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歷史細節裡面的魔鬼
後唐「半掛天王」李存勖,曾經跟契丹人打過很多仗,也總結了一些經驗。
其中一條,便是「左射」。
契丹人,也不是人人都能左右開弓的,換句話說,認為大部分都不能,沒有什麼問題。所以契丹人在迂迴穿插的時候,特別喜歡右勾拳。
李存勖為了對付契丹人,專門組建了一支「左撇子」軍隊(實際上就是左右開弓),第一任指揮使,就是……石敬瑭。
這支特殊部隊屢建奇功,但不知為何,番號後來被取消,極有可能是石敬瑭認契丹爹引起的。
但是這支部隊番號沒了,兵員沒有消失,因為「左射」的騎射部隊可以打出左路迂迴的奇招,所以在戰場上很需要他們。
後漢劉知遠需要,後周郭威也需要,這個先按下不表。
後周與北漢高平之戰爆發,郭榮親自領兵出征,他是前軍,後軍由老將河陽三城防禦使劉詞指揮。
事後證明,這個決定救了郭榮一命。
從總兵力看,後周肯定是多於北漢的,但是在高平遭遇的時候,僅僅是後周前軍,所以北漢的兵馬反而更多。
當時,後周中軍郭榮在本陣,身邊禁衛裡面,便有趙匡胤,潘美,張永德等人(都沒發跡,尤其是趙匡胤),中軍前鋒向訓、史彥超頂在前面。
左路是白重贊、李重進,右路何徽、樊愛能。
一開戰,跟右路對位的便是北漢第一猛將張元徽,上來就把何徽、樊愛能的軍陣衝垮了。樊愛能的騎軍先跑,倒卷珠簾之下,何徽也不得不跑。
左路中路前鋒也遭暴擊,全都頂到前面去填線。
開局不利,情況一度十分危急。
但這時候發生了兩件事,一件主觀的,一件客觀的。
客觀的,是起了大風,而且是南風,直接吹得北面而來的北漢軍睜不開眼。此刻已經打贏了的張元徽,居然被風沙迷了眼睛,不慎墜馬,被亂軍砍死。
一代猛將,就這麼死了。這種死法跟天上掉個石頭把他噶了差不多。
《十國千嬌》裡面開局便是主角一箭射死張元徽,不細說了。
第二件事,是有人建議,中軍從左翼繞後,直撲北漢軍本陣,一錘定音。
因為郭榮身邊有個傳奇斥候,也叫「斗將」,跟郭榮說:北漢軍極有可能全軍壓上,本陣空虛。
很難說這兩件事是哪一件先發生的,但從邏輯上看,顯然是郭榮繞後決死反撲在前,張元徽被風沙吹死在後,也可以叫天助自助者。
因為張元徽這一路如果先崩了,郭榮顯然不必太糾結,直接反打張元徽這一路,倒卷珠簾就能卷死後漢國主劉崇。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候,突左路其實風險是很大的,一般情況就是突不過去。劉崇不是傻子,不是說你突突一下他就掛了,沒有任何部署。其實就是沒想到郭榮會突左路。
至於為什麼突左路,不突更為混亂的右路,看似機會更多的右路呢?因為那時候打仗的都知道,左路可能更虛,就應該突突那邊,勝算大點。
反正就是賭嘛。
很多人以為,騎兵衝過去就行了,實際上那是兩軍交戰的戰線,除了中軍護衛皇帝的兵馬外,其他的都去填線了。
如果要衝,肯定路上會有人阻攔。事實上,據我推測,趙匡胤的功績,便是在路上突突的時候遇到北漢軍阻攔,他去打阻擊去了。
這是從司馬光歲月史書裡面反推的結論,諸位看過一笑即可,不必當真。
突突左路,這時候騎兵的戰鬥力就很重要了。
郭榮身邊的,都是軍中精騎,也包括趙匡胤等人。他們肯定不是當年左射軍的人,但傳承還在,有武藝就會有人要。
這些左右開弓者,衝出了兩軍亂戰的區域,直撲北漢本陣。劉崇見勢不妙直接潤了,兵敗如山倒。
所以說呢,從這個細節就看得出來,很多東西,人和事,都是一脈相承,沒有誰是從石頭縫裡面蹦出來的。
沒有這些左右開弓的精騎,郭榮能不能衝到劉崇面前,可就難說了。北漢也不是說張元徽死了就完蛋了,契丹人還沒走遠呢。
劉崇在後面親自搖旗吶喊,收攏了一萬北漢軍,正要反突擊。結果劉詞老將軍的後周后軍到了,本就士氣低落的北漢軍便直接崩了。
樊愛能和何徽兩個傢伙跑路遇到劉詞,一口咬定前軍崩了,郭榮生死不知。劉詞不信,急行軍趕到高平。
樊愛能與何徽,很難說不是因為這件事,後面被噶了的。換我是郭榮,我也要殺他們。
老實說,郭榮這一戰打得確實不太行,他太急切,怕劉崇跑了,如果等後軍也到了再動手,幾乎十拿九穩。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遇到機會了,有困難也要上。
但是呢,有時候你不能不佩服歷史偶然性的加成,還有所謂的「錯有錯著」。
並不是每件事做到最好,就會得到最好的結果。
郭榮身邊趙匡胤、潘美等人,素質是明顯強過郭威那邊繼承過來的何徽、樊愛能強一大截的。借著高平之戰,郭榮一口氣砍了七十多將領的腦袋,空出了一大堆軍中官職,郭榮得以從容安排身邊的新銳將領上位。
迅速建立自己的親信班底。
高平之戰真要是發揮得四平八穩,郭榮這位置以後能不能坐得穩,倒也難說得很。
贏能夠帶來尊敬,卻不能帶來畏懼,五代軍頭的那些惡習,還會繼續流傳下去。他們會不會將來兵變殺郭榮,這個只能靠猜了。
前文有很多鋪墊,這兩章才安排了左射營大破安守忠的局。還是值得幾張月票的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