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273卷卷末小結及劇情解析

第273卷卷末小結及劇情解析

2024-12-25 15:52:38 作者: 叄瞐
  第二卷卷末小結及劇情解析

  第一個問題:

  有書友說,寫徐壽輝想要收服比自己實力更強的魯錦,這劇情不對,這裡解釋一下。

  一,現實不需要邏輯,但小說需要,而且這事有歷史依據。

  原歷史上,徐壽輝於1352年初,先是收服了陳友諒,後又以威逼利誘的方式收復明玉珍,他是有這種『仗著率先稱帝』的大義,到處招降納叛的現實經歷的。

  (不要小看『率先稱帝』這個事,現代人可能不當回事,但在古代,你稱個帝試試?看看朝廷會不會把你往死里打?有人說,他率先稱帝就可以四處招納其他義軍嗎?確實可以,但對方從不從就不一定了。不從,那就是割據勢力,就要等著挨打,前提是他能打的到。)

  (原歷史上,徐壽輝收服明玉珍,就是威逼利誘,你老實歸附,給你官位,好處多的是,你不歸附,就等著我打你,而主角和明玉珍的區別就是,當時徐宋真打的到明玉珍,但徐宋和主角沒有大路接壤,只能走大別山的峽谷交流,想打到魯錦很難,所以威脅不成立,你手段不夠硬,那對方自然可以不從。)

  而巢湖水師又和彭瑩玉有著香火情分,畢竟趙普勝和李普勝是他徒弟,又是巢湖水師的創始人,在原歷史位面,徐宋也確實招降了廬州的左君弼,這要不是主角突然穿越,換成左君弼,早就被徐宋招降了。

  之前的劇情一共寫了三次徐宋來使。

  第一次是歐普祥,當時徐宋對主角的招撫,只是例行招撫,1352年初,徐宋是見一個招撫一個,主角並沒什麼特殊待遇,徐宋也不知道主角的實力,而且那時候主角的實力確實也沒強到誇張的地步。

  所以當時徐宋的態度,徐壽輝本人是沒把魯錦當回事的,他看魯錦就像個稍微大一號的明玉珍而已,明玉珍可以被招撫,那主角為什麼不行?

  彭瑩玉也只是聽說巢湖水師異軍突起,攻占了廬州等地,想借著兩個徒弟的關係把這股勢力重新收到自己手下,他當時還不知道兩個徒弟的下落。

  面對徐宋第一次招撫,主角以官職太小,不想跟劉福通起摩擦為由,拒絕接受汴梁管勾的官職,還告知了趙普勝的死訊,並且隱瞞了李普勝的下落。

  這裡需要注意一下,主角為了避免和徐宋起摩擦,沒有把話說死,沒說『我寧死不從,你直接來打我吧』這種話,只是找藉口婉拒,暗示想讓我歸附,還有得談,實際上是在爭取時間,積攢實力。

  【那有人可能會說,第一次之後,徐宋知道了主角的實力,為什麼還要堅持招撫,這裡就說一下徐宋的態度轉變。】

  二、徐宋態度的轉變。

  1352年初,是徐宋大發展的時間段,兩個月之內擴地千里,只要團隊還能壯大,公司盈利規模還能發展,就可以掩蓋一切矛盾,但是從當年三月份開始,元廷反攻,徐宋一路敗退,很快就丟失了大部分領土,這時矛盾就開始顯現了。

  首先是徐壽輝和將領之間的矛盾,徐壽輝本身就是個吉祥物,就因為洗澡的時候皮膚白,就被眾人推為首領,這什麼破理由???

  徐壽輝在徐宋紅巾軍內,沒有一點威信,仗都是鄒普勝、倪文俊、陳友諒、明玉珍,還有彭瑩玉的徒弟們打的,兵也都在這些前線大將手中,徐壽輝根本沒什麼兵權和實權。

  韓非子的亡征是怎麼說的,『公家虛而大臣實,正戶貧而寄寓富,可亡也。』


  你一個皇帝手裡沒有兵,也沒有威信,兵權都在大將手裡,戰功也是大將們立的,你不死誰死?!

