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1978合成系文豪> 第306章 紅的?綠的?

第306章 紅的?綠的?

2024-11-06 23:38:38 作者: 好想吃薯片
  第306章 紅的?綠的?

  夫妻倆正說著話呢,門口傳來了敲門聲。

  江弦手上端著杯子,朱琳便起身過去開門,看到門外三張陌生的面孔。

  「你們是?」

  任偉東臉上掛著笑容,「這位女同志你好,我們是新X社的人,來找一下江弦同志。」

  朱琳掃了一眼門外的三人,對她來說有新聞單位的人上門找江弦這種事再平常不過。

  「快請進、快請進!」

  她熱情的將三人讓進屋,轉頭朝著臥室的方向喊道:「江弦,新X社的同志找你。」

  「新X社?」

  江弦喝了口水,見到了任偉東、吳克魯和邵峰,三人一看見江弦都很熱情。

  「江弦同志你好。」吳克魯主動掏出工作證和他介紹道:

  「我是新X社的記者吳克魯,這位是新X社記者邵峰,這位是我們新X社京城市團委的副總編任偉東同志。」

  「副總編?」

  江弦一合計,這級別可不低啊,居然有這麼大的人物親自造訪。

  他從朱琳的手中接過熱水壺,為三人倒上熱茶。

  「你們來是為了.」

  「我們剛在燕大聽完你的報告。」任偉東主動開口說道。

  他實在是好奇,《理解萬歲》這場報告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居然能讓一幫學生擠不進燕大的禮堂。

  懷揣著這樣的疑問,任偉東在燕大磨到了下午,終於揭開面紗,順利在校長樓前聽上了江弦的這場《理解萬歲》報告。

  因為給自己打過提前針,所以任偉東一開始就把自己對《理解萬歲》這場報告的期待放的很高,但他沒想到,江弦講演的精彩程度遠超過他的想像。

  報告途中,學生們瘋魔了一樣,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報告結束以後,那不絕於耳的掌聲以及「理解萬歲」的吶喊聲,無一不是對江弦這場報告所做出的肯定。

  任偉東本身也被報告當中的故事所打動,聽著將士們的英雄事跡忍不住熱淚盈眶。

  與此同時,任偉東的心中甚至有些慚愧。

  他們可是新X社,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通訊社,國內最大的新聞機構之一。

  這些個事跡他們理應收集過、採訪過。

  可事實上他們並沒有這麼做,這些事情任偉東全都是從江弦這裡第一次聽說。

  新聞工作沒做到位,這讓任偉東心中忍不住一陣愧疚。

  與此同時,在這場報告的情緒逐漸升華中,任偉東的心中不可遏制的生出一個信念,那就是讓更多的人聽到這場報告,讓「理解萬歲」這個口號更加的響亮。

  所以報告結束以後,他和吳克魯在燕大等了一會江弦,結果後來得知陳荒煤派車給他送回了家裡,這又馬上驅車追來。

  吳克魯給江弦講了一遍事情的來龍去脈,最後滿臉誠懇的沖江弦說:

  「江弦同志,你的這篇報告《理解萬歲》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意義,我們新X社想請你在市里再做一次《理解萬歲》的報告,以呼籲社會各界加強理解和溝通,共同應對新時代的挑戰。」


  吳克魯話說完,江弦露出沉吟之色。

  任偉東以為他是擔心報告團那邊,解釋道:「我和荒煤同志是舊識了,他那裡我去和他說,我相信他也希望更多的人民群眾能夠聽到這場報告,能夠喊出『理解萬歲』的口號。」

  任偉東勸了幾句,可是江弦仍然是不動聲色,他這樣的態度一時間讓任偉東、吳克魯和邵峰都有些拿捏不定,不知該如何是好。

  就在新X社幾人面面相覷之時,江弦終於開口了。

  「《理解萬歲》這篇報告呢,是當時我和李凖同志商議《花環》的電影改編,結合著我在邊地聽來的一些事跡,朝他喊出了這麼一個口號。

  當時是在荒煤同志家裡,荒煤同志聽到這個口號以後,覺得非常有共鳴,叮囑我創作這麼一個報告。」

  江弦把《理解萬歲》的緣起給三人講了一遍,又道:「可我終究是個寫小說的,一次兩次我能抽出空閒,但要像你們這樣,今天這個單位講演,明天那個單位講演,我擔心我沒辦法再靜下心來創作。

