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周部落的興起
2024-08-11 17:05:29
作者: 一棹碧濤
在陝甘黃土高原的深處、渭水奔騰流淌的流域一帶,生活著古老的周族部落。傳說他們因「姬水」而得姓為姬,其始祖名棄,被稱作后稷,乃有邰氏女姜嫄的血脈。
時光流轉至商朝初年,后稷的後代公劉,率領著族人背井離鄉,從邰遷至磁。早期的周人在陝西武功一帶紮根,待到公劉的時代,周部落又遷移到了豳地。在這片土地上,他們漸漸從耕牧結合的生活方式轉變為以農耕為主,一座農耕為主的城邑悄然興起。
歲月匆匆,自公劉起,歷經九世傳承,古公亶父成為了部族的首領。然而此時,周人遭受著薰育戎的頻繁侵襲與逼迫,生存的重壓讓他們別無選擇,只得再次踏上遷徙之路。他們艱難地越過漆、沮和梁山,一路披荊斬棘,最終來到了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周原。
周原仿佛是上天賜予的福地,物產富饒,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為農耕提供了絕佳的條件。古公亶父帶領族人在此造田營舍,建邑築城,周部落的國力如春筍遇雨,迅速恢復且日益壯大。
遷徙到周原之後,周人成為了黃河領域共主的大商王朝的臣民,謙卑地侍奉著商王子瞿。在商王朝的庇護之下,他們默默地積聚力量,同時也用心地接納著商朝的文化體系,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著自身。至此,古公亶父在位時,周部族已然頗具規模,他們定居在岐山之下,此地被稱為「岐周」。
古公亶父膝下有三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小兒子季歷。然而,古公亶父的心中,卻對小兒子季歷偏愛有加。這份偏愛,並非源於季歷的巧言令色,而是他身上所展露的睿智與果敢,讓古公亶父看到了周族未來的希望。太伯和仲雍,皆是仁厚孝順之子,他們將父親的心思看在眼裡,疼在心頭。
某個繁星點點的夜晚,太伯與仲雍相聚在篝火旁。仲雍憂心忡忡地說道:「兄長,父親對季歷的偏愛,你我皆心知肚明。這族長之位,想必父親是屬意於季歷的。」太伯望著跳躍的火苗,長嘆一口氣:「我又何嘗不知,只是這讓位之事,該如何是好?」仲雍眼神堅定:「為了周族的昌盛,為了順父親的心意,你我不如遠走他鄉,讓季歷能順理成章地繼承大統。」太伯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不舍,但更多的是堅定:「也只好如此了,但願我們的離開,能換來周族的安寧與繁榮。」
於是,在一個晨曦微露的清晨,太伯和仲雍悄然離開了周原,向著未知的荊蠻之地進發。一路上,風雨兼程,山水重重,卻未曾磨滅他們心中的信念。
荊蠻之地,山林密布,瘴氣瀰漫,與周原的繁榮截然不同。太伯和仲雍憑藉著堅韌的毅力和智慧,逐漸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他們與當地的本土氏族交流、融合,將周族的先進農耕技術和文化傳授給他們,贏得了當地氏族的尊重和信任。
時光荏苒,太伯與仲雍在荊蠻之地落地生根,開疆拓土,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國度——吳國。他們以仁德治理,吳國日漸興盛。
而在遙遠的岐山之下,季歷不負眾望,在古公亶父的悉心教導下,帶領著周族不斷發展壯大。農作豐收,畜牧興旺,貿易繁榮,周族在岐周的土地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周原的風,依舊溫柔地吹過田野;吳國的雨,也淅淅瀝瀝地滋潤著大地。太伯、仲雍與季歷,雖身處異地,但他們的心,始終牽掛著共同的根——周族。他們用各自的方式,為周族的未來譜寫著壯麗的篇章。
季歷的時代,商周之間的紐帶開始緊密地交織。季歷,這位周國的領袖,不僅迎娶了商室的女子,與大商王朝聯姻,還承蒙商王子托的封賞,獲封為「牧師」,成為了商王朝在西方最為倚重的方伯。周國,也因之成為了商朝屬國中的強大力量。
然而,在這看似親密的表象之下,卻暗藏著猜疑與提防的暗潮。殷商的統治者們,雖然享受著周國帶來的穩定西部的助力,卻始終對這股新生且日益壯大的力量心存忌憚。他們的目光時刻緊盯著周國的一舉一動,生怕有朝一日,這股力量會掙脫束縛,對商朝的統治構成威脅。
而周國,在季歷的帶領下,也逐漸展現出了其雄心壯志。他們不斷併吞周邊的小國,一步步擴張著自己的勢力範圍。但這其中,尤其引起殷商警覺的是,周國對於那些親商諸侯國的征伐。
商王子托,眼看著周國的勢力愈發強大,且逐漸不再完全聽命於己,為了扼制周族的進一步發展,確保商朝的獨尊地位不受威脅,最終決定痛下殺手,剷除了季歷。然而,商朝仍需依靠周國來穩定西方,故依舊封周人為西伯。
季歷之死,令周人心中充滿了悲憤與仇恨。但他們深知,此時的實力尚不足以與強大的商朝正面抗衡。在這艱難的時刻,周人心中那強烈的天命觀,成為了支撐他們前行的精神力量。他們堅信,「修德」以得民心,遵從民意,才是上天眷顧的關鍵。所謂「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在這一信念的指引下,周人暗暗立下了滅掉東方商朝的決心,等待著時機的到來。
時光流轉,西伯姬昌繼承了父親的遺志,成為了周國新的領袖。他深知,當前的周國,國力尚不足以與強大的商朝直接對抗。於是,他選擇了隱忍,表面上繼續向商朝臣服,仍為商西伯。
姬昌在位期間,勤修內政,重視農業生產,推行仁政,使得周國的國力日益強盛。
周國的繁榮昌盛,引得周邊的百姓紛紛來投。但姬昌清楚,這還遠遠不夠。商朝的強大猶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橫亘在面前。他需要更加謹慎地謀劃,等待那個能夠一決勝負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