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循再次叩頭道:「陛下教誨,臣謹記在心。」
劉協再次叮囑道:「益州多才俊,西川有能人,以後遇到問題,可以多向主簿黃權,從事王累,還有張任他們請教。」
劉循恭敬地回答道:「臣定當虛心求教,與諸位大人共同治理好益州。」
黃權、王累、張任被皇帝當眾稱讚,心裡也都很激動。
三人趕忙站了出來,齊聲道:「我等定當鼎力輔佐州牧,不負陛下所望。」
劉協站起身來,走到劉循面前,親手將他扶起,「朕相信你定能有所作為,益州的未來,就託付於你了。」
劉循感動得熱淚盈眶,說道:「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事後,劉協又把劉循、黃權、張任等人留了下來,重點做了一番叮囑。
畢竟,他是皇帝,時間有限,不可能過多的在益州逗遛。
劉協神色嚴肅地對劉循說道:「朕希望你能好好治理益州,繼續整頓官場。如今的益州官場雖經一番整頓,但仍需時刻警惕,不能讓不正之風死灰復燃。」
劉循鄭重應道:「陛下放心,臣必當嚴格治理,選拔清正廉潔之士為官,還益州官場一個清明。」
劉協目光轉向黃權,說道:「黃愛卿,你身為主簿,當為劉循出謀劃策,協助他治理政務。」
黃權恭敬道:「陛下,臣定當盡心輔佐主公,不敢有絲毫懈怠。」
劉協接著說道:「益州地域廣闊,少數民族眾多,南中之地尤為關鍵。劉循,你要注意安撫好南中各族,不可使其生亂。」
劉循再次點頭:「陛下,臣明白南中的重要性,陛下用心良苦,在南中設立了自治區,臣一定用心,不讓南中生亂。」
劉協微微頷首,從劉循的臉上,他完全能夠看出他身上那股年輕人朝氣蓬勃的幹勁,這讓他很欣慰。
年輕人有衝勁,有幹勁,想做事,想建功立業,劉循所表現出來的精氣神,要比劉璋強出了太多。
小到一個公司,大到一個國家,都很需要這種新鮮充滿活力的力量。
劉協繼續說道:「再者,都江堰水利至關重要,務必看顧好。此乃益州農業之根基,不可疏忽。」
劉循應聲道:「臣定會派專人守護都江堰,確保水利設施完好無損,保障農田灌溉。」
劉協頓了頓,語氣加重道:「還有那蜀身毒道,其重要性不可小覷。此道若能暢通,不僅能加強與南方各國的貿易往來,更能促進益州經濟的繁榮。」
劉循等人神情專注,仔細傾聽著。
劉協站起身來,走到一幅地圖前,指著蜀身毒道的線路說道:「蜀身毒道被稱為南方的絲綢之路,乃是連接益州與外界的重要通道。如今,南越等地對益州的絲綢、蠶絲等物品需求甚旺,而南中的犀牛等珍貴之物也備受青睞。若能重新打通此道,益州的貨物便能更便捷地運往各地,貿易興盛,百姓便能從中獲利,經濟也能得到長足發展。」
這條通道,還是當年那位打通北方絲綢之路的張騫所開通的。
只不過,這麼多年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加之這條路地形複雜,南中少數民族眾多,滋生了很多問題。
張任抱拳說道:「陛下,末將願率兵馬守護蜀身毒道,確保貿易安全。」
劉協讚許地看了張任一眼,說道:「張將軍忠勇可嘉,但此道的暢通不僅需要武力守護,更需與各地建立友好關係,以和平之策促進貿易。」
劉協重新回到座位上,語重心長地說道:「劉循,朕對你寄予厚望。益州物產豐富,人才輩出,只要治理得當,必能成為一方繁榮之地。你切不可辜負朕的期望,辜負益州百姓的期盼。」
劉循再次跪地叩頭,聲音堅定有力,「陛下之恩,臣沒齒難忘。臣定當以益州的繁榮昌盛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黃權和張任也一同跪地,齊聲說道:「願為益州的發展效犬馬之勞。」
