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宋祖王爺> 第7章 紙上演兵

第7章 紙上演兵

2024-08-10 18:01:46 作者: 愚翁
  「好了,咱們言歸正傳,現在,我們召開戰前會議,本王將此戰定名為臨安保衛戰,大家請看!」趙德芳早已讓陳宜中安排人在大廳牆上掛上一張白布,此時手拿紅藍黑三色水筆和幾張在船上列印好的圖紙,來到白布前。

  趙德芳在最上邊寫上《臨安作戰圖》,標誌一個箭頭指向「北」。「這是錢塘江,這是臨安府、紹興府,這是獨松關、餘杭,這是長安鎮、皋亭山、澉浦,這是昌國、舟山渡,也就是我們所在位置,這是慶元府、溫州、福州、廣南地區。大家還請自行將所知道的情況標註上去,元軍的用紅色,我大宋的用藍色。」趙德芳邊畫邊標註。

  眾人紛紛將兵力部署標註上去,不一會兒,一張完整的作戰圖躍然紙上。隨後,趙德芳開始了他的表演。

  「諸位,本王問你們一個問題,如今我大宋軍和元軍孰強孰弱?」

  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嗎?當然是元軍強宋軍弱啊,眾人一陣茫然。

  「本王初登岸時,看到軍寨儼然,布防縝密,士卒訓練認真,也似一支強軍,不知與同等元軍交戰,勝算如何?」趙德芳再問。

  眾人沉默不語,有的還低下了頭。

  陳宜中道:「從兵力上講,目前我們尚有約四十萬可以調用,而元軍實際軍力才二十多萬,蒙古精騎不過五萬。但從戰力上講,我們不如元軍。」

  「是的,這就是現實,目前伯顏三路大軍兵臨臨安城下,只等我們投降。但是,我們廣南兩路、福建路、江南兩路、還有許多州縣都在我大宋手裡,大宋子民何止萬萬,軍需裝備和戰船尚有許多,蒙元才多少人,我們能放棄嗎?只要我們奮起,不懈堅持,那麼大宋的國祚必將延續千年。」

  「蒙元乃是異族,其內部兵力分為四類,蒙古人、契丹人、金人和北方漢人,最後才是投誠過去的南人。蒙古人高高在上,攻城破地都是先用漢人,實質上是漢人在與漢人打,蒙古人坐收漁利。他們是破壞者,為天下所不齒,每攻破一地,盡擄我子民,將財物洗劫一空。多少漢人女性被凌辱致死,多少漢家良人被擄後生不如死,豬狗不如?」

  「可為什么元軍破襄陽後,我朝還會有那麼多的官員、守將直接投誠呢?難道他們貪生怕死、甘心情願?本王以為,關鍵在於人的信念,看不到大宋復興的希望,或者在一些人的心裡,國之將亡,社稷將破,他們不願意為一個即將亡國的王朝陪葬。信念缺失,一觸即潰!」

  「如今,我朝太后年老,皇帝年幼,僅餘眾位和為數不多的忠臣良將仍在苦苦堅守,支撐著我趙宋最後的希望。這是什麼?這就是信念的力量,本王相信諸位心裡仍有信念。」

  「只要我們的信念未滅,文臣就會捨生取義,武將就會捨生忘死。一寸山河一寸心,我們可以豎起大旗,動員一切力量,將民心聚攏起來,形成全民皆兵之勢,本王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大宋不會亡。」

  趙德芳侃侃而談,言語激揚,引用古今,感染了在場諸人。他早就看出來了,大家雖然精氣神不錯,但是心頭怕是已經對大宋失去了信心,陳宜中自稱奉旨而走,張世傑在知道謝太后遞交降表後直接躲到海上,兩位重臣離開,留下孤兒寡母和無兵權的文臣,僅靠文天祥的據理力爭,不是等著亡國又是什麼?當前要緊的是要挑起大家的戰意,樹立必勝信心,這才是關鍵所在。

