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王提轄

2024-08-03 17:50:38 作者: 大地之怒
  第421章 王提轄

  關鍾聽得陳珅所言,卻也覺得有些道理,只遲疑道:「如此磋磨雲清孩兒,怕不是過於苛待了些?」

  陳珅笑道:「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寶劍不磨不鋒利,梅花經霜自來香。汝那弟子既然才情不足,自當著重於心性的錘鍊,如此方可成就一番業藝,否則與朽木何異也!」

  關鍾只覺得陳珅說得好有道理。

  確實,周雲清才情不足,若是心性再不夠,那可就真的沒甚盼頭了。

  不過關鍾因為陳珅的誤導,卻是暫時忽略了一個事實。

  論天賦才情,周雲清自是比千年前的關聖爺差之遠矣,也不及今時的大宋軍中第一高手周侗,乃至未來梁山五虎之首的關勝,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周雲清真的就一無是處。

  正相反,周雲清很出色,甚至比天底下的絕大多數人都要出色,便是放在未來的梁山一百單八將里,周雲清也足以列席前五。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周雲清確實有點性格上的缺點,或者也可以說是優點,那就是有些魯莽,太富有犧牲精神。

  相比之下關勝就太在意祖先的榮耀,頗有些名利心。

  而這也是周雲清比關勝更適合繼承鎮魔人傳承的原因。

  但是周雲清的這種性格同樣意味著他不太擅長保全自己,比較容易傷命。

  陳珅覺得讓這廝吃些苦頭,漲點自利之心比較好。

  陳珅為了安撫住關鍾,卻又補充道:「關公,若周雲清心志不改,一意做個鎮魔人,三年後我必來為其修復斷肢,並贈其好披掛一套,神駒一匹;若他受不得悽苦,放棄了鎮魔人傳承,公直可將其送至相州,我自提前與他修復斷腿,還他一個清白人家便是。」

  兩廂言罷,陳珅卻別了關鍾,顧自離開了玉門關。

  且不說往後關鍾如何安撫周雲清,只陳珅離開雄關之後,便撒開了腿腳,一路風馳電掣般的往熙河趕去。

  從玉門關到熙州,差不多要沿著河西走廊橫穿西夏全境,路途長度大約一千多公里,正常人騎著馬或駱駝趕路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

  此時正值初夏,陳珅在西夏境內一路走馬觀花,所見河西走廊上綠洲繁茂,草植豐美,無數或党項,或漢人牧民驅趕著牛羊放牧。

  不得不說一下,相比於大宋的百姓,西夏百姓過的日子那是真的苦不堪言。

  或者應該說,整個西夏國內根本就沒有一般意義上的百姓。

  整個西夏的人口,上層階級為皇室、貴族、各部落大小頭人,底下就是隸屬貴族、部落頭人的牧奴、家僕,奴隸等等,沒有中間層的平民。

  當然,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準確。

  西夏自立國以來便與大宋征戰不休,期間有不少漢人(遼人)或主動,或被迫投降西夏。他們本質上歸屬於西夏國主,雖然有著一定的地位,卻不被西夏上層所接納,又高於底層牧奴、農奴。

  如此就造成了這些人在西夏的特殊處境,他們無法立足於西夏的鄉野之間,因為他們沒有牲畜群,沒有牧奴,也不怎麼懂畜牧。

  他們只能聚集於西夏的幾個主要城市,如興慶府(興州)、西涼府(涼州)、宣化府(甘州)等,以小商販或者手工業者的身份謀生。


  雖然他們的生存狀態相比在大宋的時候幾乎一落千丈,但是相比那些部落牧奴和宋人俘虜轉換來的農奴,這些背叛者的狀況依然屬於優越感十足的那一種。

  或許有人會問,西夏的牧奴們有多慘?

  這麼說吧,他們除了身上的衣服,幾乎沒有任何私人財產,而且除了冬季,其它時候主家不會為他們提供任何口糧。

  作為牧奴,如果你餓了的話,那就在不耽誤放牧的情況下自己去想辦法找吃的。

  不管是野菜樹皮草根,還是各種鳥獸蟲鼠,只要能保吃的,這些都是你的救命之物。

  至於你放牧的牛羊那都是主家的財產,身為牧奴的你是沒有資格享用的。

  當然,作為牧奴的你最幸福的時候,卻是你所放牧的牲畜大規模繁衍的時候,因為你可以偷偷的混幾口絕對新鮮且營養豐富的牛羊乳。

  農奴的景況與牧奴相差不大,只不過一個負責放牧,一個負責耕種而已。

  而牧奴和農奴唯一突破階層的機會,就是加入西夏的擒生軍上戰場。

  只要你能在戰場上活下來,並斬獲首級或者抓住了敵軍俘虜,然後伱就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的部落小頭人。

  但是這種看似美好的上升階梯,其實是一個恐怖的大坑。

  整個西夏總人口大約在三百萬左右,而當西夏入寇大宋時,西夏人會募集擒生軍四五十萬參與戰鬥。

  而這些擒生軍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各處部落頭人上繳的牧奴和農奴,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會作為炮灰被故意消耗在宋人的城牆和弓弩之下。

  如此部落頭人們就可以在冬季節省一大筆口糧的支出。

  陳珅只稍稍旁觀了一下西夏底層人的悲慘景況,就不由得生出些別意來。

  就西夏立國,其實對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管是党項還是漢人)來說完全就是一場災難,唯一得利的只有党項李氏(皇族)和部分貴族。

  正經來說這個割據政權本不應該存在,只是大宋實在是太不中用了點,明明一鼓作氣就能平滅,卻偏偏打成了一灘綿延近百年的爛仗。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於一個王朝也是如此。

  兩千里路途,陳珅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就走完了。

  一日千里,堪稱極速。

  陳珅擔心,自己走的慢了,會忍不住在西夏搞出些事端來。

  他不是怕事,只不想節外生枝而已。

  第三日清晨,陳珅趕到了五泉縣。

  五泉縣後世又稱皋蘭縣,北宋時原為西夏所有,元豐四年(1081年)被李憲收復,後舊黨司馬光秉政,對西夏妥靖,割讓了部分五泉縣與西夏,哲宗時又被大宋收回。

  此時的五泉縣算是大宋西北邊軍與西夏交戰的最前沿。

  在五泉縣城裡,只有大宋的軍隊和服徭役的民夫,普通百姓一個也無。

  這就讓陳珅在進入五泉縣城的時候頗有些顯眼。

  不過倒是沒有人懷疑陳珅會是西夏人的探子。

  畢竟在宋人看來,西夏撮爾小國,如何能生出這般俊雅的漢子。

  當陳珅入城時,守門的提轄官便自上前問道:「這位官人,在下乃是本縣緝捕提轄王淵,敢問官人從何而來?」

  陳珅看了看眼前這個身披戰襖,氣勢非凡的軍官,卻不由得喝一聲彩。

  好一條凜凜漢子!

  (本章完)


關閉
Δ