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烘爐記> 第四十二章 湯立商,伐夏桀

第四十二章 湯立商,伐夏桀

2024-08-11 17:05:14 作者: 一棹碧濤
  詞曰:

  夏朝殘苛無道,湯使德仁征討。鳴鹿戰聲遙,桀敗自亡宗廟。權倒,權倒,商祚此中開肇。

  鳴條風雲突變,夏桀荒淫終亂。湯起舉義旗,順意民心激戰。滅幻,滅幻,開啟新朝畫卷。

  夏末神州紛擾,湯帥義師呼嘯。猛志覆昏朝,桀虜敗亡天詔。功耀,功耀,九鼎重歸新貌。

  夏朝末年,大地之上,王權勢微,各方諸侯漸生異心。在這混沌的局勢中,商部落逐漸崛起,其首領湯,姓子名履,心懷壯志,立志拯救蒼生,建立新的秩序。

  子履身材魁梧,目光炯炯,他有著非凡的智慧和領導才能,深受部落民眾的愛戴與擁護。然而,子履深知,要實現偉大的抱負,單憑一己之力遠遠不夠,他需要賢能之士的輔佐。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子履聽聞了有一位名叫伊尹的奇才。據說,伊尹廚藝精湛,能以烹飪之理喻治國之道,且智慧過人,洞察世事。子履心中一動,暗自下定決心,定要將此賢才招攬至麾下。

  華夏曆1091年,子履踏上了尋訪伊尹的征程。他帶著幾名忠誠的隨從,穿越山川河流,走過無數的村莊和城鎮。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但子履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決心,不曾有絲毫的退縮。

  幾經輾轉,子履終於來到了伊尹所在的有莘國。然而,伊尹此時的身份是有莘國國王的奴隸,負責國王的飲食。子履明白,要讓有莘國國王心甘情願地讓出伊尹並非易事,但他並未氣餒。

  子履決定先以客人的身份拜訪有莘國國王。在王宮的大殿上,子履彬彬有禮,向有莘國國王表達了對他的敬意,並送上了豐厚的禮物。交談之間,子履有意無意地提及了關於治國理政的話題,發現有莘國國王目光短淺,胸無大志。

  在恰當的時機,子履婉轉地表達了對伊尹才華的仰慕,希望有莘國國王能割愛,讓伊尹跟隨自己。有莘國國王一聽,心中頓生疑慮,他深知伊尹的才能,擔心伊尹一旦離開,會成為子履的強大助力,對自己構成威脅,於是斷然拒絕了子履的請求。

  第一次的請求遭到拒絕,子履並未放棄。回到住所,他與隨從們商議對策。有人建議直接用武力奪取伊尹,但子履堅決反對,他說:「吾等以仁義為本,豈能行此不義之事?」

  經過深思熟慮,子履想出了一個妙計。他派遣使者再次前往有莘國,向國王提出聯姻的請求,希望娶有莘國的公主為妻。有莘國國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聯姻提議,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商部落的日益強大,如果能通過聯姻與之結盟,對自己的國家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於是,有莘國國王答應了子履的聯姻請求。

  子履提出,作為嫁妝,他希望有莘國國王能將伊尹一併賜予他。有莘國國王雖心有不舍,但在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還是同意了。

  當伊尹來到子履的面前時,子履親自為他解開了枷鎖,目光中充滿了真誠與期待。伊尹望著子履,從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了那份求賢若渴的急切和對未來的宏偉藍圖。

  「久聞先生大才,今日得見,實乃湯之幸事。」子履說道。

  伊尹微微躬身行禮,道:「主公如此厚愛,伊尹定當竭盡全力,輔佐主公成就大業。」

  在歸途中,子履與伊尹促膝長談。伊尹滔滔不絕地闡述著他對於天下局勢的分析和治國安邦的策略,子履聽得頻頻點頭,心中對伊尹的敬佩之情愈發深厚。他們談論著如何推行仁政,如何發展農業,如何訓練軍隊,仿佛看到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未來正在向他們招手。


  伊尹又推薦他的好友仲虺,說仲虺之才不亞於自己。子履決定親自前往拜訪仲虺,以表誠意。他帶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這趟充滿未知的訪賢之路。

  一路上,子履風餐露宿,歷經艱辛。他穿過了茂密的森林,翻過了險峻的山嶺,趟過了湍急的河流。衣衫被荊棘劃破,腳掌也磨出了血泡,但他的目光始終堅定,心中的信念從未動搖。

  終於,子履來到了仲虺所在的村落。這是一個寧靜而簡樸的地方,村民們都在田間辛勤勞作。子履向一位老者打聽仲虺的住處,老者上下打量著他,眼中透著疑惑:「你找仲虺所為何事?」

