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朱棣的憂心之事!
燕王妃徐妙雲與女兒交談許久。
整個過程十分愉悅,徐妙雲看到女兒如此鍾意這個李逍,很是欣慰的離開了。
徐妙雲朝著主屋走去。
剛好迎面就碰到了行走略顯匆忙的丫鬟張翠翠。
與燕王妃碰個正著,張翠翠忙躬身一禮道:「見過燕王妃。」
「翠翠。」
徐妙雲笑問道:「這急急忙忙的,是有什麼事情嗎?」
張翠翠不敢隱瞞,道:「那個.是郡主讓我留意公子動向,李逍剛才回府,我正要稟報郡主。」
「哦,這兩日李逍出了府,是去哪了?」徐妙雲問。
「回王妃,李逍是去老家祭奠父母去了。」張翠翠如實道。
「嗯,去吧。」
「是,王妃。」
徐妙雲揮了揮手,張翠翠急忙逃了。
想不到這李逍還真是孝順之人
希望他們成親後,夫妻二人能夠同舟共濟,渡過凝雲的第三道劫難.
燕王妃這般想著,心中對這個未來女婿也是越發的滿意。
不多時。
便回到了主屋,徐妙雲準備處理一些事務,定親那天的事務,也要著手提前準備了。
路過書房,徐妙雲看到房間內朱棣正愁眉苦臉,便走了進去。
「王爺,什麼事情如此苦惱?」
徐妙雲關切問道,為朱棣沏了杯茶。
平日裡,朱棣常常有苦惱之事,也會與燕王妃商量。
不過朱棣現在苦惱的是軍糧之事,就算告之王妃,也只能令其徒增苦惱罷了。
「哎,的確是有些煩心事.」
朱棣擺擺手道:「不提也罷,此事只能我再上奏父皇」
他看向徐妙雲,拉著她的手,親昵道:「對了,今日你去凝雲那,如何?」
徐妙雲笑顏逐開,道:「凝雲那兒,我算是徹底放心了。」
接下來,徐妙雲將女兒那邊的事情,一一稟告給朱棣。
朱棣聽完之後,不由大喜:
「好啊,本王這一步棋算是走對了,實乃天賜良緣。」
「高煦也跟我說過,李逍此人很是有天資,絕非庸才。」
「日後咱們給他安排些差事,也不會被流言所道也。」
朱棣本是擔心將來女兒夫妻二人坐吃山空,因而想要安排差事立功,好安排爵位。
可若只是個庸才,難免被人詬病。
「我看李逍武藝天賦極高,不如就安排他到張玉的麾下去,讓其磨練一番,當個武官,建功立業,我好請旨父王賜下爵位。」
朱棣眯著眼睛琢磨著。
「不可!」
徐妙雲立馬否決,認真道:「王爺你每次戰必親躬,衝鋒在前,你知道我在家中有多麼擔心麼?決不能讓女兒受這樣的苦。」
「再說了,刀劍無眼,在戰場上萬一我是說萬一有什麼損傷,女兒如何是好?」
「我老朱家就沒有孬種」朱棣正欲要再說,卻被徐妙雲的眼神給懟回去了。
徐妙雲沒好氣道:「他姓李,李逍的李,不是李世民的李。」
「啊對.夫人說的極是。」
朱棣連忙改口:「此事不提,不提那就推舉當個文官吧。」
說實話,朱棣心中有些可惜。
可惜了女婿那武藝的天賦了。
「只不過,當文官的話難免被朝廷那幫人詬病,說我們在北平與當地官員交情過好,甚至安排女婿從官,言官會在朝上彈劾我。」
朱棣念念道。
徐妙雲黛眉微蹙道:「就不能當個布衣麼?」
朱棣搖頭:「只是布衣,我也不好讓父皇賜下爵位,我們能保他們一世安穩.」
在明朝,士農工商都不安穩,只有爵位才是鐵飯碗。
還能代代相傳的鐵飯碗。
自己的其他幾個女兒,嫁出去的都是將來有爵位的。
大女兒不能讓她受苦,
朱棣自然是想要給這個布衣女婿謀一個爵位。
但爵位不能平白無頭的賞賜下來。
就算父皇想賜下,也起碼要有些說辭。
徐妙雲道:「待成親後再說吧,不急這一時,總之讓女婿跟伱去戰場打仗,我絕不同意。」
朱棣老實點頭。
「對了,王爺,你為何事發愁?」徐妙雲又問。
朱棣想了想,索性就說了:
「北平是邊疆重鎮,駐有十七衛兵馬戍邊,共計十萬將士,這其中消耗的糧草數額巨大。」
「每年的糧草供給,是東南之地運糧供養,加上我們北平糧草上交的糧食,勉強足夠。」
「可去年秋,北平多地欠收這軍糧就有了缺口。」
朱棣嘆了口氣,接著道:「我向父皇請旨運糧,可那江浙幾府的糧食幾乎供養了整個北方邊防之地,也沒有多餘的配額。」
「父皇欲要行開中之法,補齊缺額的糧草.可今年朝中鹽庫緊缺,所以.」
「大哥回旨的意思是,讓北平自行開中法。」
在明朝,鹽是受朝廷把控的,採取戶口食鹽法。
所謂戶口食鹽法,便是朝廷施行食鹽配給,百姓交鹽稅。
也就是用強制性攤派食鹽的方法,獲取了食鹽銷售的利益。
而所謂的開中之法,就是朝廷把鹽實行通商制。
即由商人運送糧草到邊區或其他指定地區,與政府交換支給食鹽的憑證,前往指定的鹽場取鹽,運往指定地區售賣。
「讓我們北平自行開中之法.」
徐妙雲微微蹙眉道:「可我們北平之地的食鹽產量,只夠自產自銷,哪來多餘的鹽?」
「問題就出在這裡。」朱棣道:「現在大哥已經給出了法子,可這法子如何實施啊?」
「不行,我得給大哥再書信一封,請他想想辦法。」
如今朱元璋幾乎將朝中政務之事,交給了這個太子朱標。
說著,朱棣欲要寫信給大哥朱標求助。
「等等.」
徐妙雲道:「大哥已經賜下旨意了,他定然也有難處。」
「夫人難道有好的法子?」
朱棣急忙問道,夫人似乎每次都能想到妙招。
「王爺,公招招婿,不正是您的妙招麼?」
徐妙雲婉婉一笑,點撥道。
一聽這話,朱棣神色一怔,旋即狂喜。
自己招婿不就招來了一個好女婿麼?
「對啊,我怎麼沒想到這呢?」
朱棣大喜道:「是個法子,讓鹽運司公開收鹽,也許能激發民間造鹽的熱潮.」
在明朝,商人是不能賣鹽的,販賣私鹽抓到是要砍頭。
但是卻能造鹽賣給朝廷,朝廷再賣給百姓,獲取其中的利益。
轉念一想,朱棣又擔憂道:「可這.來得及嗎?」
徐妙雲笑道:「先試一試.不成再想想法子。」
「王妃說的是,真是本王的賢內助啊。」
朱棣連忙起身朝門外走去:「本王現在就去鹽運司,讓其發布告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