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朝堂激盪
應天與前線距離遙遠,這個時代通訊不便。如果真按朱肅所預言,那麼此時大明已然戰敗,只是最新的戰報還未送回而已。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北元以逸待勞伏擊徐達,將徐達部全殲,並封鎖了消息……
「不,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朱元璋冷汗涔涔。站起身來無比煩躁的踱著步子。
「這一定只是小兒誑語!」
「天德帶兵一向謹慎,不可能會出現如此失誤……」
老朱想通過自身的戰略眼光,來說服自己,否定朱肅的預言。
但冥冥之中,他的潛意識卻在提醒著他。朱肅今年才十幾歲,他是怎麼知道土剌河、野馬川這些前線地名的?
他又是怎麼先知先覺,料定了藍玉連戰連捷的?
要知道,現在的藍玉,還並未嶄露頭角!
夫妻兩不約而同沉默下去。老朱負手沉思著前線戰況,試圖找到大明絕不可能戰敗的依據。而馬皇后則皺著眉,也不知在想著些什麼。
「……重八,睡吧。」也不知過了多久,馬皇后這才收起了重重的心事,輕聲呼喚朱元璋。
「也是……」
夜色已深,是該就寢了。
不知關外風雪烈否,只知今夜應天府的月色,如水。
……
次日一早,天色還且黑著,坤寧宮殿門輕啟,老朱懸著兩隻熊貓眼,輕手輕腳的從門縫裡摸了出來。
「陛下?」侍衛在宮門外的二虎一個激靈,困意立馬消了。趕緊迎了上去。
「陛下,今日並無朝會,您這是?」
老朱雖然勤政,但他自己規定的早朝制度,是一個月上朝兩次。在沒有早朝的日子裡,皇帝還是能睡個懶覺的。
更何況,縱使有朝會,也不必這麼早就起啊。
莫非發生了什麼大事?
「擺駕,謹身殿。」朱元璋面沉如水,「另,召中書省諸官,並韓國公、誠意伯入宮!」
北方戰事的發展,讓他牽掛的一夜無眠。他迫不及待想要召集自己的智囊們,分析分析明軍北征的局勢。
二虎連忙應是,轉身招呼侍衛內宦準備御輦宮燈。很快,老朱就乘著御輦,往謹身殿去了。
而此時,天邊的第一縷微光,才剛剛爬上坤寧宮的飛檐。
……
「陛下聖躬萬福!」謹身殿,朱元璋端坐在御案之後,諸位大臣衣冠楚楚,對朱元璋行君臣之禮。
「行了行了。今兒又非朝會,不必行此大禮。」朱元璋煩躁的擺擺手。
諸臣對視一眼,都疑惑著朱元璋這麼早宣自己入宮是何緣由。韓國公李善長在這群人之中地位最高,出列躬身問道:
「陛下急召臣等入宮,可是有什麼旨意?」
「咱確實有事要和你們參詳!」朱元璋說道。「你們說,咱大明此次北征,可有敗仗的可能?」
諸臣再度對視一眼,都有些莫名其妙。李善長不解問道:「陛下何出此問?」
「我明軍所向披靡,所到之處北元潰不成軍。戰報昨日,不是才送入朝中嗎?」
朱元璋並沒有將朱肅自曝穿越者的事說出來,而是繼續道:「咱昨日回宮之後,越想越覺得憂心。」
「王保保那廝雖不識大義,扶保元庭。但單論能力,那可是毋庸置疑的天下之奇男子。」
「藍玉雖繼承了遇春的衣缽,是個名將的種子。但與王保保這等成名多年的名將相比,還是稍顯稚嫩。」
「他不過是天德中路軍的先鋒,尚且不算主力。真的就能連戰連捷,兩次將王保保打退嗎?」
誠意伯劉伯溫第一個反應過來,「陛下是說,王保保是在故意佯敗?」
此話一出,眾人頓時愕然。各自思慮一番後,時任中書省參知政事、未來的大明最後一任丞相胡惟庸出列道:「陛下,想必是陛下多慮了。」
