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霸王!> 第327章 擊敗袁尚

第327章 擊敗袁尚

2024-08-12 02:53:59 作者: 楊氏良家子
  宋軍得知趙軍抵達的消息其實是頗為意外的,而且是充滿了傳奇色采。

  趙軍抵達,也不敢直接攻擊上來,於是便派了一名主簿、鉅鹿人李孚入城,讓袁尚知道外面的形勢,準備裡應外合。

  但宋軍將城池圍困的水泄不通,等閒人等根本無法靠近城池。

  於是李孚便砍下樹枝做問事杖,即負責打人的刑杖系在馬邊,自著平上幘(武官用的頭巾),將三騎,皆披紅色戎袍,夜幕詣下博城下,自稱都督,特意歷北圍而入,循表而東。一路步步呵責守圍將士,隨輕重行其罰。

  由於他從北圍而入,用的又是雒陽雅音,所以將士們都沒有認出來他是一個冒牌貨!

  直到他穿過了整個宋軍營地,前至南圍,正當下博城門,李孚又復怒斥守圍將士,把他們捆綁了起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就要突圍而入了!

  但捆到一半的時候,巡視當地的屯長出現了,屯長是一名江東老兵。

  他一出現就被李孚罵的狗血淋頭,但他遲疑了一下,還是桀驁不馴的問了個關鍵的問題:「公何不著黑衫?」

  江東的確是有風憲都督,執鞭,執法監軍,以肅軍紀。

  如果是普通士卒的話,對都督無不畏懼。

  可這個屯長是個老卒,就算官司打到宋公那裡去,他也敢拍桌子大吼,你風憲都督自己都軍容不肅,憑什麼來執行威禁?憑什麼要我等驕兵悍將聽你的禁令?

  這個問題一出,李孚是撒腿就跑,帶著部下三騎就猛衝城下。

  他以為宋軍當中都是身披紅袍玄甲,沒料到執法官還有一個著黑衫的規定!

  宋軍的風憲都督在執行威禁,巡視全軍的時候都會外罩黑衫。

  李孚一跑,立即讓正在圍城的宋軍將士反應過來,這是敵方的偽裝,當即亂箭齊發。

  宋軍的精銳弓弩手,是可以做到六十步距離十二箭六中的!

  百戰老兵更是百步距離上能夠十射九中。

  這也是為什麼騎兵無法跟步兵進行對射,雙方在射程、命中以及威力上都有著巨大的差距。

  騎兵站在原地不動的話,直接會被射成篩子。但他們動起來,騎射的命中率幾乎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步兵的命中率卻尤有保證。

