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260章 誰出的鬼主意

第260章 誰出的鬼主意

2024-12-14 13:50:14 作者: 叄瞐
  第263章 誰出的鬼主意

  閔子順也知道,要是什麼都不告訴他,很難取得李華甫的信任,讓他做成這件事,於是只能說道。

  「太詳細的事我不能說,但我可以給李兄透漏一點,我們收到可靠的消息,元廷的中央大軍,九月份就會南下,到時還是丞相脫脫親自領軍,這對義軍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們準備用這封奏疏,把那脫脫再拖在大都幾個月到半年,我們義軍也好做更多的準備,此乃緩兵之計,李兄能聽明白嗎?」

  李華甫又看了看那封奏疏草稿,上面說讓脫脫現在開始屯田,今年還可以種晚稻,九月底就能收到糧食,可解大都缺糧的燃眉之急,脫脫籌集大軍也需要很多糧草,此舉也能為大軍提供不少糧草,如果種晚稻來不及,那也可以種冬麥,來年五六月可熟,有總比沒有好,總比全等著江南的糧食要強。

  如果脫脫真的聽了這奏疏的建議,確實可以拖幾個月,多了不說,起碼也能拖兩個月的時間。

  李華甫越想越覺得這奏疏上的內容有道理,不禁高看了一眼這廬州紅巾,這究竟是哪個鬼才想出的主意,能想到用這玩意當緩兵之計?

  可他還是有些懷疑道,「把這玩意送上去,脫脫就能留下種地?不過是屯田而已,他找其他人干不就行了,自己不還是能帶兵南下?」

  閔子順當即解釋道,「不會的,脫脫是個權臣,權臣自然要把所有大權都抓在自己手裡,更何況這屯田乃大功,他怎會把這到手的功勞送給別人,如今他以丞相之身,又兼領太師之位,再兼領一個大司農,我看也未嘗沒有可能。」

  李華甫聞言暗自點頭,對方分析的有理有據,就連脫脫的性格和反應也做了考慮,可謂思慮周密,這玩意要是真能送上去,說不定真能讓他們的計謀得逞,可是

  「閔兄弟說的是很有道理,可是我為什麼要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幫你們義軍做事?我現在可是朝廷命官,幫你們做事,我有什麼好處。」

  閔子順頓時笑道,「朝廷命官?大元的朝廷恐怕都撐不住三年了,再說李兄本也是反賊出身,我不信你就這麼看重區區一個州判之位。

  「再說官身,做誰的官不是做?大元國祚將亡,李兄難道還想給元廷陪葬不成?何不早投下家,也為今後之事多多考慮。

  「我家大帥親口許諾,若李兄能助我們做成此事,便是立下大功一件,大帥可直接給李兄封官,李兄若想從文,可從正四品的知府做起,若想從武,可直接從領兵萬人的從三品武將做起,任李兄自選,若是從武,今後立下戰功,封爵也未嘗沒有可能。」

  李華甫聞言不禁心頭大動,這個條件給的,可真是不低啊,確實令他十分心動,他本來就是個反賊招安成的州判,對於再次反叛元廷,根本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只是畢竟初次見到這閔子順,心裡還是不敢立刻答應。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閔子順居然又補了一句。

  「早聽聞李兄重情重義,為報昔日恩情,肯起兵劫獄去救王兄,可到底是沒救出來,我家大帥也對李兄和王兄的事跡有所耳聞,常稱王兄為義士,稱李兄為知恩圖報的忠勇之士。

  「大帥深知李兄未能救出王克柔,心中有愧,因此為補李兄的遺憾,我家大帥說了,若此事辦成,日後可從王氏挑選有用之才加以培養,給予官身,一是圓了王兄未竟之業,二是也讓王兄的族人日後有個著落,三來,也是為了彌補李兄的遺憾,從今以後,也算是李兄報了王兄往日的恩情,如何?」


  李華甫聞言頓時抬頭直勾勾的看著閔子順,當即一拍大腿道,「他奶奶的,你家大帥倒是真講義氣,我幫他做一件事,他連王兄的家眷子嗣也要幫著照顧,是條好漢,這事我幫你們幹了。

  「只是我雖與那高郵知府李齊認識,可也只是被他招安過而已,並無過多交集,我跟他不熟啊,有何理由讓他幫忙上疏。」

  閔子順見他答應了下來,當即說道,「這事好辦,理由我們已經幫李兄想好了,就說李兄受了招安,終於知道了這做官的好處,只是這泰州判官的官職還是太小,李兄想要再升一升,既然當初是李齊招安的你,那就一事不煩二主,乾脆再去拜他的門子。