「北元本就已是強弩之末,能戰之兵亦早在數年前,就被我大明將士們殺了個乾淨。如今元庭之中的大軍,不過只是湊數的新兵牧民而已。」
「而我大明此次出征的將士皆為精兵,人人身經百戰,正是最強之時。以一當十不在話下。」
「故而臣認為,藍玉將軍兩度擊潰元軍,並無什麼可疑之處。」
「不然!」劉伯溫摸著頜下短須,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陛下真天人也。竟能想到這一層。」
「陛下所慮,臣認為十分有道理!」
「王保保天下名將,竟然如此輕易連敗兩陣,其中必有蹊蹺。」
「以臣看,王保保是想打亂我中路軍『徐徐進擊,誘其主力』的部署,以佯敗使徐元帥輕敵冒進,而後伏而殲之!」
「此戰若敗,我大明精銳損失殆盡,只怕與元庭即將攻守易形。」
「臣斗膽,還請陛下……早做準備!」
劉伯溫拱手說道。
這次的北征,在大軍出征之前便已經擬定了戰略計劃:徐達的中路軍打明旗號,從正面向元庭首都和林進發。但路上卻要徐徐進擊,給元庭足夠的反應時間。意在吸引、牽制元庭主力。
真正的殺招是李文忠率領的東路軍,東路軍的任務,是在中路軍牽制住敵軍主力的同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和林,趁著元順帝不備,覆滅元朝宗廟社稷,永靖蒙古大漠。
甚至,接管大元全境!
若是中路的徐達部輕敵中伏,無法牽制住元軍主力。東路身負奇襲任務的李文忠部隊,因有大漠阻隔,也會無法第一時間得知中路戰局。
必然會因仍按原定計劃突襲和林,而遭遇北元數路大軍合圍!
此戰必敗!
而此戰若敗,元庭則徹底站穩了腳跟。反觀大明,若是中路東路兩部全軍覆沒,則大明軍事實力大打折扣,再也無法窺伺草原。
再嚴重些,元庭還可能再度大舉南下,重演宋末局面!
想到會有如此惡果,殿中群臣不由得都變了臉色。
「誠意伯言重了。」
卻是胡惟庸再度出列,反駁了劉伯溫。
「魏國公(徐達)天下名將,其領兵之能,勝過王保保多矣。其為人又素來謹慎,斷無輕敵冒進之理。」
「還請陛下寬心。臣敢斷言,此戰,我大明有勝無敗。」
「倒是誠意伯如此危言聳聽,臣不知,是否意有所指?」
胡惟庸說著,眼神陰狠的瞥了一旁拱手躬身的劉伯溫一眼。
北征局勢,並非只是事關明元未來局勢,更是和大明朝堂現有的兩個黨派之爭息息相關。
擬定北征計劃之前,朝堂之中,便有主攻和主守兩個聲音。主攻的,是以李善長、胡惟庸等人為代表的淮西勛貴。而主守的,則是以劉伯溫為代表的清流文官。
包括武將在內的諸淮西勛貴認為,蒙元此時已不堪一擊,應點齊兵馬,以雷霆之力踏平元庭社稷,接管包括大漠、草原在內的元朝所有勢力範圍。將大明的榮光散播四方,創下遠邁漢唐的不世偉業!!
而清流文官則認為,蒙元乃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明已光復燕雲,當學習前朝故智,倚長城與遊牧民族對峙。不宜為了貪圖那些蠻荒之地,鋌而走險。
在之前的爭鬥之中,勢力衰微的清流文官一派主守的聲音,徹底被主攻的淮西勛貴們壓過。大明三路大軍順利出征,清流文官們雖心有牢騷,卻也只能無奈低頭。
但現在,身為清流之首的劉伯溫借著朱元璋心有疑慮的機會,借勢危言聳聽。這不正是想從淮西勛貴手中奪過大權,好主理長城防衛諸事嗎?
劉伯溫,我胡惟庸,早就將你的路數全看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