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南洋問題決斷
「陛下,梅總督、張總長、李將軍、吳司長、黃司長等人到了。」
「讓他們到會客廳坐著,我稍後就到。」
「是,陛下。」.
「一路回程辛苦,你們別站著了,坐下來談話。」
李明遠來到會客廳,看著起身的眾人,笑著道:「朝鮮王國派出使者,想與帝國建立合作關係,吳司長,你對朝鮮、東瀛事務熟悉,說一說,怎麼回事。」
「去年7月開始,因為工業底蘊不足、本國國民貧困、消費能力不足,東瀛國內爆發了第一次經濟危機,百業蕭條,工廠生產的坯布、染布、麵粉、火柴、油燈等初級工業品過剩堆積,賣不出去,東瀛政府財政赤字擴大,內部矛盾激化,因此,東瀛人便加緊了對朝鮮的滲透、控制,朝鮮人感受到危機,也在四處尋求解救辦法,企圖遏制東瀛的擴張勢頭。」
「劉總長,南美本土商業發展情況如何,是否也出現過剩問題?」
李明遠看向商業部總長劉朴,問道。
「1882年以來,本土地區大米、小麥、玉米等糧食產量逐年倍增,糧食價格逐漸降低,去年3月份,本土各地大米平均收購價格為10漢元每噸,今年3月份降低至9.4漢元,巴拉圭戰爭打響後,價格逐步回升至9.8漢元,但是,隨著拉普拉塔平原和新占領區耕地開墾面積增加,本土地區糧食收購價格,將持續降低。」
「糧食產量增加是好事,但是糧價持續走低,也會影響農民收益、打擊農民耕種的積極性。」
李明遠沉思道。
「對歐洲出口糧食數量有沒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怕是很難,德國、義大利、巴爾幹諸國是糧食進口大國,不過,隨著俄國出口糧食數量增加、出口糧食價格降低,以及德國、義大利開拓非洲殖民地,加大殖民地墾殖力度。短期內,對帝國出口糧食數量的需求,很難有大量提升。」
「工業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帝國大力發展化工行業,化工醫藥領域處於世界一流水準,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葡萄牙等國,都從本土進口了大量抗熱帶疾病藥物,帝國因此獲取了工業發展所需的寶貴資金,但也降低了歐洲各國開發非洲殖民地的成本、損失,提高了非洲殖民地的實力,聽聞德國方面準備購買帝國改良的金雞納霜提純技術,加大對非洲殖民地的投資?」
「德國人有這個意向。」
「金雞納霜提純、應用技術日趨成熟,帝國掌握改良的提純工藝,技術門檻不高,德國人想要,就給他們,但是價格方面,能多爭取一些,儘量多爭取一些。」
世界是動態發展的,漢國在大化工領域的提升、進步,也對歐洲國家產生了影響,李明遠越發感到加快增強漢國綜合實力的緊迫性。
「農業是立國根本,關乎千萬百姓切身利益,發展農業的決心,也不能因為糧食價格降低,而有所動搖,傳統糧食出口市場飽和,那麼,我們就開闢新的糧食市場,同時革新農業生產技術、降低農作物種植成本、提高農作物產量。張總長,皇家化工科學院正在研發化肥生產技術,有需要農業部配合的地方,你們要積極主動協調、安排。」
「是,陛下,只要皇家化工科學院有需要,提前打個招呼,職下親自安排專人負責對接」
戶部總長張光海表態支持道。
「同意與朝鮮建立合作關係,允許朝鮮船隻從南美本土採購糧食、工業產品。」
回到與朝鮮合作的問題上,李明遠定下基調。
「吳司長,朝鮮人口超千萬,是個有待開發的龐大市場,光是糧食貿易一項,便能有效緩解帝國本土農業產能過剩問題,朝鮮直接從帝國本土訂購遠洋輪船,既能夠擴大航運業市場規模,帶動造船業發展,再從朝鮮出發時,也能接受帝國方面僱傭,運輸華人移民。即便有東瀛、清庭方面影響,與朝鮮進行合作,仍然是利大於弊。」
「陛下,不僅是農業、畜牧業領域產能過剩,輕工業、化工行業等領域也有產能過剩的跡象。
