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大征服時代

2024-11-09 11:52:19 作者: 引火松果
  第1130章 大征服時代

  關於朱棣西征的這一場戰役,東方史書上稱之為「漢學西遷」,西方則稱之為「大征服時代」。

  通過這一場大西征,直接擊毀了西方世界腐朽的神權統治,在文藝復興初期的這個關鍵節點裡,讓西方人知曉了華夏文明碾壓性的強悍。

  有時候,戰爭確實是傳播文明最為便捷的途徑。因為朱棣的這次西征,徹底改變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格局。明軍的西進,沒有如先前成吉思汗和阿提拉的西征那般給歐洲帶來毀滅性的傷害,反而因為明軍西征途中對西方城池的短暫統治里大力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剿殺無良貴族等舉措,使得一部分的西方民眾對大明文化擁有了極大的好感。

  他們第一次知道了他們不需要祈求死後上天堂,在活著的時候就能過的很好;不需要向貴族繳納沉重的賦稅,統治者甚至還會來幫助自己通溝挖渠,斷案伸冤。

  同時,一些西方的智者們也對大明這個來自於東方的國度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明人的西來,給了他們就近接觸華夏文化的機會。朱棣的西征既是一次軍事上的遠征,事實上,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之間的一次碰撞與交流。

  而正如歷史上西方人趁著東方韃清閉關鎖國,落後於世界時進犯韃清,使得東方文明此後向西方學習追趕,甚至於出現了很多崇洋媚外的公知一般。因為朱棣東征的實質性勝利,也使得這個時代的西方文明,開始瘋狂的開始向華夏學習。

  大部分的西方智者,在這次東征之後,也全都成為了崇華媚明的「公知」,開始大力推崇華夏文明文化。

  畢竟這時候的華夏文明,毋庸置疑是遠優於西方文明的。

  西方的文藝復興的本質,是披著「復興文藝」的外衣,來破除神權統治的禁錮。而送到他們面前的華夏文化毋庸置疑,比所謂的「復興文藝」要靠譜的多,這些西方智者們也就順其自然的通過推崇華夏文化,來對抗神權統治。

  之後慢慢的,西方影響力最大的學說從神學,開始轉變為了漢學,無數西方的有識之士開始學習華夏儒學,數之不盡的西方平民也不再供奉他們的上帝,轉而供奉昊天等華夏神明。華夏毋庸置疑的成為了世界的中心,並且為數百年後的近現代,歐洲加入華夏聯盟做好了文化鋪墊。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雖然朱棣的這次西征在文化層面上影響後世深遠,但那一切,其實還是建立在當時的軍事成就本身上的。而當時的局面於朱棣而言,其實並沒有十分明朗。

  朱棣從大明帶來的人手,號為十萬,實質上本部漢人兵馬,只有三萬。其他的,大都是在草原上徵發的烏合之眾。

  即便後來調遣來了三大蘇丹國的士兵,匯合了康居城和來自身毒馬哈木的士卒,全部兵力滿打滿算,也只有不到十五萬。而十字軍一方,即便是遭遇了大敗,僅康居城西邊重新聚攏起來的士卒,就仍有十五萬人。

  因為來自奧斯曼崩潰、以及東方海上貿易的豐厚利潤,歐洲此時,已經基本平息了戰火,除卻大力發展海洋貿易外,所有歐洲貴族的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到了此次的十字軍東征上來。

  故而,仍有波西米亞、丹麥、瑞典、威尼斯、英格蘭等國的士兵,正在源源不斷的趕來,實際上朱棣的兵力仍處於劣勢。

  面對這樣的局勢,朱棣兵貴神速。他從張定邊、姚廣孝處得知了此前防守康居城的戰鬥過程,推測出了十字軍具有主帥不明、各自為戰的致命弱點。


  從而決定不等後續的三大蘇丹國等兵力到來,繼續帶領已經疲勞了的本部士兵趁夜繞到了十字軍的側面,而在正面多設旌旗,故布疑兵。

  好不容易聚攏起來的十字軍絲毫沒有想到,朱棣竟然會從側面神兵天降,沒有統一指揮的他們面對奇襲,根本無法組織起像樣的反擊,只能繼續潰退。

  朱棣帶著本部精銳狂追百里,期間又和十字軍大大小小打了幾仗。這些經過中世紀戰亂洗禮的十字軍絕非弱旅,朱棣也多多少少吃了幾虧。

  但總體而言,明軍仍是勝多敗少的。

  一直將戰線推到了原奧斯曼帝國境內,十字軍的敗逃之勢才終於停止。奧斯曼境內,許多本來正在四處劫掠、捕殺異教徒的其他十字軍感知到了明軍的威脅,也陸陸續續的聚集。而朱棣也開始因為後勤不暢,而停止盲目進攻而選擇了對峙。

  十字軍依託雄城君士坦丁堡為後盾,意圖對明軍展開反擊。而朱棣在姚廣孝的建議下,則開始拉攏奧斯曼帝國殘部,他拉攏了已故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的兒子穆罕默德一世,通過許諾幫助他復興奧斯曼帝國,換得了穆罕默德一世帶領軍隊投效大明西征大軍。有了穆罕默德一世的加入,大明在當地終於擁有了消息渠道與統治基礎,開始繼續進逼盤踞在原奧斯曼境內的十字軍大軍。

  「大征服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打響了。

  雙方於安卡拉城展開大戰。在原來的歷史裡,巴耶塞特一世和帖木兒亦是在這裡分出了勝負。而此時交戰雙方皆已與原有的歷史南轅北轍。在這場戰役中,明軍一方再次仰賴火器之威,成功擊潰了十字軍的王牌重甲騎士,血戰險勝,十字軍再度潰敗。

  奧斯曼帝國重新復國,並向大明稱臣,大明與明屬奧斯曼帝國、明屬馬黑麻蘇丹國、明屬哈利勒蘇丹國、明屬阿里塔茲蘇丹國進逼君士坦丁堡。才解圍剛滿一年的君士坦丁堡再度成為孤城,面臨足足二十萬人的圍攻。

  東方的攻城手段遠勝於西方,更遑論,朱棣此行還帶來了大炮。

  圍城半年後,朱棣等來了後方馱運而來的大炮,而後成功轟開了君士坦丁堡的大門,將屬於華夏的旗幟,插在了這座號稱「永不陷落」的羅馬舊都之上。

  修整數月後,朱棣馬不停蹄再次出兵,攻占了由十字軍殘部駐守的塞爾維亞,而後又遠征阿爾巴尼亞,將其也納入了西征軍的統治之下。遠征的第二年,明軍已經實際掌控了從多瑙河沿岸到安納托利亞的全部土地。匈牙利、波蘭國王震怖,向西方各國求援,整個西方都感知到了來自東方的強大威壓。

  羅馬、阿維尼翁兩位教皇再次號召各國貴族,組織更多的十字軍奔赴前線,務必擋住來自於明軍的進攻。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