  我也上有老,下有嗯,可能就快有小,這麼一大家子人都等著我養活,劉副總編,咱們也要互相理解你說呢?」

  江弦說到這裡,任偉東心中已經瞭然,「我明白,我們的要求確實有點突兀,缺乏對你的理解,不如你看這樣,你這篇報告由我們新X社來幫你出版,你呢,再辛苦一次,再給市民做上一次報告?」

  江弦聽到這裡就比較滿意了。

  中作協是他的單位,陳荒煤是他的領導,領導讓他幹嘛,那他當然要表現表現。

  可那是因為陳荒煤,他江弦可不是誰來了都能隨便使喚兩下的。

  點了點頭,江弦說:「新X社是國內著名的新聞機構,要是能由新X社替我出版《理解萬歲》這篇報告,那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榮幸!」

  「那作報告的事情」任偉東帶著期待看向江弦。

  「就麻煩新X社幫我安排了。」江弦喝一口水,潤了潤嗓子,同時也有點意外,「我還是第一次在市里出席這樣的活動。」

  「這是《理解萬歲》應該得到的待遇。」

  任偉東說,「《花環》那篇小說我也看過,《理解萬歲》這篇報告和《高山下的花環》一樣,都有著獨有的真實性,能夠引起廣大群眾的共情。

  我相信報告開展以後,『理解萬歲』將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一種時代精神風貌的體現」

  寥寥幾句,江弦和任偉東便順利達成共識。

  任偉東又問了一些江弦在南方的生活問題,最後向他要了一份《理解萬歲》的稿子。

  他權力夠大,但這事兒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定下來的,還要任偉東回社裡運作,才能確認這場報告在市內順利開展。

  新X社的三人告辭以後,朱琳杏眸瞪得渾圓,語氣頗有些不可思議。

  「江弦,他們來和你要《理解萬歲》的?」

  江弦點點頭,「《理解萬歲》字數不多,出版估計也沒多少稿酬,不過本來也沒想著靠這個賺錢。」

  朱琳翻了個白眼,重點哪是這個。

  「他們要請你去市裡面作報告?」

  「這陣仗也太大了吧。」


  朱琳都不敢想這是怎樣一份巨大的名利。

  連她爸這個教授,好像都沒得到過這樣的機會,能在市里向人民們講演、作報告。

  沒想到江弦才這麼年輕,就已經要把她爸甩開一大截了。

  「好歹我也是勞動模範,怎麼說我也有這個資格。」江弦輕笑著說。「德性。」

  陛下略帶嘲弄損他一句,一雙杏眸當中卻滿含驕傲之色。

  「到時候我讓爸媽,還有虹虹全去給你捧場。」

  江弦笑著攬上她的腰間,「你不要用這樣的思維,這是作報告,又不是電影上映,有什麼捧場不捧場。」

  「那家裡人也得給你撐腰。」朱琳嬌聲道。

  說罷又感覺江弦一雙大手不規矩起來,她輕推他一把。

  「這才幾點。」

  「你怎麼不說你剛才給我下多猛的料。」

  「說啥呢」

  夫妻很快陷入一片火熱。

  江弦發現朱琳是那種,平時看起來乾乾淨淨,可到了關鍵時候又能散發出骨子裡的柔媚。

  可不就滿足了女帝這個身份,平時有威儀,可到了關鍵時候又說不出的柔情萬種。

  到底是楊潔導演看人准呢。

  翌日,江弦抽出個空閒去到沙灘北街2號,進到地震棚,找到《人民文學》編輯部所在的那一片。

  才剛過去,就聽到幾名編輯湊在一塊兒討論。

  「你們看戴鳳蓮死前這一段,她的血把兒子的手染紅了,又染綠了,把自己的胸脯染綠了,又染紅了,這一段隱喻就很好。」

  「紅色的血,綠色的血,這怎麼說?」

  「你們要想啊,戴鳳蓮死在哪兒?死在高粱地里,高粱是紅色的,高粱的葉子和枝幹是綠色的,江弦是想寫。戴鳳蓮雖然死了,但她和這片土地融為一體,她的抗日精神在高密這片土地上永不熄滅。」

