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新朝氣象

2024-09-10 21:47:27 作者: 引火松果
  第1083章 新朝氣象

  老朱在初二的大朝會中宣布要退位的消息時,朝野上下迎來了一場極大的震動。

  以六部尚書為首的朝廷高官們,俱都對此表示反對。朝會之上難得的出現了人聲鼎沸的混亂狀況,官員們全都慌了神,在奉天殿裡七嘴八舌的跪請老朱收回成命。

  這般紛亂的景象,在洪武年間還是第一次出現。

  老朱御宇三十年,將華夏從被前元肆虐過後的殘破景象中,經營成了如今這一副蒸蒸日上的模樣。重開華夏之天的功業已是前無古人,締造出的這個洪武盛世更是媲美漢唐。在他的手上,幾乎可以說是做成了古往今來第一等的功業。

  這樣的一位皇帝,縱使老朱御下甚嚴,對官吏也是束以嚴刑峻法居多,但他突然說要退位,忽然之間也一定有不少人覺得茫然無措。

  當然,其中或許也有覺得老朱是在考驗眾臣的。表現出來就是朝野上下對此事驚惶不已,齊聲反對。

  對於朝臣們的反對,老朱只回答了八個字:「朕意已決,無須多言。」

  但饒是如此,散朝之後,還是有雪片一般的奏疏朝著老朱飛來。老朱則一律留中不發。

  「陛下竟欲退位,這不是平地生波嘛……這大明天下,日後何去何從……」

  「唉,可不是。而今交州新復,朝中事務千頭萬緒,陛下若是退位,太子殿下還不知能不能壓服萬方……」

  「某倒是覺得,陛下既年事已高,早些將帝位傳給太子殿下,倒也不無不可。太子殿下畢竟監國多年……」

  「唉,話雖如此,然則陛下之威望,太子殿下卻是遠遠未及。若是陛下退位,只怕流言四起,四方不穩。須知人言可畏……」

  「當今陛下龍體康健,有陛下坐鎮,我大明開拓進取自無後顧之憂,但若是陛下退位,那些個魑魅魍魎只怕就要出來了。好在我大明四方如今倒沒什麼敵手……」

  諸如此類的議論充斥著朝野,大體來說,人們都是害怕變動的。現在洪武皇帝執政,大明蒸蒸日上,他們便也害怕這樣的日子突然發生了變化。再加上皇帝想要退位,若是不勸,豈不顯得自己不夠忠心?各種各樣的心思糅雜在一起,反對老朱退位的聲浪也就變得異常強烈。

  在這樣的反對聲里,若是老朱仍舊一意孤行的退位,只怕朝廷就要如那些人所猜測的那般,當真的迎來一場動盪。

  但老朱何許人也,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退位,自然就已經做好了下一手的準備。沒過幾天,勸阻皇帝退位的勢頭還沒平息,在大明朝野的高層里,就開始流傳出另外一則流言來。

  「據說,內閣已經擬好了數十個分封的賞格,只待新君登基,便要分封天下。」

  「果真?這裂土封疆的事說了幾十年了,實質上封出去的領土卻是不多……一次要分封數十?這可動作可不算小……」

  「太子殿下登基,能有這般大的動作?想來此事是空穴來風。」

  「咱大明這些年來開疆拓土,封出數十個諸侯倒也綽綽有餘。我看這消息,倒也不一定便是無稽之談。新君繼位,自有新氣象,封賞諸侯,倒也合理。」

  這「分封天下」的傳言傳出,朝野之間的許多人頓時就動心起來。大明承諾要分封已經數十年了,但至今為止,只封了魏公徐家、韓公李家、以及秦王、晉王、燕王、周王等幾位朱姓皇子,對其他人來說,這分封就像是一張吊在驢子眼前的,看得著卻吃不著的大餅。


  而現在,這大餅竟然真要落到嘴裡來了?

  在「分封」大餅的誘惑之下,朝野輿論開始了變動,開始有不少人站出來認為,陛下不戀棧權位,將皇位退給太子殿下,才是真正的明軍所為。

  這正說明了我大明朝父慈子孝,乃歷朝之最。至於天下會不會動盪……陛下雖然退位了,不也可以坐鎮整個天下麼?

