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家妹妹的婚事,恆輝還是很關心的,他深入調查了謝朝的詳細情況。
謝家人口並不複雜,他家中僅有一位母親以及一個尚未成年仍待字閨中的小妹妹。
如此單純的家庭,柔淑嫁入這樣的人家,想必日後定不會有太多繁雜瑣事。
恆輝將這一消息告訴林靜姝,林靜姝了解過謝朝的事情之後,也覺得他人品不錯。
夫妻兩人就結伴去看了柔淑,並向她提及此事。
謝朝乃是御前侍衛,日常多數時間均留在宮中,所以林靜姝還領著柔淑,去看了一次謝朝。
謝朝穿著一身玄色侍衛服,單手持刀站在門前,面容冷硬肅穆,身材修長挺拔。
最讓柔淑覺得滿意的,就是那雙眼睛,燦若繁星,充滿朝氣。
三妃都以為自己做了無用功,估計短時間內柔淑不會在出嫁了,誰知道王四公子死了一個月,柔淑的夫君就選出來了。
明和四年,正月二十八,柔淑嫡公主出嫁,先皇后帶來的嫁妝,平分三份,分給了三個孩子。
柔淑嫁妝里的一半,都是先皇后的嫁妝,另一半是皇上準備的,至於家具這些,都是自小準備好的。
張昔年她們這些后妃們也都添了不少妝,柔淑出嫁,說是二十里紅妝都不為過。
柔淑出嫁之後,三妃又開始忙碌起來,二月底三月初,宮裡的賞花宴就要開始了。
皇上下了朝,就喜笑顏開的,拿了本摺子,過來找張昔年了。
平安如今已經一歲半了,早早的就學會了走路,不過到現在還不願意說話,整天不是睡就是睡,懶的不行。
看平安這個樣子,張昔年覺得這孩子太懶,所以有事沒事就折騰他。
平安來者不拒,被放在哪裡就在哪裡坐下,要是累了還能躺一會,絕對不多走一步。
皇上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張昔年雙手叉腰,氣鼓鼓的看著躺在地上的平安。
平安把眯縫的眼睛,看著張昔年,看那個樣子,估計馬上一會兒就要睡過去了。
「他睡就讓他睡,別管他了,快來看看這份摺子。」皇上把張昔年拉到榻上,把手裡的摺子遞給她。
至於平安,就被父母兩個人給忽略了。
他也不在意,索性躺在地毯上雙眼一閉,很快小呼嚕就打起來了。
張昔年看著皇上如此開心愉悅,不禁心生好奇,究竟何事能讓他這麼高興?
等她疑惑地接過摺子展開看了一遍之後,頓時驚愕得睜大雙眼。
」長安他......」
摺子上赫然寫明,現在邊關30萬大軍的統帥,變成了長安,長安成了大將軍。
」怎會如此迅速?」 張昔年滿臉詫異。
要知道去年五月時長安方才出征,而眼下才剛至二月,短短大半年的時間,長安居然已經成為了大將軍,這未免也太快了吧?
皇上見狀則微微一笑,解釋道:」那自然是靠著真刀真槍,一點點打出來的。」
自抵達邊關之日起,長安恆琛他們,便有些按捺不住躁動之心,他們既然來了,就肯定想有一番作為。
所以,從普通將領開始,時不時便挑釁他人決鬥,漸漸的,他們在軍中就有了聲望。
後來到了冬季之時,長安和恆琛恆霄他們齊心協力、並肩作戰。
成功圍剿並消滅了企圖前來邊境地區大肆燒殺搶掠的突厥人,得了一場令人矚目的勝利。
此次之後,長安他們在軍中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陳將軍,雖然被皇帝冊封為大將軍,但他心中卻非常清楚,皇帝心目中的最佳大將軍人選其實是長安。
因此,陳將軍明面上和暗地裡都故意為難長安,但這些難題都被長安巧妙地一一化解。
隨著長安不斷解決這些困難,他在軍隊中的威望日益升高。
眼看著長安在軍中愈發遊刃有餘、春風得意,陳將軍內心深處其實也是頗為滿意的。
當長安再次立下赫赫戰功後,陳將軍決定與長安展開一番較量,二人約定,如果陳將軍輸掉這場比試,那麼就將大將軍之位讓予長安。
比賽結果可以預料,陳將軍輸了,長安也由此接任大將軍一職,成為了邊關的新將領。
「長安剛剛被冊封為將軍沒多久,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便像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整個漠北地區。
突厥皇族聽聞此訊後,皆認為長安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黃毛小子罷了,根本不懂行軍用兵之道。
於是他們便妄圖趁著長安初任將軍、根基未穩之際發動突然襲擊,企圖一舉擊潰我軍。
然而令突厥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他們卻是一腳踢到了鐵板之上!」
長安親自出城門應戰,率領恆琛恆霄,恆軒恆齊,著麾下英勇無畏的將士們奮起反擊。
以雷霆萬鈞之勢給予敵人迎頭痛擊,並最終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
這場勝利對於長安來說無疑是意義重大的,它不僅讓長安成功地坐穩了大將軍的寶座,更向世人證明了長安卓越的軍事才能與領導能力。
皇上滿心歡喜地笑著說道:」此次突厥來襲反倒成就了長安!」
此時此刻,張昔年注視著開懷大笑的皇上,他的臉上洋溢著真摯的喜悅之情。
眼神中透露出難以抑制的興奮與激動,甚至還隱隱流露出一絲對長安的讚賞與驕傲。
」果然如朕與父皇所料,長安就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將帥之才啊!」
張昔年聽後心情同樣十分愉悅,也為長安感到由衷的自豪。
不過,張昔年卻有些擔憂,問皇上:「邊關的戰爭,還要打多久?」
儘管張昔年不過問世事,但她並非一無所知,對於前朝和後宮所發生的事,她一切都心知肚明。
自皇帝即位後,所推行的賦稅政策相較於歷代王朝都更為寬鬆,而這自然也是基於一定實力之上的決策。
伊靈萱發明的東西以及開設的商鋪,為皇帝帶來了豐厚收益,這些錢財最後皆歸入國庫之中。
然而,多年來無論是治理水患或是發動戰爭,耗費的資金皆源自國庫,如今,國庫已經不太豐盈了。
再這樣下去,國庫估計撐不了多長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