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四,威和信
「雪域之上的吐蕃啊,松贊干布所留下的後裔們,如今早就陷入了無盡的紛爭分裂之中,彼此之間打得頭破血流、狼狽不堪地逃離了邏些。
而那曾經被爾等視為神聖的佛陀,也早已被驅逐出雪域。
你們這些愚蠢至極的狗奴們,本應感恩戴德地接受我給予的庇護和牲畜,但竟然如此不知好歹!昊天的戰士!金漢的英勇戰士們在哪裡?殺光這些可惡的骯髒的狗奴吧!
對於那些敢於反抗的人,我將會賜予他們生前無盡的不安寧,而他們的靈魂也必將永遠墮入地獄之中,遭受萬劫不復之苦!」
張晟在台上如此說道。
「遵從您的意志,!我等將處死這些背叛的異信者!」
各處的金漢戰士們怒吼著,提著武器,便沖向這些叛徒。
而此次叛亂,張晟也是早有預料,提前就派遣戰士在比賽時進行巡邏。
儘管原本的百人長几乎都已離開張晟的中軍,去擔任各個百戶的百戶長。
但中軍的編制仍在,留下了眾多士兵,在隊長的率領下,於舉行比賽之際,正在持續不斷地巡邏,當察覺到這些吐蕃人、羌人企圖反抗時,他們無一漏網。
緊接著,參與叛亂的 368名吐蕃和羌人被綁縛在營地內的木樁上。
這一次張晟並未心慈手軟,帶頭者、脅從者當場處決。
368顆人頭落地之後,沒了首領的吐蕃人、羌人才開始明白敬畏與服從。
「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自今日起,違背我的法令者,就這個下場!一人犯錯,同十戶、百戶內的人,若不檢舉,皆連坐!今日比賽結束,各個百戶管理好各個百戶、十戶的戶民。」張晟聲色俱厲地說道。
張晟對這些胡人的習性可以說是了如指掌。
這些胡人生性自由散漫,習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
但是他們的氏族和部落內部秩序非常穩定且團結一致,只遵從其族長、頭人的命令,一般的手段對他們根本毫無作用。
正因為如此,張晟才決定創立百戶制來整編所有的部民。
不僅是胡人如此,就連漢民中也有不少難以管教的刺頭存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張晟深知只有採取強硬的手段才能起到威懾作用,從而樹立自己的威信。
畢竟,威信這個東西,必須先是「威」,然後才有可能產生「信」。
此刻,地面上那一顆顆血淋淋的頭顱,以及許多被鞭笞者發出的一聲聲慘絕人寰的叫聲,都讓在場的部民不禁心生恐懼,眼神中充滿了畏懼之色。
無論是自願還是被強迫,只要端了張晟的碗,就要受他的管。
特殊年代,只能施以特殊手段,當然,這僅僅是第一步。
鑑於這個時代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張晟便讓張進達帶著巡邏的士兵,在營地的各個角落豎起了一根根高大的木柱,並在上面精心雕刻下一行醒目的紅色大字:「背叛部落、不從首領法令者,斬!」
還被特意塗成了鮮艷欲滴的血紅色,透露出一股令人膽寒的殺伐之氣。
不僅如此,張晟還下令讓負責巡邏的士卒們在巡邏時大聲朗讀這些文字。
於是乎,每當士兵們經過那些木柱時,他們都會扯著嗓子喊出那句充滿威懾力的話語,讓整個營地都籠罩在一種嚴肅而緊張的氛圍之中。
所有的部民看到聽到後,都變得順從一些了,這樣金漢部所推行的百戶制度,遇到的阻力也明顯減小了許多。
對於大多數胡人來說,他們每日能夠喝上兩碗熱粥就已經感到非常滿足了。
畢竟在此之前,他們常常要面臨飢餓和寒冷的折磨。
此外,張晟的法令對漢人和胡人一視同仁,並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視或偏見。
久而久之,部眾也就逐漸習慣了這種公平、公正的管理方式。
金漢部首領受神靈庇護,而軍隊又十分強大,雖生活困難,但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的生活最起碼獲得了安定。
在雪域和祁連山下,他們何曾有過這種日子?
