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新能源技術,原材料免費?
會議是在一座政務樓的小會議室中進行。
張碩抵達會場的時候,裡面已經有好幾個人了,他掃了一眼,發現沒有認識的人,就很低調的找了個後排的位置先坐下。
前面幾個說話的學者很快就注意到了張碩。
「是張碩啊!」
「張碩來了。」有人朝後面喊了一聲,幾個學者就呼啦啦的過來了。
張碩也和來人認識了一下。
其中有來自科技工業局旗下項目的學者,有的是重大科技研發項目的負責人,還有能源局、核物理結構等領域的頂尖學者。
有的已經非常有名氣,有的則是沒什麼名氣,,但也只是因為研究是保密性的,沒有公開而已。
現在能來參加會議的,都可以說是最頂尖、最重要的學者。
不過和張碩相比也不算什麼,因為他本身就是最頂尖的學者,他的數學、物理領域有著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而源點論的基礎支持已經得到了驗證,有些理論開始實現技術轉化。
這樣的成就,當然是學術領軍人物,即便是在頂尖學者群體中,用出類拔萃來形容都是謙虛了。
這次會議,針對的就是張碩和高曉明一起提交的能源技術報告。
他們是主要報告人。
來參會的學者,知道的消息也可能跟技術有關,只是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剛才他們閒聊也了幾句。
張碩來到了會場,卻沒有人主動發問。
這主要是因為會議內容具有保密性,不知道消息討論幾句還可以,主動詢問當事人就有些過了。
但好多人心裡是有猜測的,能源技術還能是什麼呢?
核聚變?
核聚變被認為是未來能源的主要來源,其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有些人則認為不是核聚變,原因很簡單,核聚變技術再重要,似乎也和張碩沒有關係。
幾個人圍住了張碩,坐下來談起了一些科研話題。
有些人對於源點論很感興趣。
從事過核電站工作,並一直致力於研究核電技術的張輝教授,就開口說道,「張碩教授,我研究過你的基礎力關係模型,後來就在想一個問題。」
「既然四大力存在共通性,那麼弱力是不是能和電磁力聯繫在一起?然後,以某種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為材料進行核裂變反應?」
張輝說著補充道,「這樣一來有很大的好處啊,這种放射性同位素損失一個中子就能變成常規元素,那麼反應的廢棄物就不會再具有放射性。」
張碩聽的都有些發愣,他順著思考一下,若是能夠實現,聽起來確實很美好,直接解決了核裂變的放射性危害。
「但是,沒必要吧?」
張碩笑道,「這麼複雜的過程就是為了廢物不具放射性?實現的過程就已經製造出了足夠多的熱量,就不需要再進行核反應了。」
他說完繼續道,「張輝教授,其實你這個想法也是理論理解偏差了。」
「電磁力和弱力具有共通性,其直接表現可以去看電磁干涉超子衰變實驗,兩者共同製造出了混亂力場。」
「如果從共通性的角度研究電磁力轉化為弱力,很難、很難,因為熱力是粒子之間的相互關係,並不是一種具有覆蓋性特性的場地,像是引力場、磁場,電磁力對弱力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也是消解、加強關係,等等。」
張輝聽罷,笑著點了點頭,「我就是順著想一下,也知道是天方夜譚。」
「你剛才說消解或加強關係,說的是弱力的增強、減弱?那樣是不是會發生核反應?」
張碩點頭道,「可能會吧,這方面暫時只能暢想一下,我還沒有研究過電磁力和弱力的關聯。」
張輝和張碩聊了幾句以後,下一個是湊的很近的錢佳偉。
錢佳偉是個40歲左右的中年人,年紀聽起來已經不小了,但在這裡可以說是第二年輕的。
他是能源局所屬科研機構的主任研究員,能源有關的物理研究有很多成果,還率隊做前沿性的科研,可以說是能源局學者中的一號人物。
錢佳偉又湊近了一些,說道,「我也研究過基礎力關係模型,我就在想一個問題。」
「這個理論框架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充實,可能會論證物理學各個方向,那麼是否能以此基礎去論證核反應,比如核聚變?」