  「李齊定然不肯輕易答應,到時你就把這屯田策說與他聽,讓他給脫脫上疏,這樣他就能在宰相那裡記一個大功,將來他發達了,也讓他多帶帶你,你這屯田策不就順理成章的遞上去了。」

  李華甫聞言眼前一亮,而後又忍不住吐槽道,「還是你們書生奸詐啊,這他娘到底是誰想出的鬼主意,你還別說,就李齊那樣貪財搶功的小人,他還真會幫忙上疏.」

  於是,又兩日過去,李華甫便帶著銀子,還有閔子順親自教他的說辭去了高郵,找到李齊府上,求他幫忙升官。

  李齊對這招安的反賊判官本就沒什麼好感,但人家既然願意送銀子,他也不介意接待一下,可聽說李華甫是找他幫忙升官的,李齊就忍不住吐槽道。

  「李華甫啊李華甫,不是我說你,老爺我自己還想升官而不可得呢,又怎麼幫的了你。」

  李華甫連忙上前諂笑道,「這升官嗎,確實不容易,可有了門路自然就不一樣了,想要升官,首先得有門路,小人不認識別人,只有知府大人這一條門路,既然當初知府大人能招安小人做判官,那自然能讓小人再進一步。

  「有了門路,這第二條嘛,無非又是兩樣,要麼有功,要麼有錢,小人自然沒有功勞,於是就只能拿錢來孝敬知府大人了。」

  李齊看著擺在桌上的十錠銀元寶,聞言忍不住笑道,「呵呵,半年多沒見,沒想到你倒是比以前圓滑了。」

  李華甫連忙陪笑道,「這都是小人以前有眼不識泰山,也沒見過什麼市面,以前哪裡知道做官的好,要不是有知府大人提攜,哪裡有小人今天。」

  「呵呵。」李齊又笑了下,但還是摸摸那些銀元寶說道,「我雖喜歡這黃白之物,但只怕你這個忙我還是幫不上啊,畢竟我也只是個知府而已,你還想升官,我總不能給你拔成知縣吧,我也沒這個權利啊,你想升官,老爺我還想升呢。」

  李華甫又連忙陪笑兩聲,湊近了道,「知府大人說笑了,小人剛才就說了,這升官得有門路,有了門路還得有錢有功,小人只有知府這一條門路,可知府不同,知府是能直接給丞相上疏的。」

  「嗯?你什麼意思?」李齊頓時皺眉問道。

  李華甫連忙又說道,「知府大人想升官,給丞相送錢恐怕是不行了,丞相怎麼會瞧的上咱們這些小錢,還是得有功勞才行,如今天下,什麼功勞最容易得,什麼功勞最受陛下和丞相重視,自然是有關紅巾反賊的功勞。」

  李齊又皺了皺眉,「怎麼,你有紅巾反賊的消息透露給咱,讓咱能輕易立功?」

  李華甫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那沒有,我一個小小判官,還是泰州判官,離著反賊八百里遠,哪裡認識紅巾反賊的事。」

  「那你說這有個屁用。」李齊不耐煩道。

  李華甫卻道,「可小人雖不知道的反賊的事,但做官半年之多,也有了一些淺薄的見識,朝廷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是糧草。

  「自紅巾起事以來,徐州被那賊酋芝麻李所占,截斷了漕運,海運又被浙東的方國珍所斷,如今漕運海運皆停,自去歲八月芝麻李占徐州以來,朝廷至今未派大軍來剿,是朝廷不想來嗎,非也,我認為是朝廷籌軍困難。

  「知府大人你想,養大軍也得有軍糧啊,如今大都斷糧近一年之久,恐怕連百姓都養不起了,又如何養的了大軍呢,沒有大軍,又如何剿賊?

  「是以,如今誰能解了大都缺糧之急,誰就能立大功,對也不對?」

  李齊聞言又忍不住轉頭看了他一眼,「你說的倒是容易,我也知道只要送糧食就能立大功,問題是我上哪弄糧食去,連丞相都沒辦法的事情,我能有什麼辦法?你這說的不都是廢話嗎。」

  李華甫只能又說道,「不,我認為朝廷是走了死巷子,鑽牛角尖了,糧食是從何處而來的,是從地里長出來的,沒必要非得從江南運糧北上啊,小人自幼便有一個疑惑,如今做了官更是想不通。

  「那大都周邊那麼多土地,為何放著不種,年年從江南運糧北上呢?

