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扶搖上青天> 第275章 來自美國的邀請

第275章 來自美國的邀請

2024-09-14 20:58:03 作者: 九夏夏夏夏夏
  所謂「網際網路+」對這個時代來說確實有些超前。

  很難用一個具體的定義來描述這個詞。

  它的含義大概就是指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這個媒介在後面加上任何一種傳統產業。

  實現強大的增幅能力。

  比如電商平台就屬於網際網路+零售。

  外賣平台就是網際網路+餐飲。

  直播平台就是網際網路+賣藝。

  網際網路就像一個強力增幅器,給傳統行業注入新活力。

  也是未來網際網路經濟的所有解決方案總稱。

  當然是想實現這個效果,有兩個前提。

  一個是隨身便攜的網際網路終端,另一個則是高速而廉價的網絡。

  前者是智慧型手機,後者則是推廣到無處不在的行動網路和WiFi。

  不過徐陽在文章中也明確的承認,現如今這兩個條件不僅華國,整個世界都不具備。

  但也正因如此,這個行業還是一片空白。

  非常適合華國這樣的新興國家進行彎道超車。

  提前進入這個領域,還能夠早一步制定行業規則,劃定技術標準。

  同時文章中也指出,渠道才是未來網際網路經濟的最重要一環。

  後世的事實證明,內容的創造者鑽錢永遠比不過內容的展示平台。

  以手遊為例,後世的很多渠道平台和遊戲製造商分成甚至高達46開。

  你說他就提供了一個下載渠道,憑什麼分人家3成?

  想什麼好事呢?

  七成是人家的,就這三成,還得看渠道的臉色。

  至於說外賣平台就更是誇張了。

  強制用ai算法,不停的壓縮快遞員的送貨時間。

  外賣小哥累死累活,最後也都是給平台賺錢。

  堪稱新時代的賽博農奴。

  這些未來網際網路經濟下可能出現的新型壓迫,文章中也是全部說明。

  並且報以了警惕性的提醒。

  當然了,提醒是一回事,對於資本家來說,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賺錢教學。

  賺錢的方法都寫在不能幹的題型裡面呢。

  這篇文章起初並沒有在傳統經濟領域引起太多的關注。

  國內網際網路領域的一派雖然重視,但因為占據的比重太小,並沒有影響過大。

  真正讓這篇文章搭夥的是一份來自美國的邀請。

  葉教授也是不敢相信,這天津大的一位外籍教授理察先生找到了他。

  這位來自美國經濟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是京大的客座教授。

  但並不常住,每年基本只會來這裡講幾節課,算是對得起客座教授的名頭。

  這個時候的京大,說實在的也有點蹭人家美國熱度的意思。

  不過剛好趕上這段時間,他就來京城教學。

  無意間翻閱的期刊發現了這篇文章。

  理察教授因為常年有來華國工作的需要,中文不錯。


  徐陽這篇文章寫的也是相當淺顯易懂,很少拉扯些晦澀的專業詞彙。

  理察教授在簡單的閱讀之後,立刻來了興趣。

  想要去翻找英文原稿,結果驚訝的發現這篇文章不是來自美國。

  而是由京大本校的教授編撰。

  這下就讓他更加好奇了,在理察教授的眼中,如今的華國雖然已經開始步入發展的高速路,但在網際網路和計算機領域堪稱一片荒漠。

  這樣的荒漠竟然能夠誕生出如此文章。

  立即又叫來了幾個外語學院的研究生,希望幫忙把文獻翻譯成英文,供他仔細閱讀。

  徐陽這篇文章的詞彙沒什麼難度,對於京大外語院的研究生來說輕而易舉。

  當重新閱讀了英文版的論文之後,理察教授簡直驚為天人。

  感嘆這篇文章當中對於網際網路經濟的預見性和大膽的猜測。

  當天說作者就來自京大經濟學院的時候立刻找到了葉教授——為了論文的影響力,一作還是寫的葉教授的名字。

  面對這位國際同僚,也葉教授也並不陌生。

  寒暄了兩句之後,理察就說起了正事。

  也是震驚的葉教授差點當場失態。

  理察教授表示希望能將這篇文章的英文版,投放在《美國經濟評論》期刊上。

  外人可能覺得這個期刊沒什麼重量,聽他那中文翻譯的,十分接地氣的名字,甚至會以為是些三流論壇。

  但實際上這是國際經濟類期刊的頂流。

  差不多,相當於經濟類的《自然》《科學》《細胞》。

  這樣的頂流期刊,很多專家教授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登臨一次。

  而理察教授不僅是美國的經濟學專家,更是《美國經濟評論》的特約編輯。

  由他推薦的文章幾乎不存在過不了的情況。

  而且經濟類文章也不像生化工材,需要驗證實驗的真實性。

  登刊發表的速度很快。

  面對這樣的意外之喜,葉教授是欣然同意。

  並且迫不及待的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了自己這位寶貝徒弟。

  「真的假的!」

  當得知這個消息後,徐陽也是大為震驚。

  「這種事為師還能騙你不成。」

  葉教授笑得已經有些時態了,他這輩子雖然在國內學術界頂頂大名,但放到國際上真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這輩子也只在一流國際期刊上發表過兩篇文章。

  如今竟然能在頂刊上發文,已經讓他高興的有些控制不住了。

  說起話來也一口一個為師的拽起了詞。

  徐陽雖然也高興,但更快的是冷靜了下來。

  「老師,咱們的文章到國外去發表,是不是應該和學院申請一下。」

  「至少應該經過京大黨委的批准吧。」

  面對徐陽這個問題,葉教授反倒是愣住了。

  「為什麼要他們批准?」

  「學院每年往國際期刊上投那麼多文章,難道都需要校黨委來批准嗎?」

  「這都已經2001年了,學術期刊上早就沒有那麼多莫名其妙的限制。」

  「你小子的思想怎麼比我這個老頭子還落後啊?」

  被老師批評了一下,徐陽也不惱。

  「老師這情況不一樣,《美國經濟評論》可是頂刊。」

  「現在又是咱們華國入世的最後關頭,如此有影響力的經濟領域期刊,還是應該找上面背書一下。」

  說到這裡,徐陽又頓了頓。

  下意識的左右看了看,確認辦公室沒有別人才略微壓低了一些聲音。

  「而且這樣有影響力的文章,報上去以後,這些人情也有很大價值啊。」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