「我的意思是說以新的方向進行論證,可能會讓我們找到控制核聚變的新方法?」
他的意思是現有的方向和技術,很難對核聚變反應進行控制。
如果有一個新的論證角度,是不是就能研究新的技術,來實現核聚變反應的控制。
張碩想了想說道,「也許可以吧,但因為對核聚變已經有了解了,而且也有不少的實驗、技術,想研究出新的東西很難。」
錢佳偉點頭,繼續問道,「張碩教授,你對熱電效應有沒有研究?有沒有考慮完善這方面的理論機制,我的意思是,從技術力關係模型的方向出發……」
他解釋道,「我正在研究相關的理論機制,並希望能夠找到轉化效能更高的材料。」
「這樣一來,就能讓核電池有更大的應用可能。」
張碩抿著嘴沉默了一下,苦笑道,「錢教授,我可不是全知全能,熱電效應只是知道原理而已。」
「好吧。」
錢家偉也並不在意,他感興趣的繼續問道,「那麼從理論出發,是否能找到一種主動轉化電磁力的方法?」
「主動轉化電力?」張碩有點兒不明白。
「四大力具有共通性,也就是可以相互轉化、相互影響,我看過電磁力、引力的關聯研究,是一個很複雜的數學模型。」
「如果能對於模型求解,也就代表可以以電磁力製造引力,對吧?」
張碩點了點頭,認可了錢佳偉的話,同時高看了對方一眼。
電磁力、引力的關聯研究是非常複雜的,即便研究已經正式對外發布,但真正去看論文了解內容的,一般都是理論物理領域的學者。
錢佳偉竟然能看懂論文,並且對內容有了解,已經很了不起了。
錢佳偉繼續道,「既然電磁力可以轉化為引力,那麼是不是能有一種技術聯繫,其他三種基礎力去轉化為電磁力?」他補充道,「我之所以對這個感興趣,因為一直在研究熱電效應、核電池,若是能轉為電磁力,可能就是一種發電技術,又或者是電池技術。」
張碩認真的想了想,還是道,「我還真沒有朝這個方向考慮過,因為人為製造、人為控制就只能是電磁力。」
「所以研究都是從電磁力出發去聯繫其他力。」
「反過來……」
「也許是個不錯的研究方向吧!」
……
張碩和幾個人一起聊了一陣兒,會場的人也越來越多。
等領導組到來以後,會議就正式開始了。
張碩、高曉明都是坐第一排位置,他們一起提交了能源技術報告,也會是會議的主要報告人。
領導組的一位老師開口對會議進行了介紹,說明是研究一份新的能源技術議案,並強調了議題的重要性。
最後還重點說了一句,「這次會議主要是讓大家一起判斷技術的可行性。」
如果技術被認為是可行的,那麼就會有二次會議、三次會議,也就會變成研發項目。
不可行,自然不用多說了。
會邀請頂尖學者到來,目的就是讓他們對於能源技術進行判斷,畢竟領導組是不懂複雜學術問題的。
最先上台做報告的是高曉明,他最開始就對原子核核力拆分技術進行了大致介紹。
在介紹的過程中,他還提供了一些申請到的實驗數據。
雖然數據內容並不多,但只是說明技術也足夠了。
後續則是說明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的控制以及影響。
在高曉明介紹的過程中,場下不少學者都非常震驚,他們還是第一次知道這個技術。
原子核、核力、拆分?
換句話說,就是把一個原子核打散成質子和中子,可以理解為核裂變的升級版本?
等高曉明講完了以後,場內就出現很多討論的聲音,「我們還有這種技術?」
「原子核核力拆分?把一個原子直接打散,這麼高端嗎?」
「好像是張碩教授理論知識的研發,已經研發出來了?有技術了?」
「這也太先進了吧!」
「想都不敢想……」
不少人都看向了張碩,他們實在為高曉明說的技術感到震驚,在他們看來,技術已經高端到有點科幻色彩。
領導組的人則都是笑眯眯的,他們對學者們的反應並不意外。
他們第一次聽說的時候也有同樣的反應,還有幾個領導去過佟智國團隊的實驗基地,親眼看了實驗過程後,才相信有這樣的技術。
現場的討論聲持續了有幾分鐘,主持會議的老師把聲音壓了下去。
然後,就是張碩上台做報告了。
當張碩站起來的時候,整個會場安靜下來,他頓時變得全場矚目。
有些人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說,之前只是在新聞上看到過,現在他們的第一感覺就是『年輕』!
