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也有一部分的人,對今日之事十分不解。
就算皇帝真的對沈家有意見,知道了沈家有結黨營私試圖謀逆的想法,他為何偏偏要選擇太子的婚宴上動手?
他為何不能等到太子的婚事結束了之後,再一併處置?
而此時的太子,又身在何處呢?
伴隨著這個念頭一出,殿外突然響起了一陣喜慶的鑼鼓樂聲。
毫無疑問,正是未來太子妃的儀仗隊,在此刻抵達了東宮了。
宴廳內依舊是一片死寂,沒有一個人敢發出聲音,但眾人的心思,卻也被這突然出現的喜樂聲吸引了注意力。
今日的大婚,是皇帝親口所賜,而皇帝本人此刻也在場,誰也不知道這場婚禮要如何繼續下去。
畢竟,沈皇后與沈丞相作為太子殿下的親生母親與外祖父,這兩人都已經當場暴斃了,太子殿下即便此時還活著,但他的至親都不在了,他難道還能繼續若無其事地辦自己的婚事嗎?
「啟稟陛下……太子妃已經入宮了,請問今日的婚事……要繼續辦下去嗎?」
就在這時,一個太監匆匆來到了皇帝的身邊,恭恭敬敬地問道。
這個問題,是太監問的,卻也問出了在場所有人心中的疑惑,只因他們實在是猜不到皇帝心中所想。
皇帝目光緩緩掃過眾人,隨後,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語氣深沉且嚴肅道:「既然賓客都已經到齊了,這場婚事,自然是要辦下去的,朕也需要有太子來繼承朕的江山!只不過……沈氏所生的皇子齊胤,野心勃勃,愚蠢不堪,竟然勾結燕國逆賊殷如鋒意圖叛國,朕已經廢黜了他太子之位並賜死,今日,朕將即刻重新冊封新的太子,並且與太子妃完婚!」
此話一出,再度震懾了全場。
什麼?!
齊胤已經被廢,要重新冊封一個新的太子?
今日這場婚禮,還要繼續舉辦下去!
那麼,新的太子又會是誰?
如今,除去齊胤之外,皇帝膝下尚且還有數十位皇子,可是,這些皇子大多都還未成年,最大的那一個也才只有十一歲,最小的還在襁褓之中,雖然可以被封為太子,可如何能夠娶妻呢?
而且,現在皇子之中,年齡最大的那個九皇子,只是一個身份卑微沒有任何家世的嬪妃所生,不僅不得皇帝重視,他自身還是個病秧子,自然是不適合當太子的,而其餘的那些,也沒有特別天資聰穎,適合成為儲君的。
一時間,眾人也有些迷茫了,不知皇帝究竟是何種打算……
就在這時。
一襲大紅色華麗喜袍的身影,緩緩地步入了大殿之內,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那身影頎長挺拔,氣質獨特,貴氣逼人,給人一種異常陌生的感覺,好像從來都沒有見過此人一般。
他是誰?
他為何會穿著大紅喜袍?
難道……皇帝還有流落在外的私生皇子嗎?
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便落在了來人的身上,心中各有猜測,卻並無一人猜到此人的真實身份,因為他的臉上,戴了一個精美的銀色面具,遮住了容貌,且此人身上的複雜氣質,更是無人見過。
對於他的出現,在場的賓客無一不是驚訝的,唯獨坐在高位的南齊皇帝,臉上並無絲毫的驚訝之色,顯然對眼前之人的出現,完全是在意料之中。
眾目睽睽之下,那一襲大紅喜袍的男子,徑直穿過了喜慶的宴廳,走到了皇帝面前。
隨後,他一把撩開衣擺,單膝跪了下來。
「兒臣參見父皇,不負父皇囑託,利用假死隱忍蟄伏,終於搜集到了大皇兄與沈氏一族內外勾結,野心勃勃意圖謀反的證據!」
說話間,男人取下了臉上的面具,隨後衝著坐在高位上的人,用力地磕了一個頭。
見狀,周圍賓客頓時一陣譁然!
因為他們在這一刻,終於看清楚了對方的樣貌。
男人一張異常俊美的容顏,微卷的頭髮,如同妖孽一般獨特的氣質……
整個宴廳像是炸開了鍋,議論的聲音再也止不住……
誰也沒有想到,此人竟然是六皇子齊淵!
六皇子的身世,名聲,以及他曾經的那些所作所為,幾乎是令人唾棄的存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早已經死透了,可是沒想到卻突然出現在了這裡,而且還穿著一身只有太子才能夠穿上的大紅喜袍!
所以,這一切都是皇帝的意思?
而六皇子齊淵,就是皇帝口中的,那個即將被冊封的新太子了嗎?
可是……怎麼會是齊淵呢……齊淵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可是被太監給養大的小雜種啊,本該是被皇帝第一個放棄的皇子,他如何能夠有資格當太子呢!
今日只要是曾經見識過皇帝對齊淵態度的老臣子,就知道曾經的皇帝有多麼的厭惡齊淵,他們的心中就有多麼的不解此事的發生,實在是太令人震驚和不可思議了。
但此時的皇帝,卻像是徹底換了一個人一般,看向齊淵的眼裡,竟然滿是慈父的柔情,根本沒有昔日半分的冷漠。
他看著跪在下方的齊淵,緩緩勾起了唇角,朗聲道:「傳朕的旨意,從即日起,冊封六皇子齊淵為太子,授以冊寶,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兒臣叩謝父皇隆恩!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齊淵沒有任何的遲疑,直接便對著上位磕了三個頭。
與此同時,在場的賓客們,也都跟著一起磕頭,高呼皇帝萬歲。
在見證了皇帝用鐵血手段親手處置了沈家之後,誰也不敢對皇帝的決定有任何的質疑,就算有一部分的人,非常不喜歡齊淵,十分看不上他,卻也不敢在這個時候違逆皇帝,畢竟天子一怒,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自然沒人敢在這個時候去往槍口上撞。
皇帝目光威嚴地掃過眾人,隨後滿意吩咐道:「來人,去把陸貴妃請到朕的身邊來,傳朕口諭,太子的婚禮繼續,朕便坐在這裡,等著太子與太子妃來給朕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