  這也是後來倪文俊造反,陳友諒又造反,最後一錘子敲死他的原因。

  你要是個繼位守成的皇帝,沒有戰功那還好說,皇位是祖宗傳下來的,可你一個開國的皇帝,自己一仗不打,戰功全是大將的,那你憑什麼鎮得住這群驕悍的開國大將?功高震主的道理不懂嗎?

  你以為徐壽輝是李淵嗎,手下有個李世民那樣能打的兒子,徐壽輝要是真有個李世民這樣的兒子,你看倪文俊敢造反?陳友諒敢弒君?

  原歷史上,明朝對徐壽輝的評價也是這樣的,『壽輝過於寬仁,權力悉放於下,致使有諒謀權篡位。』

  所以說,徐壽輝傻嗎?他不傻。那徐壽輝不知道這種局面對他不利嗎?他當然知道。

  所以他想招撫魯錦歸附,當成自己的助力,即便不能為自己所用,也能拉進來平衡一下其他派系的將領,他這個想法是沒問題的呀。(徐壽輝的這個態度我前文寫了,忘了在哪一章)

  這就引出了徐宋第二次出使。

  徐宋二次來使的背景,是徐宋連續打了三個月的敗仗,失地千里,這時候再次來招撫魯錦。

  於公,可以拉攏來一個強援,從外部打開僵持的局面,於私,徐壽輝想拉攏魯錦為自己所用,用來平衡內部派系。

  而且出使前就說了,即便魯錦不會立刻答應,也儘量說服魯錦出兵,一起夾擊九江。

  【有人問,明知道主角實力那麼強,徐宋為什麼不選擇結盟呢?】

  名分呢?

  只有對等的關係,才可以結盟,徐壽輝是皇帝,他們是宋國,主角是什麼?只是個地方割據武裝,徐宋就不可能跟主角結盟,除非他們自降身價,表示自己也只是個割據武裝,要麼自動承認和主角關係對等,那主角也可以建國稱帝。

  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會承認另外一個皇帝嗎?

  舉個例子,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什麼?是讓張騫去找烏孫國結盟,漢烏一起夾擊匈奴,漢朝是國,烏孫也是國,你承認對方的平等地位,這才可以結盟。

  如果對方比你的地位低,那就不叫結盟,那叫命令!

  大明會跟朝鮮結盟嗎,不會,但是大明承認朝鮮是個國嗎,承認,雙方是宗藩關係,父子之國,大明是皇帝,是父,是宗主國,朝鮮國王是郡王爵位,(比琉球的親王爵位低一級),是子,是屬國,大明讓朝鮮出兵一起打倭寇,那叫命令,不能叫盟友。

  總之,你得有個名分,這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遊戲規則,是三綱五常,是儒家的世界觀,你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想當然的以為雙方可以隨便結盟,古代人對盟約這種事是看的很重的,這涉及禮法,比如唐朝的渭水之盟,宋朝的澶淵之盟,漢朝的白馬之盟,還有十八路諸侯討董這種盟約。

  結盟,首先你要承認對方的平等地位。

  還有漢末三國,劉備和孫權結盟,一開始他們都沒稱帝,都是割據勢力,地位平等,自然可以結盟,之後雙方都各自稱了帝,也互相承認對方平等的地位,那自然也能結盟。

  但徐宋和主角之間不是平等的關係,所以不能結盟,魯錦也沒答應歸附,所以也不是從屬關係,當然可以拒絕對方要求出兵的命令,能理解吧。


  說回第二次來使,一是為了尋找外援,二是徐壽輝私人想收服魯錦為他所用,徐壽輝的態度從漠視變成了重視。

  而第二次出使,彭瑩玉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第一次,他想借徒弟的關係,把廬州這股從巢湖水師發展出來的勢力重新納入掌中,但得到的卻是兩個徒弟一死一失蹤,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魯錦突然上位的消息。