  子履恭敬地答道:「我乃商族子履,聽聞仲虺先生賢德聰慧,特來拜訪,望能請他出山,一同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老者聽聞,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原來是商國首領,仲虺就在那間茅屋裡,不過他是否願意隨你離去,就看你的造化了。」

  子履感激地謝過老者,朝著茅屋走去。來到屋前,子履輕輕敲了敲門:「仲虺先生,在下商國子履,冒昧來訪,還望先生見諒。」

  屋裡傳來一個沉穩的聲音:「請進。」

  子履推門而入,只見屋內陳設簡單,卻整潔乾淨。仲虺正坐在案幾前,手持竹簡,目光專注

  子履躬身行禮:「先生,子履此次前來,是真心希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共同開創一番大業。」

  仲虺抬起頭來,看著子履,目光深邃:「大王,我久聞您的大名,也知您心懷天下。但如今之勢,要推翻夏朝的暴政,談何容易?」

  子履誠懇地說道:「先生,正因困難重重,才更需要先生這樣的賢才相助。子履願以性命相托,為百姓謀幸福,哪怕前路充滿荊棘,也絕不退縮。」

  仲虺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大王,您的決心令人敬佩。但我還需時間考慮。」

  子履沒有絲毫的不滿,他說道:「先生,我願意在此等候您的答覆。」

  接下來的日子裡,子履每日都與仲虺交流,分享自己的理念和抱負,同時也傾聽仲虺的見解和建議。子履的真誠和堅定漸漸地打動了仲虺,他看到了子履身上所具備的領袖品質和為天下蒼生的無私之心。

  終於,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仲虺對子履說道:「大王,我願跟隨您,一同為這天下謀一個新的未來!」

  子履大喜過望,激動地握住仲虺的手:「有先生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回到商國,子履任命伊尹為左相,負責政策的推行。仲虺為右相,負責招兵及練兵。

  一日,子履、伊尹和仲虺正在殿內商議國事。

  「主公,如今夏朝國力漸衰,但其根基尚在,我們若要取而代之,需徐徐圖之。」伊尹拱手說道。

  子履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說道:「吾等志在救民於水火,必當謹慎行事。」

  仲虺上前一步道:「主公,屬下聽聞夏之屬國葛國,國君暴虐無道,百姓苦不堪言。我們何不以此為突破口,既能彰顯我商國正義,又可試探夏朝的反應。」

  子履沉思片刻,說道:「此計可行,但需謀定而後動。」

  於是,子履命伊尹和仲虺著手準備征伐葛國之事。

  伊尹親自前往葛國,深入民間,了解民情。只見葛國土地荒蕪,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葛國國君橫徵暴斂,沉迷酒色,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伊尹心中悲憤不已,返回商國後,將所見所聞一一稟報給子履。


  「此等暴君,當伐之!」子履憤怒地拍案而起。

  子履的軍隊在仲虺的訓練下,軍紀嚴明,士氣高昂。出征之前,子履站在高台之上,對著將士們高聲說道:「吾等此番出征,乃是為了拯救葛國百姓,剷除暴虐之君!」將士們齊聲高呼,聲震雲霄。

  華夏曆1092年,商軍浩浩蕩蕩地開往葛國。葛國國君得知消息後,驚慌失措,卻毫無抵抗之力。商軍迅速攻破葛國城池,葛國國君被生擒。

  子履進入葛國都城,百姓們夾道歡迎,高呼萬歲。子履安撫百姓,開倉放糧,廢除了葛國國君的苛政。

  子履伐葛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夏朝。夏桀大怒,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商國子履擅自征伐我屬國,分明是不把我王放在眼裡,應當興兵討伐!」一位大臣憤怒地說道。

  但也有大臣勸道:「子履素有仁德之名,此次征伐葛國或許事出有因。且商國國力漸強,不可貿然出兵。」

  夏桀猶豫不決,最終未下定決心出兵征討商湯。

  子履在葛國整頓政務,安撫民心。此次勝利,讓商國的聲望大增,周邊的諸多小國紛紛前來歸附。

  子履論功行賞。伊尹和仲虺受到了重賞,但他們卻絲毫不敢居功自傲。

  「主公,此次勝利只是開端,夏朝必定不會善罷甘休,我們需加緊準備。」伊尹憂心忡忡地說道。

  子履點頭道:「吾深知此理,今後當更加勵精圖治,壯大實力。」

  華夏曆1093年,經過一年的整頓,商軍日益強大,子履知道,要想推翻夏朝,必須先削弱夏桀的勢力。而夏的屬國韋國,便成為了子履的第二個目標。

  「大王,韋國雖小,但其與夏朝關係緊密。若能一舉拿下韋國,既能彰顯我商國之軍威,又能斷夏朝一臂。」伊尹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仲虺拱手道:「伊尹所言極是,韋國之君向來對夏桀忠心耿耿,伐韋乃是義舉,必能贏得民心。」

