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
讓周瑜成為南洋都督,是秦瑱從南下開始就規劃好的事情之一。
因為現在的周瑜並不適合在劉備麾下中心圈層任職。
誠然,周瑜是當今天下罕見的統帥形人才,嚴格的來說,屬於他們軍中獨一份的存在。
但由於孫策的原因,周瑜並未直接投入他們軍中。
是他多次邀請,方才讓周瑜出山助他一臂之力。
這就決定了周瑜不可能在中原之地獨領一軍,獲取劉備的信任。
而不這樣,就無法發揮周瑜的全部實力,屬實浪費。
所以秦瑱思來想去,對周瑜最好的安置,就是留在交州之地!
首先,這一塊地方太過偏僻,留周瑜在此,不會引起其他人的忌憚。
其次,也是因為交州太過偏僻,所以需要能力極強的人坐鎮於此。
其實最好的人選,應該是步騭、呂岱這些能臣。
但說實話,二人資歷著實不夠,他現在委兩人重任,已經算是破格提拔。
只有周瑜,原本就是孫策軍中二把手,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足夠委任。
而更關鍵的是,他想要開闢新的商道,開發沿海諸地。
無論是步騭還是呂岱,大抵都很難有成效,甘寧則是武勇有餘,文治不足。
於是綜合各種條件來看,周瑜就是南洋都督的最好人選。
但在此基礎上,秦瑱又不想只讓周瑜在此平定夷越。
他想要的是開啟一個原本歷程中沒有的大航海時代。
這也就是他為什麼要將世界地圖交給周瑜的原因。
在這個時代,對於沿海的探索不足,需要犧牲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這些地形。
既然如此,那他就直接將他所知的地圖交給周瑜使用。
這樣有了地圖的參照,再加上指南針的應用,那再向外探索也就輕而易舉了。
至於得到地圖之後,周瑜又將怎樣使用,那就不是他能干預的了。
但他相信,只要能給周瑜一定的自由度,那周瑜多半會給他的一個驚喜。
抱著這樣的想法,秦瑱定下了交州的初步治理方案。
通過薛綜、呂岱等人不斷架空士燮,達成政治上的掌控。
再通過周瑜親自坐鎮於此,達成軍事上的全面掌控。
如此等個幾年,直接以士燮年邁為由,將其請入朝廷,完全解決交州的問題。
而面對秦瑱的委任,周瑜在思慮了許久之後,最終同意了這個方案。
不過關於對待越人和夷人問題上,他又請教了秦瑱一番。
因為他在這裡是要打仗的,如果對待異族太過強硬,那會導致交州矛盾過於劇烈。
甚至會導致逼反境內夷越百姓,使得漢人遭到戰禍。
這種問題實則一直困擾著邊疆官員,一個不小心,就會搞出大禍。
對此,秦瑱給周瑜的建議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服以刀兵,教以儒道,以夷制夷,遠攻近交。」
簡單來說,對於夷越百姓,不能像是對待漢民一樣處置。
既要有武力威懾,又要同化這些異族,通過選拔夷人官吏來治理夷人,結交近處夷越,攻打遠處夷人。
實則儒家文化對於治國來說,並非一無是處,畢竟這種文化講究服從,對於同化異族來說效果極強。
只要他們一代又一代的向外宣揚這種文化,就能不斷擴大自身影響力。
而以夷制夷最大的作用就是轉移矛盾,將外部矛盾轉移為內部矛盾。
這樣即便夷人官吏肆意妄為,夷人要反叛也是內部反叛。
不會像朱崖洲現在這樣,引起土著百姓對漢朝廷的仇視。
周瑜聽得講解之後,自然也有了腹稿,不在繼續贅言。
如此秦瑱安排好了交州方面的事物,秦瑱便又繼續乘船來到了交趾。
這也是他在交州的最後一站,目的就是為了見一見士燮。
而士燮早就在交趾準備好了迎接秦瑱的大駕,深秋九月,秦瑱抵達交趾。
是時,士燮親自帶著一家老小,文武官員親自出迎。
一見秦瑱,士燮便匆匆行出,疾趨而前,躬身拜倒:「下官士燮,拜見君侯!」
秦瑱見之,自是急忙翻身下馬,上前攙扶道:
「府君不必如此多禮,我等本屬同級,何言上下?」
士燮聞言,便抬頭一笑,對秦瑱拱手道:
「君侯位列侯爵,又為三軍之師,江東都督。」
「於朝廷而言,算是同級,可在劉正東麾下,燮當為下位。」
「莫非在君侯眼中,燮尚屬外人,不可同列否?」
他這話一說出,秦瑱既是暗自點頭,心想這士燮倒是通達!