  彭瑩玉懷疑是魯錦害了兩個徒弟,當然徒弟死不死不重要,他徒弟一大堆,死的徒弟也不止一兩個了,但卻可以借這個事做文章。

  第二次出使的時候,彭瑩玉的態度就變了,以招撫為輔,以聯繫兩個徒弟奪位為主,彭瑩玉本來就沒指望主角能老實歸附。

  可徐壽輝還是抱著想私人收服魯錦的態度的,他不想讓魯錦這股勢力落到彭瑩玉的手裡,那不是自己的處境更加艱難了?所以他還是想自己促成此事。

  於是就有了第二次出使,但魯錦這次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實力強大了,要價也更高了,還是以官位太低,爵位不給實封,而且擔心彭瑩玉會翻舊帳為理由拒絕。

  但為了拖住徐宋,不跟他們徹底撕破臉,主角仍然是婉拒,沒有徹底回絕,仍給徐宋留了繼續談判的希望,還給了甲冑和織布機示好,但就是不答應歸附和出兵,逼著徐宋進攻杭州。

  第二次使者回去之後,徐壽輝仍對收服魯錦抱有希望,因為魯錦沒有直接拒絕,還讓使者回去替他解釋誤會,這明顯有示好的意思。

  彭瑩玉則對招撫魯錦歸附徹底失去耐心,得出『不兵臨城下,魯錦絕不會輕易就範』的結論,然後就去指揮打杭州去了,徐壽輝則是加大了籌碼,第三次派出使者。

  (他是真想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力量,徐壽輝也不想一直當個吉祥物,這就是他明知道魯錦實力強大,還想招撫主角的理由,萬一談成了呢,畢竟主角確實沒有一口回絕,反而在向他示好)。

  再之後,第三次出使,主角正坐看江南局勢,準備渡江,一直躲著徐宋使者,然後就到現在的劇情了。

  第二個問題:

  【有人說,第二卷,渡江之前的這段劇情有點慢了。】

  這我承認,為什麼呢,因為之前寫主角打下廬州,開創根據地的這段劇情,一直有讀者吵著發展太快了,主角招的兵都沒怎麼訓練,就能立刻拉出去打仗,還總贏,這不合理。

  可他們就沒想過,原歷史上,郭子興的兵訓練過嗎?為什麼他剛招募的農民軍就能打退元朝進攻呢?徐州芝麻李的兵訓練過嗎?他一夜之間暴兵十萬,就可以四處攻城略地?

  當然,為了劇情更加『合理』,我也採納了讀者的意見,儘量把發展的過程寫的詳細一點,省的他們說主角發展太快,於是就導致劇情發展速度變慢了。

  其實單以時間線來看,劇情發展的已經很快了。

  原歷史上,朱元璋渡江是在1355年,也就是至正十五年,而主角原定計劃是1353年前後,現在更是提前到了1352年九月,速度已經非常快了,比原歷史的朱元璋提早了三年。

  至於為什麼還是感覺推進太慢,那是更新速度,以及寫的太細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

  【有人說,不收名臣名將,就不會寫了?】

  這個問題嗎,純看個人理解,我以前不是寫歷史文的,這是第一次嘗試轉型,不過我也看過不少歷史文,我個人觀點:歷史穿越文的核心,是彌補現代人對古代歷史的一些遺憾,以及想看原歷史人物在主角的影響下,會有什麼不同的發展。


  比如寫大秦的,都不希望大秦二世而亡;寫三國的,都希望季漢能北伐成功;寫大宋的,都希望岳飛能有個好下場;寫明末的,都希望可以滅了滿清,這就是彌補遺憾,影響原歷史人物啊。

  那麼不寫原歷史的名臣名將,我寫誰呢?書里也有不少原創角色,比如朱壽、張溫,雖然有歷史原型,但除了名字什麼資料都查不到,也算原創角色了,還有廬州包氏兄弟,巢縣秦氏這些人,都是原創角色,可如果只寫他們,不跟原歷史人物打對角戲,那還有人知道這寫的是元末明初嗎?

  原歷史的那些名臣名將,其實也是歷史時代背景板的一部分,是用角色營造那個時代的歷史環境,寫是肯定要寫的。(這是我自己的理解)

  然後還有最近這段劇情,寫的卞元亨和施耐庵,這兩個都是很有才華的人,卞元亨有帥才,懂兵法,武力值又高,歷練一下應該是能成為徐達和常遇春合體的那種智勇雙全的將帥級人物,可就因為在原歷史跟了反覆無常的張士誠,然後這人就徹底躺平了,這難道不是一種人才浪費和遺憾嗎?

