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一石二鳥之計
「灶王驅使神車朝著城池衝來,如此龐然大物,壓迫感極為強烈,城牆城牆再也難以維持秩序,士兵們皆是叛亂,臣,本想以身殉國,但,若是身死,便無人能將如此重要的消息帶來,故而,在隨從掩護下,從河南府城撤離,」邱兆麟跪在地上說道。
雖然這句話有給自己開脫的嫌疑。
但是為了不讓九族和楊鶴一般悽慘,邱兆麟還是出言補充了。
聽到這句話,崇禎皇帝略微頷首,這確實是極為重要的消息,他在河南那邊也沒有安插探子。
若是城池上下皆是被灶王掌握,這消息確實也傳不過來,最多知道河南府城被灶王拿下,也不會知曉的這麼詳細。
周圍的武將們皆是左右環顧,手下士兵譁變,這換誰都沒有辦法。
灶王的壓迫感太強烈了,他們僅僅只是聽著這些文字就能夠感知到一二,更何況還是那些實打實的去面對灶王神車的兵卒。
神車如此高大,幾乎宛如半個城牆,又日行三千里,若是撞在城牆上,豈不是輕而易舉的將城牆撞碎。
故人雖然不知道什麼叫做動能,什麼是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但是他們知道,體型越大跑的越快的東西撞人一下就越疼。
狂奔的馬兒能夠輕而易舉的將人撞死,但是狂奔的瘦子最多將人撞傷。
灶王神車那麼龐大,估計京師的城牆都頂不住。
崇禎皇帝深吸一口氣,不用車馬拉,不用人力去推,而且,最關鍵的是,裡面還能夠載人!
這麼龐大的車子,能夠一次性拉多少人。
在場的武將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陛下,若是那灶王的神車,載著士兵,奔襲數千里,豈不是早上出發,中午就能抵達京師,而且,如此龐大的神車,京師該如何抵擋啊!」
這句話,直接讓周圍的文臣武將變了臉色。
原本以為灶王距離他們還很遙遠,畢竟灶王冒頭將近一年的時間,才侵占了四府之地,大明江山何其之大。
就算是給那灶王時間,他也要數年才能夠打到京師來,而流寇往往存活的時間不長,只要天災結束,大部分的流寇都會主動解甲歸田。
而今,灶王竟然有神車,一日三千里,那陝西之地距離京師才多遠,灶王的神車一天幾乎能夠跑個來回。
還好邱兆麟說的,那神車只上去了十個人,算上灶王也才十一個,一輛神車,也翻不起什麼風浪。
「這神車,只有一輛嗎?」
崇禎皇帝問道,他心中驚懼,灶王,怎麼突然又和真神一樣了,那灶王的神兵剛剛揭曉,是更加先進的火器,那這神車呢,更加先進的馬車嗎?
但是也不見馬啊。
那是如何動彈的。
真不成是神仙。
「這灶王變化而出,罪臣,只看到一輛,」邱兆麟該如何回答,灶王變出來的神車確實只有一輛,但是誰說,灶王就只能夠變出來這一輛了。
反正是變出來的,多變出來幾個怎麼了,就算是當日不能夠變出來,可以歸咎於神仙也有神仙之力所不能及,那過幾日呢,過幾個月呢。
邱兆麟心中惶恐,無數神車並排而行,那豈不是驚天動地,京師如何抵擋,大明如何抵擋!
難道陳奇瑜做的真的是對的,耿如杞也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雖然邱兆麟和耿如杞相處的時間不多,但是耿如杞的聰明博學,他也能夠看出來。
這樣的人,連帶著他的兒子一起投靠了灶王,果真是眼睛毒辣啊。
邱兆麟心中忽然浮現出一抹後悔的情緒,或許跟著灶王才是最好的選擇,皇上也不知曉該如何去處罰他。
「一輛,」崇禎皇帝喃喃道,他想起來了,當初,灶王的神兵,最開始消息傳來的時候他也是大為震驚,那時候,消息上,灶王的神兵還只是一個。
但是眼下,上一次五省圍剿灶王,神兵卻有了十數個。
近些日子,灶王圍攻河南府城,邱兆麟也說灶王的神車。
會不會,過些日子,灶王的神車就變成了十數輛。
那麼龐大的神車,載的人恐怕也不是邱兆麟口中的十個人。
說不定是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灶王的神車越來越多,到時候,直接揮師北進,他該如何抵擋,弓箭,火器,火炮,能夠威脅到如此龐大的神車嗎?