  李孚等三人就親自驗證了這一切,他們三個剛跑沒幾步,宋軍就開始給弓箭上弦。

  由於是非戰時,士兵的弓身和弓弦都是儲藏在隨身的櫜鞬當中,櫜和鞬可不是一個東西,鞬是盛弓之器,櫜是盛箭之器。

  弓箭上弦指的不是彎弓搭箭,而是把弓弦繫到弓身上。

  宋軍用的是軍隊中最常見的軍用上弦法,雅稱回頭望月,用左腳踩住下弓梢,將弓腹壓在右腿的大腿上,左手握住弓把,右手將上弓梢壓彎,然後將弓弦推到上弓梢掛上。

  這個方法不是最穩妥的方法,最穩妥的是像秦軍一樣盤坐上弦法,即坐在地上上弦,不容易出現意外。

  但軍用上弦法也有自己的長處,那就是它省力且上弦速度更快。

  宋軍財大氣粗,就算弓弦繃斷了,後勤補給也有大量弓弦可以提供,甚至一名士兵備用的弓弦都不止兩根,所以更注重速度。


  戰時很快就給弓箭上弦完成,而屯長帶領的巡營士兵更是全副武裝,刀劍出鞘、弓弩上弦,他們亂箭齊發,越射越密。

  頃刻間李孚身後三名從騎就被射倒,有兩人是被射倒了戰馬,跌落馬下,有一人直接被弓箭射穿了身體,吐血而亡。

  李孚的坐騎也被驚嚇,馬失前蹄,跌落進溝塹當中,要不是宋軍要活口,有精熟水性水師士卒跳下去把他撈起來,他怕是就要溺死於溝塹當中了。

  對此李孚也只能徒呼命也如此,不是每匹駿馬都能如赤兔一般能馳城飛塹,渡水登山如履平地。

  一匹良馬就是為這種局勢、地形所生啊,袁尚坐視宋軍挖成深廣兩丈的溝塹,他一介主簿也無可奈何了。

  隨著李孚被押送到諸葛亮帳前,諸葛亮聞其膽略,親自接見其人。

  兵圍下博以來,諸葛亮帳中就再非僅有宋室將校臣子了,河北世家大族、豪強俊傑都紛紛投效於諸葛亮營中,為宋軍奔走。

  而這其中最受宋室將校關注的當然是清河崔氏,清河崔氏這鼎鼎大名,大部分諸夏苗裔應該都聽說過。

  這可是後世著名的五姓七家之一,自漢魏以降,長期冠冕不絕、門閥不墜,李世民命朝臣編撰《氏族志》給天下大族排名,朝臣便以崔氏為天下第一門戶,盛讚其為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

  五姓七家甚至連李氏皇族都看不起,不屑得與其通婚。

  氣的李世民以強權相逼,下令:以皇族李氏為首,外戚(長孫)次之,崔盧李鄭王等山東世家大族被列為第三等。

  當然五姓七家雖強,也還是拗不過手握軍權的皇帝,到了李治,這位天皇大手一揮,就下了一道禁令《禁婚詔》,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度世)、盧渾(盧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

  雖然是天后武則天將這些頂級豪族殺的人頭滾滾,從此衰落。

  可從李治開始,這些大族就已經拗不過手裡帶刀的皇帝了。

  伏惟手中握刀者可以作威作福。

  如今亦然,宋軍甲光耀日的大軍明晃晃的執刀開拔進清河,清河的大族們也得認清現實,與宋軍合作。

  一味頑抗,宋軍數以萬計的鋼刀,只需要一道軍令就能將清河崔氏殺的一乾二淨,徹底將清河崔氏連根拔起,消失於歷史長河當中。

  而世家大族所擅長的也不是與軍隊對抗,他們更擅長的是長袖善舞,配合統治者穩固一方統治,在政治博弈中擷取利益。

  所以世家大族們往往兩頭下注,在袁紹占據河北後,崔琰就在袁紹勢力下效命。

  而當清河被宋軍所占據,清河崔氏便推出了另一位賢才崔林投效宋公,為宋軍出謀劃策,充任河北嚮導。

  崔林雖然不如其堂兄崔琰生命卓越,但可謂是清河崔氏之締造者,由於崔琰被曹操所殺,清河崔氏自魏晉崛起正是自崔林而始。

  當然崔林最受孫策賞識的一點,就是他對異族的務實態度。

  歷史上崔林入曹魏朝擔任大鴻臚,這個職位管的就是諸侯王冊封、供奉以及負責處理涉及少數民族、外國使者的事務。

  崔林入朝後,龜茲王派侍子來朝見,朝廷嘉獎他們遠道而來,褒賞給龜茲王非常豐厚的禮物。其餘的各國都各自派侍子來朝見,來往使節絡繹不絕。


  <center>

  </center>

  崔林擔心這些國家並不是真心歸順,只是想暫時取得魏國的庇護來對付北方的少數民族,所以才通過互通使節,求得魏國的封號,而朝廷派人一路上保衛護送使者,損失更多。

  動用人力,花費錢財來做這些無益之事,被夷狄所取笑,此長久之所患。

  於他是寫信給敦煌郡,讓其取消此種興師動眾的無益之舉,並錄前朝時待遇諸國豐約故事,使之有明制章典可循,再無肆意封賞。

  隋煬帝要是有這麼一位能臣管理大鴻臚事務,也不至於搞出那麼多荒唐事,二世而亡。

  不過眼下,崔林更重要的作用還是幫宋軍了解河北的形勢以及引薦河北豪傑。

  李孚被宋宋軍俘虜送到諸葛亮營寨,崔林便認出了此人,說道:「此非鉅鹿李子憲乎?」

  諸葛亮頗為感興趣,問道:「其人素有名望?」

  崔林點頭,說道:「興平中年,鉅鹿郡人民飢困。孚為儒生,當種薤,欲以成計。有從索者,亦不與一莖,亦不自食一顆,故時人謂能行意。」

  諸葛亮點頭,這種意志堅定還清廉有品行的士人可以引以為太子宮中人才儲備。

  於是諸葛亮問道:「汝從何處而來?」

  李孚現在是人事已盡,天命難違,已經無心再死扛到底。

  所以聞諸葛亮之言,便回道:「我從鉅鹿隨前將軍孟岱而來。」

  「孟岱?」諸葛亮稍微詫之,這是何人?