  還有李華甫,一個為了朋友敢造反起兵劫獄的人,一個有情有義,有勇有謀的人,居然因為不同意招安,被張士誠殘忍殺害,還吞併了他的部隊,這難道不可惜嗎?

  (我只是想在書里改變一下這類人的命運,不留遺憾罷了)

  還有一個觀點,這些人本身就在那裡,是一個人才存量池,你不收自然會有別人收,別人收了就會用來打你,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關係。

  如果我寫這些猛將都是別人的,主角自己帶一堆原創角色,主角輸了,你們肯定會說我給敵方開掛,主角贏了,你們又說不尊重原歷史人物,一幫沒名氣的原創角色把歷史上的公侯們吊起來打,反正怎麼寫都不可能趁了所有人的心。

  劇情問題就這些,然後再說一下之前這段時間的更新問題。

  之前有重複或者補發的章節,那個不是防盜,(起點現在是有官方防盜的,不用作者自己防盜了),那個純粹是我那段時間心態問題,還有懶癌犯了,拖延症晚期,我給大家道歉,對不起,我願意謝罪Orz

  主要還是沒寫過這種歷史文,沒有經驗,看過上架感言的應該知道,這本書的大綱是臨時更改的,連故事主線都換了,和原來準備的根本就是兩本書,或者說這就是三天之內趕鴨子上架出來的新書,大綱什麼的,都是臨時寫。

  然後大概是什麼時候,主角打下廬州,和縣,定遠、濠州一線,前期發展太快了,但是離主線渡江的時間又還早,(原定是1353年左右嘛),突然不知道中間這段劇情該往哪發展了,再加上那段時間好多人吵著發展太快,乾脆就寫搞搞內政,搞搞裝備。

  然後又臨時加了個打安慶路的劇情,這地方原本沒打算在渡江之前打的,現在挪到了渡江之前。

  可劇情寫到這裡了,不能總是拖著,現在渡江吧,戰略時機又不成熟,原歷史上朱元璋渡江的時候,1355年,脫脫早就死了,元廷中央軍也土崩瓦解了,張士誠已經造反了,徐州芝麻李集團也早崩了,朱元璋的對手只有南方的地方元軍,根本沒什麼強敵。

  可主角要是1352年就渡江的話,以上說的那些強敵,他都會遇上.可為了讓劇情發展的更合理,這裡就不得不做了一些相應的部署。

  比如等徐宋進攻江南,引走一部分江南元軍,比如忽悠脫脫在大都屯田,提前在揚州路和淮東路打下基礎,(包括收李華甫、卞元亨,都是這個戰略下的產物),還有扶持徐州芝麻李,讓他們幫忙擋槍,這都是為了比歷史上提前渡江做的準備。


  有人說主角現在都這麼強的實力了,還等什麼呢,直接平推不就行了。

  怎麼說呢,其實書裡面說過,以主角目前的實力,確實很強,強到可以獨自跟元廷中央軍打個平手,一命換一命,(你再強,畢竟兵力有限,廬州那地方就這麼多人口,不可能無限制暴兵),把整個元廷徹底打崩,然後呢?然後主角自己的兵也差不多消耗完了,那還用什麼爭天下,那不是給別的義軍做了嫁衣裳?

  王朝末世的吃雞大賽,能打當然很重要,但能苟住同樣重要,能打不代表要當莽夫,不要自己犯傻給別人當炮灰。

  好了,要說的就這些,再說該劇透了——

  最後獻祭一本朋友的新書,仙俠類,《我在聊齋當妖師》。

  一代妖師,致力於讓妖族走向正軌化,正常化。

  有了妖師,妖族的青天就有了。

  有了妖師,妖族的生靈就有救了。

  白素貞速通法海,聶小倩三戲寧采臣,龍子登門,城隍獻禮,更多劇情,敬請期待

  有對聊齋或者仙俠題材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