  提前退位,還能更好的幫助太子殿下查缺補漏,使我大明帝位傳承更加平穩。

  這個風向,漸漸蓋過了先前不願意老朱退位的浪潮,朝中風向的轉變,自然也傳到了老朱的耳中。

  「這群牆頭草……」看著手中錦衣衛蔣瓛遞上來的秘奏,老朱一副怒極反笑的模樣。「老五,你瞧瞧這份,『宋國公於富樂院密會吏部兩位侍郎,著起引動風向,支持新君繼位』,」

  「還有這份,『鞏昌候於私室中書密信,予戶部尚書張叔亮,欲疏通內閣,謀取分封名額』……」

  「哼哼,前兩日還求著咱繼續當這皇帝,分封的消息一放出去,就又巴不得咱趕緊卷了鋪蓋走人了……」

  他的語氣之中,竟是帶著幾分莫名的酸味兒。

  朱肅陪坐在一邊,一邊暗自心驚於老朱麾下錦衣衛的無孔不入,一邊對老朱笑道:「您老啊,可真是難伺候的緊。」

  「您不就是料定了他們會轉變風向,這才故意放出的風聲?」

  「現在他們果然如您所料了,您心裡卻又不痛快了。」

  「哼哼。」老朱輕哼一聲,不置可否,只是面上的不悅之色,仍是消下去了幾分。

  雖說已經決定了要急流勇退,但其實,老朱心裡還是有不舍的。

  這普天之下,又有誰能不戀棧權力?更何況,老朱手中的權力乃是皇權,是世間第一等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老朱自然也是戀權的。若不戀權,當年也不會謀劃著名將以宰相之身、分走皇權的胡惟庸給徹底掃落馬下,最後更是徹底廢除了宰相制,以內閣取而代之。

  但權力於他而言,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責任……他現在,也想看看自己挑選的後繼者朱標,能不能真正的承擔起這個責任。

  「罷了。」他隨手將那幾份錦衣衛的密報甩落在御案上。「這些人的小心思,咱就不參合了。左右也就只有那麼點見不得人的算計。」

  「老五,咱尋你來,是有事兒要吩咐你。咱退位後……」老朱向朱肅招了招手,朱肅湊了過去,老朱在朱肅耳邊附耳說了許多……

  ……

  流言發酵了足足有兩個月之久,兩個月,秦淮河邊本來乾枯的柳枝已經抽出了新芽,朝野市井之間,關於洪武皇帝準備退位給太子的事,也終於基本有了定論。

  終究是利祿動人心,在一眾功臣勛貴的推動下,朝野市井之間的風向終究是傾向於不反對皇帝讓位了。一則太子也已經做了三十年的太子,這幾年來監國理政,從未出錯,實際上也已經和皇帝差不離兒了。二則太子上位,必然要大肆施恩於群臣,這施恩的手段現在已傳出來了是分封。

  分封,對於武人來說,自然是一件大好事,已經立下了大功的有望得到一塊切實的封地,暫時功績還不夠的,開了這先河,日後自然也更加的有盼頭。而對於文人來說,則也多了一條新的出路:大明朝中官員數量已經趨近飽和,文人們想要求官,就只能去卷科舉。


  但若是朝廷開始了分封,科舉不成的文人們,往往也能在這些分封出去的武將那裡,求得個一官半職。那些分封出去的荒僻之地人才匱乏,莫說是他們這些飽學之士,基本只要識字,願意到那些地方去的,就能夠當個管人的官兒。

  這在現在已有的幾個封國里是被證明了的。

  於是,在這樣的輿論風向之下,洪武皇帝第二次在朝會中提出要退位時,朝臣之中反對的聲浪便小了許多。廷議幾次之後,朝野上下便也基本達成了一致。之後就是太子三辭三讓,同意之後,禮部開始籌備相關的大典,朝中上下也開始忙碌起來了。

  又三個月後,老朱在鐘山舉辦了退位大典,太子朱標順利繼承皇位,號「懿文皇帝」,拜老朱為太上皇,於鐘山祭奠天地,並布告天下。

  同時,在登基大典上,宣布了大明分封的名單,其中包括曹國公、宋國公、鄭國公、涼國公四位國公及數位侯爺,手筆之大,令人咋舌。基本於國有大功、且銳意進取的勛貴,皆有封賞,武勛階層大喜,新朝氣象生機勃勃。

  同時,洪武帝、懿文帝也在鐘山之上議定了大明華夏根基之土,其東至遼東,西至哈密,南達交州,北至蒙古。並與一眾封臣及天下萬民盟誓,永世護衛華夏根基,若有進犯華夏根基之土者,舉天下共擊之。

  這個盟約,後世稱之為「鐘山會盟」,成為華夏子民俱都遵守的鐵律,也是日後大明華夏帝國憲法的開篇第一條綱領。

  在分封完諸封臣之後,懿文皇帝頒布了第一條大赦天下的詔命,普天同慶。同時,傳出了洪武皇帝要移居中都鳳陽的消息。眾臣自無疑意,只以為洪武皇帝這是要衣錦還鄉,落葉歸根。

  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為平穩的一次權力交接,沒有血腥,沒有算計,大明帝國的第一任和第二任皇帝,給後世的子孫們開了一個十分美好的榜樣。

  當然,其實許多皇家的部門,比如錦衣衛,最大的權力還是握在太上皇帝洪武帝的手裡的。這是懿文皇帝朱標自己的請求。縱使父皇已經退位,他也不願意當真拿走父皇的全部權力。

  父皇想要微服週遊天下,手中還是要有一支隱秘的親軍護衛,方才穩妥。

  在這樣的背景里,洪武太上皇帝移架中都的儀仗,終於要出發了。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