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節
而且晏家作坊每年捐贈給朝廷的銀錢,其去向,也一直是由小五爺組織的人手核查,這些年,他私人也從每年所賺的銀錢中,拿出了一半,加入了晏家村各個作坊捐贈的銀錢中。
也是有他把關,那些捐款,才能保證都用到了實處,無人能從中貪腐。
用小五爺的話就是,錢這種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在保證給兒女一份傳家的產業,並且保證自己一家人的生活能過的富貴後,當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小五爺已至中年,再不是曾經那個爽朗俊俏的少年,但他初心如故,便依舊還是那個少年郎。
迎親隊回來後,兩隊三人攝影組會合,七尋還抽了個空,看了點大師侄和佛子拍攝的影像,沒想到,除了賓客沒自家多外,何家那邊熱鬧程度,不下自家。
何家也是個大家族,新娘子光是未出五服的族中兄弟,便有三十多人,還好自家這邊迎親隊伍都是精挑細選的各種人才,要不然,還不知道要經過多少艱難險阻,才能成功接到新娘子呢。
未出七尋所料,迎親隊那二十來輛車,拉風程度,足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要不說,何家那邊的熱鬧程度,不比自家這邊差呢。
最重要的是,迎親隊那一水兒的俊俏少年,差點閃害了府城老百姓的眼。
整個府城,但凡過來看熱鬧,且家中有適齡女兒的岳丈和丈母娘們都沸騰了,圍著迎親隊直接開口問,小郎君可有婚配否?我家有美麗溫柔知書達理一嬌兒,與小郎君正相配啊。
迎親隊的小郎君們被問的目瞪口呆又面紅耳赤,這府城人也太奔放了,嚇的直擺手:「多謝抬愛,已有婚約。」
要不是何家人當機立斷,派了族人、家丁來維持秩序,這些俊美小郎君,差點便被殺瘋了的岳丈丈母娘們,生生搶家去。
小郎君們又羞又臊的樣子,逗樂了圍觀的人。這一鬧,差點兒就搶走了新郎官的風頭。
對此寄奴只覺得慶幸,還好今兒他是何家女婿啊,要不然,被打趣的,沒準也有他一個。
好不容易到了何家大門前,學院裡的才子們終於派上了用場,一首首詩文下來,總算成功踏進了何家大門,接下來文武全上,智計百出,闖了一關又一關,才把新娘子哄出了閣。
眾小郎君們在新娘子終於上車後,個個擦汗,鬆了口氣。
總算完成任務了!
真沒想到,娶個媳婦,比金榜題名還難吶。
新娘子出門上車,那一身華麗的大紅金繡嫁衣,可把看熱鬧的老百姓給驚著了。
平生見過不少出嫁新娘,就沒有哪家新娘子的嫁衣,能比得上這位何家姑娘的。
發出這句驚嘆的人不少。
邊上聽了的人,不由回道:「那可是文聖家的長媳,能和咱普通老百姓一樣麼?我從前去京城,有幸見過一回王爺家的郡主出嫁,那嫁衣,也不如何姑娘的漂亮華貴啊。」
「這也正常,我有個親戚家的閨女,便在何家一位庶出小姐院裡當差,聽說何姑娘身上的嫁衣,是文聖家的小閨女親自裁剪繡成,那位晏家小姑子,不只是文聖的女兒,還得文聖親傳,又修武道,如今已經是武尊境的修士啦,將來怕不是又一位聖人。
這麼厲害的人物,那出手的嫁衣,能是普通嫁衣可比的?聽說這套嫁衣和鳳冠,皆是修士用的那什麼法器靈器啥的,是可傳家的寶物哩。放上個千百年,都不帶變舊的。你們想想,將來何姑娘生的女兒出嫁,若是穿上這套嫁衣,這可是聖人親手繡制的,那得多體面!」
眾人聽了,又是一聲聲羨慕感嘆。
還有人道:「說不準,人家以後傳給自家兒媳呢?眾位趕緊回家生閨女呀,生個漂亮閨女,好好教養,沒準家裡祖墳就冒了青煙,以後還能和文聖家成姻親吶。」
說的眾人哈哈大笑。
「要照這麼說,生個兒子也有機會嘛。」
眾人對著這位說要生兒子的翻白眼:「高門嫁女,低門娶媳,你家得什麼樣的家族,才能娶文聖家的女孩兒?」
這一段是佛子拍的,七尋看到的時候,被逗的直樂。
「小佛爺,還是你拍的影像更有意思啊。」
沒想到這位看起來一派高華,不識人間煙火,拍起影像來,挑選的人物角度內容,都這麼靈性。
佛子淡然一笑:「歷練紅塵,眼裡該看的,不就是人間煙火麼?世間還有哪個階層,比這些普通百姓,更有煙火氣?別看他們皆是些不過百年的凡塵之人,然聽其言,貧僧常有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之感。難得的是,大夏百姓於四大陸的百姓不同,他們眼中有光,不見麻木,似乎個個活的都更有希望。」
七尋點頭:「辛聖是個很偉大的人,大夏皇庭存在的意義,不就是如此麼?以民為天,可存萬世。縱然皇朝有許多不足,但歷史的車輪是向前的,總會一點一點,變得更好。」
「受教了。」
大夏確實不同,修士更多的,是皇朝武力的保障,除了三衛,不得參與皇朝管理,修士可享爵位,但不得任工部外的其它五部實職。
為防有修士操控官員,武修不得任實職外,文修卻可實任官員。因為文士修行的本質,與武修不同,文修修行的本質,是教化百姓,代天子牧。入世,是文修修行的根本。
事關修行,文士修行的本質,決定了他們離不開普通百姓,又怎會放任武修在人間生事霍亂?兩相平衡,又有文武兩修對官員的監察,畢竟三衛可不是吃素的,如此大夏的統治,自然平穩。
政治平穩,官員清民,百姓們的日子,自然好過。
要不然,七尋又如何會說,那位尚未得見的辛家老祖辛聖,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偉大的人呢?
大夏有這樣的基礎在,自家兄妹又給工部和農司,提供了不少發展大夏農業和工業技術,這些年,大夏百姓的生活質量,是肉眼可見的提升。
大夏百姓的精神面貌,能得佛子誇讚,七尋與有榮焉,畢竟這其中,也有她們家一份功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