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盛唐華章> 第42章 梨園祖師爺

第42章 梨園祖師爺

2024-08-10 09:59:50 作者: 青銅劍客
  王維今年四十四歲,比孟浩然小了三歲,兩人於八年之前結識於長安,因為興趣相投,很快成為忘年之交。

  當時,狀元出身的王維在長安已經有了很大的名氣,官拜右拾遺,算得上京城的名流達人。而孟浩然還是一個籍籍無名,屢次趕考落榜的窮書生。

  兩人以詩歌結識,王維很欣賞孟浩然的才華,留他住在自己家裡備考。

  但遺憾的是,在王維家吃住了兩個月,孟浩然名落孫山,舉進士不第。

  這讓已經將近不惑之年的孟浩然備受打擊,對前途一片迷茫。

  王維鼓勵他走獻賦謀仕之路,就是給達官貴人寫詩,獲得他們的認可,再繼而謀取個一官半職。

  「這條路並不丟人,大名鼎鼎的李白就是走的這條路。」王維當時這樣告訴孟浩然。

  孟浩然接受王維的建議,先後寫了幾首作品獻給張九齡、賀知章,甚至玉真公主等達官貴人,只可惜如同泥牛入海,毫無音訊。

  就在孟浩然心灰意冷的時候,一個天大的機緣掉到了他的頭上。

  某日,孟浩然到王維的辦公場所飲酒,恰好李隆基巡視翰林院路過,順道探望下王維這個大名鼎鼎的狀元。

  嚇得孟浩然酒醒了一半,急忙鑽進王維的桌案底下躲避。

  李隆基一進門就發現了孟浩然露在外面的衣襟,還以為王維有斷袖之癖,於是踢了孟浩然一腳,讓他出來。

  王維只好把孟浩然的經歷向李隆基介紹了一遍,說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只可惜懷才不遇,到現在還是白衣之身。

  於是李隆基讓孟浩然獻詩,看看他到底有多少真才實學?

  也不知道孟大詩人是喝多了,還是腦子抽了,他竟然給李隆基獻了一首《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意思就是「不要再給北面朝廷上書,讓我回到南山破舊茅屋。我本無才難怪明主見棄,年邁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李隆基一聽登時急了眼,你丫給我滾,老子從前都不認識你,你有才無才能怪朕不重用你嗎?

  「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於是,孟浩然被連夜逐出長安,王維也被從右拾遺的位子上貶到河西擔任節度使叛官。