  崔林介紹道:「孟岱為袁紹親信,此前素與審配位同,皆為軍中監軍,內統幕府,外震三軍。」

  聞言諸將立即瞭然,難怪他能擔任前將軍之位!

  雖說將軍位號在如今都差距不大,可前將軍這絕對是不同於其他將軍位號的,漢室常設的將軍也就大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和前後左右四將軍。

  很多時候前將軍就是朝中地位最高的將軍位號,可以兼任太尉、司徒等職錄尚書事輔政。

  這也就是歷史上袁紹勢力傾覆,所以導致袁紹麾下諸將聲名不顯,若三國鼎立的是趙、蜀、吳,那這孟岱至少是姜維、呂岱一級的大將。

  而聽聞孟岱以前將軍、監軍之職統軍而來,諸葛亮立即關切的問道:「孟岱所率軍隊有多少?」

  李孚說道:「不可勝數,恐有數萬精兵。」

  諸葛亮隨即問道:「其從何處進軍?」

  「自巨鹿沿漳水而至,經唐陽、阜城,今已至城外東平亭,去下博十八里,臨漳水為營。夜,舉火以示城中。」

  諸葛亮立即說道:「將其請入別帳,以觀敵軍舉措是否如其言。」

  到夜裡,趙軍果然舉火以示城中,城中守軍亦舉火應之。

  袁尚更是引兵出城南,在城外紮營,欲與孟岱對決圍。

  見到袁尚部署,諸葛亮搖了搖頭,對身邊陸遜說道:「袁尚難成大業也,其若在城中,我還憂之,其按耐不住,引軍出南城,豈不自泄行蹤?」

  作為依託城池防守的守軍,最令人擔憂的便是他們不知道會從什麼方向出擊,結果現在袁尚沉不住氣,主動出城,準備跟孟岱裡應外合,潰圍而走,簡直是自己放棄了出奇不意的最大優勢。


  可要突破溝塹重圍豈是那麼容易的?半渡而擊之,是任何名將都無法解決的難題。

  強如關羽率軍五千要強渡大河,甘寧也自信的稱,給我五百兵,保證讓關羽一聽到我咳唾之聲,就不敢渡河,如他敢渡過來就一定被我所擒。

  而關羽、甘寧對峙的地方也因此而得名為關羽瀨」。

  甘寧一介斗將尚能看清,陸遜也毫不猶豫的對諸葛亮請令,說道:「某願率本部三千士卒往城南阻袁尚潰圍之舉,而將軍親領大軍逆擊趙軍。」

  諸葛亮隨即認可陸遜之言,說道:「可,便以卿意戰之。」

  袁尚和趙軍最大的遺憾就是同時遇上了諸葛亮和陸遜兩位當世頂級的帥才。

  這兩人是三國志中唯一以臣子身份,而單獨列傳的存在。

  要知道三國志中能夠單獨列傳的都是君主,比如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先主劉備以及吳主孫權等人,哪怕如董卓、呂布、孫堅、袁紹、劉表都沒有單獨的列傳。

  可見諸葛亮、陸遜出將入相的傑出之才。

  兩人在兵法謀略上實在是超過袁尚太多、孟岱太多。

  趙軍打算一舉對決潰圍,但宋軍完全沒給他們機會,打出了一個顯著的時間差。

  孟岱率軍猛攻,諸葛亮卻不應戰,一直守在鹿角、營圍之後,趙軍只能拔鹿角而入圍,且戰且前,無法大規模接戰。

  袁尚卻不知這一切,猛烈率軍進攻,倉促的設置浮橋,渡過圍城溝塹。

  陸遜一直從容的看著他,等他部隊渡過了近一半,方才一聲令下,亂箭齊發!

  由於宋軍河岸一旁早已布好了陣列,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箭矢左右從射,趙軍頓時傷亡慘重,墜溝塹而死者不可勝數。

  而落入溝塹中的士卒不甘溺死,拼命的往浮橋上攀爬,浮橋不堪其重,崩毀者三四!

  然後宋軍縱鐵騎蹈之,已經渡過溝塹的趙軍也抵擋不住,紛紛被擠入水中,死者數以千計,一時間漳水為之不流。

  宋軍因勢逆擊之,疲憊已久的趙軍根本抵禦不住,只能敗還城中。(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