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 第684章 神話(分封 中)

第684章 神話(分封 中)

2024-11-14 02:52:00 作者: 江六丑
  公元前207年,十月初一。

  碧空如洗,陽光透過稀薄的雲層灑下,溫暖而明亮。

  清晨的微風帶著一絲涼意,輕輕拂過咸陽宮前的廣場,吹動著群臣的衣袂。金色的陽光映照在宮殿的琉璃瓦上,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宮門外,群臣身著朝服,按照品級依次排列,魚貫而入。

  今天是一歲一次的大朝會。

  秦時大朝會一般在歲首舉行,而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認為秦主水德,按「五行」水行配亥月(十月)與子月(十一月),以十月為歲首。故十月一日為大朝會舉辦的日子。

  大殿內,胡亥慵懶地端坐在那象徵著至高無上權力的王座之上。頭戴冕旒,十二旒的玉珠隨著他細微的動作輕輕晃動,折射出絲絲冷光。

  胡亥面色略顯晦暗,像是被酒色過度侵蝕,眼神輕佻游離,漫不經心地掃視著殿下眾人,嘴角偶爾泛起一絲似有若無的笑意,笑意未達眼底。

  王座兩側,宮女們身姿婀娜卻低垂著頭,雙手恭敬地交迭在身前,大氣都不敢出。宦官們則垂手而立,眼睛盯著地面,神色肅穆,不敢有絲毫懈怠。

  易華偉靜靜地站於旁側,目光低垂,雙手交握在袖中。

  右丞相李斯微微弓著背,雙手恭敬地捧著笏板,眼神深邃而內斂,偶爾與身旁的左丞相馮劫交換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馮劫神色嚴肅,眉頭微皺,嘴唇緊閉,仿佛在擔憂著什麼。

  御史大夫內史騰身體站得筆直,雙手捧著笏板,眼神犀利地注視著前方。廷尉姚賈則目光沉穩,表情冷峻,目光在群臣臉上一一掠過,似在洞察眾人的心思。

  三公九卿皆身著莊重的朝服,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定,神情專注,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這將是一場關乎大秦命運的朝會。

  「陛下萬歲!」

  群臣朝拜,呼聲如雷,在空曠而宏偉的宮殿中久久迴蕩,震得人耳膜發顫。那聲音匯聚在一起,仿若能衝破殿頂,直達雲霄。

  「諸位愛卿平身!」

  胡亥緩緩抬手,動作中帶著一絲漫不經心。群臣見狀,整齊劃一地起身,衣袂磨擦發出的沙沙聲在安靜下來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胡亥的目光再次緩緩掃過眾人,最後停留在大殿中央,開口道:「今日之朝會,朕心甚悅。自我大秦崛起,經數代之功,今四海一統,西羌、東胡、匈奴大半之地皆入我版圖,此乃曠古之功。」

  胡亥的聲音帶著一種自傲,卻又因中氣不足而顯得有些飄忽。

  「此皆陛下聖明,天佑大秦!」

  群臣齊聲高呼,聲音洪亮而整齊,在大殿中再次掀起一陣聲浪。

  「百官有事皆可陳奏!」

  司禮大臣反應極快,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地高呼一聲,正式拉開了此次朝會的序幕。

  「陛下,臣有本奏!」

  蒙恬與易華偉迅速交換了一下眼神,上前一步,身姿挺拔如松,雙手抱拳,舉至胸前,看向帝座上的胡亥。在說話時,胸膛微微起伏,顯示出內心的激動。

  前幾日易華偉與他深談之後,他一掃之前的頹廢之色,整個人容光煥發。

  胡亥輕輕點了點頭,語氣平淡地說道:「准奏!」


  「陛下,臣啟。」

  蒙恬雙手抱拳,神色莊重肅穆:「陛下明鑑,我大秦統一天下其間,無數忠勇將士,懷無畏之心,以血肉之軀,築大秦之基。他們拋卻生死之念,拋頭顱於沙場,熱血灑遍山河,義無反顧地為大秦奉獻一切,直至捐軀。」

  蒙恬微微抬頭,目光掃過朝堂眾人,眼中似有烽火燃起:「他們以馬革裹屍為榮,視戰死沙場為歸宿,此等壯志豪情,此等忠肝義膽,堪稱我大秦之脊樑。他們所立之功,如璀璨星辰照亮大秦之空,如巍峨高山奠定大秦之基,其功績之卓著,如銘刻於天地之間,永不可磨滅。」