  「別的不說,就拿現在來說吧,若是現在在大都周邊屯田,還能種的上晚稻,最晚九月末就能熟,這豈不是比從江南運糧還快?晚稻種不上也能種冬麥,來年五月就能熟,總比一直等著江南的糧食,等不到就餓死強吧。

  「再說朝廷就算派大軍前來,沒有軍糧又能打上多久?可別再打出個大敗,那還不如不打,反而漲了反賊的氣勢,若是打通徐州漕運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那還不如先在大都屯田呢。

  「更何況漕運長達數千里,只要有一處被人截斷,漕糧就無法北上,而紅巾這種事,歷來是最難平定的,漢末的黃巾,唐末的黃巢,哪個不是鬧了好幾年,就算朝廷把徐州的芝麻李滅了,可只要大都自己不種糧食,隨便一股紅巾殘部再次找個地方掐斷運河,那大都不還是要餓肚子?

  「要是連續餓上幾年,我看大都的百姓也就餓死差不多了,更別想籌集到大軍了。」

  李齊聞言想了想,「嘿,你小子說的還真是那麼個道理,這些都是你想出來的?」

  「嘿嘿,咱就是瞎琢磨,沒事跟衙門裡的同僚們瞎聊,再說了,士別三日還當刮目相看呢,知府大人還不許咱有長進了?」李華甫陪著笑說道。

  「嗯,是要刮目相看了。」李齊越想越覺得李華甫剛才說的靠譜,便開始主動問道,「所以你是要我給朝廷上書,讓朝廷在大都周邊屯田,等解了大都燃眉之急,再湊足了軍糧,然後再率大軍南下平亂?

  「可是屯田需要大量的百姓,大都那邊上哪去找那麼多農夫去?」

  啪一聲,李華甫頓時一拍大腿,把李齊嚇了一跳,就見這李華甫氣道,「說到這個,我就要說朝廷那群吃乾飯的沒腦子了,沒人屯田,卻放著中原那麼多流民去當反賊,朝廷要是早點把這些流民抓去大都屯田,又哪會有這麼多的紅巾。

  「如今這些中原的流民,就在反賊和朝廷中間,朝廷不用他們,反賊就會把他們拉走,朝廷要是把他們多拉走一些,反賊就能弱上幾分,這麼淺顯的道理,朝廷那麼多人居然沒一個人做,真是,真是.」

  李華甫正在那怒其不爭的罵著,卻突然發現李齊在旁邊直勾勾的看著他。


  啪一聲,李齊也拍了下大腿,「對啊,你小子說的對啊,把中原的流民都捉去大都屯田,既能解決沒人屯田的問題,又能減少紅巾的兵源,可謂一舉兩得之事,的確是個好主意。」

  「嘿嘿,你看我就說我想的是好主意吧,知府大人給丞相上疏,把這主意一出,還不得記個出謀劃策的大功?到時候知府大人發達了,可別忘了提攜一下小人。」李華甫連忙又說起了他那升官之事,生怕引起李齊的懷疑。

  李齊上下打量他兩眼,「好小子,果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沒想到你李華甫如今也有這樣的見識了,你快快把你剛說的那些都寫下來,老爺我要用。」

  「啊?我寫?這,還是算了吧,小人字丑的很,更不會做文章,大人讓咱讀還差不多,我哪會寫奏疏啊。」李華甫連忙推辭道。

  李齊聞言聽的直搖頭,「算了,白瞎了你想出來的主意,還是我自己來寫吧,就你這個奏疏都不會寫的蠢樣,你也撐死就能當個縣令了。」

  「那是,要不哪能您當知府呢。」李華甫連忙陪笑道。

  於是李齊當場開始草擬奏疏,又讓李華甫在旁邊補充,等寫好一份,又潤色了一遍,修改無誤後,又謄抄了一遍,立刻喊人將這封奏疏快馬加鞭遞到大都,甚至李齊還大方的賞了那送信之人兩錠銀子。

  李齊還跟李華甫解釋道,「這樣的奏疏就是要快,萬一有人跟咱們想出一樣的主意,這建言獻策之功就沒了。」

  「是是是,還是知府大人考慮的周到細緻,小人就不懂這些。」

  「呵,你要學的還多著呢。」李齊頓時得意道。

  「那小人的泰州縣令?」

  「先回去等著,老爺我這邊的功勞和賞賜都還沒影呢,你急什麼?」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