十位步卒的代價,朝庭維持這隻占大唐軍隊十分一之數量的騎兵,每年的支出,就占了所有費用的一半以上。
大唐的騎兵和突厥人不同,突厥人本身就是馬背上的民族,每個部族都蓄有馬群。每個牧民騎上馬,背上一張弓,一壺箭,腰上再跨一把彎刀,就是一個騎兵了。
平時也不用發奉祿,出征的時候,誰搶到的東西就歸誰。
就算死傷了,汗庭也不用負責。
這樣的騎兵,幾乎不用什麼成本,是以草原人輕易就能拉出來幾十萬的騎兵軍團。精湛的騎術和龐大的數量,彌補了裝備的上的不足,讓他們傲視天下,雄視古今,一直壓著中原王朝打。
更是把農耕民族視為羊,而把自己比喻成獵食的狼。
反觀中原,一個合格的騎兵,不但要經過長期的訓練,還要發放三個步卒以上的奉祿,更要供養馬匹。給戰馬裝上全套的騎兵裝具,士卒還要人人披上盔甲。
長弓、矛戟、長槊、盾牌等武器,樣樣不可或缺,有些兵種根據需要不同,還要配上飛斧和短仞。
都說一個騎兵能抵十個步卒,嚴格算下來,十個步卒的開支,都抵不個一個騎兵。
為什麼秦始皇要建長城來防範草原人,他不是沒有打過,而是根本徵服不了。後面的漢武帝劉徹,還有明成祖朱棣,都是傾盡國力去征伐草原,結果拖垮了國力,還是拿草原人沒轍。
不得不說,在農業社會漫長的時間長河中,中原王朝只在少量鼎勝時期攻出去過。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在取守勢,就是因為打不起,攻下來也守不住。
雖然中原王朝可以做到一時強盛非常,卻很難保持恆定的狀態。
草原上的胡虜只要避其鋒芒,等其墮落虛弱時,輕而易舉便可攻入,這幾乎是無法扭轉的局勢。
大唐現有三十萬騎兵,其中二十五萬,都分散在從遼東到燕山,河東,關內道,河西之地,再到西域之地漫長的北部邊疆線上,還有五萬駐紮在京畿之地。
若僅僅為了河北一地,就把所有的騎兵集中在一塊,和施羅迭打上一場殲滅戰,拼個同歸於燼,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何況,真論騎兵做戰,大唐未必比得上突厥人。
一戰不勝,暴露了帝國的虛弱,再引發草原其他部族窺視,大唐就有亡國之危。
是以崔本善的提議一出來,頓時就受到了劉泊的置疑,殿內大多數臣子們也是不認同的。
崔本善也是久在中樞,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思索了一陣道:「皇上,臣建議調動漠南大都督府的騎兵,進入河北。」
「不可,萬萬不可。」
岑文本不能再冷眼旁觀了,站出來阻撓道:「崔大人別忘了,漠南的族群,歸根到底,也是阿那史氏的一支。若是讓他們對付別人,或許還可以考慮。」
「哪怕是對陣右賢王,他們也不會動搖。」
「可施羅迭本就是阿史那氏最正宗的一支,頡利和突利已死,兩部之間的橫隔也已不在。若是把漠南的部族調入關內,一則會讓他們覺得我中原竟連突厥一部都應付不了,難免會心生輕視。」
「二來,兩部都是阿史那氏的一支,萬一兩部融合,那不是抱薪救火嗎?」
「施羅迭已經三十萬了,若是再加上漠南的二十多萬,我大唐真的危險了。是以無論如何,臣都不同意調漠南部族進入大唐。」
岑文本知道,漠南是代王李厥的勢力,一旦讓李厥在此事上立下了大功,難免會增加他的威望,並激起他的貪心。這樣會動搖到太子李象的位置,做為太子少傅,他不能不站出來維護李象。
消除一些有可能威脅到諸君,動搖國本的事情。
不過他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蕭禹此時也站出來的說道:「岑大人所說有理,再說了,讓同一血脈以前視為手足的人相互殺伐,也容易激起他們的不滿。」
「到時內患未除,再添新亂,就得不嘗失了,老臣也不同意此舉」
「.臣也不贊同.」隨後又有一些臣子們站出來,紛紛發現看法,否決了這個意見。
整個河北有四大世族,分別范陽盧氏和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這四家幾乎把整個河北給瓜分了。范陽盧氏占據河北北部的幽燕一帶,以幽州和薊州為核心。
博陵崔氏盤據在河北中西部,以恆州和定州為基礎。
而清河崔氏則在河北東南部,與齊地河南相接的冀州、德州、棣州,是他們的地盤兒。
趙郡李氏則一直在向南發展,河北地形東西略窄,南北稍長,其中西南一角更是深深的探入到了河南的地界,把黃河以北,全都劃入了河北一道。
而這伸出去的一角範圍內的邢州、洺州、相州、魏州,乃至最接近洛陽的衛州,都是趙郡李氏的地盤。
諾大的河北道,以這四個頂尖世族為中心,剩下的其他二流三流世族,還有一些外圍的豪門和富戶,都和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說,只要這四家背叛,大唐立刻就會失去河北。
而河北的失去,往往也會帶動河南、齊地的動亂,以至於天下大亂。
因為歷史的緣故,北方一直就有兩個政治中心,一個是關中,一個是河北,依託這兩地,北方也容易分割成兩個國家。而往往北方分裂的時侯,以長江流域為核心的南方政權也會獨立出去。
北方兩地只要一統,南方不出意外的,也會被收歸中樞管轄,只是真正決定天下統一的勢力在北方。歷來群雄逐鹿,不出意外的也是這兩方勢力推出來的梟雄爭霸。
河北世族們都知道,最近這些年,依託北方貿易的興起,河北做為瀛州銀礦流入的必經之地,也跟著商業興旺。關隴世族一方面眼紅,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想對他們加以限制。
若是突厥人僅僅攻掠河北,說不定他們還樂得坐山觀虎鬥。
通過長孫無忌和中樞擬出來的這個八方圍剿策略就知道,他們跟本就不急著消滅突厥人。這股突厥人不留後路的沖入了河北,四周都是大唐的領地。
突厥人早晚都是死路一條,現在只需要動作稍稍慢一些,就能借突厥人的手,極大的消弱河北世族。
只是突厥人做的太狠了,拿了錢財不算,還要抄家。
抄家之外,還要把土地給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