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參觀學習
老支書很快收到治安隊人的通知,說是有公社的人下來,他連忙放下手裡的工作,趕去村口,
生怕怠慢公社來的領導。
本來要走十幾分鐘的路程,硬生生被老支書縮短至五分鐘。
來到村口,老支書連忙上前打招呼:「同志,你好!」
「老支書你好!」
林國懷之前就聽說過,周家莊的老支書和周益民這兩個人,眼前這個人這麼受村民們的尊敬,
不是周益民就是老支書。
很明顯眼前這個人的年紀,只有老支書符合要求。
「同志,你來是公社有什麼要下達的嗎?」老支書詢問道。
「老支書,你叫我小林就行。」
「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事,就是公社黃主任派我過來,是聽說你們村養出來的雞又大又好,看你們村的養殖辦法,能不能推廣開來。」
老支書一聽,原來是為這事。
事實上,周家莊的村民也不太懂,為什麼這次養出來的雞會這麼好,不單單是孵化率高的離譜,還有就是每一隻雞都能養到這麼大隻。
不過還是想到,應該是周益民給的飼料的原因,方法還是一樣的方法,唯一不同就是增加了一種飼料而已。
這件事情,已經被他嚴令禁止說出去,所以並不怕這件事情會傳出去。
「當然可以,小林我現在就帶你去。」
說完,老支書就帶著林國懷來到雞舍這裡。
「這裡就是我們養殖雞的地方,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
林國懷一眼看過去,沒有發現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過遠處孵化雞蛋的地方,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老支書,那裡是幹什麼?」
老支書順著林國懷手指的方向看過去,發現那裡是孵化小雞的地方。
「那裡是益民專門做出來,孵化小雞的地方。」
林國懷一聽,頓時就來勁,然後問答:「老支書,我能去看看?」
生怕是什麼「機密」不能讓不別人知道。
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不然也不會流傳下來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留一手。這句話下來。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師傅在傳授技藝時,如果保留一些關鍵技能不教給徒弟,徒弟學成後可能會取代師傅的位置,導致師傅失業。
因此,「留一手」常用來形容在傳授技藝時有所保留,以防徒弟學成後搶了自己的飯碗。
老支書並沒有拒絕:「當然可以!」
這種東西並不複雜,只要是懂行的人,稍微看一下,然後了解一下結構和原理,也能做出來。
老支書大方的態度,讓林國懷有點吃驚,不過還是過去看一下。
很快就來到小雞孵化房,遠看還有點驚奇,沒有想到近距離看,並沒有什麼出眾地方,不過裡面的熱水管,引起了林國懷的注意。
走進去一摸,手一下子就被燙到,立馬就鬆開。
看來是通過熱水的溫度來控制,這個小雞孵化房的溫度。
要知道母雞孵化小雞,溫度必須有保障,一些「懂事」的母雞就能長時間在雞窩一動不動,只有定時出來喝水、吃食和排便。
而有些不「懂事」的母雞,就會經常出來活動,這樣雞蛋一旦變涼了,反覆多次以後就會都成為壞蛋了。成功率不高。
「沒有想到這麼簡單的東西,之前沒有人製造出來。」林國懷喃喃自語。
只要把這個小雞孵化房,推廣出去,這次也不算白來,
「老支書,這個孵化率有多少?」」
這個問題,一下子將老支書給問到。
「小林,你等一下,我去找一個人過來,他應該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說完就去找周志明。
周志明就在附近幹活。
不一會,老支書找到:「志明,你跟我去個地方?」
周志明點了點頭,然後就跟著老支書來到小雞孵化房這裡,看見有一個陌生人站在門前。
估計這個人就是老支書找自己過來的原因吧!
老支書這時候介紹:「小林,這位是周志明,是專門負責這個小雞孵化房的,你有什麼問題,
可以問他,我年紀大,有些跟不上年輕人的思想。」
「志明,這位是公社畜牧技術員,林國懷。」
「林技術員你好!」周志明打招呼道。
林國懷並沒有客氣,直接問道:「周志明同志你好,我想問一下,這個小雞孵化房成功率能達到多少?」
「普遍在九成以上。」周志明也沒有藏著掖著。
林國懷聽到這個成功率能達到這麼高,要知道現在小雞孵化成功率也就一半左右。
「這個小雞孵化房,這個溫度是怎麼樣?」
為了防止他忘記,他都拿出紙筆記錄,周志明說的話。
周志明直接將,周益民一開始告訴他,然後原封不動說給林國懷聽。
「首先,在初期的時候,溫度要控制在38.5°℃。這個階段胚胎的物質代謝處於低級階段,自身產熱較少,需要稍高的溫度來刺激胚胎發育。」
「在中期的時候,度調整為38°℃。隨著胚胎發育,自身能產生一部分熱量,因此外界供給的溫度應稍低於前期。」
「後期就要將溫度控制在37.3℃到37.5℃。這個階段胚胎進入脂肪代謝旺盛時期,需要散發體內產生的熱量,過高的溫度會妨礙熱量散發,可能導致胚胎中毒或悶死殼內。」
林國懷就好像一個聽老師講課的學生,生怕聽漏了什麼,都要靠筆記下來,只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老支書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小雞孵化房,其中還有這麼多門道,看來多交事情給年輕人是有道理的。
不然這麼多東西,他那裡記得住,更別說像周志明這樣,原封不動背出來。
林國懷時不時還問了一些,小雞孵化房,其它的問題。
周志明也是對打如流,雖然有一些周益民並沒有教過,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實踐,學到周益民沒有教的東西。
果然實踐才是,檢驗成功唯一的標準。
不然有一些人,紙上談兵有多麼厲害,但是一到實踐,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