如此一番言語,毫無生疏,自然而然就表明了自己態度。
也怪不得這老頭在原本歷程中可以左右逢源,活到九十歲高壽了!
不過士燮雖然通達,他卻不能受了此禮,忙笑道:
「話雖如此,於情於理,公為長者,不當下拜!」
說著無論如何,都不讓士燮行禮,相反還了士燮一理。
士燮見狀,心中自是稱讚,眾人見之,也暗道秦瑱年紀雖青,卻不盛氣凌人。
如此一番見禮之後,眾人便行入了郡府之內。
士燮於此擺了一場宴會,又讓自己幾個兄弟和兒子一一前來拜見。
秦瑱看著這一眾老小,不由指著士徽笑道:
「吾聞三公子頗喜弓馬之道,不知然否?」
此話看似尋常問話,然則士燮心中卻是一震。
顯然,秦瑱如此,可不是簡單看士徽順眼,而是在敲打他們。
畢竟,他又五個兒子,秦瑱不問長者,不問幼者,專門問老三。
顯然是因為當日士徽在城內領兵,想要抵抗秦瑱的兵馬導致。
想到此處,他自是背後一陣發涼,心想秦瑱如此,顯然在交趾眼線不少。
不然的話,何以當日發生之事,秦瑱能知道詳細?
「犬子倒是頗喜此事,然則本性頑劣,遠非中原之士可比。」
「老夫年少之時遊歷中原,方不至於在此夜郎自大。」
「故最近有意讓犬子外出遊歷,學習各家經義。」
「聞得如今劉使君麾下儒士甚多,不知君侯可願代為引薦?」
他心想秦瑱現在提起,多半不是想要怪罪什麼,只是想要敲打,不放心他三兒子。
既然這樣,我派自己兒子外出前往中原遊學總行了吧?
也不去別處,就去你眼皮子底下呆著,這樣你還能怎麼說!
這個建議,既是為了防止秦瑱生疑,也順勢算是遣子為質。
秦瑱自然不知士燮所想,他之所以要點士徽,就是因為士燮一死,這貨就帶著叛亂。
所以他正準備想辦法把士徽提前調走,沒想到他一提,士燮竟然就主動讓士徽北上。
正是事出異常必有妖,士燮如此,反倒讓他有些猶豫。
但他看著士燮一臉真誠的模樣,猶豫了片刻,還是答應了下來。
不過在宴會結束之後,他便讓陸遜去探探袁徽等人的口風,想知道之前發生過什麼。
這般到了第二天,陸遜便來到府內將當日之事告知秦瑱道:
「士府君所以如此,多半是畏懼君侯怪罪當日之事!」
秦瑱聽罷原由,自是搖頭一笑,心道士徽這小子果然不安分,不怪日後會起兵害了士燮一家老小。
現在既然陰差陽錯讓士燮準備以士徽為質,他也就懶得糾正了。
「可見世間異常之事,多是心中有鬼,不然何至於此?」
說著,他又打量起了眼前十七歲的陸遜,只見其人低眉順眼,就如改過的名字一般,極為謙遜。
「說來伯言此次隨我南下交州,不知可學到了何事?」
陸遜聽得此言,便抬起了頭,繼續低眉拱手道:
「得君侯青睞,遜此番南下收益良多,難以勝數!」
如此說罷,他本以為秦瑱要繼續詢問,急忙整理思緒。
不料秦瑱聞之,便站起了身來,沉吟片刻道:
「那不知伯言以為當今天下局勢如何?我軍若要匡扶漢室,該如何處之?」
陸遜聽到這個問題,頓時就愣了好一會兒。
他心想秦瑱這思緒也太過跳脫了一些,剛問他學到了什麼,又問天下局勢。
這一個問話直接就讓他想好的答案毫無用處。
然則他終究還是聰慧,沉吟思慮了片刻便道:
「以當今天下局勢而論,曹袁相爭必有一傷。」
「然則兩家皆如百足之蟲,即便一家兵敗,也不會傷及根本。」
「而另一家想要侵吞對方,短時間也絕無可能!」
「明公如果想要匡扶漢室,必須趁此時機儘快壯大我軍之勢!」
「唯有如此,方可在兩家決勝之後,與那兩家有一戰之力。」
「不然兩家無論哪家得勝,下一個對手都是我軍!」
「如此三家相爭,互相消耗,誰家餘力更多,獲勝之機便更大!」
現在隨著群雄盡滅,局勢也變得越來越明朗。
誰都能看出來,來日的天下必是曹袁劉三家相爭!
