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衍道(祝道友們元旦快樂,新年大吉!)
當這被改良過的功法盡數烙印在腦海之中後。
顧元清從氣血運轉判斷,剛才這完全無法估量過去多久的時間,實則只不過半刻鐘不到。
腦海中觀摩著這門全新的天道禪心訣,此門法訣填補了後續部分,其修行之功法可直到混天境界。
只是,很顯然這門功法依舊不是他所想要的。
雖然即便是他修行這門功法,藉助北泉山的力量依舊有把握渡過虛仙之劫,但不可能明知其存在缺陷,卻不去理會。
「早知如此,那便應對窺視我之人時,就不動用香火之道的力量了。那幾次使用,幾乎讓這百年積累都消耗一空。」顧元清搖頭一笑,也並不著急,陰陽境後每一個境界提升都需要不短的時間,他也有這時間慢慢等候。
更何況,經過推演之後的這門功法,已是明顯比起顧元清原本自行藉助靈山試煉推演的功法相比,已是完善不少。
他沒急於再修行,而是站起身來,一步邁出,來到山巔,負手俯瞰著這片天地。
這一片天地本是按照他心意而生,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看著順眼至極。
顧元清看了片刻,伸出手指虛空一划,將此方天地化為一前一後兩個世界。
前者,以原本北泉山下的牌坊為出入口,連通乾元界,以李世安、季岱所居住的側峰為終點。
而這座山峰之頂,也是這前方界域之中唯一可以前往修行界乾元島的地方。
這一片地域占地約方圓五百里,有空間屏障隔絕了這片區域和其他地方,也是顧元清準備交由李程頤自行安排的地域。
至於其他地域,則必須得顧元清允許才可通行。
看一切規劃完畢,顧元清輕聲打了一個響指,軀體和意識皆被禁錮的生靈們都被鬆開了束縛。
在他們看來,甚至感覺不到這幾日時間的流逝,只如同心神恍惚一下。
只是這恍惚過來之後,卻發現外界的天地早已模樣大變。
與此同時,這幾日一直無法進入北泉山的修士們發現終於可以進來了。
不論是本來就在山中的修士,還是此時從山外進來的修士們看到眼前的景象都是錯愕了一下。
再回頭望去卻不是原本北泉山外的景象,而是陌生的地域。
有人又從牌坊反身走出,發現看到的依舊是熟悉的北泉山周圍。
「不用驚慌,此乃吾以神通和法陣稍微改變了一下北泉山中的地貌而已。」顧元清的聲音傳出。
這只是稍微改變?分明是突然多出了方圓數百里地的空間!
不過,他們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情,畢竟這些年來,北泉山上不知改變了多少次,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樣,也早就習慣了這些改變。
這一次只是改變更大一些而已!
一眾大大小小的靈獸們也發現了這些變化,突然發現自己活動的空間變得更大了!
以前的北泉山畢竟只是一座山,就算大山寬廣,並衍生出了群山,可對於已經修為不弱的它們來講,也只是感覺尚可,不擁擠而已。
畢竟這山中,大大小小的靈獸、妖族,食鐵族、猿族、天狐族,還有各種飛禽都有一些。
也虧得北泉山上有顧元清壓在頭頂,同時他們這些妖族的族裡準備了足夠的食物,要不然非打起來不可。
特別是那隻和小狐狸混在一起的踏天仙駒來了之後,北泉山上各種妖獸妖族經常亂作一團。
現在空間大了,顧元清乾脆將有些傢伙丟到了新生的大山之中。
留在主峰及主峰邊上的只有食鐵族、小狐狸、踏天仙駒,還有在北泉山中土生土長的妖獸們。
比如那名為黑羽的山鷹帶著一家子就住在主峰西側的懸崖之上,此時的它雙翅展開足有、五丈,凝鍊妖丹,鑄下神台,可稱妖族。
那土生土長的猴王也到了神台實力,渾身鋼筋鐵骨,善使長棍,帶著一大群手下,也堪稱北泉山一霸,除了顧元清和李程頤不敢惹,遇到其他的人或者妖都敢偷偷扔石頭!
而獨角異獸也早已習慣在山中生活,這傢伙完全就是吃貨,這山里又有好吃,又有人陪著玩,似乎也沒什麼危險,這樣的好地方,哪裡去尋?
馮桃住在主峰下側,她是親身經歷了北泉山每一次的變化,看到遠處新生的廣闊天地,根本沒有覺得有多奇怪。
在她看來,自己的主人本就不是凡人,能做到這些不足為奇。
而這時候,顧元清才抬手一招,一枚令牌出現在了他的手上。
正是那從天地碑位置飛過來的令牌,姑且稱之為乾元令。
顧元清看了兩眼,就將之收入儲物袋中。
乾元界和其他玲瓏界內的事務,他準備一切都交給李程頤等人去面對,除非遇到難以應對的高手,否則並不打算插手。
雛鷹總要長大,李程頤也是虛天修士,也為帝王八十年,不論是閱歷還是實力想來都可以應對玲瓏界的場面了。
李世安、季岱、李顥天、慶王等人都未有位置迴轉北泉山。
乾元界變化太多,有些地方用得著他們,當然最重要的是尋到另外幾枚乾元令。
唯有五枚令牌皆是認主,才可開啟傳送陣法。
而這東西自然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靈霄山的鄺國義將乾元令送到奉天城後,就迅速離開。
這雖然是好東西,有諸般益處,但他並不願意沾手。
或許對其他界域來講,這幾乎就象徵著一界之掌權者。
但在乾元界中,此物也只是象徵了,只要顧元清在一日,就沒有任何人能和大乾王朝作對!
而後,李程頤令其子李觀榮與朝中大臣商討著乾元界變化後一些事務和應對之法。
自己卻和李顥天、徐公公、玄青真人一道往海外而去。
而李世安、季岱、慶王為一隊,去了原大周之地。
顧元清看在眼裡,其實只需他念頭一動,便可將兩枚乾元令尋回,但他並未插手。
李程頤也知道父親本事,但他同樣未曾來問顧元清。
這是兩父子之間的默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