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離開敦煌
雖然少主醒來了,但金山國確確實實沒有了,如今坐鎮敦煌的是改名叫曹議金的曹仁貴。
天子在奪回權力的鬥爭中將李氏誅滅殆盡,而此時的索家也人事凋零。
於是,在金山國建立之初,天子對家族權力進行了重新分配,以本族南陽張氏、清河張氏、外戚宋氏和陰氏及羅通達兄弟、渾子盈等少數民族將領為柱石。
而如今,曹議金早已通過長期的積累民望,廣結大族,與之聯姻,他先娶太保公的外孫女索氏為妻,繼而復娶了與張氏聯姻的宋氏同族女子為妻。
瓜州、沙州兩地的歷代以來的高門大姓幾乎都被曹議金拉攏,就算沒有站在他的一邊,但也很難會繼續支持張晟了。
然後於天復六年,後梁乾化四年(914)又娶甘州回鶻天公主為妻。
而曹議金之姊妹、女兒分別出嫁敦煌世家大族翟氏、陰氏、氾氏、閻氏等諸多敦煌本地大姓與蕃族豪姓,獲得了他們的支持。
又勾結甘州回鶻與朱溫的後梁,獲得內外漢蕃勢力支持的曹議金,在張承奉對甘州回鶻戰敗後,密謀發起了推翻張氏的行動。
因為天子建立金山國,是符合大部分歸義軍豪族大姓和百姓的追求、利益和需求,所以獲得了軍民百姓的支持,讓大家獲得了大唐滅亡後的新的集體認同。
但在中原王朝以及中原王朝藩屬的各個勢力眼中,父親建立金山國,是一種亂國叛逆之舉和嚴重的挑釁,如後梁、甘州回鶻。
父親張承奉對甘州回鶻的戰敗和可恥的稱臣、金山國連年的天災人禍,以及曹議金的內外聯姻勾結和他所宣揚的和平政策。
致使金山國國內的大量的百姓和豪族、部落酋長的支持,轉為支持曹議金這個粟特人後裔。
在甘州回鶻人、後梁,以及金山國內部的漢蕃豪姓的支持與默許下,曹議金這個漢化的粟特人、金山國的高級官員。
他打著重歸天朝的名義,在三天前的深夜,率領重兵突然包圍了金山國的牙城(內城),逼迫父親退位讓賢,並準備取消敦煌國重建歸義軍,由曹議金來擔任節度使。
剛年滿16歲的張晟,可是個不肯屈服的主,雖然年少還未加冠,雖然並未獲得豪族大姓的支持。
但依靠張家數代人積累的財富、聲望,麾下也是聚集起一支1000多人的精銳兵丁,以及張氏莊園內數萬人的佃戶、奴隸完全由他統領,其實力完全就是一個敦煌附近的大部落首領。
而且他文武雙全,還熟練管理家族事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將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明日之主。
但他生不逢時啊,一切都已經晚了,張氏及盡失去了敦煌的人心,漢人也不再有重歸大唐的雄心,只有和平的活下去的願望了。
面對曹議金的突然篡權,百姓豪族選擇了沉默,他無比憤怒,在沒有獲得支援的情況下,立刻在扈從的幫助下穿上鐵甲,騎上戰馬,豎起馬槊,率領麾下近衛以及父親的一些衛隊與曹議金所率的叛軍展開了血腥混戰。
他身強力壯,早在與甘州回鶻人的戰爭,就在他父親張承奉的身邊做護衛,戰鬥經驗豐富,無比的悍勇,在軍中頗有聲望。
他率領600多的近衛,與數千人的叛軍且戰且退,從內城成功突圍,退到城外的張家莊園內,點燃信火,敲響戰鼓,並召集起一千多,士兵與近衛軍組成兩千人的部隊,與叛軍戰鬥。
而曹議金一看張承奉的獨子如此英勇,且麾下精兵武備整齊,而且有相當多的、不願放棄金山國這個幻想的漢家軍將。
在曹議金政變之時,這些軍將紛紛支持張承奉獨子張晟,與其匯合組成近2000多人的軍隊抵禦著他的進攻。
面對如此情況,曹議金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有進無退,率領自己的部眾持續進攻張晟,並立刻要求同樣在城外不遠處的甘州回鶻人、河西韃靼人、肅州的龍家人加入戰鬥。
面臨人多勢眾的回鶻人和叛軍,前身並沒有害怕,而是身先士卒,率領軍隊與曹議金的叛軍血戰,但最終不慎被一名甲騎擊落馬下。
如此情況下,忠於他的士卒帶著他的「屍體」撤出了戰鬥。
戰鬥到現在,大家都知曉如今這局面,根本無法與曹議金對抗。
所以張晟才成了如今的張晟,回憶起前身往事的張晟,心中頓感年少的勇士面對著蒼白的未來啊!!