劉協滿意地說道:「好,朕相信你們。起來吧,今後益州的發展就看你們的了。」
眾人起身,劉協又與他們詳細商討了一些治理益州的具體措施和策略。
劉協說道:「絲綢與蠶絲乃是益州的優勢資源,需加大生產規模,提高質量,順利通暢的把它賣掉。」
當時,整個社會都普遍不怎麼重視商賈,不重視貿易。
但劉協是穿越來的,他非常看重經濟的發展。
「荀惲,去拿個寶石過來。」過了一會,劉協沖站在一旁的荀惲喊道。
荀惲答應著離開了,不多時,拿了一顆璀璨奪目的寶石。
劉協把寶石接過來,對劉循他們說道;「益州的寶物,多的數不勝數,就好比朕手裡的這顆寶石,如果一直在手裡這麼拿著,說實話,除了好看,並沒有別的用處,但如果把它賣掉,換成錢,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修路,蓋房子,改善百姓的生計,給將士們發軍餉……益州的寶物這麼多,蠶絲、犀牛、人參、獸皮、絲綢…所以,貿易至關重要!」
「很多東西,大都是某個地方所獨有的,加強貿易,就能互通有無,也能繁榮各地的經濟,說的通俗一點,要想國富民安,朝廷有錢,百姓有錢,光靠種地是不行的,就拿南中和交趾來說,多是崎嶇不平的山地,並沒有多少田地,但是,沒有田地,他們卻有別的物資,這就凸顯出了貿易的重要性。」
劉協只是畫出一個大概的框架,僅僅這樣,就已經讓劉循等人興奮不已,看到了未來很多值得大力去做的事情。
劉循激動的說道:「陛下,您就放心吧,我們定不會讓你失望!」
劉協欣慰的點了點頭,「我們都還很年輕,所以,儘管放開手腳大膽的去做,等過幾年,朕會親自來檢查你們的功績,朕相信,益州一定會有很大的變化。因為,這裡有你們在!」
劉協期待的目光,一一從劉循、黃權、張任、王累等人身上掠過。
回應他的是一整張滿是激動的面孔!
同年底,劉協離開了益州,諸葛亮對於都江堰的修建也基本完工,也跟隨著一同離開,剩下的事情,便全都交給了劉循去做。
這一次,劉協沒有走山路,而是一路沿著長江,順水而下,打算從荊州北上返回洛陽。
江水悠悠,一艘艘大船在江面上平穩地行駛著,向著江陵的方向進發。
劉協和諸葛亮並肩站在最前頭的一艘船頭,微風拂過,衣袂飄飄。
劉協望著遠處的青山綠水,感慨地說道:「孔明啊,這一路風景如畫,真乃江山多嬌。」
諸葛亮微微頷首,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情:「陛下,如此美景,也正映襯著大漢如今的繁榮之象。」
劉協轉頭看向諸葛亮,微笑著說:「現在只是剛剛平定了割據的諸侯,距離社稷繁榮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劉協非常的清醒,諸葛亮淡淡的笑了笑,「陛下聖明,乃是天下之福。臣本以為漢室安定了,會少很多事情可做,如今跟在陛下身邊,才深知還有諸多要事等著我們去完成。」
劉協目光堅定,語氣豪邁:「是啊,的確有很多事情要做,要讓社稷永固,百姓安居樂業,比如興修水利、發展貿易、整頓官吏不僅僅是當務之急,也需要用心一直堅持的做下去。」
諸葛亮眼中閃爍著光芒:「陛下所言極是。興修水利,可保農田豐收,百姓衣食無憂;發展貿易,能使各地物資流通,繁榮經濟。而整頓官吏,更是重中之重,唯有清正廉潔之官,方能為民造福。」
劉協沉思片刻,又道:「世家之事,雖然棘手。但為了大漢的長治久安,必須加以整頓,不可讓其成為社稷發展的阻礙,有你輔佐朕,朕很有信心。」
諸葛亮動容道:「陛下信任,臣萬死不辭!」
過了一會,劉協望向西北的方向,憧憬地說:「朕還有一個大的心愿,那就是重啟絲綢之路,讓大漢的旗幟一路向西飄揚!」