  「有道理!有道理!」

  「還是看江弦的小說有意思,這些個晦澀的地方越砸吧越有味道。」

  江弦聽出這些個編輯是在討論《紅高粱》的內容。

  對於《紅高粱》在《人民文學》的編輯部里有編輯傳閱他並不感到奇怪。

  聽完這段對戴鳳蓮死前描寫隱喻的解析,江弦一聲不吭的悄悄往裡走,生怕又被人指著質問「你懂個什麼《紅高粱》。」

  「王扶老師!」他走到王扶辦公桌前。

  王扶正捏著一份稿子,聽到這動靜抬起頭,臉上瞬間掛上驚喜。

  「江弦,你從南方回來了?!」

  「回來了有段時間了。」

  「有段時間了?那你怎麼不過來看看你的稿子。」

  「忙著在燕大作報告,一直沒空過來。」

  江弦笑著說,「再說了,《人民文學》還能把我稿子弄丟了不成?給你們,我放心。」

  「你呀。」王扶無奈笑笑。

  她拎得很清,真要說起來的話,江弦是和他們《人民文學》挺親近。

  但放眼文學界,和江弦不親近的文學期刊好像也沒有幾本。


  她拎著熱水壺給江弦倒一杯熱水。

  江弦道一句謝,而後和王扶問起《紅高粱》現在的情況。

  「我正要和你說呢。」

  王扶從抽屜里取出一份稿子,正是江弦的那份《紅高粱》手稿。

  「崔老師和我本來打算給你在5月刊上面發行的,本來都定好了,最後光老說不行,硬是要在發行前給你這份稿子組織幾場座談會。」

  「座談會?」江弦放下水杯。

  往往是一些文章有危險和爭議,才需要在刊發前組織座談會,聽一聽各方意見。

  光未然要在《紅高粱》刊發前組織座談會,江弦難免會揣測,光未然或許覺得《紅高粱》這篇小說比較危險,因此有這樣的計劃。

  「你別多想。」

  王扶看出他的心思,「你也知道,你喊出的那個『尋根』如今在文壇愈發火熱,你這篇文章又是一篇極具代表性的尋根文學作品。

  不過讀者們之前對尋根文學不大了解,沒怎麼讀過這樣的作品,光老怕直接發出去,讀者們看不懂,這樣就會埋沒你這篇作品,這才準備在發行前給《紅高粱》組織這麼幾場座談會。」

  「原來如此。」江弦知曉背後真相的同時,心中一暖。

  他還是太看不起這個年代的編輯了,80年代初文學的這場繁榮,固然有大量作者雨後春筍般復甦的原因,同時也離不開這群無微不至、無所不敢的文學編輯。

  光未然的顧慮很有先見之明。

  《紅高粱》這篇小說,誕生於「尋根文學」思潮爆發的中期,乃至於說後期,彼時文壇的「尋根文學」已然繁榮,這樣一篇極富「尋根」色彩的小說,一經發出,便迅速轟動文壇。

  但刨除背景來審視,《紅高粱》這篇小說里摻雜了太多意識流以及魔幻主義描寫,加上小說在時間敘事上不斷跳躍,乍一看的話,確實是晦澀難懂,很難第一時間反應過來這個故事在講什麼。

  晦澀到什麼程度呢?

  在另一時空中,張藝謀和莫言提出要拍這篇小說的時候,莫言人都傻了。

  他完全想像不出張藝謀要怎麼拍出他這一篇小說。

  然而後來事實證明,老謀子的確有一手。

  鞏俐紅蘋果般俊美健康的臉、新娘用的紅蓋頭和坐的紅轎子、野合地點的紅高粱、新釀出來的十八里紅,以及日全食後瀰漫於天地間的紅色

  現在回過頭看,這電影質量都相當過關。

  話說電影剛拍出來那年,陳皚鴿準備拿著《孩子王》代表中國參加柏林國際電影節。

  結果不知道什麼原因,陳皚鴿忽然放棄了柏林,帶片參加了法國坎城電影節。

  《紅高粱》再這樣的情況下臨時頂替出征。

  誰也沒想到,最後的結果是:

  《孩子王》被評為那年坎城的「最差電影」,《紅高粱》則意外地拿到了柏林的金熊。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