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跟著姓名學國學> 第243章 父不父,子不子

第243章 父不父,子不子

2024-08-11 13:51:24 作者: 青港沉沙
  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不能恆久保持美德,也許會蒙受羞辱,堅持下去遺憾。

  亂世之中,有固守正道,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如張巡、許遠者,亦有許多毫無底線隨波逐流、投機取巧者。逝者如斯,所有人終將成為歷史,但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遺臭萬年,有人寂寂無名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然求仁得仁,求己得已,又有何怨?

  當上了燕國皇帝的安慶緒,連話都說不利索,卻每日縱酒享樂,丞相嚴莊得以獨攬大權。

  嚴莊在洛陽殺光了所有被俘的唐朝將領,其中包括睢陽太守許遠、上黨郡長史程千里和名將哥舒翰。

  但是唐將郭子儀率軍勢如破竹,先後在長安、陝州、洛陽取得三場大戰勝利。其中陝州一戰,在新店擊潰叛軍,追殺二十餘里,殺敵十餘萬,橫屍三十餘里。

  安慶緒被逼退守相州鄴城(今河南安陽),而嚴莊投降了。

  他不敢面對唐軍,於是派妻子薛氏假扮永王李璘之女,見到了大元帥太子李豫,聲稱只要當眾頒發免死鐵券便投降。

  基於受降以削弱叛軍意志的考慮,李豫同意了嚴莊的要求。

  這個亂世投機分子的代表人物,先是慫恿安祿山起兵,接著謀殺安祿山而擁立安慶緒,此時又果斷轉身投降了唐朝。他得以入長安拜見唐肅宗,被授予從三品的司農卿一職。後因事被牽連入獄,貶為難江(今四川南江縣)縣尉。雖然蒙受了羞辱,總算得到善終。

  安慶緒的命運更加糟糕,陷入了殺人與被殺的死循環。

  安祿山死後,唐肅宗沒有聽取大唐最後一位名相李泌的建議,坐失直搗叛軍老巢一舉殲敵的良機。

  但在唐軍的步步緊逼和圍困下,安慶緒大勢已去,無力回天。

  相州城遭遇與當年睢陽一模一樣的困境。

  城內一斗米的價錢賣至七萬多,一隻老鼠可賣好幾千錢。飢餓不堪的人們把麥穀殼和馬糞稍微洗一洗後用來充飢,連馬糞都沒有的人相殺而食。

  安慶緒派人向史思明(703年-761年)求救,表示願禪讓帝位給他。

  但在史思明援救相州,唐軍撤退以後。安慶緒卻出爾反爾,固守相州以抵禦史思明。

  部分將領認為這種情況下不能對史思明背信棄義,於是前往其軍營拜謝。史思明一律酬以重禮。但安慶緒本人始終不見史思明。

  史思明於是誘捕安慶緒,以殺父奪位大逆不孝之罪將其處以絞刑後,自稱大燕皇帝,改范陽為燕京。

  史思明出身於營州寧夷州(今遼寧朝陽)的一個突厥部落,身材瘦削,凸目側鼻,性情急躁詭狡。他比安祿山早出生一天,兩人自小就是好夥伴。

  安慶緒自立為帝後,史思明退守博陵(今河北定州),被安慶緒封為范陽節度使,兼領恆陽軍事。

  公元757年,在唐軍和安慶緒雙重壓力下,史思明被迫所轄十三郡及八萬士兵降唐,獲封歸義郡王、范陽長史、御史大夫、河北節度使。

  兩年後,史思明再叛,殺死安慶緒後稱帝,在與唐軍的交戰中互有勝負。但隨著唐朝大局漸漸穩定,史思明日顯焦慮。

  其長子史朝義與唐軍交戰時連連敗北,史思明聞報怒罵:「小子成就不了我的大事!」他將史朝義痛罵一頓,聲稱欲殺之以立威,隨後命令史朝義一天之內修築三角城以囤糧。


  史朝義做的已非常不錯,幾乎完成了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日城已修好,但還來不及塗抹外牆。史思明表示非常不滿意,召來史朝義又大罵了一頓,並揚言拿下陝州後就殺了他!而且,史思明不只想殺史朝義一人,看樣子打算將其派系一鍋端。

  史朝義的部將駱悅、蔡文景等人見死到臨頭,勸史朝義舉事:左右是個死,搏一把或有生機。當晚,史思明被勒死,用氈毯裹屍運回洛陽草草掩埋了事。

  史朝義矯詔繼大燕皇帝位,這個故事與安慶緒殺父幾乎如出一轍。歷經多次子弒父、下弒上的安史叛軍已成一盤散沙,在與唐軍交戰中不復當年之勇。公元763年正月,窮途末路的史朝義在平州溫泉柵(今河北灤州)自盡。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徹底平定,而盛極一時的李唐王朝也不復往昔榮光。國土罹難,生靈塗炭,唐朝由盛轉衰。接踵而至的藩鎮割據、宦官專政以及黨爭之禍,將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一步步推上末路。

  如果說藩鎮割據、宦官專政是唐玄宗種下的因,那麼在唐肅宗一朝便已開始結果。

  就在安家和史家忙著自相殘殺的時候,我們的唐肅宗李亨同志在忙什麼呢?

  他似乎有些安於現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安史之亂殷鑑不遠,他又有些害怕武將擁兵自重。

  於是當唐軍與安史叛軍激戰之際,唐肅宗為防範武將坐大而不設元帥,卻派了宦官魚朝恩監軍。

  魚朝恩壓根不懂兵法,卻喜歡指手畫腳。

  當年,安慶緒被圍相州,史思明從范陽南下相救時。大將李光弼請求出軍阻止史思明救援,但遭到魚朝恩反對。六十萬唐軍因魚朝恩一人而不能統一行動,導致交戰失敗。

  魚朝恩回朝後,卻將相州之敗歸罪於郭子儀。唐肅宗聞言,罷免了郭子儀兵權。

  自魚朝恩擔任所謂觀軍容使之後,唐軍兩員大將郭子儀和李光弼始終受其掣肘,導致前線戰事膠著,優勢始終不能轉化為勝勢。如果不是安史叛軍自亂陣腳,這場平叛之戰不知道還要打多久。

  權勢滔天的魚朝恩,並非唐肅宗最信任的宦官,相貌奇醜的李輔國才是。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輔國因擁立李亨登基有功,歷任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府儀同三司、知內侍省事,封郕國公。唐肅宗將其視為心腹,賜名護國,後改名輔國,把軍政大權都委託給了他。其時朝臣有奏,必須先經過他後才能上報唐肅宗,可謂天下大事皆決於一位宦官。

  李輔國的權力大到了什麼地步呢?

  宰相及朝臣想見皇帝,必須經過李輔國的統籌安排。皇帝頒發的詔書,需要他的署名才能施行。

  這還不算什麼,太上皇唐玄宗在他面前也得戰戰兢兢。

  在唐肅宗默許下,李輔國幾乎把太上皇唐玄宗喜歡的三百匹馬全部收回,最後只勉強留下十匹;又流放了對唐玄宗忠心耿耿的高力士,並強令陳玄禮退休致仕,讓唐玄宗徹底變成了孤家寡人。

  據說唐肅宗幾度想去看望老父親,但因李輔國阻撓而未能成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