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覺得這是把自己當成傻子一樣對待啊。
自己是普通人麼,自己可不是普通人。
自己是穿越者,自己可以相信玄學,
其實他也相信因果,但這個因果不包括上一世那種。
他認為的因果就是今日因,後日果。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包含在因果當中。
人犯罪是因,被法律懲罰就是果。
你沒錢是因,娶不到老婆就是果。
性格不合吵架是因,離婚就是果。
萬事萬物都是如此,這是鐵律。
但肯定不是玄奘說的那樣。
他這套說詞用在什麼人身上都可以,一個壞人,一個普通人,一個好人,一套說詞都可以說。
李慎討厭兩套賭的話。
「紀王殿下,貧僧......」玄奘還想解釋,卻被李慎打斷:
「玄奘法師,素來聽聞你能言善辯,所學經文也都已辯論為主。
本王還聽說你在天竺舉行了各種的辯論大會,戰勝了很多強敵。
本王想問,大師有如此好勝之心,算不算戒律中的貪,爭強好勝。」
李慎戲謔的問道。
李慎不懂法,所以在它看來若是想要戒掉貪嗔痴,就應該無欲無求才對。
佛家辯論,走訪各地名寺,跟有名的僧人辯論,勝利後增長名望,這不就是貪麼?
「紀王殿下,法師辯論是為了更好的研究佛法,領悟佛法。
在佛門當中精通佛門聖典中的經、律、論三藏者尊為三藏法師。
玄奘法師就是三藏法師,而論就是聖典中的一藏。」
還沒等玄奘說話,玄奘身後站一名僧人率先回道。
此人身形不高,一身僧袍,三十歲左右。
李慎進來時看到過此人,此人跟另外兩人一直跟著玄奘,李慎本來以為是普通僧眾,負責伺候的。
現在看來好像不是。
而且,李慎看此人跟中原人長得有些不太一樣。
「圓測不得無禮。」
玄奘立刻出言訓誡,眼前之人可是一個親王,對他不敬,別管你是僧人還是百姓,說治罪就治罪。
「圓測?不知這位圓測法師是.....」李慎詢問道,圓測這個名字他沒有聽過。
當然大部分僧人的名字他也沒有聽說過。
「回紀王殿下,這是貧僧的弟子,數年前開始跟隨貧僧修行佛法,也跟著一起翻譯天竺帶回來的經文。」
玄奘介紹道。
王玄策這時低頭在李慎的耳邊輕聲說道:
「王爺,這圓測來頭不小,他是老新羅王的王孫,自小出嫁,十幾歲來到大唐長安。
精通梵語、吐蕃語等六種語言,精研毗曇、成實、俱舍、婆沙諸論疏,一時頗負盛名。」
「新羅王孫?」聽到這個李慎很是驚訝,一國的王孫,是何等尊貴的身份。
這人不在家享受榮華富貴,居然出嫁為僧了。
李慎感覺圓測腦子是不是不太好。
既然是王孫,李慎也沒有計較,就從他這份執著就讓李慎佩服了。
「呵呵,無妨,本王剛剛說了,只是解惑,大家都不要拘束,暢所欲言。
本王是一個很隨和的人。
這位圓測法師剛剛說的確實有道理,本王對佛門中事不甚了解,
所以有不對的地方,還望玄奘法師指出。」
李慎笑呵呵的說了一句。
「紀王殿下言重了,世人都說王爺才華橫溢,學富五車,對事物都有獨到的見解。
剛剛王爺所言也頗具佛禮,其中蘊含著禪意。
正如王爺看到的,的確有一些僧人四處辯證,以求名望。
這就是犯了戒律中的貪。
這其中的度,也就只有靠自己一顆佛心把控。」
玄奘沒有狡辯,大方的承認了這一點。
論證本來就是修行的之一,但其心到底是為了也只有自己知道。
果然是高僧,李慎心中暗道。心如止水,古井不波。
「玄奘法師,本王確實貪慾太強,對錢財有一些執著。
今年本王在陛下那裡損失慘重,不單單是百萬錢財,還被陛下打了十幾次。
每次都是遍體鱗傷,讓本王的內心和肉體承受雙重打擊。
所以今日才來貴寺專程找玄奘法師解惑,尋求解決之法,還望玄奘法師不吝賜教。」
李慎把自己今年的悲慘遭遇說了一遍,他來這不就是為了哭訴衷腸的麼?
哪怕是解解心寬也好。
李慎的語氣很是溫和,也客客氣氣,可是玄奘聽後心中無奈,果然還是來了。
上次李慎一句我想謀反,就把差點破了玄奘的心境,當時還是因為有陛下在。
這次紀王又要玩這個套路麼?
上來就提陛下,還讓自己出個解決的方法。
難道他還指望自己給他條明路,讓他把陛下殺了麼?
這不是大逆不道,倒反天罡了麼?
可是除了這個辦法,還能有什麼辦法?
「怎麼?難道就連玄奘法師都不能給本王解惑嗎?」
看到玄奘陷入了沉思,李慎連忙問道。、
聽到李慎的話,玄奘抬起頭打了一個佛禮:
「阿彌陀佛,紀王殿下,其實貪念是由心生,而貪念是所有煩惱的根本,
貪而不得生嗔,貪而不欲他有生妒。
凡人的貪念,無非是財、色、名、食、睡,所謂欲令智迷,利令智昏,貪心一重,安樂就再也難覓。」
玄奘並沒有直接回答李慎的問題,沒有給出什麼方法,他也不敢。
說的也不無外乎是佛經當中的意思。
李慎聽到雲裡霧裡,不過大概意思也是能夠聽明白的,世人所求都是如此。
就如李治李泰之流,不也是貪圖權利麼?想要坐上那個位置。
「法師說的不錯,貪而生欲,一切都是由貪念而起。
本王的確有些貪慾,想要的太多,應該受些磨難。」李慎點點頭,反思自己的過錯。
玄奘看著李慎搖頭道:
「紀王殿下,世人皆是如此,這是人性。
所以才有人皈依我佛,修習佛法,想要超脫世俗之苦。
王爺之苦也在貪慾,其實若是換個想法,陛下乃是王爺的父親,王爺秉承孝道,才會送給陛下那麼多錢財。
這是大善也。」
(圓測是新羅王的孫子,十五歲到長安,圓測卒後,葬於洛陽龍門香山寺北谷。弟子慈善、髒莊,分得部分遺骨葬於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