崇禎皇帝手指緊握,關節有些發白,「灶王的神車,恐怕不止一輛,灶王先前,所謂神兵,亦是一,但是後來,卻有數十。」
他緩緩說道,「故而,灶王神車,恐怕,不日將會有數十。」
「列為愛卿,」他目光在這些大臣們身上掃過,「你們可有什麼好的辦法。」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之前,在朝中,聽得最多的問題,就是這裡又有什麼災害了,那裡又有什麼稅收沒有上來,又或者是嚴重一些有些地方起義了。
而今,這是什麼,神車,日行三千里,可以載人,不需要馬拉。
準確的說這就是一支能夠日行三千里,而且不需要多少糧草的大軍!
來宗道沉吟一番,「臣以為,眼下,內憂外患,內有灶王為禍一方,外有遼人大軍瀕臨京師,然,事分輕重緩急,灶王神車雖然強大,但是,灶王目前並無進犯京師之意,而遼人,已經在朝著京師逼近。」
「所以,應當先考慮如何對付遼人。」
來宗道分析一番。
崇禎皇帝皺起眉頭,「灶王怎無進犯京師之意,他兵分三路,進犯河南,山東,一路南下,直指西安,灶王,已經有了吞併天下的賊心。」
他緩緩說道,「灶王眼下擁有神車,可朝發暮至,若是在和遼人聯手,京師危在旦夕。」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是崇禎皇帝知曉,若是灶王和那遼人聯起手來,他們真的無法招架應對。
甚至,在給灶王一些時間,都不需要遼人,灶王自己便可以打到京師來。1111
袁崇煥眉頭從丘兆麟進入朝堂內就沒有鬆開過,當他聽到丘兆麟說灶王一人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城池的時候,他是憤怒的,大明上到官員,下到士兵,已經只有這種程度了嗎。
這些蛀蟲,已經將大明的內部掏空了嗎。
當他聽到所謂神車以後,他是震驚和不相信的,但是皇上竟然信了,列位大臣竟然也信了。
轉念一想,河南府城當時守城之人那麼多,真相只需要隨便調查一天就可以知曉。
丘兆麟應當不會冒著被誅九族的風險去犯下欺君之罪。
何等的神車,竟然真有這樣的東西存在,若是掌握在大明手中,何懼遼人?
豈不是輕而易舉深入草原將遼人覆滅。
「陛下,臣有一計,」袁崇煥開口說道。
「哦?」
崇禎皇帝眼睛一亮,袁崇煥坐鎮遼東多年,軍事才能不必多說,或許他真的有辦法呢。
「臣以為,對付灶王,乃是當務之急。」
袁崇煥說道。
「不可,遼人已經逼近京師,近者不妨而攻遠,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有位大臣發話了,他滿臉憤怒,「袁大人這是誤國之策。」
崇禎皇帝皺起眉頭,袁崇煥的話語說到了他的心坎上,在他看來,灶王的威脅已經比遼人要大了。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話,灶王是他們大明的子民,天生就帶著漢家血脈。
而遼人則被漢人所抵制。
灶王掠奪大明江山的時候,天生就比遼人有優勢。
「讓袁大人先繼續說。」
袁崇煥對付了遼人這麼多年,對於遼人最為了解,方才朕問該如何去辦的時候,你不說,眼下,袁崇煥開口,你又跳出來反對。
難道,你是袁崇煥的對頭,拉了山頭?
