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盛唐華章> 第62章 該立皇后了

第62章 該立皇后了

2024-08-10 10:02:00 作者: 青銅劍客
  大明宮位於長安城北的龍首原上,俯瞰整個長安城,地勢高而平坦,陝北的風掠過,在這悶熱的夏季沁人心脾。

  紫宸殿裡香菸繚繞。

  五十三歲的大唐皇帝李隆基此刻正在和三十八歲的武惠妃正在說著悄悄話。

  「愛妃,都說以色侍君,色衰則愛馳。你從十七歲入宮侍候朕,至今已經二十一年,朕對你的寵愛可曾鬆弛?」

  「陛下!」

  武惠妃笑靨如花,柔聲說道。

  「臣妾可不是以色事君,而是以真心事君,陛下亦以真心待臣妾。你我天長地久,到老也是如此恩愛。來生來世,臣妾還要侍奉陛下。」

  「哈哈……朕就喜歡你這張能說會道的小嘴!」

  李隆基伸手撫摸了下武惠妃的頭頂,「朕有些乏了,明日還要早朝,就此安歇吧?」

  「再聊聊嘛,陛下。」

  武惠妃談興正濃,毫無睡意,依偎在李隆基的胸膛上道:「明天就是五月初一,再有五天便是端午節了。」

  「嗯……屆時朕又可以帶著你們去看刺激的龍舟比賽了。」

  武惠妃道:「可是……往年陛下觀龍舟的時候都有皇后陪伴在側,這幾年卻有些形單影隻。臣妾等嬪妃也只能站在後面,卻不能像皇后那樣母儀天下,未免有些大煞風景。」

  「嗯……後宮之主已經空虛十三年了。」

  李隆基挑了挑眉毛,警惕的道:「愛妃想要說什麼?直說無妨!」

  武惠妃溫柔的道:「妾身是想說,陛下乃是古往今來第一天子,遠超秦皇漢武,便是本朝太宗也是略遜一籌。後宮之主空懸十餘年,未免會讓後世說三道四,影響陛下的聲望……」

  「嗯……」

  李隆基有些心動。

  確實,如此偉大的皇帝連個正統的皇后都沒有,讓後世的那些史官們怎麼記載?

  「臣妾如今雖然只是妃子,可我已經是後宮之主,臣妾真不是在乎皇后這個虛名,臣妾真的是為了陛下著想。」

  武惠妃幽幽說道,臉上寫滿了體貼入微,「臣妾希望陛下能夠立我為後,我必然悉心操持後宮,母儀天下,輔佐聖人名垂青史。」

  「嗯……」

  李隆基捋了下鬍鬚,喟嘆道:「朕的後宮已經十三年沒有皇后了,也許是該立個皇后了,明日早朝,朕問問諸位大臣吧……」

  「謝陛下……」

  五更始。

  「鐺。」

  「鐺。」

  長安城各個鼓樓的晨鐘依次響起,一百零八坊陸續敞開大門。

  敦義坊大門剛剛敞開,便有一頂轎子匆匆出門。

  「賀監,出門這麼早?」

  坊正認得迎面走來的四抬轎子正是住在本坊的三品大員,急忙笑著打招呼。

  賀知章雖然沒有多大實權,但從三品的級別實在太高,幾乎快要趕上宰相了,在這敦義坊內自然首屈一指,小小的坊正自然要點頭哈腰。

  跟著賀知章隨行的有六名家奴充作侍衛,為首之人道:「聖人今天改到大明宮舉行朝會了,從敦義坊走到丹鳳門至少一個半時辰,不早些出門怕是會誤了早朝。」


  長安城的宵禁並非禁整個晚上,而是從戌時(晚上七點)敲響第一通暮鼓,催促行人歸家,直到亥時(晚上九點)結束最後一通暮鼓。

  然後,一百零八坊的坊門全部關閉,金吾衛上街巡查,被抓到夜不歸宿之人杖責三十。

  宵禁一直持續到五更始,也就是凌晨三點。

  第一通晨鐘敲響,一百零八坊的大門依次敞開,整個宵禁大概持續六個小時左右。

  這是去大明宮的第一天,轎夫們的腳步格外的麻利,僅用了一個時辰多一點的功夫便抵達了丹鳳門。

  此刻正是清晨五點剛過,東方晨曦微露,朝霞籠罩著大明宮,仿佛披上了一層鮮艷的霓裳。

  此刻,趕到大明宮的官員們只是少數,這讓賀知章很是滿意,隨手賞給奴僕們一把銅錢,吩咐道:「今兒個乾的不錯,找個攤子填飽肚子去吧!」

  「哎呦……賀監來的這麼早?」

  京兆府法曹吉溫正好下轎,卻是比賀知章晚了一些。

  「哈哈……吉法曹早啊,路雖近未必早,道雖遠未必遲。」

  賀知章大笑一聲,精神矍鑠的走向丹鳳門,朝霞照耀的他身上的紫色官袍一片絢爛。

  這讓吉溫好不羨慕,低頭看看自己,不知道身上的緋色官袍何時能夠換成紫色?

  ……

  五更時分,李隆基在十幾個宮女的伺候下穿上龍袍,頭戴翼善冠,然後在高力士的陪同下前往含元殿參加今年在大明宮舉行的第一個早朝。

  「聖人駕到!」

  隨著高力士一聲吶喊,李隆基在六名內侍手持團扇的引領下,緩緩登上丹陛,坐在那至高無上的龍椅上。

  「吾皇萬歲!」

  在禮部尚書王琚的引領下,將近四百名文武官員手捧笏板,齊刷刷的作揖施禮,山呼萬歲。

  今天是五月初一,恰逢每月兩次的大朝會,到場官員總計三百八十六人。

  按照品級,三品以上的官員身穿紫色官袍,站在最前方。

  四品至五品的官員身穿緋色官袍,站在隊列中央。

  再向下則是身穿綠色朝服的官員,品級全在六品至七品之間。

  李隆基精神矍鑠,不怒自威,目光掃了一眼腳下的群臣,肅聲道:「諸位愛卿,有事早奏。」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戶部右侍郎張春喜,他首先稟報戶部擬從洛陽到長安開闢一條溝渠,便於運輸各地上繳的賦稅,以充實長安糧倉。

  李隆基目光掃了中書令李林甫以及戶部尚書裴寬一眼:「兩位愛卿以為如何?」

  裴寬自然深表贊同:「臣贊成。」

  李林甫也是支持,「開鑿溝渠,便於運輸,還可節省人力物力,有百利而無一弊!」

  「准奏。」

  李隆基頷首答應,目光落在工部尚書韓休的頭上:「此事由你們工部提上日程,爭取一年之內完工。」

  韓休抱著笏板領命:「臣遵旨!」

  第二件事,是由兵部尚書牛仙客站出來稟報:「新任隴右節度使王忠嗣已經到任,並向兵部催促發二十萬石糧食與三十萬貫軍餉……」

  按照唐朝度量衡,一石糧食折合一百零九斤,二十萬石糧食就是兩千一百八十萬斤,折合到李瑛穿越前大概一萬多噸。

  這年頭的馬車能拉三千斤左右,要裝完二十萬石糧食,至少需要七千多輛馬車才能裝完。

  一貫錢等於一千銅錢,三十萬貫就是三億錢,這麼龐大的一筆支出,就算是李隆基也是頭疼不已。

  「王忠嗣這胃口這麼大?」

  縱然李隆基寵愛王忠嗣,也不得不就這件事說道說道。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