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李太后震怒
這邊剛過辰時,萬曆皇帝用過早膳,來到西暖閣中坐定。
自打那日下中旨與偷摸出宮過後,萬曆皇帝嘗到甜頭。整日裡,腦子都是想著怎麼再去外邊花花世界瞧瞧。
他是皇帝,天下都是他的,誰敢說個「不」字?
想著,萬曆皇帝不自覺露出笑容。
他覷了眼周圍太監宮女,見無人發現,這才長鬆口氣。
他照例拿起一份奏摺,翻開一看,氣得牙齒發癢,喝道:「趙寧好大的狗膽,竟敢罵朕!」
說張先生是權奸,那朕用了一個權奸,豈不是個大大的昏君?
萬曆皇帝怒不可遏,周邊太監聳拉著腦袋,大氣都不敢喘。偏在這時,慈寧宮的管事太監萬和來了,說是太后要皇帝過去。
第一反應。
萬曆皇帝以為是出宮的事情,事發。
不過,轉念一想,都過去七天了,母后要知道,早就知道了,肯定不是為了這事。
那就是為了自己下中旨和這趙寧的事情。
心中有了譜兒之後,萬曆整好衣物,急速奔向慈寧宮。
慈寧宮與乾清宮不算太遠,也就隔了四五道宮牆,每日來這兒請安,乃是他的必修課。
因此,萬曆皇帝輕車熟路地就來到慈寧宮。
尚未進入,遠遠的就瞧見,一團和氣的馮保站在宮外。萬曆皇帝一笑,幾步上前,笑著喊道:「大伴,母后也叫你來了?」
馮保笑容燦爛,答道:「是,皇上快些進去吧,老臣在外邊兒等著您。」
萬曆皇帝答了一聲,邁步闖入宮內。
一進殿是一處照壁,繞過照壁,便是會客廳。
廳內彩繪繞樑,裝飾典雅,香味繚繞,幾盆艷麗的牡丹花放在窗欞下,盛開的格外妖艷。
許是聽到腳步聲,一人打旁邊的屏風走了出來。
只見那人約莫三十一二歲,高挑個兒,鵝蛋臉,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朱唇皓齒。
身段窈窕,白膩膩的脖頸,飽滿的雙峰.
正是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
今年三十八歲的她,雖然生過好幾個孩子,但身材一點兒也沒有走樣,看起來三十出頭的。
肌膚光滑水潤,寬大的宮袍,難以掩飾她下作的身材。
李太后笑著喊了一句:「鈞兒。」
「母后!」萬曆皇帝跪地行上一禮。
李太后笑顏如花,將兒子拉到一旁的靠椅上坐定。
上下打量了一眼兒子,見兒子長成,她心中既是歡喜,又有心酸。
想當初,隆慶皇帝新喪,小皇帝才十歲。高拱這老頭兒擅權,欺負他們孤兒寡母。幸好她與馮保聯手,這才除去高拱。
後來張居正執政,大刀闊斧進行一系列改革。
十來年,國家蒸蒸日上,誰人不夸一聲她兒的好?
但二人之間也有衝突,就說他老爹,要三千畝土地,張居正可以不給。
或者選個折中的方法。
如此直接拒絕,弄得她這個太后沒點兒權威。
再說,張家兄弟都能一個封侯,一個封伯,張鶴齡甚至還獲封昌國公,自家老爹討個侯爵。
這就不行了?
所以當小皇帝下中旨時,她知道後,並不急於表態。也不贊成,也不反對,就是要急上一急張居正這個鐵面宰相!
結果有人借題發揮,認為首輔失勢,竟明目張胆開始攻擊首輔。
這是她不能容忍的。
想著,李太后看著兒子,柔聲問:「鈞兒,聽說張先生的小兒子張允修,在給你做伴讀?」
「啊?!是。」被這一問,萬曆面露慌張。
「你慌什麼,皇帝要有皇帝的樣子!」看著兒子唯唯諾諾的模樣,李太后氣不打一出來,一擰眉,聲音拔高几度。
說罷,李太后又覺得失態,於是小心勸道:「鈞兒,咱剛才不是嚇著伱了?」
萬曆皇帝連連搖頭。
李太后稍覺心安,又問:「你說說,這萬曆朝若是沒有了張先生,那還能有現在百姓安居樂業,四海威服的局面麼?」
「沒有。」
「這就對了,」李太后一點頭,忽又咬牙道,「現在,有人借題發揮,想要攻擊張先生,你說說,該怎麼辦?」
「打他板子!」萬曆皇帝試探道。
「不夠。」李太后搖搖頭。
「那母后的意思是?」
「把那什麼趙寧革職,流放三千里,永不錄用。」李太后咬牙切齒道。
「兒臣明白了。」
萬曆站起身子,李太后示意他坐下,半是玩笑半是認真道,「你前些日子,下了那道中旨,可給張先生惹了不小麻煩。」
「朕,朕,這這都是張允修的主意。」萬曆皇帝支支吾吾半天,吐出張允修的名字。
「啊?怎麼是他?」李太后驚了一跳。
萬曆皇帝一點頭,又將那天的事情原原本本說了出來。
李太后聽罷,撲哧一下笑出聲來,感慨道:「好一個『他打他的,咱玩咱的』沒想到,張先生號稱鐵面宰相,竟還生了個滾刀肉的兒子。」
「母后什麼叫做『滾刀肉』?」
李太后笑而不語,覺得張允修的話還有幾分道理。
皇帝,的確是需要幾分權威,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仁服天下,威加四海。
恩威並施,才是天子!
李太后笑著問:「張允修現在是什麼官兒?」
「尚寶司的司丞,正六品。不過他今年還要參加秋試。」萬曆皇帝小心說道。
「正六品,太高了。」
李太后瞧見兒子不解,於是解釋道,「他虛歲才十八,就已是正六品。人家寒窗苦讀二十年,都不一定能中榜,就是中榜,也不一定能爬到正六品的官兒。」
「這算什麼,朕十一歲就能點狀元了呢。」萬曆輕哼道。
「咯咯咯」李太后笑得前仰後合,又道,「鈞兒,你可不一樣,你是龍種,他張允修就是凡夫俗子,如此寵愛,他怕是承受不住。」
「那朕就再蔭張先生一子。」
「這個法子好,一來表示對首輔的關愛,二來,可以震懾那些宵小之徒。」李太后微微頷首。
母子二人訴說一番,李太后覺得有些乏困,正待讓皇帝離去,忽又想到什麼,勸解道:「鈞兒,下月你就該封九嬪了,皇室子嗣不昌,你可得多努力才行。」
「兒臣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