崇禎皇帝已經給那人打上了標籤,找個機會就要把他拉下去。
「臣之意並非不對付遼人,遼人不日或許就要兵臨城下,臣的意思,是將灶王的消息,放給遼人。」袁崇煥盯著崇禎皇帝,他要來一招驅虎吞狼。
讓遼人去對付灶王。
「放給遼人。」1111
新𝟞𝟡書吧→
崇禎皇帝看著袁崇煥,他也是知曉了袁崇煥的計謀,可是,遼人如何被他們驅使著對付灶王呢。
「臣聽聞灶王能夠變化出來無數食物,遼地貧瘠,數次南下,皆是眼饞大明肥沃的土地。」
「遼人不善製作火器,對於大明火器十分眼饞,而灶王,恰巧可以變化出來無數強大火器,將這些事情,告訴遼人。」
「但不能直接去說,而是要旁敲側擊,增加遼人對這件事情的信任程度。」
「具體要如何去做,」崇禎皇帝聽的眼睛亮了起來,這是一石二鳥之計啊。
若是真的成了,不僅僅可以解決眼下京師的危機,還可以順帶著解決灶王。
若是讓遼人和灶王兩敗俱傷,他們還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可以說是一石三鳥了。
「差人散布消息,說我們要分調兵馬,一部分去捉拿灶王,以灶王之力對付遼人,這是軍情,本身就帶著幾分可信。」
袁崇煥說道。
竊取機密軍情,還有奸細這種事情,簡直在正常不過。
崇禎皇帝頓覺可行,那些遼人估計還以為自己竊取到了什麼軍事機密,肯定要嚴肅對待,搶在大明之前就將灶王拿下。
就算是信了兩分,派出人去探查這件事情的真偽,灶王的名聲這麼大,稍微探查一番就知曉,這是真的。
遼人定然以大軍去對付灶王,到時候京師危機解除,雖然遼人想要對付灶王,定然要從大同揮師南下,但,只要京師危機解除,這件事情就是值得的。
到時候灶王和遼人拼了個兩敗俱傷,他們又可以從背後包抄遼人,從湖北發兵包抄灶王。
崇禎皇帝瞬間想好了該如何去做,他頓時大喜,對比於以前沒有任何辦法,已經是死局的局面,竟然被袁崇煥三言兩語給盤活了!
不愧是鎮守遼東多年的猛將。
「好,就依照袁愛卿所言,」崇禎皇帝說道,甚至沒有詢問其他大臣的意見。
足以見得他對於袁崇煥提議的認同。
周圍的文臣武將們暗自點頭,袁崇煥的計謀確實很有道理。
眼下這確實是最好的辦法了,他們也想不出來其他。
角落裡面,一名大臣眼神閃爍。
歷史上的袁崇煥,死得十分可惜。
後金汗皇太極大舉入塞,繞過袁崇煥在薊州的防線,直逼北京城下,是為己巳之變。
也就是眼下清軍進攻大明京師的這次戰鬥。1111
袁崇煥在京師廣渠門、左安門擊退後金軍,隨後被崇禎帝逮捕下獄。
崇禎皇帝幾乎可以說是卸磨殺驢了。
導致他做出這樣行為,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是皇太極使用的反間計。
他散布出來消息,袁崇煥手下從遼東而來的士兵皆是跟著袁崇煥多年
甚至只知曉袁崇煥,而不知曉崇禎皇帝,欲圖謀反。
若換做平時崇禎皇帝,就算是生性多疑,估計也不會相信。
但這次不一樣。
袁崇煥因為遼人進攻京師而從遼東趕來,手握重兵。
這些士兵本來就是屬於跟了袁崇煥多年的那批。
謊言只有在夾雜著真相的時候才是最容易讓人相信的。
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直接上當。
在崇禎三年,也就是明年,直接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為了大明嘔心瀝血,立下赫赫戰功的袁崇煥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
「你放手去做,朕全力支持你,」崇禎皇帝大手一揮,能夠解決兩個大明的心腹大患,就算是付出再多又何妨。
況且,這兩個麻煩若是解決,大明將在無外憂內患,他便可以直接騰出手來,好好的治理一下大明已經千瘡百孔的朝政和天下社稷。
根本不需要眼下如此急迫。
袁崇煥重重點頭,他也意識到,這是一次徹底擊潰遼人的時機,並且,還有可能真正的祛除遼人這個禍患,關鍵,就在於那灶王的神兵。
這是留名千古的機會,當初大明的兩位先皇,還有他們手下無數的戰將都沒有完全做到的事情,很有可能功於現在!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