每日都要面臨被其他氏族和部落隨時掠奪的危險,每天都要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
對張晟而言,百戶制只是一個,殺人立威之後,接著就是立信。
以此讓部民知道首領,不是一個隨意殺人,言而無信之人。
唐末以來,朝廷局勢在宦官間和外戚飄搖,專心內鬥,國勢日下,黑暗腐朽,但別以為胡人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南下掠奪。
這是唐末,不是魏晉南北朝,強橫的中原軍閥們,打起胡人來,一個比一個兇狠,各地的藩鎮將帥十分的強橫霸道。
他們對待周邊胡人蠻夷從不手軟,動不動就到草原打草谷,人口、牲畜掠奪個乾乾淨淨,其麾下還有眾多的的胡人,他們搜索剽奪,甚於胡虜。
但胡人也是如此互相掠奪來掠奪去的,那些跟著強橫的唐人軍隊的胡人士卒,反而賺個盆滿缽滿。
然而那是在河北、中原等地,那裡雖然胡人數量更多,但唐人或認同大唐的勢力卻極為強大。
譬如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沙陀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打起胡人來異常兇猛。
尤其是李存勖,勇猛異常,就在今年,南面攻破後梁,北面平定桀燕,威震天下。
契丹人和殘留在漠南漠北的回鶻人,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只能退守草原。
而漠南漠北草原上的回鶻人,如今近乎被契丹人完全吞併,契丹首領阿保機,亦是兇猛異常,已連續數屆禁止契丹貴族選舉新可汗,其欲稱帝之心,昭然若揭。
後梁的使者王鎔、王處直相繼入晉,共推李存勖為尚書令。李存勖依禮三辭,而後接受尚書令之職。他在太原開設霸府,建立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義承制任命官吏。
然而,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地區,唐人及其後代們所處的境遇卻大相逕庭。
他們不斷遭受來自東西方兩側的回鶻人和吐蕃奴隸嗢末部的輪流搶奪和襲擊。
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原來,這裡漢民口稀少,而那些往來於南北、東西方向的胡人,也常常途經此地,稀少的人口,又在不斷的被稀釋。
在張氏主政歸義軍之時,還敢打敢拼,如今軍事方面的勝利幾近不存在了。
現今的金漢部,極為強大,原因何在?正因一無所有。已沒有什麼不能捨棄的了。
倘若無法統轄好治下之部民,那麼殺光他們,又有何難。
張晟固然可以耗費些許時間,如同其曾祖父張議潮一般,跟胡人搞好關係培養感情,增進信任。
然而,一來時間成本過高,成效亦是平平,二來,張晟並非只想利用胡人,而是欲在真正意義上使其轉變,融入金漢部麾下。
張晟旨在構建一個穩固且統一的軍政教集團,現今規模雖小,但無關緊要,然金漢部之凝聚力,必須強大。
絕非鬆散之草台班子,一擊即潰。
因此,必須要讓統治下的子民們堅信金漢的強大,同時也要讓他們深信金漢不會輕易地殺戮和掠奪自己的臣民。
只有這樣,張晟以及金漢部才能真正獲得屬民的基本信任和擁護。
而要實現這一點,他就必須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他只會處決那些叛逆之徒,絕不會牽連到其他無辜之人。
所謂「信」,便是誠實守信、說話算數,能夠讓他人信服和信賴的品質。只有具備了這種「信」,才能夠讓重新整編成百戶的子民們安心生活,穩定下來。
張晟深知,一個領導者如果失去了民眾的信任,那麼他所領導的勢力也將難以長久存在下去。
因此,他始終堅守著「信」這個原則,以此來贏得子民們的衷心擁戴。
而百戶制的建立,必將是打破、打亂了金漢部中的那些舊有的、以血緣為紐帶組織起來的漢人、胡人的家族、氏族、部落等的組織。
就算是那個由他直接控制的、專門冶鐵鍛造的塞人部落,他也不會放過的。
必將其打散分開,把各種不同族源的、會打鐵鍛造的人,加入那個鐵匠百戶,也會有大量的不會打鐵的塞人,被分配到其他的百戶之中。
這並不是什麼新鮮手段,就是將各部落、部族的部民,進行了重新的編戶齊民,使得過往的部落分崩離析,建立一個新的秩序和基層管理組織體系。
必須要打破這種舊有的秩序,才能在踏上遷徙的路途中,建立一個全新的、穩固的、不再支離破碎的部落。
如今麾下漢人少,而胡人多,為了統治這個複雜的部落,不得不如此,必須如此行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