諸葛亮激昂地說道:「陛下,西域之地,自古就是我大漢的疆土,必須收回,若能打通西域,大漢的版圖將進一步擴大,商賈貿易的交流亦將更加頻繁,也能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劉協笑了,笑的很開心,他很慶幸,自己還很年輕,只用了十年,不僅從曹操給他制定的牢籠中掙脫了出來,還平定了天下,這樣他就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來發展民生,開疆擴土,重現昔日武帝的盛世王朝。
諸葛亮鄭重道:「陛下放心,臣必鞠躬盡瘁,與陛下共同努力,直至大業告成。」
劉協哈哈大笑:「好!朕與孔明攜手共進,定能讓大漢迎來輝煌盛世。」
此時,江風漸大,吹動著兩人的衣袍,然而兩人心中的興奮和火熱,卻未曾消減。
皇帝劉協在諸葛亮的陪同下,乘船抵達了南郡。劉協命令隊伍停了下來。
他輕裝簡從,決定進城去實地看一看。
諸葛亮不由得笑了,「陛下,恐怕真正吸引您的不是南郡,而是南郡的太守,魯肅!魯子敬!」
劉協笑而不語,他們踏入了南郡的城門。放眼望去,街道寬敞而整潔,青石板路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街邊的店鋪鱗次櫛比,幌子飄揚,吆喝聲此起彼伏。貨郎挑著擔子,兜售著琳琅滿目的小玩意兒,引得孩童們圍在一旁,眼中滿是渴望。
往來的行人絡繹不絕,有衣著華貴的富商,有行色匆匆的販夫走卒,也有悠然自得的文人雅士。大家各司其職,秩序井然。
街邊的小吃攤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熱氣騰騰的包子、香氣四溢的烤肉,讓人垂涎欲滴。
茶肆里,人們三五成群,或高談闊論,或靜心品茶,好不愜意。
整個南郡城呈現出一片繁華熱鬧又井然有序的景象,讓人仿佛置身於盛世之中。
諸葛亮頻頻點頭,「魯肅大才也,想不到這麼短的時間,就把南郡治理的這麼好。」
聽諸葛亮的語氣,既有讚賞,又有幾分可惜,畢竟,魯肅的才能,如果只做一地太守,確實委屈了一些。
不多時,他們來到了太守府,魯肅早已得知皇帝駕臨,急忙率領一眾官員在府門外跪地迎接。
「臣魯肅,恭迎陛下聖駕!」魯肅的聲音洪亮而恭敬。
劉協微微抬手,說道:「子敬請起,朕此番前來,是順道路過,你做的很好,南郡比之前可熱鬧了不少啊。足見子敬做事很用心。」
魯肅謙虛的搖了搖頭,「臣不敢居功。」隨即引著劉協與諸葛亮進入府內。
大堂之上,劉協端坐主位,魯肅則站在一旁,開始匯報南郡的各項事務。
劉協聽完後,再次表示肯定,「子敬,朕一路走來,所見所聞,皆讓朕感到欣慰。這南郡能有如此景象,你功不可沒。」
魯肅連忙躬身道:「陛下過獎,此乃臣分內之事。」
雖然魯肅很恭敬,但眉宇間也有一絲憂慮,諸葛亮察言觀色,很快他便猜到了。
當天夜裡,劉協便留在了南郡,夜裡用過飯,諸葛亮單獨來見劉協。
話題便提到了孫權,「陛下,恐怕魯肅已經知曉了孫權現在的處境,看的出來,他面帶憂色,很替孫權擔心啊。」
劉協看了諸葛亮一眼,「怎麼?莫非你要替孫權求情,不忍心看他在島上受苦?」
諸葛亮急忙搖頭,「陛下誤會了,臣以為,既然魯肅和孫權都在為陛下做事,不如把關係緩和一下,讓魯肅去交趾,接替士燮的子嗣。魯肅有能力,又心系孫權,他去了交趾,不僅利於夷州和交趾的建設,對他,對孫權,也都是有好處的。」
劉協陷入了沉默,他在認真的考慮這件事。
諸葛亮又勸道:「孫權之前割據一方,和朝廷作對,陛下並沒有誅他宗族,已經格外開恩了,再說孫權現在已經沒有能力和膽量和朝廷為敵了,陛下完全不用擔心他會再次反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