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咸其輔頰舌。
感應到他的面頰和舌頭。
感應到面頰和舌頭,和初六爻辭「咸其拇」一樣,也是劈空來一句。這是什麼意思,想要說明什麼道理呢?
孔夫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舌燦蓮花是巧言,滿面堆笑是令色。
當一個人對你恭敬諂媚、花言巧語的時候,吉凶禍福難料,因為那人對你一定有所圖謀。
你一定要小心,打起十二分的小心!
你若小心應對,固守正道,自然安全。但若一不小心被帶偏節奏,對不起,非常非常危險。
晚年唐玄宗身邊,似乎全是心懷不軌的阿諛奉承之輩、曲意奉承之臣。
這能怪誰?
第一責任人當然是他自己。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人的磁場會隨著自己的心態發生變化。唐玄宗想勵精圖治的時候,便會反感佞臣而重用忠臣,反之則忠臣被排擠而佞臣被見用。
如果不能時刻反省自己,做到遠小人,近君子,那麼身邊的小人會越來越多,然後就完蛋了。
好好一個剛被扶立的太子李亨,竟被李林甫不斷陷害,以致於太子妃韋氏被休,杜良娣被廢,宰相李适之請辭後服毒自盡,多名太子東宮官員被賜死,與太子親厚的四地節度使王忠嗣被奪去兵權。
如果不是駙馬張垍和高力士的曲意保護,李亨自己恐怕也在劫難逃。實際上,但凡李亨有一點實權,亦或王忠嗣仍掌管四鎮兵權,恐怕安祿山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姑且不論王忠嗣的忠心和能力。他九歲時便被唐玄宗養於宮中,深得器重,忠誠自不必言。他長大後「雄毅寡言,有謀略」,鎮守四鎮時萬裡邊塞安然,被稱為唐朝邊境最安定的年代。
僅僅曾由他擔任的河東節度使後來交由安祿山兼任,便極大增強了安祿山的軍事實力。
美貌無雙的楊玉環被召進宮中,從壽王李瑁的妻子變成了他的繼母后,唐玄宗日益荒廢朝政,驕奢淫逸,揮霍無度。
戶部郎中王鉷投其所好,「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唐玄宗不僅不問經費來源,反而封其為御史大夫、京畿採訪使,權勢一度只在李林甫之下。
因為楊貴妃的緣故,繼李林甫和王鉷之後,又一個不學無術的佞臣出現。
楊國忠本名釗,他是武則天寵臣張易之的外甥,唐玄宗愛妃楊玉環的堂兄。年輕時期的楊釗是個小混混,行為放蕩,嗜酒好賭,就連親戚們都瞧不起他。
但是,楊玉環被封為貴妃後,他的機會來了。
為了哄楊貴妃開心,唐玄宗費盡心機,專門安排為貴妃做衣服的工匠就有七百多人,對楊貴妃的三個姐姐也極盡恩寵。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素與李林甫不和,便徵辟楊釗為推官,贈其價值百萬的蜀地財物,讓他到長安結交楊貴妃姐妹。
楊氏姐妹得到禮物後,將楊釗引薦給了唐玄宗,出任右金吾衛兵曹參軍。
這個無行浪子從此平步青雲。
公元748年,楊釗只用不到四年時間,升為度支員外郎,兼侍御史,同時身兼十五個使官,成為炙手可熱的朝廷重臣。
為了討好玄宗,楊釗將各地儲備的糧食變成輕貨,又將天下義倉、丁租及地稅收入全部換成布帛,全部用來充實天子庫藏,然後向唐玄宗報告說倉庫富足。唐玄宗率群臣參觀皇宮倉庫時,只見貨物錢幣堆積如山,龍顏大悅,當面賜楊釗紫衣金魚,兼代太府卿事。
從此,唐玄宗「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花錢如流水。而楊釗因此越來越受寵幸。
兩年後,唐玄宗應其請,親賜名為「國忠」。
公元752年,楊國忠拜相,封衛國公,他的權勢已威脅到了李林甫。
第二年,關中地區連續發生水災和嚴重饑荒。
唐玄宗一度關心農民的莊稼是否受到影響。楊國忠比李林甫還會坑蒙拐騙,他命人拿來好莊稼給唐玄宗看,示意雨水雖多但未傷及莊稼。年近古稀,老眼昏花且身處溫柔鄉的唐玄宗居然相信了。
在李林甫和楊國忠的蒙蔽下,唐玄宗再也看不到各類社會問題。
他日益沉溺於酒色之中,每逢十月必御駕前往華清宮過冬,楊貴妃和她的三位姐姐必定陪同前往。
每逢出行之前,楊氏姐妹必定聚集在楊國忠府上,比賽車馬儀仗的華麗。她們用黃金、翡翠、珍珠、美玉裝飾車馬,僅僅一輛車的裝飾花費,價值便不下於數十萬貫銅錢,所有馬匹則以黃金為銜。寶馬香車出行,長長的車馬隊伍招搖過市,每一根馬毛都流淌出銅臭的味道。
他們華清宮的開支用度,花費更加驚人。
日益老邁的唐玄宗當然不知道,華清宮內的歌舞昇平,已掩蓋不了各種矛盾和危機。
公元755年10月,唐玄宗與楊貴妃一如既往在驪山華清宮避寒。
這一年,一個負責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從京都長安返回故鄉奉先縣(今陝西省蒲城)探望妻兒,未進家門便聽到哭聲,原來是小兒子已活生生餓死。
這位小官吏悲憤之餘,想起自己寄居長安十年的所見所聞,只覺自己隨著年歲增長卻越活越回去了。心灰意冷之下,他寫了一首《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有十字云: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驪山華清宮雕樑畫棟,層層疊疊如天上宮厥,而宮門之外,路有凍屍餓殍。富貴與貧窮,生與死,只是一牆之隔,夫復何言?
同年十一月,天寶年間另一個深受唐玄宗寵信的朝廷新貴,楊貴妃的乾兒子安祿山(703年1月—757年1月)在范陽舉兵造反。
這便是導致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
這一年,距離唐玄宗親手締造的開元盛世不過區區十五年。
在講安史之亂之前,請讓我們先略作停留,嚮往而略帶遺憾地回顧這一百多年錦繡無邊的大唐盛世文明吧。這一次,我們不看它的朝政,不看它的經濟,不看它朝野之間的蠅營狗苟勾心鬥角,我們只看它光輝燦爛的詩歌書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