  「信念,民心,全民皆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眾人乍一聽到這些又新鮮又能夠讓人理解的詞語,而且是從祖王爺口裡說出來的,都深深的被震撼了。


  陳宜中結結巴巴道:「忠君……民心……」

  趙德芳道:「大家不必糾結,先賢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王以仁德治天下,忠君與民本是不矛盾的,我們共襄大計,勠力同心,挽救大宋王朝,此乃忠君,救黎民於水火,為民創設盛世,此乃民本,兩者關係,相信大家心裡清楚。」

  「至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王不妨告知大家,前夜,太后已將趙昰、趙昺兩位皇子分立為王,並已安全撤離臨安城,目前正在趕往婺州和溫州。這就是我們大宋保留的星星之火,即使臨安陷落,將來勤王之師再起,何不至於形成燎原之勢?」現如今趙德芳也只能這樣解釋了。

  眾人聞聽皆驚,皇子封王,兩王逃走,這等大事,自己毫不知情,原來謝太后為大宋留了血脈啊。不對,祖王爺不是剛到此地嗎,怎麼會知道的如此詳細?

  眾人看向陳宜中,陳宜中頷首,又自顧自搖了搖頭。他倒是知道此事,但是兩王逃向哪裡他確是不清楚,且行程隨時有變,祖王爺又怎麼斷定到溫州呢?

  趙德芳看看眾人議論紛紛,等著釋疑,不由笑道:「天機不可泄露。」一句話就堵住了眾人的口,大家更加相信這個祖王爺就是轉世祖王爺了。

  隨後,趙德芳邊講邊寫,將伯顏率領的三路大軍帶隊將官、行軍路線、前鋒所指、騎兵步卒、運糧通道等盡數標出,比那斥候報過來的情報只多不少,詳細有加。

  「目前,伯顏已在皋亭山,此人智略過人,用兵籌謀,統二十萬大軍如統一人,自鄂州之戰以來,已占我大宋三十六府、一百餘州、七百餘縣。現重兵圍城卻遲遲不攻,只受降,不納臣,為何?實則有四,一為以逸待勞我勤王之師。二為臨安繁華,財富無數,已為其囊中之物,何須毀自家財物。三為臨安乃行在,我大宋子民心中所向,若把臨安逼降,則如扼我等喉結,致喪氣失節,永將臣服。四為挾官家以詔諭各地投降,則元軍將兵不血刃盡得我大宋疆土。」

  眾人聽後恍然,祖王爺看問題入木三分,站高望遠,大家在憂心的同時,卻對趙德芳越發佩服了。

  「如今,我們的優勢所在,一是兵力尚在元軍之上,二是水師仍可與元軍抗衡,三是子民仍奉我大宋正統,兵民才是勝利之本。」

  「所以,我們首先要確定戰略目的,本王以為目前有三個選擇,一是棄守臨安城,將太皇太后、皇太后和少帝等三宮轉移海上,再圖大業,這樣或可保臨安百萬子民性命無虞。二是固守臨安城,繼續徵召勤王之師與元軍決戰。三是諸位繼續南走,扶持益、廣二王,軍寨、城池拱手送與元軍,此不過苟延殘喘時日罷了。還請眾將商議。」

  陳宜中、張世傑聽到祖王爺提起三宮浮海,相互對視了一眼,兩人都默不作聲。

  張世傑心中暗罵陳宜中:「都是你這個軟骨頭,一味求全議和,只嘆官家聽信讒言,拒絕了去海上。」

  趙德芳知道,當時文天祥、張世傑提出三宮浮海,陳宜中認為是官家欲棄百萬子民於不顧,將愧對先皇,便百般勸說,加上先前已有轉移未果之事,使得謝太后最終放棄。

  「祖王爺知己知彼,末將佩服之極,願與元軍血戰到底,請祖王爺下令。」小將方興戰意昂揚,上前一步道。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