鋼鐵冶煉、機械加工、模具製造、電力、內燃機等領域,因為受大辦鐵路、擴建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影響,正處在迅猛發展期,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是,印染、紡織、造紙、火柴、水泥、純鹼、食鹽提煉等輕工業領域,技術門檻水平相對較低,由於南美本土遠離世界主流市場,運輸成本高,在與歐洲國家競爭時,劣勢明顯。
大化工行業,是帝國的優勢產業,在染料、合成橡膠、膠片、煤化工、高分子化工等細分領域,帝國具備領先性市場地位,可是中低端化工市場仍然被英國、法國、德國壟斷,高端化工產業中,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雖然不得已進口帝國本土生產的工業輔料,但是利潤總額仍然遠低於中低端化工市場。況且,受帝國影響,德國、英國、法國、美國等國,也在加大對化工高端產業的資金投入和研發力度,若是不及早為帝國化工產業尋找新的市場,沒有一定規模市場的反哺,帝國的支柱型化工產業,將面臨被歐洲國家趕上的風險。」
商業部總長劉朴預判到未來產業競爭的危機,提醒道。
「陛下,與朝鮮在經濟方面建立合作關係,對帝國本土農業、工業發展有利,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新任外交部總長胡亞基開口道:「第一,朝鮮距離南美本土數萬里,只是運用大型蒸汽輪船,採用往返運輸移民、糧食的方式,進行貿易,成本可控,具備一定的利潤空間,可若是運輸坯布、花布、紡織品、膠鞋、火柴之類的輕工業產品,利潤有限,宛如雞肋。
第二,朝鮮國內、國外局勢複雜,內有流民暴動,保守派、開化派爭權奪利,外有清庭、東瀛、俄國三國勢力滲透,尤其是東瀛國,與帝國同期進行維新變法,陸軍、海軍實力大為增強,現在,其國內又爆發經濟危機,為轉移國內矛盾、尋找新的工業市場,必然會對朝鮮發動軍事入侵,帝國陸軍、海軍主力皆在南美本土,路途遙遠,若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金開拓朝鮮市場,一旦有變,前期投資很可能因為東瀛的入侵,遭受損失。
第三,朝鮮土地貧瘠,國民貧困,購買力不足,即便在經濟領域,控制了朝鮮市場,能夠為本土帶來的助力,也十分有限,對比收益和風險,職下認為,與朝鮮的合作,應該小心謹慎,合作規模最好控制在糧食貿易、移民運輸等領域,不可盲目投入資金,更不可全面介入朝鮮紛爭。」
「唐總長,你這話說的就不對了,哪有把主動送上門的買賣,往外面推的道理,且不說朝鮮王國未來的局勢如何,當下東瀛人在背後搗鬼,唆使親日派官員,阻礙帝國在朝鮮招收女性移民的事情,就不能輕易算了。」
南洋軍團司令李文彩,冷哼一聲,站起身道:「陛下,倭人膽敢冒犯帝國利益,若是不加以懲處,其他海外勢力有樣學樣,帝國在遠東大陸、南洋地區的移民、商業活動都將受到影響,職下請求陛下,派遣有力艦隊,巡航南洋、遠東,震懾宵小之輩!」
「帝國與東瀛衝突由來以久,東瀛為發展工業,加大對本國百姓盤剝力度,很多家庭貧困的百姓,為換取活命的糧食、資金,願意將女兒送到本土生活,建國以來,通過此類方式,進入本土的東瀛適齡女子,達到13萬人,同時,也有一些東瀛官方背景的幫派份子,唆使百姓將女兒運輸到南洋,賺錢郵寄回本土,兩方因為此類問題,爆發過多次衝突,所以,職下認為,恰逢巴拉圭戰事終結,帝國海軍實力大增,應當派遣有力艦隊,趕赴南洋、遠東地區,昭示帝國威嚴!」
南洋總督梅東興,同樣站起身,支持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