  說著蒙恬再次抱拳,語氣越發激昂:「臣斗膽以為,當立大秦武碑。此碑,將成為承載我大秦有功將士英名之豐碑,其上所刻之名,每一個皆代表著一段可歌可泣之傳奇。立此碑,可讓這些忠勇之士受萬民香火供奉,使他們之功績永傳於世,成為大秦後世之楷模,激勵無數大秦兒郎為家國效命。」

  說完,蒙恬微微低頭,靜立原地,等待陛下和群臣的回應,大殿中只余他的餘音在緩緩迴蕩。

  「建立大秦武碑?」

  胡亥聽到這個提議,下意識地轉頭看向易華偉。

  易華偉站在一旁,神色沉穩,微微頷首,向胡亥點了點頭。胡亥隨即面向滿朝文武,提高聲音道:

  「諸位愛卿,對於大將軍的提議,諸位有何想法?」

  胡亥的話音落下,大殿內一片寂靜,一時間,百官無人接口。

  武將們聽到這個提議,眼中大多露出興奮之色。建立大秦武碑,這對他們而言意義非凡,等同於極大地提升武將地位。有的微微挺直了腰杆,有的嘴角不自覺地微微上揚,彼此交換著充滿期待的眼神。然而,文官這邊卻是另一番景象。

  王綰眉頭微皺,嘴唇緊閉,臉色略顯陰沉。李斯則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閃過一絲不滿,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只是他的手不自覺地握緊了笏板。其他文官們也大多神色各異,有的低頭沉思,有的則暗暗搖頭。

  大秦本就武風盛行,武將地位極高,若再建立大秦武碑,文官的處境將會更加艱難。但他們也明白,大秦銳士確實是大秦立國的根本,為了統一天下,戰死沙場的人數眾多,這些將士馬革裹屍,建立武碑讓他們受香火祭拜,從道義上講並不過分,所以一時之間,他們雖心中不忿,卻也不好立刻反駁。

  易華偉見場面有些僵持,上前一步,拱手行禮,聲音清朗:「陛下,臣以為建立大秦武碑,對大秦益處頗多。此舉可振奮軍心,讓大秦士卒感受到朝廷對他們的敬重,從而更加具有凝聚力。臣贊同大將軍之提議,懇請陛下下詔:建立大秦武碑,以光耀萬世!」

  易華偉停頓了一下,環顧四周,見眾人都在聆聽,繼續說道:「不過,微臣還有一議。臣建議在邊郡建立『靖邊祠』,祭祀千百年來,為抵禦戎狄侵辱、開疆拓土之諸夏人傑。齊之管仲、秦之由余、趙之李牧等皆可在其中。令郡縣官員在四季率領百姓前去祭拜。如此一來,百姓可深知諸夏實為一家,而戎狄為外敵,明白『尊王攘夷,內諸夏而外夷狄』之理。此乃臣之衷心所願!」

  「內諸夏而外夷狄,說得好!」

  一位武將大聲喝彩,打破了短暫的沉默。

  「丞相大人高見!」

  其他武將紛紛附和,一時間,武將之中開始不斷有人站出來表態,他們聲音洪亮,態度堅決,清一色地贊同建立大秦武碑和靖邊祠,整個大殿的氣氛變得熱烈起來。


  「陛下,臣附議大將軍之見。」一位武將出列,抱拳躬身:「建立大秦武碑,實乃善舉。陛下,您想想,多少老秦子弟血灑疆場,他們為大秦而戰,為陛下盡忠,怎可讓他們的英勇事跡被歲月掩埋,讓他們的名字在歷史中無聲消逝?他們當受萬民敬仰,當被大秦永遠銘記。」

  尉繚緩緩起身,走到殿中,朝著嬴政深深一躬,腰彎至九十度,雙手抱拳,神色莊重無比:「陛下,臣懇請陛下下詔:建立大秦武碑,讓其承載大秦銳士的赫赫戰功,使之流傳千秋萬代,讓後人皆知我大秦將士之英勇無畏。」

  此言一出,武將們紛紛響應,齊聲高呼:「陛下,請立大秦武碑!」

  一時間,武將隊列中氣勢如虹,人人神色激昂,目光炯炯地望著帝座上的胡亥。

  此時,朝堂一側的文官卻依舊沉默。王綰微微皺眉,與馮去疾交換了一個眼神,目光投向李斯,然後輕輕點頭示意。他們深知,此時自己貿然表態反對,太過衝動。畢竟這關係到整個文官集團,而李斯在大秦地位頗高,威望不凡,由他出面應對,最為合適。