如今,他將面臨前身所要面對的問題了,曹議金率眾政變,父親身死,自己戰敗,這敦煌之地,確實留不下他了。
「感謝佛陀、神靈的庇佑啊,讓太保公的血脈沒有斷絕。」留在帳內的張忠賢,看著眼前的少年感嘆道。
「情況不妙啊……」
「殿下,天子讓我做你的老師,為你講授經學和佛家的道理,如今,臣願意聽聽殿下,心中所想。」張忠賢看著眼前的學生回答。
張晟一邊走著,心裡暗暗思忖,拋開原主腦海殘留的那些年中二情緒,認真分析當下的時局和自身的處境。
「敦煌這地方,西邊的北庭、高昌和伊州是回鶻人,東邊也是回鶻人,還有北邊的韃靼人,南邊的吐蕃人和吐谷渾人。
前往中原的路被斷絕,得不到漢民的補充,就算金山國還在,遲早要被胡人所同化,到時「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再次出現是一定的。
朝廷以前的不信任和迫害,致使歸義軍上下混亂不堪,又內鬥幾十年了,垮台是必然的事。
那狗奴曹仁貴卑躬屈膝,就算他得了這敦煌,這破地遲早也要被同化。
如今侄兒無法擊敗曹仁貴和甘州賊的聯合,留在這裡如何復興我張氏。學生想要往北去,去草原投靠我的舅舅,再圖其他。」
張勝在帳內對著眼前這個強壯而智慧的叔叔說道。
張忠賢就這樣靜靜的聽著眼前少年的訴說。
看著那個在怒吼、野蠻而不甘的少年的靈魂,漸漸在平靜,他沒有說什麼。
如今的張晟選擇放棄了前身的執念,甩去了包袱,他不是怯懦,只是貿然的繼續打下去,他得不到什麼。
因為,金山國地理位置和當地的人口情況,他想到就算擊敗了曹議金,那又能咋樣,還是無濟於事。
甘州回鶻和敦煌的世家大族還在虎視眈眈,金山漢國依舊要面對周圍這異常艱難的的局勢,四面楚歌,全是敵寇啊!
而這片到處是荒漠的土地,土地產出可憐,僅依靠著貿易維持存在,打下來有什麼意義呢?財富被豪族瓜分,百姓得不到增長和補充。
而且張氏在河西已經基本失去了民心。曹仁貴只是百姓與豪族其他的選擇罷了。
說完後後,張晟感到自己全身都獲得了平靜與安寧。又邊走邊說:「對,不打了,曹議金那狗奴,有朱溫和甘州的回鶻人支持,有河西的粟特人依靠,而且歸義軍的許多豪族百姓,都在支持他。
如果我再繼續打下去,只憑手裡這點兵力,得不到補充,遲早要完蛋。大唐已經毀滅,東歸之路早已斷絕。」
張晟心中明白,自己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與曹議金和回鶻人抗衡了。他深知戰鬥打到現在可以了,不能再打下去了。
現在需要做的是,尋求更為明智的解決方法,繼續戰鬥只會放大風險,不僅無法擊敗曹議金,還可能導致自己的失敗和喪命。
就算打贏了,他覺得依靠敦煌那麼狹小的一塊地,十多萬人的漢民,根本發展不起來,而歸義軍內部漢人和蕃民、漢民和漢民、蕃人和蕃人內鬥十分嚴重。
無法擊敗籠罩在敦煌、歸義軍頭頂的甘州回鶻人,以及那眾多的藩民部落,無法收復河西,那麼以後山上下來的党項、吐蕃人,漠北來的契丹人,遲早淹沒這裡,漢人要被消磨殆盡。
他決定退後一步,尋求其他能夠保全自己和眾多支持者性命的策略,讓出敦煌。
「殿下可曾想過,我等漢民去了漠北,該如何生存,那遍布草原的胡人,我等該如何應對呢?」張忠賢問道。
「胡人能放牧,依靠牛羊馬匹活下去,我漢兒也能,我們還能種糧食,能活下去的。對胡人,哼!朋友來了有酒,豺狼來了,刀槍伺候他們。
何況如今在我麾下,胡人和擁有胡人血脈的部眾,就占了一半還多。可用之士眾多,我不擔心。
給柔然鍛鐵的突厥人興起之時,在高昌和金山也就幾百戶人,卻最終消滅吞併了龐大的柔然和鐵勒人。
建立大大的草原行國,我等漢兒也能。為什麼胡人可以南下,我等漢人同樣也可以北上,化胡為漢。這是昊天上帝的旨意。」張晟昂揚而堅定的回答。
心中長著一句經典的話語,「世無他途,唯有征服」。
「那麼,殿下還有何煩惱與擔心的呢!如今殿下有了清晰的目標,去做就是了,神靈在上,臣永遠堅定的支持殿下。」張忠賢欣慰的看著眼前這個鬥志昂揚的少年說道。
張晟穿越了,所幸是受神靈、老天爺的鐘愛,在這個世界,他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可以讓他可以安身立命的同時,亦是能夠在這個年代,有奮起為生存而戰的底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