  自那年夜間一別,距今已經八年,兩人終於再次見面。

  「呃……摩詰兄。」

  想起當年的尷尬事跡,孟浩然不由得面紅耳赤,訕訕道:「沒想到你也在這裡?你不是被貶到河西節度使幕府去擔任判官了嗎?難道你也被貶為庶民了?」

  「嘿嘿……浩然兄這是不盼小弟有好事情呢!」

  王維怪笑一聲,「八年間小弟給你寫了十幾封書信,如同石沉大海。沒想到李太白一封書信就把你邀請到了長安,真是讓王維傷心呢!」

  孟浩然一臉慚愧:「是愚兄連累摩詰了,往事不要再提,太傷人了。」

  王維一把摁住孟浩然,強迫他入席:「既然殿下讓你入席,你就老老實實的坐著。讓我把你的故事講給在座的諸位大家聽聽……」

  「呃……摩詰兄,萬萬使不得!」

  孟浩然大窘,羞的老臉通紅,連忙對著王維作揖求饒。

  王維不依不饒:「我偏不,我今日就要對太子殿下與諸位大人講講你的故事。」

  李白也是一把摁住孟浩然的肩膀,笑道:「摩詰兄說說,讓小弟也聽聽。」

  孟浩然無奈,只能惴惴不安的入座。

  王維當即大笑著把孟浩然在長安的事跡說了一遍,從進士落榜,再到觸怒聖人,被逐出了長安城。

  「哈哈……浩然兄雖然滿腹才華,但情商卻低了一些,否則其成就定在王維之上。」

  賀知章也跟著大笑:「當面說聖人沒有眼光,後生可畏啊!」

  李适之哂笑道:「幸虧聖人當年的脾氣足夠溫和,若是像現在,嘿嘿……」

  孟浩然連叫:「慚愧、慚愧……酒後誤事,我那日喝多了。從那以後,我就忌酒了。」

  李适之道:「男子漢大丈夫,詩可以不寫,酒怎麼能不喝?」


  「呃……」

  孟浩然無奈,「那庶民今日就陪大人飲幾杯,破個例。」

  李适之大笑著譏諷:「那我得多謝孟大詩人賞面,陪我這個三品的御史大夫飲酒,真是莫大的榮幸。」

  見孟浩然被眾人奚落的手足無措,李瑛站出來解圍:「酒分量飲,浩然先生若是能喝便喝,不能喝也不要勉強。」

  「盡力而為、盡力而為。」孟浩然一臉拘束的說道。

  李适之撫須大笑:「殿下放心,臣故意逗孟先生而已,我堂堂的朝廷大臣,豈能強迫庶民飲酒。」

  但玩笑歸玩笑,幾乎在所有人的眼裡都覺得孟浩然是個書呆子,情商低,不懂得與人交流,就算腹有才華也不能獲得賞識。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各路文豪來的差不多了,李白宣布筵席開始。

  太子李瑛在御史大夫李适之、秘書監賀知章兩個當朝大員的陪同下坐在大廳的主筵。下面還有侍御史王維,以及翰林院的幾個文壇巨匠作陪,李白、孟浩然、崔顥也在下面列席。

  酒過三巡之後,李白擊掌吩咐僱傭的民間藝人表演節目。

  讓李瑛出乎預料的是,李白安排的節目並不是美輪美奐的歌舞,而是「咿咿呀呀」的戲曲……

  「咚咚鏘……」

  「哇呀呀……」

  望著畫了花臉,穿著戲服的青衣淺吟低唱,李瑛不由得目瞪口呆。

  「臥槽,這不是我的看家本領嗎?」

  瞬間,前世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在穿越之前,出生在戲曲之家的李瑛自從三歲的時候就跟著老爹學習戲曲,生、旦、淨、丑,樣樣都會一些,但又算不上拔尖。

  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雖然算不上精通,但又都能來上幾段。

  西廂記、女駙馬、貴妃醉酒、天仙配等戲曲經典更是滾瓜爛熟,信手拈來……

  只不過由於網絡的普及,社會的發展,穿越前的李瑛逐漸不能靠戲曲吃飯,便改行寫起了網絡小說,卻無意中穿越到了大唐……

  成為大唐太子之後,李瑛要麼被巨大的壓力壓得喘不上氣來,要麼沉醉在溫柔鄉里,竟然忘記了自己是戲曲傳人這件事情……

  此刻,再次聽到戲曲腔調,李瑛的眼眶忍不住濕潤了。

  雖然唐朝的戲曲和他穿越前的戲曲有很大的不同,但藝術卻是相通的,沒有年代限制的。就好比李白的詩歌流傳到後世,依然是文化瑰寶,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變成糟粕。

  「咿呀呀……」

  七十八歲的賀知章看的其樂融融,撫須跟著哼唱了幾句,又道,「李太白你小子行啊,還知道揣摩聖意,莫非你知道聖人喜歡看戲?若是聖人今日駕臨,怕是要提拔你小子了!」

  李白陪笑:「賀監說笑了,庶民哪裡知道聖人喜歡看戲?只是覺得美人載歌載舞有些俗氣,所以才僱傭了幾個民間藝人來表演戲曲。」

  「臥槽,我怎麼沒想起來!」

  聽完賀知章和李白的對話,李瑛忍不住抬手拍了一下腦門。

  自己的反應弧還真是長啊,怎麼忘了李隆基最大的愛好,這位大唐天子可是被後世唱戲的尊稱為「梨園祖師爺」,你就說他愛不愛聽戲?

  「李隆基愛聽戲,我李瑛會唱戲,這豈不是意味著我可以投其所好,把後世的這些天仙配、女駙馬、定軍山等戲曲搬到唐朝來,哄李隆基開心?」

  「如果李隆基高興了,我的處境豈不是就安全了?哈哈……真是想不到啊,我的祖傳手藝有一天能夠派上用場,很可能會成為我手裡逆襲的利器!」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