而這樣的三足之勢,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三家互相牽扯,只會讓未來的戰爭越拖越長,越來越複雜!
在這種局勢下,哪家擁有更強大的力量,就能撐得越久!
現在曹袁兩家之戰,他們是旁觀者,並不好插手其中。
這就是他們壯大自身實力的最好時機,要抓住一切機會壯大自身。
故而在他看來,秦瑱選擇在這個時候殺入交州,是最明智的決定。
不過秦瑱在聽了他的話之後,卻是目露沉思之色,不斷來回踱步。
這般走過了一圈,卻又突然回過頭來看向他道:
「那伯言以為,我軍現在若取荊州,天下人當如何視之?」
荊州二字聽在了陸遜耳中,頓時讓陸遜身子一顫。
他似乎有些懂了,秦瑱現在正在糾結什麼事情。
顯然,秦瑱也很清楚現在是一個壯大的最好時機。
而交州並非是秦瑱的最終目標,秦瑱的目的地,實際上是荊州。
也就是說,現在他的意見,有可能左右劉備軍接下來的兵馬動向!
想到這裡,陸遜只覺呼吸都急促了不少,他都還沒成年,這種大事能是他插嘴的?
萬一他的建議錯了,又該怎麼辦?誰來負責?
「君侯若是要取荊州,是否該先上報明公?」
如此想了一會兒,他決定將事情推給劉備那邊。
有這種大事你老人家不該自作主張,而應該先給老劉匯報才是!
然則他一說罷,秦瑱就是眉頭一皺,不悅道:
「吾只問汝天下人當如何視之,只管答之即可!」
這事情要是能匯報老劉的話,他早就匯報了!
但按照劉備的脾氣,一旦知道他的想法,多半還是會否決!
即便現在劉表沒有像歷史上那般給過劉備恩義,可老劉在這種問題上總是擰不清。
所以他必須先行創造奪取荊州的條件,即便老劉不願意,也只能強行出兵。
這樣雖然有些不道德,卻能更快地結束戰亂,強行扭轉三分之勢。
唯一的問題,就是他有些把不准現在天下人的想法。
他是當局者,不一定看得清,所以只有陸遜才能告訴他答案。
而如此一怒,陸遜便知自己說錯了話,只得硬著頭皮道:
「君侯,當今形勢一如當初王莽篡政之後,諸侯混戰不止。」
「天下有識之士誰人不知漢室已衰,唯慮者天子尚在,故當以天子詔令為準。」
「然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如更始帝,不可盡信。」
「比及此時,若明公真有意為光武之事,天下人又怎會苛責明公?」
「此皆小子妄語,若有不實之處,還望君侯指教!」
如此一番話說完,他便朝著秦瑱一拜,不再多言。
秦瑱聽聞此話,則是愣在了當場,許久方才露齒一笑道:
「若早能這般言之,吾又怎會言語苛責?」
「也罷,既是如此,吾當與汝一樁大功,汝現在出發,即刻出使荊州。」
「不知君侯欲讓在下往荊州為何事也?」
陸遜有些疑惑的抬起頭,卻見秦瑱一字一頓道:
「我要你前往長沙,說服張羨投降我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