「太年輕了!」
「感覺就像是個學生,而不是什麼頂尖學者。」
「這麼年輕,已經有這麼多成果,未來幾十年都會是國家科研方向的頂樑柱啊!」
張碩表現的鎮定自若。
他拿著一份報告走上了台,然後開口說道,「剛才高院士已經對於原子核核力拆分技術做了說明。」
「我們提交的能源方案就是以此為基礎的,下面我來說明一下理論和數據支持問題。」
「理論支持,要說明的首先是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的傳導性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反應怎麼樣維持以及是否會擴大效應。」
擴大效應,也就是反應的物質釋放的場力或熱量影響到其他物質,進而讓其他物質也出現核力反應。
那麼控制就會出現問題,可能會發生大爆炸。
張碩繼續道,「場力的維持和擴大效應,和粒子狀態以及能量強度有關。」
他在白板上寫了幾行列式,並說明道,「這就是傳導效應列式,來看這幾個參數,只有粒子活躍度以及密度達到這個需求,才會具有傳導性。」
「只要一個參數低於要求,那麼就不具有傳導性。」
這就好像是一根火柴無法點燃木塊一樣。
火柴燃燒持續的時間很短,木塊還沒有被點燃,熱量就已經消散了。
只有各參數達到需求數值,超過傳導性的臨界線,反應才會進行傳導並產生連鎖效應。
張碩簡單介紹了一下以後又寫了幾行列式,讓台下的學者們能看的更清晰一些。
他繼續講道,「從理論上來說,維持反應和具有傳導性,參數需求有一個閾值區域的。」
「只要把反應強度維持在這個確實區域裡,那麼就是安全可控的。」
後續他又做了一些介紹,就只是大體的說明了一下,因為很多內容牽扯到了保密性問題,不能全部都說出來。
來參會的學者們,知道大致原理就可以了。
在談過傳導性問題以後,張碩又談起了其他理論支持內容,牽扯的就是控制和安全性。
控制,也就是以現有的技術可以對反應進行持續控制,中途並不存在無法跨越的技術壁壘。
安全性,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傳導性問題牽扯的就是安全性。
之後張碩開始說明技術的優勢,並把計算後的數據一一列出來,「優勢有很多,首先就是原材料極為低廉。」
「我們可以使用單元素物質作為原材料。」
「第二就是污染核反應,這是一種全新的核反應,但只有反應的過程中,內部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廢棄物是不具有放射性的。」
「第三,穩定,前面已經對穩定性進行進行了介紹,是在可控範圍內的。」
「最後一點,效能極高。」
他說著操作了一下電腦,把計算好的數據列表放到熒幕上。
「這些數據是對效能的說明,也和前幾個優勢有關。」
「我們以單質鋰作為反應材料,根據理論計算,其反應效能是核裂變反應的二十倍以上。」
「從計算數據來看,以新技術支持100萬千瓦的電站,每年只需要耗費30到50噸鋰。」
這個數據說出來,頓時讓現場一片譁然,就連領導組的人都很震驚。
一年,30到50噸?
這種原材料的損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張碩的話還沒說完,他重新走到講台中間,繼續道,「原子核核力拆分,是把原子核拆分成質子和中子,那麼顯然,元素周期表中越靠後的元素,反應所釋放的熱量就越高。」
「比如,鐵,可能會是鋰效能的幾十倍。」
「那麼可能一噸重型元素,就能夠維持100萬千瓦電站一年所需,當然具體數據還要實驗來研究。」
不少人聽罷都咽了咽口水。
一噸?維持一年?
如果是一噸的鐵,根本就不值錢,原材料成本還真是可以忽略不計!
換成是單質碳,地球表面到處都是,免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