  子履微微點頭,目光炯炯:「吾意已決,誓要伐韋。但此戰關乎重大,當如何部署,還需從長計議。」

  伊尹沉思片刻,道:「大王,韋國兵少力弱,但其城防堅固。我們當以奇襲為主,先派一支精銳部隊繞至韋國後方,趁夜色發動攻擊,打開城門,然後大軍再一舉攻入。」

  仲虺補充道:「同時,可派出使者,勸說韋國百姓,讓他們知曉大王乃是為救民於水火而來,減少抵抗。」

  子履採納了二人的建議,開始秘密籌備伐韋之事。

  經過精心準備,子履的大軍踏上了征途。茫茫荒野中,旌旗飄揚,士氣高昂。子履騎在馬上,心中充滿了決心和信念。

  夜晚,繁星點點。商國的奇兵悄悄地接近了韋國的城牆。為首的將領一揮手,士兵們迅速架起雲梯,向著城牆攀爬而上。

  韋國的守軍在睡夢中被驚醒,慌亂中起身抵抗。但商國的奇兵如神兵天降,迅速占領了城門,打開了通道。

  城外,子履聽到城門打開的信號,一聲令下:「眾將士,隨我衝鋒,攻克韋國!」

  大軍如潮水一般湧入城中,喊殺聲震天動地。韋國的軍隊在商國大軍的猛烈攻擊下,節節敗退。

  韋國國君得知城池已破,驚恐萬分。他試圖組織最後的抵抗,但商國的大軍勢如破竹,已無可抵擋。


  在戰火紛飛中,子履親自策馬入城。他高聲呼喊:「吾乃商國子履,只為拯救百姓而來,降者不殺!」

  韋國的官兵早已對夏桀和韋國國君的殘暴統治心生不滿,聽聞子履之言,紛紛放下武器,歡呼起來。

  韋國國君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只得投降。

  子履順利地攻克了韋國,他沒有進行殺戮和掠奪,而是安撫百姓,整頓城防。

  「伊尹、仲虺,此次勝利,全賴二位之謀略。」子履感慨地說。

  伊尹微笑道:「大王英明神武,將士們用命,此乃天助我商國。」

  仲虺道:「但夏朝必定不會善罷甘休,我們還需做好應對之策。」

  子履目光堅定:「不懼!此次伐韋,只是開端。終有一日,我要讓天下百姓都過上太平日子。」

  消息很快傳到了夏朝,夏桀暴跳如雷:「子履小兒,竟敢犯我屬國!」

  然而,此時的夏朝內部腐朽,各方勢力勾心鬥角,對於商國的崛起,已無力應對。

  子履在攻克韋國後,勢力進一步壯大。他的仁德之名傳遍四方,越來越多的部落和百姓紛紛歸附。

  華夏曆1095年,子履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帶領,伊尹為軍師,向夏的屬國顧國進軍。第二路由子履之子勝帶領,仲虺為軍師,向夏的屬國昆吾國進軍。

  號角吹響,商軍集結,旌旗蔽日。子履親自率領大軍,向著顧國進發。一路上,商軍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民心。

  顧國國君聽聞商國大軍來襲,驚恐萬分,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對策

  「商軍勢大,我們該如何是好?」顧國國君憂心忡忡地問道。

  大臣甲道:「國君莫慌,我們當緊閉城門,堅守不出,等待夏朝援兵。」

  大臣乙反駁道:「夏朝自身難保,未必會派兵來援。我們不如主動出擊,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顧國國君猶豫不決,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此時,子履大軍已兵臨城下。子履命伊尹前往城前勸降。

  伊尹高聲喊道:「顧國百姓,商國仁義之師,只為推翻暴政,拯救天下蒼生。顧國若能歸降,可保百姓平安,安居樂業。」

  城上的顧國士兵紛紛交頭接耳,軍心開始動搖。

  顧國國君見此情形,大罵道:「賊子休要妖言惑眾,我顧國寧死不降。」

  子履見勸降無果,只得下令攻城。商軍如潮水般湧向顧城,雲梯、投石車紛紛上陣。一時間,喊殺聲震天。

  顧軍拼死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商軍很快攻破城門,湧入城中。

  顧國國君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子履進入城中,下令安撫百姓,嚴禁搶掠。

  「主公,此次攻克顧國,可喜可賀。」伊尹笑著說道。

  子履卻面色凝重:「此乃一小勝耳,推翻夏朝的道路還很漫長。我們當以顧國為鑑,不可驕縱,繼續前行。」

  子履兵伐顧國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各方,天下震動。夏朝的統治更加搖搖欲墜,而子履的威望則日益提高。