  李斯會意,微微點頭。整了整衣冠,神色嚴肅,向前邁出一步,朝著胡亥恭敬地躬身行禮,腰杆挺直後,神色凝重地說道:

  「陛下,臣贊同大將軍的提議。建立大秦武碑,對大秦大有裨益。此舉可振奮軍心,讓大秦的將士們感受到朝廷對他們功績的認可。如此,大秦銳士必將更加奮勇殺敵,保家衛國。」

  李斯停頓片刻,掃視了一眼朝堂,繼續說道:「而且,那些戰死沙場的英雄功臣,他們為大秦立下的汗馬功勞,天地可鑑。他們拋家舍業,為大秦付出了一切,甚至生命。他們值得國人百姓的香火祭拜,值得被後人傳頌。立大秦武碑,讓他們流芳百世,這是大秦對他們應有的回報。」

  李斯的話音在咸陽宮大殿中迴蕩,武將們聽聞,頓時眉開眼笑。一位武將朝著李斯抱拳行禮,眼中滿是感激。其他武將也紛紛投來善意的目光,對李斯的支持表示讚賞。

  然而,文官們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大多數文官面露怒色,有的咬牙切齒,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們緊握拳頭,又無奈鬆開,心中對李斯的不滿溢於言表。

  只有王綰與馮去疾等少數幾人,看了一眼慷慨激昂的李斯,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他們知道,李斯此舉極為聰明。在這種局勢下,若反對建立大秦武碑,不僅會觸怒皇帝和易華偉,還會與武將集團結怨,這對文官集團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陛下,如今天下一統,大秦的興盛離不開文治。在統一戰爭中,大秦的官吏們也付出了諸多心血,他們在後方穩定局勢,保障後勤,其貢獻不可忽視。」李斯再次躬身,語氣誠懇。

  「既然要建立大秦武碑,臣以為不妨同時建立大秦文碑。這樣一來,既能彰顯我大秦對文武之道的並重,又能讓天下士子感受到大秦對文治的重視,從而收天下士子之心。」

  「建立大秦文碑麼?」胡亥微微皺眉,轉頭看向易華偉,眼中帶著詢問之意。

  易華偉微微點頭,胡亥見狀,開口道:「諸位愛卿,對於李斯所言,爾等有何看法?」

  「陛下,丞相大人所言極是。」馮去疾立刻出列,他神色莊重,語氣沉穩有力,「我大秦向來文武並重,如今設立大秦武碑,自當也設立大秦文碑,以彰顯大秦文道永昌,讓天下人看到我大秦對文臣的敬重。」

  「臣請陛下下詔:設立大秦文碑,以示大秦文道永昌!」馮去疾說完,躬身行禮,等待陛下的回應。其他文官聽聞,也紛紛附和,朝堂氣氛再次熱烈起來。

  胡亥微微頷首,緩緩開口:「既如此,朕准奏。即刻傳朕旨意,於咸陽宮廣場中央建立大秦武碑與大秦文碑。著令宮廷最好的工匠負責此項工程,從選材到雕琢,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務必保證碑石的質地精良。在雕刻過程中,要依據精準的設計圖,將大秦武士的英勇無畏和文臣的睿智賢能完美呈現,每一個細節都不容有失,要充分彰顯我大秦文武並濟之昌盛局面。」

  「陛下聖明!」

  群臣齊聲高呼,聲音整齊劃一,在大殿中迴蕩。

  胡亥神色未改,繼續說道:「此外,下詔告知四十八郡,各郡皆要建立靖邊祠。要仔細甄選祠址,應選在人口聚居、交通便利之處,以便百姓祭祀。祠中供奉之人,皆是那些為抵禦戎狄、開疆拓土立下卓越功勳之人。

  這些人傑的事跡,需由史官詳細記錄,送交各郡。各郡官員要依據記錄,在祠中設立牌位,銘刻事跡。祭祀之禮,不可隨意為之,需嚴格依照古制執行。從祭祀的時辰、祭品的種類與數量、祭祀的流程到參與祭祀的人員,都要嚴格遵循傳統,不得有絲毫差錯或懈怠。」

  「陛下聖明!」

  百官齊聲高呼,那聲音如滾滾雷鳴,在大殿中轟然作響。

  胡亥端坐在王座之上,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爍著志得意滿的光芒。緩緩掃視著朝堂上的群臣,享受著這權力帶來的無上尊崇。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