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張燕的高光時刻
第二天,張燕一早就去了學校,迫不及待地跟小組的成員分享好消息。
「燕子,什麼事這麼開心?」同學問她。
「你看出了?」
「廢話!你臉上就差寫著『開心』兩個字。」
張燕嘻嘻一笑:「我們小組不是研究電燈嗎?有了新思路,你說值不值得開心?」
「啊?這麼快有新思路了?」旁邊的同學都驚了,紛紛朝她看過來。
跟張燕同一組的同學更是激動起來。
「燕子,什麼新思路?快跟我們講一講。」有人著急地說道。
沒有人注意到,老師已經來到了門外。
張燕開始跟自己小組的人聊起來,將鹵鎢燈的思路說出來,在玻殼裡面注入循環劑,讓蒸發的鎢重新回到鎢絲上。
而門外的老師一聽,對這種天才的想法驚為天人。
他比學生們更懂,這種設想是很有機會實現的。
當燈絲髮熱時,鎢原子被蒸發後向玻璃管壁方向移動,當接近玻璃管壁時,鎢蒸氣被冷卻到大約800℃並和鹵素原子結合在一起,形成鹵化鎢。
鹵化鎢向玻璃管中央繼續移動,又重新回到被氧化的燈絲上,由於鹵化鎢是一種很不穩定的化合物,其遇熱後又會重新分解成鹵素蒸氣和鎢,這樣鎢又在燈絲上沉積下來,彌補被蒸發掉的部分。
通過這種再生循環過程,燈絲的使用壽命不僅得到了大大延長,同時由於燈絲可以工作在更高溫度下,從而得到了更高的亮度,更高的色溫和更高的發光效率。
而且,作為老師,他想到的更多。
「啊!這樣可行嗎?」有同學質疑。
如果可以實現,這個想法,無疑是天才的想法,非常大膽。
「我感覺可以。」跟張燕同一組的同學興奮道。
他們對電燈的了解比較深,也肯定更好理解。
「走,我們去實驗室。」
使用實驗室,還需要申請呢!也就他們學校,有這種條件讓學生做實驗,普通的大學,根本沒場地、沒材料,沒經費等等。
「啊!老師來了。」
戴著眼鏡的老師走進來。
他朝張燕走來,神情有些激動,問道:「張燕,你這想法非常好,你們去申請實驗室,我讓那邊儘快通過,趕緊拿出實驗數據來。」
張燕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曾老師,注入循環劑不是我的想法,是別人想出來的。」
「不是你?是誰?」曾老師看向跟張燕同一組的學生。
而跟張燕一組的學生也驚了。
「燕子,不是你想出來的?」
「那是誰呀?」
張燕告訴他們:「發明壓水井、太陽灶的周益民,大家還記得吧?」
「啊!你認識他?」同學們吃驚。
當然知道呀!儘管沒見過面,但他們可不止一兩次討論那位「神人」。
曾老師也望過來,很驚訝張燕認識那樣的民間發明家。
是的!現在周益民已經被人冠上民間發明家的稱號。
曾老師比這些學生更了解周益民,因為他有親戚就在鋼鐵廠上班,知道周益民還搞出了電飯煲,很厲害的一個年輕人。
張燕有些羞澀地說道:「他是我對象。」
此話一出,把全班師生都震驚到了。
是你對象?
你藏得很深呀!有這麼牛的一個對象,竟然一聲不吱,是怕別人搶了去嗎?
「張燕呀!什麼時候帶他來我們學校?讓我們也瞻仰、瞻仰。」有人開口道。
那神情,就像是粉絲遇到偶像一樣。
「是呀!認識周益民也不告訴我們,帶他來我們班唄!」
就連曾老師,都起了愛財之心,希望張燕能把她對象帶過來。他想要勸一勸對方,來他們班上課,繼續深造。
當天,學校就給張燕他們小組提供了實驗室,甚至連老師都參與了進去。
「還真行。」張燕的組員大喊大叫,激動得臉都紅了。
他們很清楚,這項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說是電燈的改革也不為過。
而很快,曾老師也得到了消息,這種鹵鎢燈,國外已經在幾個月前發明出來。也就是說,他們要是研究出來,國產電燈就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實驗室版的鹵鎢燈做出來後,把校領導都吸引過來。
或者說被驚動了。
他們系的副院長,急匆匆趕來。
「怎麼樣?」
曾老師朝他點頭:「我的學生已經做出來,不過,相關的數據還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得到。」
儘管如此,他們已經預測到,鹵鎢燈的性能要比普通的白熾燈好很多。
否則,國外也不會花大力氣去研發。
而如今,我們國家也擁有了。
「好,很好,非常好!」那位副院長連聲叫好。
他走進去,看到正在發亮的鹵鎢燈,逐一誇讚了張燕等同學,告訴他們,等數據出來後,學校會對他們進行表彰。
這可是他們學校的榮耀呀!必須好好宣傳一番。
電燈屬於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很大,所以這個進步可謂是意義重大。
張燕等人不敢居功,連忙表示提出這想法的,是另有其人。
校領導得知是發明壓水井、太陽灶、電飯煲的周益民,也動了心思,跟曾老師一樣,希望張燕能把她對象「拐」到他們學校來。
這麼一個人才,放棄可惜呀!
但不管怎麼樣,宣傳肯定還是要宣傳的。
退一萬步講,他們學校的學生也有功勞的吧?國內第一個鹵鎢燈是在他們學校誕生的,這是鐵一樣的事實。
此時,周益民走在周家莊的鄉道上,看著那賞心悅目的麥田。
路邊大片大片隨風翻動的金色麥浪,撲鼻而來的是成熟的麥子的味道。
有村民掐了兩棵麥穗,用手掌對挫,末了,沒忘記吹一吹麥糠,手心半握狀把鼓鼓脹脹吹彈可破、嫩綠泛黃的麥粒送到眼前。
麥子熟了。
「明天可以收割了。」那村民表示。
「通知公社那邊,我們後天收割吧!」老支書說道。
這是要通知公社的,公社那邊會派人過來監督,生怕村民藏糧食。
如今這年景,是得防一防,畢竟經歷了吃不飽的情況,是會有村民鋌而走險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