  再說子勝親率大軍出征昆吾國。一路上,旌旗蔽日,士氣高昂。子勝騎在戰馬上,望著前方,心中也是充滿了豪情壯志。


  昆吾國得知商國大軍來襲,國王驚慌失措。他連忙召集大臣商議對策。

  "商國無故興兵犯我,這該如何是好?"國王焦急地問道

  一位大臣說道:"大王,商國兵力強盛,我們不可與之硬拼。不如派出使者,向夏朝求救。"

  國王無奈地點點頭:"也只好如此了。"

  然而,當昆吾國的使者前往夏朝求救時,夏桀卻不以為然,對使者說:"小小商國,何足為懼。子勝不過是夜郎自大,待朕收拾了他。"使者無奈,只得返回昆吾國。

  仲虺深知昆吾國已是孤立無援,於是建議子勝迅速發起進攻。子勝一聲令下,大軍如潮水般向昆吾國的城池涌去。

  昆吾國的將士們拼死抵抗,但在商國大軍的猛烈攻擊下,漸漸難以支撐。經過數日激戰,昆吾國的城池終於被攻破。

  子勝踏入昆吾國的王宮,國王跪地求饒。子勝看著他,冷冷地說:"你與夏朝狼狽為奸,欺壓百姓,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昆吾國的覆滅,讓夏朝大為震驚。夏桀這才意識到商國的威脅,但為時已晚。子勝在勝利的激勵下,繼續整軍備戰,準備會合父親子履,向夏朝發起最後的進攻。

  華夏曆1096年年末,子勝率軍與子履會合,子履下令陳兵於鳴條郊外,整頓軍備,準備與夏朝進行最後的決戰。

  而此時的夏朝,夏桀依舊沉迷於酒色,揮霍無度,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他的統治引起了諸侯的不滿和反叛,但他卻不以為然,堅信自己的王權至高無上。

  經過兩個月的整頓,子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率領大軍兵伐夏朝。商軍一路士氣高昂,所到之處,百姓們紛紛響應,支持子履的正義之師

  夏桀得知子履已將兵臨城下,大為震怒,立即召集軍隊,準備迎敵。兩軍在鳴條相遇,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

  戰場上,子履身著鎧甲,站在戰車上,威風凜凜。他大聲激勵著士兵們:「將士們,今日之戰,是為了天下的蒼生,為了正義!讓我們齊心協力,推翻暴政,建立一個新的、美好的世界!」士兵們齊聲高呼,聲震雲霄

  伊尹在軍中運籌帷幄,制定戰略。他觀察著夏軍的布陣,向子履建言:「主公,夏軍雖看似強大,但軍心渙散,我們可集中兵力,攻其薄弱之處。」仲虺則親自率領一隊精銳,衝鋒在前,奮勇殺敵。

  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雙方士兵都拼死搏鬥。但漸漸地,商軍的優勢顯現出來。商軍訓練有素,將士們為了正義而戰,士氣如虹;而夏軍則是一群烏合之眾,許多士兵對夏桀的暴政早已心懷怨恨,根本無心作戰。

  最終,夏軍潰敗,四處逃散。夏桀見大勢已去,妄圖逃跑,但被商軍俘虜。

  子履看著被擒的夏桀,心中沒有絲毫的憐憫。他義正言辭地說道:「夏桀,你的暴政讓天下受苦,今日你的統治終結了!」夏桀卻依舊嘴硬,詛咒著子履:「你這亂臣賊子,不得好死!」子履不為所動,下令將夏桀流放於南巢。

  夏桀在被流放的路上,回想起自己曾經的輝煌和如今的落魄,心中充滿了悔恨。但一切都已太晚,他的暴政讓他失去了一切。在半路,夏桀貧病交加,終是悽慘地死去。

  華夏曆1097年,子履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他登上王位後,繼續推行仁政,天下逐漸安定繁榮。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對子履感恩戴德。

  在商都的宮殿中,子履宴請群臣。伊尹和仲虺坐在商湯兩側,眾人歡慶著勝利。子履舉起酒杯,感慨地說道:「此次勝利,全賴諸位愛卿的鼎力相助。往後,我們更當勵精圖治,不可重蹈夏朝之覆轍。」伊尹和仲虺紛紛點頭,表示願為商朝的長治久安鞠躬盡瘁。

  商朝的繁榮昌盛,在子履和他的賢臣們的努力下,拉開了帷幕。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